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有所不爲

皇太極在錦州附近耀武揚威,嚇得關寧兵不敢南下馳援,皇太極順利實現了他的目的,開始引軍後撤。

在皇太極離開錦州之前,望着錦州巍峨的城牆,對左右笑道:“幾個月後,待多爾袞和嶽託返回時,朕還將再來!”

不過,薩穆什喀身在復州,卻覺得越來越不對勁,這世上,的確有誘敵之計,但哪有鄭福林這般投入五萬民夫、花費巨量銀子誘敵的?難道荊州軍富得銀子花不完?

當薩穆什喀發現鄭福林在金州地峽修築工事時,嚇了一跳,得出判斷:荊州軍修築城堡,十有八九是真的!

薩穆什喀馬上將修築工事一事及自己的判斷向皇太極彙報,請求皇太極不得輕忽此事。皇太極接到薩穆什喀的彙報後,也有點驚疑不定,不過,旋即,他又接到了情報:金吾軍將工事拆除了,還後退四十餘里,依然駐防在橫山腳下。

皇太極被這些情報搞得腦子發暈,出於謹慎,令薩穆什喀穿過金州地峽,試探荊州軍。

薩穆什喀接令後,擂鼓聚將,令羅什率騎兵五百作爲前哨,驅逐橫山附近荊州軍遊騎,遮蔽戰場,自己則親率兩千多騎兵抵達金州地峽附近的南山駐防。

無論是金吾軍、還是龍虎軍團第一軍,每軍皆有直轄騎兵哨,用於戰場遮蔽、武裝偵察等。不過這些騎兵遠不及羅什騎兵精銳,初一接戰之下,損失巨大,被羅什輕鬆地壓制到橫山一帶。

薩穆什喀輕鬆地獲得了戰場單方面透明權,不再懼怕荊州軍玩什麼花樣,放心大膽地穿過金州地峽,每日忽左忽右,四處尋殲落單的荊州軍。

一時間,橫山附近的金吾軍風聲鶴唳,將士們被擾得日夜難眠,疲累萬分。

鄭福林惟恐薩穆什喀縱馬踏營,將三個營收攏至橫山西北角的小西溝,擺成犄角之勢,以便三營互相救援。

羅什的戰場遮蔽做得非常出色,狄威和鄭福林壓根不知道薩穆什喀主力在何處,更不知道薩穆什喀下一刻會出現在哪裡,顯得非常被動。

薩穆什喀趁機派出三百餘騎兵,偷偷越過橫山小西溝,快速奔襲白玉山,將荊州軍一處採石場攪得一塌糊塗,五百餘民夫就此殞命。

王大貴部獲悉後,立即派兵追襲竄入白玉山的騎兵。不過,韃子的騎兵行動顯然更加迅速,七彎八拐地,繞過金吾軍的橫山防線,毫髮無損地返回大營中。

薩穆什喀談不上高興,殺五百民夫,羞辱荊州軍、打擊荊州軍士氣,固然可喜,但此行的目的在於探明荊州軍到底是真築城還是假築城,薩穆什喀顯然還是稀裡糊塗的,不知真假。

薩穆什喀的小股兵力滲透,讓荊州軍將士氣炸了肺,紛紛請戰。狄威將金吾軍、王大貴部將領召集至旅順口,商議應對之策。

竇石溫大嗓門,率先叫嚷道:“有什麼好議的,直接讓濟州島的龍虎軍團兄弟在金州地峽登陸就是,保證讓這幫孫子一個都逃不了!”

狄威的眉頭跳了跳,道:“龍虎軍團、金吾軍,還有周林佬的北上艦隊,兵力將近三萬,若僅僅只是吃掉薩穆什喀的三千騎兵,豈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竇石溫大叫道:“韃子得知薩穆什喀被吃掉後,豈不是瘋了似的來報仇?如此一來,正好與韃子決一死戰,出口悶氣,順便也達到了都督提出的牽制韃子兵力、大量殺傷韃子的目的。”

陳煥顯然不贊同竇石溫的觀點,出列奏道:“都督提出的目標,已經變了,除了牽制韃子兵力和殺傷韃子外,首要目標還是保證旅順口的城堡順利築成。”

狄威對陳煥投以讚賞的目光,說道:“不錯,旅順城築成,至少還需兩個多月,這兩個月絕不能容韃子大舉來犯,否則花費大量心血和錢糧,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所以,這次對陣薩穆什喀,濟州島龍虎軍團第二軍、第三軍決不能動!”

衆將大悟,皆點頭表示贊同。也是,一旦龍虎軍團第二軍、第三軍登上遼東半島,那時韃子若還不能肯定荊州軍在旅順口築城,乾脆重新回森林做野人即是。

鄭福林思索良久,道:“大帥的意思是,動用龍虎軍團第一軍在金州地峽登陸,插入薩穆什喀後面,與金吾軍一道夾擊韃子?”

狄威點頭稱是。

鄭福林繼續說道:“五萬多民夫,須留下一營看管,防止韃子小股兵力搞破壞。第一軍所能動用的兵力僅僅只有兩個營,兵力三千多人,恐怕擋不住薩穆什喀突圍。”

狄威笑道:“何必要全殲薩穆什喀的三千騎兵呢?能殲滅多少就是多少,以後旅順城築成後,還怕少了殺韃子的機會?最爲關鍵之處便是,絕不能讓韃子知道濟州島還有萬餘大軍!”

