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

朱由檢性急,眼見得通往塞外的發財大計遭遇挫折,大怒,將範永鬥喚入宮中,痛斥範毓賓辦事不力。

範永鬥急得只管磕頭,一句辯解之辭都說不出來。

楊嗣昌倒是沉得住氣,一點都不着急。待範永鬥出宮後,親自將他召來安慰,並且告知範永鬥:“這事急不得,得等林純鴻提條件。”

果然,第二日楊一仁就上了奏章,建立朝廷在戶部之下設立理商司,負責管理大明商號,對所有商號進行登記備案,對新立商號進行資格審覈。

楊嗣昌初聞奏章,怎麼也想不通成立理商司對林純鴻有什麼好處。楊嗣昌甚至還認爲,成立理商司對朝廷有明顯的好處,至少可以多收一些商稅。

商稅雖然只有三十稅一,但架不住貿易量巨大,這筆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

楊嗣昌先入爲主,心裡認定林純鴻包藏禍心,可怎麼想也想不明白林純鴻的禍心在何處。

後來,經陳奇瑜提醒,方纔知曉,林純鴻要對全國的商稅下手了,登記備案,僅僅只是爲徵收商稅做準備而已。

楊嗣昌無法決定,遂詢問陳奇瑜的意見,陳奇瑜苦着臉道:“聖源商號進入烏蘭察布以西,是看得見的利潤;拿商稅做文章,危險卻在臆想中,閣老與下官還有得選擇麼?”

楊嗣昌不得已,只得票擬,建議朱由檢同意設立理商司。

果然,朱由檢眼睛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爽快地批了紅。

更讓楊嗣昌大跌眼鏡的是,朝臣們居然對設立理商司興高采烈,大唱讚歌。楊嗣昌稍一琢磨,便明白了朝臣們的心思:理商司成立後,各省、各府、各縣都將設立下屬部門,全國一下子多了百餘官位,吏也多了不少,這對任何讀書人來說,都是利好的消息。

更何況,理商司並非無權:至少,新立商號資格審覈權,就是撈錢的絕佳權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理商司必然被官員們熱烈追捧。

只有極少數朝臣看透了林純鴻的打算,不過,在朝廷一片歡歌笑語中,如何敢行斷人財路之事?只得三緘其口,不發一言。

楊嗣昌本就對官員們的信心幾近於無,見狀後,更是心情灰敗。甚至,他還想到,惡人自有惡人磨,要改變整個朝廷的現狀,按照林純鴻融合朝廷的路走下去,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

朱由檢批了紅,賀儀銘和範毓賓的談判變得簡單,雙方迅速達成一致,荊州方面鼓勵全國已登記備案的商號前往塞北貿易,所有稅收皆按荊州稅法收取,同時荊州方面將在控制範圍內對商號進行保護。

事已諧,黃渤即將離開烏蘭察布。臨行之前,黃渤對竇石溫等人勉勵再三,並且一再強調:“江陵侯認爲插手?插手遼東事務成本太高,暫時還是先坐觀朝廷折騰爲好。所以,接下來,神刃軍的方向應該在西方,一路向西,西邊廣闊無邊,可隨諸位縱情發揮。”

竇石溫、劉文秀等人深以爲然,經張鳳儀同意後,將烏蘭察布的防務、奴隸、財貨全部扔給了左勷,全軍輕裝西進,過三娘子城,經鹿城掉頭南下,抵東勝,望西安而行。

距離西安尚有兩百多裡,被西北商號總管賀儀銘迎頭兜住。

西北商號已經在月前成立,總部在西安。這個竇石溫等人倒有耳聞,見到賀儀銘着急慌慌地趕來,幾人相視而笑,道:“以後不用爲糧草補給和處理財貨發愁了!”

賀儀銘是個自來熟,雖未見過竇石溫一衆年輕軍官,卻親熱得如同有十年交情一般。

“正盼着諸位才俊呢,可巧就到了。從西安出發時,我老賀還以爲要跑幾千裡!”

賀儀銘甚得林純鴻看重,竇石溫等人心知肚明,倒也不敢輕慢,慌忙見禮。

幾人寒暄已畢,賀儀銘說起了這次的來意:

“西北商號剛剛成立,倒是往鹿城、三娘子城周邊走了一趟,利潤還算可以。不過,相比較荊州軍進入草原之前,那就差得太遠。”

陳煥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現在東勝、鹿城、三娘子城一線,張大帥每日縱兵馳騁,連草原上慣常見到的馬匪,也被嚇得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安全、無風險,哪怕只有一人,也敢揹着茶葉前往草原,貨物如同洪水般涌入草原,利潤能高到哪裡去?”

賀儀銘大笑道:“正是這個理!這幾日我也在想,繼續前往北方草原,利潤太低,不僅無法向江陵侯交差,也對不住投入重金的父老鄉親。正所謂富貴險中求,要賺取數倍、數十倍利潤,非得選一處不那麼安全的地方。”

竇石溫來了興趣,問道:“不知賀總管選了何處?”

賀儀銘回道:“自然是衛拉特蒙古!”

竇石溫等人相互對望一眼,心道:這賀儀銘還真是膽大包天,居然將首次遠行的目標定在了衛拉特蒙古。衛拉特蒙古是那麼好去的?

