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教育爲本

且說黃宗羲等人見蒙學授課方式與私塾完全不同,感到驚奇不已,紛紛詢問林純鴻。

林純鴻帶着衆人遠離教室,苦笑道:“還不是被缺錢和缺先生給逼的!枝江、荊州、夷陵三地,6至14歲男童就有18萬多,按照塾師授課方式,一名先生最多教二十多名學生,也就是說,需要八千多名先生,姑且不談程儀需要多少,這麼多先生上哪裡去找?”

衆人倒吸一口涼氣,八千多名先生!這三地識字的人都不超過五萬,怎麼可能找到八千多名先生?

“塾師在授課時,將學生分開,按照學生的進度不同,一個個地進行授課,這個效率太低了!沒辦法,我們只好按照進度不同將學生分爲五個段,每個段先生只需要統一講授一遍即可,若有不懂,私下再詢問!”林純鴻不停地解釋着。

黃宗羲詫異不已,問道:“如此一來,如何保證因材施教?”

林純鴻雙手一攤,回道:“左右就是讓學生識字、學點算術而已,因材施教並不重要!”

黃宗羲、馬世奇等人隱隱感到不妥,但又說不上什麼地方不妥,怔怔不能言。倒是宋應星反應敏捷,道:“以往私塾授課,以獲取功名爲目的,但獲取功名談何容易,可謂鳳毛麟角,所以因材施教顯得非常重要,將軍辦蒙學,志不在此吧?”

林純鴻大笑道:“知我者,長庚公也!以往進學的唯一目的就是功名,許多人爲功名窮盡一生之力,千軍萬馬齊過獨木橋,能夠折桂者萬中取一,太浪費了!須知,讀書識字,第一要務還在於謀生!豈能隨着科舉忙轉一世?”

衆人歎服不已,紛紛道:“我等愚昧,卻忘了讀書識字的最根本目的!”

林純鴻豪情大發,嘴裡滔滔不絕:“所謂科舉,說穿了,就是官員選拔方式!天下讀書人,豈能全部夢想着去做官?天下實務,需要讀書人的地方太多了!就拿邦泰來說,棉布紡織、鋼鐵製造、貨物轉運……哪裡不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夷陵士子陳麗申出書《植稻小識》,陳麗申既無功名,又無官身,卻惠及天下,此中高下,諸位應該不難判斷!照我說,科舉已經窮途末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則天下凋敝,遲早會釀成大禍!”

林純鴻大力詆譭科舉,讓衆人內心發苦,黃宗羲忍不住反駁道:“大人請明辨,科舉不可或缺,一旦沒有科舉,天下將回到門閥時代,那纔是真正的禍國殃民!”

林純鴻笑道:“太沖言之有理,所以,在荊州等地,我並未排斥科舉,誰家願意自請塾師,以功名爲念,我求之不得。只不過,我希望大明天下,人人能算賬、人人能看懂《植稻小識》,方纔強自推行蒙學教育。每個男童,只要進了學堂,除了自備紙筆,並不需要其他費用,誰家有適齡男童不送入學堂,我就找他多收二石糧食。”

衆皆歎服,紛紛言道:“大人澤被湖廣,必爲天下人所銘記!”

衆人又轉到另外一間教室旁,發現先生正在教授數學知識。這些數學知識過於簡單,對衆人來說,無甚新意。

林純鴻從先生那裡拿了一套數學教材,遞與衆人賞鑑。數學教材乃林純鴻親自牽頭編訂,凝聚着後世的智慧,且與大明實際相結合。

黃宗羲剛好看到面積計算一節,大吃一驚:“米爲何物?長度無不以尺、丈爲度量,何時冒出米?”

宋應星笑道:“大明度量衡混亂,邦泰上上下下深受其苦,不得已,只好另起爐竈,成立計量局,專事統一度量衡。所謂米,按照大人的建議,長度爲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計量局專門製作了米原器,存放在工程院,爲邦泰提供比對標準。此外,還有重量、時間、溫度,都制定了標準。”

衆人不知其所以然,聽得稀裡糊塗,怔怔不能言。

看完巫家崗的小學堂之後,衆人又往當陽縣城而去,準備視察當陽的中學堂。

中學堂非強自教育,採用考試招募制,免除學費,學制爲三年。目前當陽僅此一所,學生只有九十八人,規模相當小。

中學堂依然不以四書五經爲重點,開設了語文、數學、格物、地理(包含天文)、歷史等科目。爲了開闊學生視野,林純鴻邀請傳教士前來授課,專門講授地理和格物等科目,受到了學生的熱烈追捧。尤其是地理,每個學生無不期待拿着價值幾百兩的望遠鏡觀看銀河,看看銀河到底是不是由很多星星組成。

林純鴻豪情萬丈,大放厥詞:“別看現在中學堂只有九十八個學生,明年,只需要等到明年,當陽小學堂的第一批學生就畢業,我們必將招到更多的學生。屆時,諸位想想,荊州、夷陵該有多少中學生畢業?我們的行知書堂得着手擴建啦!”

林純鴻手舞足蹈:“諸位也知道,行知書堂的學生多麼受歡迎,一畢業,就被搶奪一空,有的商家甚至開出了年薪五百兩的高價!這可比官吏的俸祿高多了!”

除林純鴻和宋應星外,衆人被格物、地理等學科震得一愣一愣的,這天下也太奇妙了,完全顛覆了他們的傳統認知。

黃宗羲甚爲謹慎,提醒道:“大人,自古星象觀測乃禁忌,大人就不怕惹禍上身?”

