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調動重兵

禹州軍議,林純鴻自然要參加,不僅要參加,而且還要高調地顯示自己的存在,看看楊嗣昌到底有幾斤幾兩。

送走馮義隆後,林純鴻回到下榻處,見紅燭閃亮,陳天瑤卻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夢中的她,嘴角微微上翹,帶着一絲微笑,也不知夢到了什麼高興事。

林純鴻正待上前將陳天瑤抱到牀上去,陳天瑤卻醒了,擡頭一看是林純鴻,笑靨如花,道:“可算回來了!與熊文燦的人談得怎麼樣?”

說完,也不等林純鴻回答,便上前幫他解開了外套。

林純鴻張開雙臂,任陳天瑤施爲,“你準備一下吧,後日隨我至禹州。”

陳天瑤大喜,縱體入懷,在林純鴻的臉上親了又親,問道:“是我一人去,還是周指揮他們也去?”

“都去,都去。周世亮去,盛坤山也去。整個中原行營也要往北挪一挪。”

陳天瑤一聽,心裡又不免擔心起來,“事態很嚴重?要這麼興師動衆?”

林純鴻冷笑道:“楊嗣昌費盡心機,召集了幾路人馬迎接咱們。說不得了,咱們也就弄個大陣仗給他看看,來而不往非禮也!”

這話更讓陳天瑤擔心,問道:“不會真的和朝廷打起來吧?”

林純鴻搖頭道:“不會的。真要打,也得河南有兵才行啊!”

……

當張傑夫聽聞林純鴻準備繼續前往禹州後,也擔心不已,勸道:“都督,楊嗣昌費這麼大的功夫,試圖對付咱們,此去禹州,定是鴻門宴無疑,都督不如靜臥方城,待朝廷有了明確的態度,再做打算不遲。”

“沒事,左右都是一些耍嘴皮子的事,有什麼好擔心的?”

“萬一楊嗣昌鐵了心,調集重兵將都督堵在了禹州,如何是好?”

“楊嗣昌能不能調得動那幫驕兵悍將,還未可知。而且,要是楊嗣昌真的敢這麼做,我高興還來不及,有五萬多將士枕戈待旦,不用擔心楊嗣昌會走極端。”

……

在結合軍情司的情報分析後,林純鴻對楊嗣昌的打算算是洞若觀火。

楊嗣昌的打算就是“攘外必先安內”、“驅虎並狼”。攘外必先安內,與原來歷史上的提法並無字眼上的差別,但反應在具體內涵上,則大大不同。原來的歷史上,賊寇的聲勢遠比現在猛烈,安內的唯一內涵就是剿匪。而現在,大明境內則多了林純鴻這個不穩定因素,自然也被楊嗣昌列爲了安內的目標之一。

顯然,這個安內的任務遠遠比原本的歷史上要艱鉅。楊嗣昌本人也承認,林純鴻之禍,遠遠甚過到處流竄的賊寇。

當初,當朱由檢第一次見到楊嗣昌,談起林純鴻時,就曾問,舉大明全國之力,對陣林純鴻,勝算有幾何?

楊嗣昌回道:幾無勝算!

正當朱由檢沮喪不已時,楊嗣昌又適時地提出了“驅虎並狼”之策,也就是調集林純鴻的荊州軍至九邊,讓荊州軍與蒙古人和女真人去對耗去。

要說,驅虎並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林純鴻恐怕不會輕易地踏入朝廷設置的陷阱之中。

這次禹州軍議,恐怕就是楊嗣昌實施驅虎並狼之策的前奏。

按照林純鴻的想法,在徹底剿滅境內的賊寇之前,他當然不願意去北方與女真人拼命。從荊州至九邊,算得上萬裡迢迢,一路的補給運送上去,那該是多大的消耗?更何況,這補給線一點也不安全,朝廷隨時可以掐斷這條補給線,讓北上作戰的荊州軍煙消雲散。

不過,林純鴻也沒有絲毫避讓楊嗣昌的意思。當年因爲金票,林純鴻逼着朝廷捏着鼻子退讓了一步,這一次,他希望讓朝廷退得更徹底,不要再試圖擾亂他的打算。

於是,崇禎十年二月初八,林純鴻率領近衛營、驃騎軍及周世亮精挑細選的將士,騎乘着萬五匹馬,浩浩蕩蕩地衝出了方城埡口,往禹州前行。

周世亮麾下的將士們驚奇地發現,原本伴隨在周世亮左右的那名俊俏侍衛,又成了大都督的侍衛,每日伴隨在都督左右,須臾也不離開。

二月初十,林純義一聲令下,虎嘯、神衛、天策、宣武四軍拔營北上,將近三萬名將士,連綿二十多裡,讓老百姓大大地過了一把眼癮。

這還不算完,二月十二,田楚雲率領着雄威、霹靂和神機三軍,乘船離開了南陽,去向不明。

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當然瞞不過熊文燦、李紹翼等人。更何況林純鴻根本也沒有要瞞的意思,還恨不得派人告訴李紹翼:我已經派遣三四萬人北上了啊,你可要做好準備。

熊文燦、李紹翼嚇得目瞪口呆,一時大眼瞪小眼,腦中一片空白。劉宗岱、傅恭兩人雖有事不關己的心思,此時也嚇壞了,互相對望一眼,眼中的意思誰都看得懂:林小三這小子還真是膽大包天!

李紹翼好不容易緩過神來,指天畫地,恨聲罵道:“正是這幫無君無父的亂臣賊子,方纔鬧得天下大亂!此等賊子,千刀萬剮亦不爲過!”

這話說得有點過分,甚至還有點栽贓嫁禍之嫌,聽得熊文燦微微皺眉,熊文燦小心言道:“林純鴻不得軍令,擅自調集大軍北上,如之奈何?”

李紹翼厲聲喝道:“熊大人應立即命令林純鴻就地駐紮,不得出南陽一步!”

李紹翼狀若瘋狂,喝聲剛落下,劉宗岱與傅恭又對了一下眼神,心中道:區區一兵部副主事,居然對封疆大吏頤指氣使,到底仗着誰得勢?

熊文燦心裡也是怒火中燒。本來,李紹翼的職銜雖比熊文燦低了不知道多少級,但他代表着楊嗣昌,代表着朝廷,來到禹州後,頗爲囂張跋扈。熊文燦本着讓楊嗣昌與林純鴻打擂臺、自己絕不參合的心思,對李紹翼頗多容忍,也不與他計較。

但是,現在李紹翼當着劉宗岱和傅恭的面,告訴熊文燦如何做,熊文燦如何受得了?

熊文燦冷笑道:“本督無能,林純鴻恐怕不會聽命。李大人乃欽差,何不親自前往林純鴻處,喝止荊州軍異動?”

第601章 張鳳儀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31章 與虎謀皮第35章 風起雲涌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16章 隱忍(四)第43章 亂之源頭第73章 虎牙之對第447章 炮灰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60章 配合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56章 進取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552章 謀財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26章 白桿兵敗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444章 回師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487章 登島第474章 互相算計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22章 定計除匪第597章 熊文燦的能力第415章 磊落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471章 擄掠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374章 糧道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451章 陷落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373章 打算第21章 洞庭湖匪第533章 合圍(二)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56章 進取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307章 峰迴路轉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406章 突變第459章 援救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514章 隱忍(二)第56章 共牢而食第495章 勤王詔第470章 金吾營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568章 小高潮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468章 互動第403章 鎖江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33章 合圍(二)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667章 小成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519章 口諭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668章 光祿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