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被逼讓步

從鄧玘大營出來後,瞿式耜貪婪的呼吸着野外的清新空氣,他覺得鄧玘大營一片污濁之氣,多呆一刻,就有窒息的感覺。

這樣也好,有鄧玘這樣的人在,對東林來說,恐怕是弊大於利。不如將鄧玘拋給溫體仁,讓溫體仁去爲難。

瞿式耜不停的盤點着東林的現狀,忍不住嘆了一口氣。目前朝堂之上,僅僅只剩下了工部尚書周士樸,在溫體仁的打壓下,苦苦支撐。溫體仁還不能左右勤政的朱由檢,只要周士樸不失去聖心,地位就牢不可破。

但周士樸必須造出足夠數量的板甲和鋼弩,才能讓急切的朱由檢滿意,否則,掃了朱由檢的興致,後果很難意料。周士樸使盡渾身解數,方纔擠壓了一點資金用於造板甲和鋼弩。板甲還好說,只要看了式樣,多費點功夫,多花點錢,不至於造不出來。但鋼弩就難啦,周士樸集中了軍器局的能工巧匠,至今還未能弄明白鋼弩的鋼臂用何種材料製作。

着急上火的周士樸立即令人前赴荊州左右衛徵集工匠,哪想到,荊州左右衛對此事茫然不知。周士樸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板甲和鋼弩乃林純鴻私自鍛造!

獲悉此內幕後,周士樸如獲至寶,立即通報給瞿式耜,希望東林黨能牢牢的握住這個把柄,同時也希望瞿式耜親自出馬,令林純鴻幫工部解決這個難題。

這就是瞿式耜來順德府的主要目的,一則打壓林純鴻的氣焰,二則請求林純鴻派工匠支持周士樸。

瞿式耜也算沉得住氣,拋出兩條消息,靜待林純鴻來求他,哪想到,等了將近十天,林純鴻除了每日邀請他觀看諸營練兵外,絕口不提它事。

時光在耐心比試中悄悄流逝,直到一日,瞿式耜接到下人彙報:溫育仁抵達順德府,給林純鴻下了拜帖!

瞿式耜氣急敗壞,怒罵道:狼子野心!三姓家奴呂布!老夫居然被乳臭未乾的小子擺了一道……

冷靜下來,瞿式耜哀嘆道:今非昔比啊,今日私造兵器一事居然被他看透了關節。既然能看透關節,萬不可能投向溫體仁的懷抱,否則林純鴻將面臨朝廷的雷霆之怒。

事情尚有可爲之處!

瞿式耜也不遲疑,立即前往荊州大營,哪想到林純鴻一看到瞿式耜,就笑道:“正準備令人去邀請先生,可巧先生就來了。正好有一事需要和先生商議。”

瞿式耜笑眯眯的問道:“何事啊?”

“溫育仁下了拜帖,學生參透不出他的來意,還請先生指教。”林純鴻躬身答道。

瞿式耜道:“林將軍四戰連勝,荊州弓兵戰力名揚海內,溫育仁慕名來訪,又有什麼奇怪的?”

“先生又來打趣學生了,那溫體仁奸猾之名在外,哪能隨便派出親弟弟到處亂跑的?如果說是溫體仁想拉攏學生,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堂堂閣老,如何看得起學生這等武夫?”

林純鴻的話等於表明了政治態度,讓瞿式耜大爲放心:至少短期內,林純鴻不太可能完全投入溫體仁的懷抱。

瞿式耜神情嚴肅,道:“林將軍能知道溫體仁奸猾,老夫也就放心了。對於溫育仁的來意,老夫也參悟不透。不過老夫要提醒你一句,溫體仁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自崇禎二年以來,多少朝臣着了他的道?遠的不說,就說周閣老,不也被他整的灰頭土臉的?你一定要小心應付溫體仁,凡事多想想後果!”

林純鴻躬身答應,這讓瞿式耜徹底放下了心,當下不再玩弄權術,直言道:“老夫還有一事求林將軍。”

林純鴻頓首道:“先生何故如此客氣?有事情就吩咐,只要學生辦得到,萬不敢推辭。”

“工部周尚書受聖上之命,監造板甲和鋼弩。哪想到鋼弩一直不知用何物鍛造,林將軍與荊州衛所聯繫緊密,能不能指點一二?”瞿式耜情知林純鴻不會承認私造軍械,便將錯就錯,將板甲和鋼弩說成是荊州衛所所造。

林純鴻心裡暗笑,奶奶的,老狐狸,知道這點對我沒有威脅了,就換了口氣,換臉跟翻書一般輕易。不過,指點萬萬不能,否則這不等於承認私造兵器乃事實?再說,彈性鋼材乃邦泰商號的商業機密,豈能隨便外傳?