衛拉特蒙古位於天山以北,分爲準噶爾、土爾扈特、和碩特、杜爾伯特等部,和碩特部在顧實汗的率領下,這幾年已經遊牧至青海。衛拉特蒙古人爲了轉口貿易獲利,自然不會殺雞取卵,將劫掠的目標瞄準商隊。除了一些大股的馬匪外,商隊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只是,衛拉特蒙古和大明之間還隔着一個強大的國家:葉爾羌汗國!

數年前,洪承疇青海平叛,建立了巨大的威望,以事實證明,大明雖然陷入內亂中,但絕非葉爾羌汗國所能輕辱。葉爾羌汗國不敢拿河西走廊及青海下手,河西走廊依然控制在大明手中。

不過,出了嘉峪關以後,就踏入了葉爾羌汗國的地盤,葉爾羌汗國會眼睜睜地看着稀缺貨物前往衛拉特蒙古嗎?

葉爾羌汗國與衛拉特蒙古可是死敵!葉爾羌汗國信仰伊斯蘭教,而衛拉特蒙古信仰黃教,宗教上的厭惡,已經有足夠的理由讓他們打來打去;更何況,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分爲南線和北線,葉爾羌汗國正好控制了南線,衛拉特蒙古控制了北線的一部分,出於爭奪商路利潤的考慮,兩國的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見竇石溫、陳煥被賀儀銘引得苦思冥想,劉文秀搖了搖頭,道:“賀總管說的是遠景規劃吧?如今秦州以西,馬匪縱橫,應該先行清除馬匪,讓河西走廊暢通無阻。至於貨物,運送至嘉峪關,利潤已經相當可觀。”

賀儀銘大笑道:“劉將軍說得有理,飯還得一口一口地吃。我只是看到大西洋商號已經把船開到了東非,心裡着急罷了!”

劉文秀道:“陸上非海上可比,賀總管無需着急。”

賀儀銘道:“劉將軍這句話算是說到我心裡了。江陵侯高屋建瓴,一再吩咐我,陸上與海上不同,凡事可借鑑而不可照搬。西北商號當以掠地爲主,利潤爲輔。這下就把我難住了,我活了半輩子,哪裡懂什麼掠地?也沒有能力去掠地。後來江陵侯吩咐我找諸位談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西北商號要以神刃軍爲主,我只需要做好後勤即可。當然,順帶着發點小財,也是應有之意。”

賀儀銘的話說得謙虛,竇石溫等人皆訕笑道:“賀總管說笑了,神刃軍作戰,非得仰仗賀總管不可!”

……

一行人一邊交談,一邊南下,抵達西安後,熊文燦設宴爲神刃軍接風,賀儀銘作爲西北支柱之一,自然作陪。

熊文燦人老成精,哪能看不出竇石溫一幫人的光輝前景?因此,熊文燦刻意拉攏這幫青年才俊,讓竇石溫等人受寵若驚。

席間,衆人話題自然不離西北局勢。

熊文燦道:“青海這邊,顧實汗十餘年前率族人從天山以北遷移至青海,繁衍生息,人口超過三十萬,堪稱大部落。顧實汗趁着朝廷無暇西顧,在洪承疇撤離西寧後,佔據了西寧。最近幾年,顧實汗和葉爾羌汗國卯上了勁,大戰數場,互有勝敗。前些日子,天武軍團擴編,重騎兵軍接過蘭州防務,把顧實汗嚇得夠嗆,這不,納貢稱臣的表章已經送到了西安。”

賀儀銘大喜,道:“至藏區的商路算是通了。”

熊文燦道:“賀老弟切莫高興太早,江陵侯似乎有意加強對青海的管轄,接不接受顧實汗納貢稱臣,尚不清楚。至於朝廷那邊,會不會出什麼幺蛾子,現在也不知。”

賀儀銘笑道:“顧實汗知道害怕,這事就好辦,總不會比夜郎自大棘手。”

衆人大笑,皆以爲然。

熊文燦接着說道:“在嘉峪關以西,李自成與葉爾羌汗國打得不可開交。這李自成禍害大明十餘年,現在總算爲大明做了點好事,兵鋒已經指向玉門關了。”

熊文燦身爲封疆大吏,其對大局的把握,遠非賀儀銘等人所能及。當熊文燦如同閒聊般拋出這個話題後,直把賀儀銘和竇石溫等人驚得目瞪口呆。

(紅票、捧場、月票,我都喜歡。各位看官,支持一下吧?)

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503章 奏章第512章 接仗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80章 初戰告捷第525章 德州第71章 兵甲初備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407章 驚聞第93章 白杆被圍第305章 漢魂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43章 亂之源頭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560章 戰馬(四)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08章 對策第458章 多事之秋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165章 溫柔之謀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486章 敵襲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574章 大洗禮第462章 冷遇第552章 謀財第510章 壓力(三)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457章 盛京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15章 禍不單行第533章 合圍(二)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484章 喚醒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429章 挑撥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535章 合圍(四)第8章 先利其器第563章 收編第50章 初識白杆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387章 交易第25章 升官之後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521章 濟南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554章 應招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5章 亂中有序第70章 後院起火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42章 攻堅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28章 報仇雪恨第83章 遼州之戰第519章 口諭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33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