林純鴻向北方拱了拱手,道:“聖上乃有道明君,組織天下、海外才智之士修訂《崇禎曆書》,闡述星象運行自然之理,怎麼會反對天下人觀測星象呢?《崇禎曆書》已修訂完畢,雖未正式頒行天下,行知書堂就有一份,諸位若有興趣,可借閱觀摩,裡面基本都是真知灼見!”

“如此甚好!”黃宗羲點頭道,“在下估計,學生學了地理、格物,對四書五經難有絲毫興趣!”

林純鴻竊笑不已,這黃宗羲可算一言中的,讓開了眼界的學生再去窮一生之力學習四書五經,這比殺了他們還難受。林純鴻有這份信心,畢業的學生有良好的待遇,又找到了興趣所在,必然將四書五經扔到垃圾堆裡去,長此以往,大明的整個風氣將被改變,所有士子將認識到,除了科舉,其他的出路非常廣闊。

黃宗羲的感知非常敏銳,他已經模模糊糊認識到,林純鴻普及教育一策,恐怕會比土地贖買更爲影響深遠,說不定,若干年後,會讓大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到荊州後,黃宗羲茶飯不思,整日恍恍惚惚,總覺得摸到了點東西,卻怎麼也想不明白。

在邦泰境內遊歷半月,黃宗羲看到了諸多新奇之物,切身體會到邦泰的強大實力,並從普通小民上感受到大明上下所沒有的活力。這裡秩序井然,這裡規則完善合理,這裡堪稱大明管理最爲嚴格的地方。

同時,黃宗羲察覺到,在邦泰境內,鄉村延續千年的宗族勢力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衝擊,士紳統治體系日趨瓦解。邦泰藉助鄉村貨棧和弓兵體系,對鄉村實施有效的管理,這堪稱史上第一次。

黃宗羲相信,憑藉邦泰完善的管理體系,其後備力量幾乎無窮。一旦邦泰與朝廷發生衝突,即使朝廷調集天下兵馬攻打邦泰,邦泰也並非無還手之力。

更爲致命的是,邦泰將境內的大部土地直接控制在手中,對境內的控制力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黃宗羲對邦泰的政策瞭如指掌,他給林純鴻算了一筆賬:目前林純鴻租給佃戶的土地高達九百萬畝,一畝地按時價六成的價格收購一石糧食,邦泰將爲佃戶支付五百多萬兩銀子,從而得到九百多萬石糧食。

九百多萬石糧食是什麼概念?可供三四百萬人吃一年!

邦泰境內遠遠消耗不了這麼多糧食,林純鴻手握這麼多糧食,無論是投機倒把,還是利用糧食控制其他勢力,可謂易如反掌!

黃宗羲對糧食收購政策拍案叫絕,荊州地區一畝地糧食產量在兩石半左右,佃戶租種林純鴻的土地,相當於租稅爲二成五,這個政策極大地提升了佃戶的積極性,畢竟,租稅不是簡單的按成計算,每年繳多少是一定的,農夫生產的糧食越多,得利也越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黃宗羲就發現農夫們披星戴月,勤於耕作。而且《植稻小識》一出版,就被搶購一空,進入千家萬戶,明年,必然變成更多的糧食擺放在倉庫內。

而且收購糧食乃硬性規定,如果今年不能賣夠糧食數量,土地將被收回!從這點出發,也算強制性規定農夫必須種糧。

“一條政策,居然考慮到方方面面,委實可懼!太湖熟天下足該改爲湖廣熟天下足嘍!”黃宗羲說不清是高興還失落,嘆道。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黃宗羲從邦泰的普及教育一策,想到了太多的東西。

最終,他給好友長興縣知縣吳鍾巒寫了封信,闡述他的所想所思。

“……大明面臨着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朝堂之臣目不及遠,誠爲可笑也……朝廷視荊州軍爲腹心之患,江南豪商視邦泰工坊爲競爭對手,天下士紳視土地贖買爲洪水猛獸,皆未看到實質,在下看來,普及教育才是真正的洪水猛獸,若干年後,必將動搖大明國本……”

“普及教育堪稱邦泰第一策,吾不知,林純鴻推行此策,是無意之舉,還是成心爲之,若成心爲之,其謀劃之深遠,甚爲可懼!復社諸君,當退避三舍,與其謀共同之利……”

“竊以爲,復社執念於科舉,落了下乘,當學林純鴻,以普及教育爲根本。林純鴻以書堂爲先導,以實學爲根本,隱隱有開派立宗之勢,吾輩再不奮起,定將湮滅不知所蹤……”

第46章 潤物無聲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30章 山雨欲來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483章 借債風波(五)第51章 水上逞威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87章 登島第356章 默契第633章 禁衛軍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07章 驚聞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84章 殘忍殺俘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471章 擄掠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592章 錢秉鐙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356章 默契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67章 淡馬錫第409章 大節第25章 升官之後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430章 楊嗣昌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424章 運兵第70章 後院起火第535章 合圍(四)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82章 修武戰後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476章 濟州島第417章 佩劍第563章 收編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417章 佩劍第509章 壓力(二)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387章 交易第525章 德州第356章 默契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161章 湖廣巡撫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5章 愁於生計第561章 戰馬(五)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526章 目標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417章 佩劍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470章 金吾營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447章 鯤鵬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