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

“看報嘍……看報嘍……最新荊州時報嘍……”

沿街叫賣報紙,算得上荊州一景,不過叫賣者多爲頭髮鬍子花白的老人,從未見過報童。在荊州境內,兒童皆上學,若有膽敢讓兒童輟學者,將面臨牢獄之災。

“看報嘍,行知書堂張思奎撰文,聲稱荊州應向商家舉債……”

……

一篇文章,在荊州掀起了軒然大波,讓一直沉浸在盛世幻想中的百姓瞠目結舌。

“張思奎是誰?他怎麼知道荊州財計艱難?”

“能是誰?行知書堂財計學院的教授唄……簡直一派胡言嘛,荊州怎麼可能會缺錢……據說,星拱樓都是用黃金鋪就的……”

黎民百姓,哪裡知道荊州高層的七七八八,憑直覺,將張思奎的話當做了胡言亂語。

一些稍有見識之輩,順着張思奎文章的思路一琢磨,驚奇地發現了一個事實:荊州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得益於報紙,荊州方面各級官府的收入開支壓根就不是秘密,唯有都督府的開支,一直處於保密狀態,世人不知。但聯想到荊州軍一年之內,左右開弓,連番大戰,又將兵力擴充了三倍,軍費開支很可能就是財計艱難的罪魁禍首。

“難道舉債竟是真的?真沒想到,荊州這些年外表看着倒是光鮮,內裡卻全是敗絮……”

“養這麼多兵幹什麼嘛,還不如解甲歸田,鑄劍爲犁,爲荊州生產更多的糧食……”

“嚇!沒有荊州軍的保護,荊州早就被賊寇禍害了,還輪得到你在這裡胡說八道?”

……

消息迅速往荊州之外蔓延,一時之間,衆說紛紜,說什麼的都有。

荊州城彭府。

監察府律法司總管彭新手裡捏着一份報紙,眼睛定格在幾個大字上,許久沒有轉動一下。他的雙手用力緊緊地捏着報紙,連手指都發白了。

張思奎的這篇文章,無疑又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他敏銳地覺察到,這幾日,無論他走到哪裡,周圍都投來不善的目光,似乎將荊州民間不穩的原因都歸結在他的頭上。

所有事情,皆源於半年前彭新所上的一篇札子,札子名爲《加強稅額、開支監管札子》。彭新不是一個安於寂寞的人,在熟悉監察府各項業務後,就開始琢磨擴大手中的權力。權力說到底,無非就是人事權和財政權,人事權過於敏感,彭新萬不敢觸摸這根紅線,想來想去,卻瞄準了財政權。

彭新認爲,中書府的財政收入、開支,皆應該納入監察府的審計之中。札子一經出臺,就遭到了各級官府的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五花八門,說按慣例的有之,說彭新居心叵測者有之,說效率低下、必將引起財政混亂的有之……

彭新一下子被罵得狗血淋頭,就連監察府令李崇德也嫌彭新多事。

對此,彭新每日安若泰山,眼睛一直盯着林純鴻這邊,希望林純鴻站出來一錘定音。彭新一向處事圓滑,萬不敢將自己處於所有人的對立面。這次他一反常態,唯一的原因就在於,他通過小妾得知,林純鴻曾經提到過,所有的財政事宜,皆應該由監察府監管。

能緊隨林純鴻的思路,前途自然一片光明,這是荊州上上下下的共識,彭新乃此道中的高手,如何不知?

林純鴻雖未授意彭新提出這個建議,但對這個札子,倒是樂見其成。不過,讓林純鴻想不到的是,反對力量的強大,遠遠超過他預計。包括財政司在內,各級官府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對彭新的各項舉措設置各種障礙,就連彭新想從財計學院招幾個熟悉財計的小吏,都被這幫傢伙給攪黃。

林純鴻意識到,如果強行推動此策,勢必引起劇烈反彈,到頭來,不是監察府的條文淪爲一紙空文,就是中書府想出各種招陽奉陰違。畢竟,涉及到權力一事,沒有誰會主動退讓的。

想來想去,林純鴻最終將中書府和監察府高層召集在一起,舉行了荊州歷史上的第一次三府協調會。經過艱苦的磋商,中書府終於退讓了一步,將手中的錢鈔發行權交由監察府審計,由此,《錢鈔管理條例》最終出臺。

監察府首先從錢鈔入手,將手伸入財政司,無疑,這裡面有林純鴻干涉的因素。即便如此,彭新在監察府的聲望也直線上升,直追李崇德,被視爲下一任監察府令的當然人選。

令人想不到的是,《錢鈔管理條例》剛剛生效一個月,就碰到了財政司想增發金票和票據一事。財政司擬定計劃後,卻被監察府根據條例否決,又一次將中書府和監察府之間的矛盾激化,幾乎到了見面就翻白眼的地步。

現在,張思奎將荊州財計艱難一事公之於衆,又提出了任何人都覺得難堪的借債之計,把荊州上上下下攪的片刻不得寧靜。甚至一部分監察府吏員都認爲,增發錢鈔多方便,要不是因爲《錢鈔管理條例》,哪會讓荊州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彭新就是罪魁禍首!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的人,大部分持這種看法。彭新處於這個巨大的漩渦之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

一波未平,一波又興起,正當人們對張思奎口誅筆伐,嫌他丟了荊州臉面之時,荊州時報又刊登了一篇文章《錢鈔升值與貶值新論》。該文深入淺出,旁徵博引,鮮明地提出:錢鈔流通量當與貨物交易量相適應,多了,則錢鈔貶值,少了,則錢鈔升值。

如果僅僅只是論證一下這個觀點,沒有多少人關注,但讓中書府憤怒的是,該文引述了大量的數據,表明自崇禎八年以來,荊州的物價一直處於上漲之中,尤其是糧油、棉布、木材等基本生活物質,幾乎上漲了三成,原因無他,就在於交易中流通的黃金、白銀以及票據、金票過多,致使錢鈔貶值。

末了,該文還危言聳聽:如果放任金票和票據發行,洪武、永樂年間的寶鈔急劇貶值之事就將重演,就連金銀也會急劇貶值,出現萬曆年間谷貴銀賤之事。

這篇文章出自於財計學院周德中教授之手,無異於爲《錢鈔管理條例》張目。中書府雖惱火,卻發現該文駁無可駁,連反擊都找不到切入點。

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99章 招募騎士(一)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546章 另一個失敗者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425章 顧慮第495章 勤王詔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553章 紛爭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97章 擴編計劃第461章 北上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332章 拓航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486章 敵襲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53章 公堂之上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560章 戰馬(四)第74章 籌備建制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494章 籌錢糧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601章 張鳳儀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3章 石子嶺上第85章 嫌隙漸生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592章 錢秉鐙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48章 婚姻大事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601章 張鳳儀第494章 籌錢糧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390章 初戰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36章 誓言報復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595章 串聯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章 幽谷巨木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524章 猶豫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5章 禍不單行第452章 投降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494章 籌錢糧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331章 偶遇第543章 謀將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82章 修武戰後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515章 隱忍(三)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420章 謀算第57章 百般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