於是,林純鴻道:“指點談不上。不過學生軍中還有不少存貨,周尚書需要,不如就直接從這裡搬一部分過去。不過學生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先生海涵。荊州府供應七千多士卒作戰,實在感到吃力,這鋼弩乃真金白銀買過來,先生看看,能不能……”

瞿式耜大笑,打斷林純鴻的話,道:“這個你放心,朝廷哪能佔你的便宜。至於價格,周尚書自會派人與你聯絡,定然不會讓你吃虧。”

林純鴻笑道:“學生還有一事相求。學生一直敬仰大儒,也學着白鹿洞書院在枝江辦了個行知書堂,弘揚儒學,學生一直苦於書堂聲名不顯,無法吸引更多的士子,想請錢先生和張先生到書堂講學。”

荊州和夷陵遠不是人文薈萃之地,士子少得可憐,行知書堂舉辦這麼多年來,除了培養了一些底層官吏和工匠外,還遠遠達不到內立宗派的要求。林純鴻希望藉助錢謙益和張溥在士子中的聲望,讓士子關注行知書堂。

只要他們關注行知書堂,就會發現書堂的不同之處,感興趣的士子便會慕名而來。以大明士子的龐大基數,林純鴻相信,自己將會聚斂不少有用之才。

瞿式耜大笑道:“哈哈,戰陣之將也殫思竭慮的去辦書院,着實讓老夫佩服。既然你提出,老夫就幫你說項,不過兩位先生是否同意,老夫也不敢打包票,你就等着吧。”

林純鴻大喜,立即躬身道謝。

溫育仁南下的目的,沈文麟早已打探清楚。林純鴻接報後,啼笑皆非,原來溫育仁此行肩負着一個高尚的任務:爲大明帝國找到一條解決財政危機的路!

看來溫體仁成爲內閣首輔之後,具備了巨大的行政資源,也揹負起大明帝國這個爛攤子。被上上下下認爲是奸臣的溫體仁,雖然以安其位爲最高目標,但也順帶着想管好這個老大帝國。任何人,上了位之後,都想着把事情辦好,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林純鴻不知道溫育仁爲何要把枝江作爲考察的目的地,或許是高鬥樞吹噓自己的政績時,不小心說漏了嘴吧。

究竟要讓溫育仁看到什麼呢?林純鴻現在就在琢磨這個問題。

不如就讓溫育仁看看租種惠王土地的措施吧,沒準溫體仁真能在大明的土地政策上做出點成績,讓多災多難的小民們多一份保障。不過這對於溫體仁來說,太難了,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目前財政危機的根源在於可供收取稅收的土地太少,但誰又敢拿這個開刀呢?就連當初張居正權霸朝堂,也不敢提這個問題。

林純鴻不相信溫體仁會冒着身敗名裂的風險去改變大明的土地政策。

另外,就讓溫育仁看看枝江的貨棧和榨油工坊吧,實實在在的讓他體會到收取商稅的好處。如果溫體仁能在商稅上下點功夫,這對當前的大明帝國來說,不無好處。

至於百里洲,萬萬不能讓溫育仁登上去,這個得小心防備。

不過,溫育仁很可能想不到枝江的核心在百里洲,像這樣眼高手低的傢伙,絕無耐心等上一個破島查訪。

“成四,成四……”林純鴻大叫道。“去把陸主事叫來,我有要事相商……”

見到溫育仁之後,風流倜儻的溫育仁讓林純鴻大吃一驚,這傢伙似乎忘記了此行的目的,談話中不停的咒罵復社。

“復社是什麼?是一羣亂臣賊子試圖操控朝政的團體,可憐可嘆,天下士子趨之若鶩,爲復社所騙。說什麼砥礪品行,對士子有吸引力,還不如說是復社操縱科舉,用小動作爲士子謀取晉身之階!其心可誅也!這裡面以張溥爲甚,高傲,不通事務,以爲自己在士子中有了點小名氣,就可以爲所欲爲,全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此等賊子,該千刀萬剮……”

溫育仁說的口沫橫飛,直把林純鴻當成了最佳的傾聽着。

溫育仁拙劣的試探方法瞞不過林純鴻,溫育仁就是想了解林純鴻對復社的觀感,藉此奠定合作的基礎。林純鴻本來就對東林黨和復社沒多少好感,溫育仁大罵張溥,林純鴻深有同感,雙方對復社的觀感的確相差不遠。

林純鴻專注的聽着溫育仁的聲討,不時的點點頭。

待溫育仁說到高興處,林純鴻義憤填膺的罵道:“任冰兄的話算是說到我的心裡了,張溥視復社成員爲門生,經常不經門生同意,暗中操縱權位。據說啊,張溥還暗中向一些高官行賄,乃徹徹底底的僞君子!”

