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鄭彩之略

在大陸獲取具有一定戰略縱深的基地,一直是鄭芝龍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並非因爲鄭芝龍對土地有深深的眷戀,而是由客觀事實所決定的。鄭芝龍出生於安平的小漁村,從小習海事,說他對土地有所眷戀,無異於笑話。

當初會盟之十八芝,鄭芝龍的實力並不佔優,卻能脫穎而出,相繼剿滅各大競爭對手,最終在東海一枝獨秀,原因非常簡單,無非因爲他投靠了朝廷,背靠着大陸,相當於將整個大明當成了他的穩固根據地。

這與歐洲的情勢顯然不同。若歐洲大陸存在一個統一的政權,如英國一般的小島,根本就無立足之地,很輕易就會被大陸所攻佔,還談什麼北海之航運中心,執工業革命之牛耳?

大明的情勢,就相當於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歐洲,而且比統一的歐洲具有更廣闊的面積、更多的人口、更爲發達的經濟,稍稍從陸上露出一點實力,就足以將海上攪得雞飛狗跳。當初王直、徐海勢力如此強大,卻被明廷剿得灰飛煙滅,便是明證。

鄭芝龍對這點看得非常明白,一直努力踐行着夯實陸上根基的規劃。

一方面,鄭芝龍與福建官場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同進同退,還在安平修築了堅固的堡壘,以爲萬全之計。另一方面,鄭芝龍着力結交東林黨,拓展在江南的影響力,爲了討好東林黨、復社,不僅提供大量的政治獻金,還親手將兒子鄭森送至錢謙益門下,以示親近之意。

若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出現林純鴻,或者滿清未踏入江南、福建,照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還真有可能出現一個海陸結合的強大勢力,改變中國未來的走向。

只可惜,鄭芝龍遇到了林純鴻。

林純鴻在大陸具有穩固的根基,並抓住鄭芝龍的戰略失誤,將觸角伸向了海洋,從此愈發不可收拾,由陸支援大海,又由大海反哺大陸,勢力越來越強大,幾乎到了所有勢力聯合,也無法壓制他的程度。

林純鴻的成功,更是海陸結合的鮮活例子,鄭芝龍更加堅定了在大陸站穩腳跟的打算。

後來,林純鴻拋出了組建大明銀行的打算,讓鄭芝龍看到增強在大陸影響力的機會,鄭芝龍立即派鄭鴻逵與江南豪紳聯絡,試圖同進同退,逼林純鴻讓出更多的權力。

哪想到,江南豪紳後院着火,輕易地做出了讓步,讓林純鴻獨攬了大明銀行的權力。

正當鄭芝龍極度失望時,范文程派出的使者出現在他眼前。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雙方共同應對林純鴻的威脅,保持密切合作。鄭芝龍一聽,精神抖擻,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鄭芝龍被林純鴻壓得喘不過來氣時,還真考慮過與滿清聯絡,對林純鴻施加更大的壓力。不過,山東之戰後,鄭芝龍意識到,滿清鐵蹄根本不是荊州軍對手,與滿清合作達不到牽制林純鴻的目的。

現在滿清主動來聯絡,倒讓鄭芝龍想到:以朝鮮爲跳板,背靠遼東,不失爲夯實陸上根基的捷徑。

不過,當鄭芝龍稍稍瞭解遼東周邊的海上態勢後,就如同被潑了一瓢水一般,心裡涼了半截。林純鴻不僅在旅順修築了棱堡,還建造了足夠七桅帆船停靠的港口,控制了通過海路與遼東聯絡的咽喉。

鄭芝龍又琢磨着通過朝鮮聯絡滿清,但看到橫在日本和朝鮮之間的濟州島後,不免心情灰敗:怎麼看,林純鴻都有點像故意阻止其他海上勢力與滿清合作。

當然,鄭芝龍也知道,周林佬的艦隊並不強大,主力戰艦僅僅只有六艘兩層甲板戰艦,按照鄭芝龍的實力,兩個時辰內足以將周林佬艦隊轟得稀爛。

可是,即便將周林佬打敗,又濟得何事?這必然招致東洋、西洋艦隊的傾力報復,很可能連福建沿海都保不住。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遼東之東珠、人蔘、貂皮等特產,現在堆積如山,正缺一條穩妥的商道進行交易,若鄭芝龍有意,可以優惠價格銷售。

鄭芝龍動心了。他雖不知道荊州軍封鎖了宣大一線,但他好歹知道,如東珠、人蔘等物,最近價格飛漲,幾乎是有價無市的局面,能弄到這些特產,註定是暴利。

他想來想去,終於決定兩面下注:一方面,繼續對荊州方面委曲求全,絕不招惹;另一方面,在不刺激林純鴻的情況下,與滿清保持一定程度的往來。

鄭芝龍首先得試探林純鴻的底線,經過細細思索後,鄭芝龍選擇了釜山碼頭作爲停靠點,而且僅僅只攜帶了茶葉、絲綢、工藝品等非戰略物質。

釜山之行,鄭芝龍獲利甚豐,狂喜之餘,鄭芝龍緊張不安地看着荊州,看林純鴻會有何反應。若林純鴻置之不理,下次就前往大同江;若再不理會,下次就攜帶糧食,然後再攜帶鋼鐵……就這樣一步步地加深與滿清的合作。

