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

誤會了不是?得,咱還是趕緊說清楚的好。李貞心中有數,並未因李世民不待見而受驚嚇,頓了一下,緊趕着說道:“父皇,兒臣於制書上偶有構思,着下人們試驗了一下,發現可行,兒臣不敢隱瞞,特來稟報父皇。”一邊說着,一邊從大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和一本書籍,高高地舉過頭頂道:“父皇,此是用兒臣所構思之物印製出來的《論語》,頗有些可觀之處,還請父皇過目。”

李世民看了看李貞,良久不發一言,多半會才揮了下手,示意隨侍在身側的小宦官將李貞所呈之物遞了上來,也沒先看李貞的摺子,倒是先翻閱起那本書來,只不過就這麼隨意一看,李世民的臉上立時浮現出了驚疑之色——《論語》全文並不長,也就是四千來字,印製成一尺長,八寸寬的書籍,也就是三十來頁罷了,可那上頭的字卻婉雅秀逸、外柔內剛,深得沉厚安詳之韻,以李世民對書法的愛好,立刻認出了這筆楷書正是禮部尚書虞世南的筆跡,可再一瞧,那字明顯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疑心頓起,放下了書本,看着李貞道:“此書是如何而來?”

嘿嘿,成了!李貞心中暗自得意,可臉上卻滿是恭敬之色地道:“回父皇的話,兒臣自進學以來,常聞父皇詔令各地要教化民衆,兒臣深以爲然,不過兒臣以爲既是教化,總得有書,若是全靠手抄,費時費工,且謬誤難免,兒臣身爲皇子,自該爲父皇分憂,兒臣想若是能以印刷術代替手抄,不但能省時省工,還能宣示朝廷愛民重士之意,故此每得閒暇,總是思索其事,屢經試驗,終有所得,兒臣已令人建立起一印刷廠,可以大規模承印書籍,此書即是樣本。”李貞頓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接着說道:“兒臣年前因要摹字,特地託人請虞尚書撰寫了文貼,因着虞尚書的字好,前些日子兒臣便着人以此文貼爲模子印製成了此書。”李貞暢暢而談,將事情的起因經過都詳說了一番,立時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心。

“哦?此書印製所需時間幾何?一次能印製多少?”李世民略一沉吟,開口問道。

呵呵,老爺子上鉤了!李貞心中暗爽不已,緊趕着答道:“回父皇話,若是有摹本,就以《論語》而論,若是以一次印刷一千本爲計,所需時間不過一個半月,不過就算是印製萬餘冊,所需的時間也不超過三個月,只需排版完成之後,印製數量可以不限,無論多少都能印製。”

李貞所言已經是很保守的估算了,實際上,以李貞目前已經建成的印刷廠規模而論,印製一萬冊《論語》所需的時間兩個半月足矣,可就是這樣,還是把羣臣們都嚇了一大跳,一干子重臣都不相信天下有此奇術,雖不敢在君前對李貞詳加盤問,可私下卻各自小聲地議了起來,大殿中嗡嗡之聲立時大作。

縱使李世民眼界開闊,可聽了李貞的話,眉頭也皺了起來,狐疑地打量了李貞好一陣子,沉吟地問道:“貞兒所言可是確實?”

“回父皇的話,兒臣所言句句是實,並不敢虛言哄騙父皇。”李貞恭敬地答道。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貞素來沉穩,行事靠譜,尤其是前些年搗鼓出那些新式傢俱的事兒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刻,此時見李貞說得如此肯定,李世民雖未全信,可畢竟是信了幾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問此事,轉頭看向那起子議論紛紛的重臣們,笑着說道:“此書朕以爲尚可,諸公不妨試閱一下。”

李世民下了旨,自有隨侍的小宦官將此書傳交給那起子重臣們,從左僕射房玄齡起,一個個輪着過了一遍,大傢伙都是見識過人之輩,自然明白此書若是真兒個能像李貞所言那般印製出來,對於朝廷想要教化民衆之舉而言,是極爲有利的事情,自然是人人交口稱讚不已。那一聲聲的叫好聲聽在耳裡,李貞可是頗爲享受的,只不過還沒等李貞陶醉個夠呢,老爺子下一句話就讓李貞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貞兒,爾對治典一事如何看?”

媽的,老爺子果然還是問上了,該死的,管他誰主編,反正老子是輪不上的,咱等着書出來印就是了。李貞儘自來前就考慮過自家老爹有問出此題的可能性,可還是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無他,這個問題着實不好答,這滿大殿雖說都是重臣,可難保其中沒有那些個兄弟們的眼線,這時節李貞要是答得偏了,那話頭一準傳將出去,真到了那會兒,就算李貞不想參與奪嫡,只怕那幫子兄弟們也不會放過他的,可問題是老爺子金口已開,不答也得答了不是?