林純鴻的話讓溫育仁大喜,忍不住站起身來,緊握住林純鴻的雙手,激動道:“林老弟啊,當初兄弟我被張溥之盛名蠱惑,有心與他做一番事業,到了婁東之後,纔看清這個傢伙的本質,根本就是一僞君子嘛!”

林純鴻和溫育仁一時之間互引爲知己,不停的表達相見恨晚之意。至於雙方有多大的誠意,誰也不知道。

溫育仁神神秘秘的說道:“不瞞林老弟,宜興吳可先對張溥等僞君子操縱科舉非常不滿,意欲寫一劇本,揭露他們的醜惡行徑!”

林純鴻靈光一閃,脫口而出:“綠牡丹傳奇?”

溫育仁大吃一驚,問道:“林老弟與可先兄是故交?何以知道綠牡丹傳奇?”

林純鴻慌忙掩飾道:“小弟在宜興有點小生意,所以對宜興的事情比較瞭解。”

溫育仁點頭笑道:“這就是了,可先兄的神作還未完成,名聲就外傳了,可見恨張縛的人不可勝數!這部戲曲一定很受歡迎!”

林純鴻道:“任冰兄此言甚爲有理,小弟我巴不得明日就看到此戲上演!哈哈,整個江南將要上演一部大戲啊,刺激!刺激!”

溫育仁也跟着嘿嘿直笑。

林純鴻行文給枝江的閣幕使,令枝江做好迎接溫育仁考察的準備。同時,爲了讓錢謙益和瞿式耜對自己放心,林純鴻立即將溫育仁意欲通過戲曲諷刺復社之事通報給瞿式耜。林純鴻知道,政治上的兩面派向來是兩面不討好,目前自己實力還很弱小,不能成爲獨立的政治派別,只能堅定自己的立場,把自己暗暗的放在東林黨一派。至於溫育仁,來學習來考察可以,如果要求自己做什麼事情,暫時還不能答應。

溫育仁抵達順德府的消息傳開後,接到了無數的邀請,甚至有人親赴客棧,將厚禮送到溫育仁的手中。這裡面只有黎安東例外,黎安東屬東林一脈,向來看不慣溫體仁的言行,更別談去巴結溫體仁的弟弟溫育仁。

溫育仁在溫體仁的嚴厲告誡下,將所有宴請拒絕,並把所有禮物拒之門外,這讓林純鴻暗暗稱奇,心裡對溫體仁有了一絲好感。

三日後,溫育仁正準備離開順德府南下,林純鴻接到了兵部軍令:限十五日內抵達河南衛輝,會同左良玉圍剿匪盜。林純鴻對溫育仁說道:“本想與任冰兄多相聚幾日,任冰兄卻有事在身,小弟本應送送兄弟,結果軍令難違,可惜啊,可惜啊!”言語中不無惋惜之意。

溫育仁將嘴湊近林純鴻的耳朵,小聲道:“實不相瞞,兄弟我這次就是準備到枝江向林老弟取經,林老弟的理財之術驚動了聖上,前途不可限量啊!”

林純鴻假裝大驚,連手中的馬鞭掉在了地上也不知道,喃喃道:“這怎麼可能……”

溫育仁騎在馬上,大笑道:“林老弟,咱們兄弟相稱,這些虛禮就不講啦,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催動馬匹,帶着幾個隨從絕塵而去……

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92章 開始鑄炮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53章 公堂之上第41章 算計縣尊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54章 應招第461章 北上第399章 博弈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524章 猶豫第432章 孫傳庭第514章 隱忍(二)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28章 報仇雪恨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559章 戰馬(三)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64章 東林黨人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334章 贈劍第454章 轉變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2章 徽州會館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第70章 後院起火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414章 算計第61章 三桅帆船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12章 土人陰影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332章 拓航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63章 收縮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402章 大局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491章 收編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112章 內臣抵營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51章 工程院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37章 榨油工坊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37章 清港第60章 發展方向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68章 大展宏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54章 春香樓裡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275章 圖窮匕見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12章 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