鄭福林道:“還有,金州地峽乃老天爺安排的韃子墳場,過早暴露金州地峽的作用,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狄威哈哈大笑,道:“韃子中,能人衆多,薩穆什喀看不出地峽的危險性,並不能表明其他人看不出。照本帥來看,韃子頭兒皇太極一定能看得出!真到了幾萬人決戰時,地峽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極爲有限,所謂的畫地爲牢,也僅僅只是紙面上的東西,誰人見過攻不破的雄關?更別談寬達十里的地峽了!”

鄭福林默然半晌,方纔嘆道:“忍常人不能忍,看着眼前的誘惑而不動心,都督將遼東大軍交予大帥,老夫今日方知爲什麼。”

狄威肅然,站起身來,攜着鄭福林的雙手,誠懇地說道:“鄭老將軍在遼東作戰半輩子,對敵經驗非常豐富,這正是本帥所欠缺的,以後還要多多向老將軍請教。”

鄭福林倚老賣老,大聲道:“說到韃子,還真沒有人比老夫更爲了解。說吧,對韃子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問,老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一席話,說得衆將哈哈大笑……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王大貴令一哨人馬先期抵達金州地峽,將預定登陸點灘塗上鋪上木板,爲大軍登陸做好了準備工作。

王大貴親率兩營人馬,分乘數十艘平底沙船,在金州地峽灘塗登陸。

王大貴的動靜不小,迅速被薩穆什喀的遊騎偵知,如屁股着了火一般,飛報薩穆什喀。

薩穆什喀大驚,立即下令傳令兵飛報各路,令其迅速分頭撤退。他自己親率千餘騎兵,不待各部集攏,便掉頭向北,狂奔而去。

哪想到,鄭福林親率金吾軍三營發動了攻擊,與薩穆什喀的其他騎兵糾纏在一起。大軍交戰,豈能輕易言退?各路騎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擺脫鄭福林的金吾軍後,薩穆什喀早已消失了蹤跡,連影子都看不見了。

薩穆什喀的決策顯然是正確的。橫山地區距離地峽有三四十里,從薩穆什喀的遊騎發現王大貴登陸,到薩穆什喀毫不遲疑地衝到地峽處,已經過了足足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的時間足夠了,除了炮兵依然在辛苦地運送大炮登陸外,兩個營的戰鬥人員已經登陸完畢,還在南山腳下襬出了作戰隊形。

南山並不高,最高處海拔不過二十多丈,東西連綿不過三四里,最多隻能算得上小土包。但就是這個小土包上,卻怪石嶙峋,步兵通過無虞,與平地差別不大,但騎兵想要縱馬馳騁,非得付出慘重代價不可。

南山腳下,第一營駐紮在東側,控制範圍要廣一些,達四里多,而第二營駐紮在西側,一個品字形戰鬥隊形展開後,幾乎控制了所有平坦的通道。

薩穆什喀衝至南山腳下後,令騎兵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借戰馬恢復馬力之機,細細觀察當面之敵。

薩穆什喀發現,當面的荊州軍隊形與超哈爾所說的隊形大爲不同。他們並不像金吾軍一般,長槍手、刀盾手和火槍手涇渭分明,品字形的突前部,大約三十列十二行,皆爲長槍手和刀盾後,而拖後的左右兩翼,除了火槍兵以外,還有各有將近一百八十名的長槍手。

薩穆什喀敢拿腦袋打包票,這個隊形就是專門針對騎兵設計的,雖然減少了火槍手,犧牲了部分遠程打擊力量,卻在應對騎兵衝鋒時,大大增強了抗打擊能力。

薩穆什喀來不及多想,也來不及等待其他騎兵趕到,再一起闖過地峽,待戰馬馬力恢復少許,揮了揮手頭的長槍,斷然下令道:“從山腳的縫隙衝過去,不得戀戰!”。

他用腳趾頭都能想到,金吾軍必定追着騎兵的屁股接踵而至,如果運氣稍微差點,還有可能被金吾軍纏住,寸步難移。

不過,讓薩穆什喀意外的是,騎兵剛一啓動,荊州軍的陣列也開始動作,左右兩翼的火槍兵迅速前移,變成了六行,其正面迎擊面大大拓寬,形成了一個扇面,隱隱將薩穆什喀的騎兵當成了圓心。

原來,薩穆什喀的騎兵初一啓動,王大貴便發現薩穆什喀無心戀戰,立即變陣,擴大正面射擊範圍,給予騎兵最大殺傷。

開弓沒有回頭箭,即便薩穆什喀想停止前進,也無法做到,只好硬着頭皮,迎着荊州軍正面寬闊、縱深單薄的陣型衝去。

“砰……砰……”

火槍業已激發,一場步騎對決即將上演。

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61章 三桅帆船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507章 阻擊第401章 條件第405章 龍武軍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455章 兩手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452章 投降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463章 收縮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465章 後院第637章 源頭活水第635章 罌粟花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16章 衝動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89章 大才在野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561章 戰馬(五)第311章 甲多島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524章 猶豫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473章 聯防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562章 戰馬(六)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06章 突變第444章 回師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454章 轉變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3章 請君入甕第97章 擴編計劃第570章 半邊天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23章 請君入甕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85章 嫌隙漸生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79章 誓師出征第156章 隔牆有耳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42章 一場鬧劇第389章 逾越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460章 攻島第411章 阻江第664章 滅國之戰(九)第551章 工程院第570章 半邊天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493章 分歧第59章 青溪佛心第1章 垂髫小兒第447章 炮灰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434章 破滅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23章 請君入甕第276章 最終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