李貞斟酌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以爲治典是必須之事,不過兒臣以爲治典所需時間不少,而教化民衆之事卻急,若是先將現有之四書五經,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記遺》、《三等數》,《綴術》,《輯古》等書先行刊印天下或許更好些。”

李世民問的是該由誰來主編典籍,李貞卻答非所問,純屬偷換概念,不過所言之語卻頗有些見地,尤其是提出四書五經的概念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畢竟這個時節所謂的經書浩瀚得很,遠不止李貞所言的這幾本書——唐科舉爲九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連同《周易》、《尚書》、《詩經》,稱爲“九經”,至於各種傳、記還有許多,就算是九經也有着數十種不同的版本。

李世民自然是知曉李貞偷換概念的根由之所在,可眼瞅着李貞不想說,李世民倒也不爲己甚,笑了一下,也沒再多問,環視了一下衆臣道:“諸公以爲貞兒此言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李世民這話的意思早已明擺是贊同李貞的看法了,諸位大臣也不會強自出頭阻攔,再者,此事也屬利國利民之好事,諸大臣自然不會出言反對的,當然是人人贊同,個個說好的。

“陛下,臣有幾樁不明之事要請教漢王殿下。”在一片的讚揚聲中,秘書監魏徵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李世民笑着點了下頭道:“準了。”

靠,這老爺子咋又跳出來了呢?李貞一見是以直諫聞名的魏徵站了出來,心頭不免有些子發虛——頭前李貞整出新式傢俱的時候,魏徵就曾上本言事,說那些個新式傢俱是驕淫奢華之物,不主張推而廣之,甚至說宮中不該有此物出現。其本章言辭灼灼,險些壞了李貞賺錢的好事,若不是老爺子自個兒用了說好,只怕李貞手中那些新傢俱就得全部爛在手中了,這會兒眼見魏徵又站出來了,李貞還真是有些子氣急敗壞的,可當着老爺子的面,卻又發作不得,沒奈何只好恭敬地行禮道:“魏大人有事請言明,小王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徵秉性正直,素以敢犯顏直諫而聞名天下,只要是他佔了理,就算是李世民龍顏大怒,他也不會害怕,該說的照樣要說,沒少令李世民下不來臺,這會兒眼瞅着李貞態度恭敬,魏徵卻也宛若沒有感覺一般,一臉子平靜地問道:“老臣有三事不明,其一:漢王所云之四書五經出自何典?其二,若是刊印書籍,如何計價?其三,由誰主導,如何掌控,以確保無誤?”

魏徵所提的問題極爲尖銳,可卻正好問在了點子上,一時間滿大殿的讚揚之聲立時停了下來,大傢伙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貞的身上,大殿中靜得有些子磣人……

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三百一十七章別樣之情懷第三百一十一章艱難的抉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四百一十四章洛書之爭(一)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三百二十六章戰降之間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一百九十二章長孫世家之變(三)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一百零八章取捨之間(下)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一百一十六章各自算計(上)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隱患第四百五十九章安市之殤(二)第二百三十五章碧血染黃沙(三)第二百一十八章星星峽之戰(四)第五百三十四章血洗安市城(五)第二百四十五章升級了第三十九章大閱兵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五百零三章針鋒相對(五)第四百二十三章高陽來訪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二百八十六章內訌(中)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客爲主(下)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一百八十四章佈局伊始(下)第三百六十三章清水河會戰(二)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五百一十七章選菟城之戰(下)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四百九十八章亂之表象第三百七十六章抱犢囤之盟(下)第三十章無妄之災(下)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四百九十二章試槍(中)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五百四十一章半道而擊(下)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四十章校場揚威(上)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五百五十章京師風雲錄(九)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二百三十六章碧血染黃沙(四)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五百二十章會師安市城(下)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四百四十三章陰差陽錯(四)第四百八十三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二百八十五章內訌(上)第二百七十五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六)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四百一十四章洛書之爭(一)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二十六章騰挪的手筋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一百一十章老三的突訪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三)第五百三十八章惡戰白村江(四)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七十二章來了個毛遂(上)第一百八十章兄與弟第四十九章巧入神武(三)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第三百七十四章剪不斷理還亂(四)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第四百四十五章陰差陽錯(六)第五百三十五章惡戰白村江(一)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四百八十八章博弈(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血腥的開端(下)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