正當鄭芝龍試探林純鴻的容忍底線時,忽然從荊州、江南爆出了遼東南芬發現大規模露天鐵礦的消息,而且鄭芝龍的商船隊還發現,龍虎軍團在上海乘船,往濟州島方向調動。

鄭芝龍立即意識到,開採南芬鐵礦,既可以謀取暴利,又可以增強在遼東的影響力。更爲關鍵的是,鋼鐵乃僅次於糧食的戰略物質,其價值非表面的價格那麼簡單。

鄭芝龍見無數的商家派人至南芬探測,再也坐不住了,也派出探測隊,混雜在其他商家中間,前往南芬探測。

探測結果表明,南芬的鐵礦僅次於瓊州府,遠比大冶的條件要好。

鄭芝龍狂喜。南芬位於滿清腹心之地,林純鴻想要在南芬開礦,首先得把滿清逐出瀋陽,這必然是個漫長的過程,而鄭芝龍與滿清的合作則有着良好的開端,在南芬開礦有着林純鴻不可比擬的優勢。

鄭芝龍越想越興奮,正待派人與范文程聯絡、提出開採南芬鐵礦之際,忽然接到了荊州外聯司陸敏成的拜帖。

陸敏成?沒聽說過!鄭芝龍心裡非常不爽,林純鴻居然派一個小吏前來聯絡,也太不他放在眼裡了。

雖如此,鄭芝龍正迫切想知道林純鴻的底線,遂令麾下一個小助手接待陸敏成。

小助手與陸敏成的談話非常簡短,僅僅半個時辰,鄭芝龍就接到了小助手的彙報:

陸敏成嚴正指出,鄭芝龍不得擅自與滿清、朝鮮保持往來,所有的往來必須在荊州構建的框架下進行。

在荊州構建的框架下進行?這不是仗勢欺人嘛!

鄭芝龍大怒,差點下令將陸敏成亂棍打出。鄭鴻逵、鄭彩正好在身邊,及時勸住了鄭芝龍。鄭鴻逵勸解道,除了日本,無論在東海、南洋、西洋,還是在江南,鄭氏集團都在按照林純鴻制定的規矩動作,既然在如此廣闊的空間內,都在守林純鴻的規矩,爲何到了遼東,就不能容忍呢?

鄭芝龍鬱悶難以排揎,向鄭鴻逵、鄭彩詳細講述了他的打算,一再強調陸上基地的重要性。

鄭芝龍從未向旁人講過自己的長遠計劃,鄭鴻逵及鄭彩不得不承認,鄭芝龍的眼光非他們所能及,找到一塊穩固的陸上基地,是保持鄭氏集團獨立性的必要條件。

鄭彩細細思索良久,忽然道:“說到長遠規劃,我倒有一些想法。日本人口將近千萬,土地面積也不少,不如以日本作爲穩固基地,保持在江南、福建的影響力,以孫蘭洲爲拓展方向,着力增強商船實力,謀取財貨,招募大明人至日本、臺灣、棉蘭老島、孫蘭洲。若孫蘭洲、日本能聚集數百萬明人,則不亞於在大陸獲取了穩固基地。”

鄭芝龍砰然心動,熱血急劇上涌。鄭鴻逵更不堪,臉色潮紅,居然喘出了粗氣。

鄭芝龍何等人物,稍稍冷靜片刻,搖頭嘆道:“非百年功夫,難以看到顯著成效,恐怕我們都看不到了。而且,林純鴻會給我們一百年的時間麼?”

鄭彩被潑了冷水,急道:“有方向,總好過什麼事情都不做。趁着林純鴻容忍我們在江南、福建留存影響,爲我們留一條穩固的後路!”

鄭芝龍苦笑道:“臺灣、棉蘭老島已經在這麼做,不用費多大力。至於日本、孫蘭洲,嘿嘿……日本現在雖然允許我們至長崎貿易,一旦我們想掌控日本,必然與強大的幕府發生衝突,那時候,林純鴻會不會趁火打劫,還在兩可之間!孫蘭洲倒是一塊好地方,西南方非常適合耕種,面積不亞於大明,我們需要運送多少人口,方纔能達到臺灣島的開發程度?而且,我們在孫蘭洲擴張,林純鴻十有八九會插一手,最終會不會爲人做嫁衣?”

鄭彩、鄭鴻逵默然,顯然,鄭芝龍說得在理。

鄭芝龍皺眉思索良久,點頭道:“不過,你說的也是一條退路,我們目前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看不到那一天,就算爲子孫後代留一條路吧。”

鄭芝龍頓了頓,忽然咬牙道:“海上漢子,講究一個自由自在,快意恩仇,就算要退,也得轟轟烈烈搏一場。留給我們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這次,我們一定要抓住!”

第401章 條件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467章 淡馬錫第311章 甲多島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456章 進取第461章 北上第426章 入彀第485章 軍情第440章 棱堡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24章 我要留在大明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3章 石子嶺上第406章 突變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61章 北上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401章 條件第59章 青溪佛心第553章 紛爭第601章 張鳳儀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22章 定計除匪第595章 串聯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67章 信譽票據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595章 串聯第333章 投降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47章 心向大海第15章 禍不單行第429章 挑撥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24章 猶豫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361章 出擊第578章 撬動時局(四)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311章 甲多島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511章 動向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507章 阻擊第73章 虎牙之對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67章 信譽票據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33章 禁衛軍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64章 東林黨人第80章 初戰告捷第403章 鎖江第421章 局眼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60章 發展方向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363章 兄弟倪牆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91章 金銀複合本位第471章 擄掠第90章 白杆女將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52章 投降第62章 徽州會館第195章 倏忽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