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五月十三日,魏王李泰、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紀王李慎相繼離開京師前往之官地履新,諸皇子中除了已成爲太子的晉王李治及尚在幼年的趙王李福之外,便只剩下越王李貞尚未之官,倒不是因得寵而不必之官,僅僅只是之官之地尚未確定罷了——越王李貞上本自請之官安西,然聖意委決不下,遍召重臣以決之,累經商議,尤未能定,事遂耽擱。
越王李貞所上之安西摺子規劃宏大,構思巧妙,戰略思想明確,步驟嚴謹,諸臣皆歎服,然,對於是否要由李貞這個提議者來實施卻分歧嚴重,不單是因李貞乃是親王之貴胄,一旦有所閃失,朝堂顏面大跌,更是因如今太子新立,尚無功業,若是越王李貞異軍突起,恐難制約,可有一條卻是羣臣們的共識——安西之事非常人所能勝任,須得文武兼備之人方可行此略,或有提議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前往者,上詢之,道宗自謙才力不足以行此策,並建言帝諮詢於衛國公李靖,帝然之。
貞觀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帝親赴久已歸隱林下之衛國公李靖府中探望,以安西之事問之,李靖對曰:大善,並言:老臣之所以傳越王兵法者,概因其尚在幼衝之年便有報國之心,其之所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老臣至今不忘,若得安西之事定,則大唐幾無邊患矣!帝未當場表態,然,回宮不久即下明詔,準越王李貞所請,由李貞接掌安西都護府大都督,原任統領喬師望轉涼州刺史,着越王李貞剋日起行。
貞觀十六年五月十九日,晴,初升的太陽剛悄然地在地平線上探出個頭來,五里亭這個長安城迎來送往的佳處此際卻已是人聲鼎沸,百餘名文武官員簇擁着新鮮出爐的太子李治正在爲即將出塞的越王李貞送行,隨着禮部司儀那一道道的程序辦將下來,一股子離別的愁緒悄然爬上了衆人的心間,向來就多愁善感的李治此時早已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八哥,安西非善地,您千萬要多保重,萬不可逞強,若是不支,切莫強爲,且說與弟知,弟拼死也要爲八哥另謀去處。”李治紅腫着雙目,滿臉子淒涼之意地看着李貞,很是動感情地說道。
“太子殿下之言小王謹記在心,愚兄此一去不知何時方能返京,實無法在京盡孝,父皇年事漸高,還請殿下多費心幫襯着些,爲父皇多多分憂,愚兄定不會辜負了朝廷的重託,當爲我大唐之邊疆安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殿下請回罷,愚兄這便告辭了。”李貞臉上一樣也滿是傷感之意,當然,並不是爲了李治的那些子無甚營養的屁話,只是因着就要離開生活了十數年的長安城了,再要回來卻不知是何年月,心中的惆悵自是難免之事。
“八哥,您千萬要小心啊,保重,保重!”李治嘴角哆嗦着,緊緊地握着李貞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地風大,殿下回罷。”李貞此際的心情一樣不好受,實不想在這等淚眼相送的情景裡多呆上哪怕是一分鐘的時間,強自壓下心頭流淚的衝動,手一振,輕輕地掙開了李治的手,退後一步,躬身行了個禮,也不再開口,大步走向不遠處的隊伍,從親衛手中牽過棗紅馬,翻上馬背,對着前來送行的文武百官作了個團團揖,也不再多言,一領馬首,率衆向遠處行去……
玉門關,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自漢時起便爲通往西域各地之門戶,(位於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大唐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說起玉門關,用大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來形容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等悲壯蒼涼的情緒,令人頓生瀟瀟易水河之感慨,眺望着遠處雄偉的關城,饒是李貞素性沉穩,到了此時也不禁有些子心潮澎湃,難以自己,當然,倒不是因着背井離鄉的愁緒在作怪,而是感慨崢嶸的歲月即將開始,無他,就李貞的個性而論,比起京師裡那等勾心鬥角的日子來說,李貞更喜歡那種縱橫天地間,誰與爭鋒的快感,對於即將開始的之官日子,李貞心中自是頗爲期待的。
“稟殿下,前面五里便是玉門關所在,瓜州刺史何望隆已率部在城下迎候殿下。”就在李貞遐想翩翩之際,一名飛騎從遠處疾馳而來,到得李貞近前,利落地翻身下馬,單膝點地,高聲地彙報道。
“嗯。”李貞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一轉頭看向了騎馬跟在身邊的莫離,笑着道:“莫先生,這個老何可是你家舊部來着,爾有何打算?”
何望隆,字務寧,河北幽州人氏,原本是羅藝帳下一名偏將,後隨羅藝一併投唐,但其後就脫離了羅藝所部,並未參與過羅藝的叛亂,因其人曾是齊王李元吉的手下,能力上又無出衆之處,故此始終未曾受到過重用,累經宦海沉浮,如今官拜瓜州刺史,官聲倒是不錯,民間評議甚佳。
因着李貞即將出鎮安西之故,特地下令由‘旭日’出馬,對這些大唐官吏進行了一番排查,好在‘旭日’本就脫胎於遍及大唐各州縣的‘燕記商號’,做起此項工作來,倒也輕鬆得很,這何望隆的底細及來歷自是瞞不過李貞,此時見莫離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這便跟莫離開起了玩笑——李貞兩大謀士中因着納隆身兼“旭日”總管之責,故此並未跟從李貞一道西行,畢竟京師纔是奪嫡的根本,李貞要想取得奪嫡之爭的勝利,除了安西必須做出一番功績之外,京師裡的事務也同樣耽擱不得,再加上此行血戰勢不可免,納隆的武藝遠不及莫離,故此李貞將納隆留在了京中,僅僅只帶莫離一道赴安西上任。
“殿下還真說對了,某幼年時曾見過此老,倒也算是相識,不過如今時過境遷,人家可不見得會認得某這等無名小輩了。”莫離哈哈一笑道:“不過殿下要想平定安西,此老還是用得着的,不妨多下些功夫。”
“呵呵,那倒是真的,走,看看去!”李貞自是明白玉門關的重要性所在——這玉門關乃是關內關外的咽喉要道,李貞要想平定安西,沒個穩固的後方如何能成事,再說了,李貞所要帶往安西的可不僅僅只是身邊的這千餘名王府親衛,後續還有衆多的各種人才隊伍即將前往安西,只不過爲了掩人耳目,那些人手全都僞裝成了商隊,並帶有不少算是違禁的物品,沒有玉門關的支持,又如何能成事,即便莫離不說,李貞也不會放過跟何望隆打好關係的機會,此時既已得知何望隆親自出迎,自是不會讓他久侯,哈哈一笑,揚鞭打馬,一馬當先地往關城方向衝了過去。
望着遠處煙塵大起,何望隆那蒼老的臉皮子不由地抽動了一下,按唐制,這等迎來送往的活計本不該他這個州刺史親自出面——爲防止朝臣、皇子與地方上相勾結,唐律中有明文規定,朝官不得私交地方,朝官出巡,地方上只能由州司馬負責出面接待,州刺史只能在公衆場合下與朝官面談而不得私下會見,雖然李貞如今已不是朝官的身份了,可親王的身份依舊擺在那兒,這一路上行來,各州都是由州司馬出面迎候,州刺史只是負責送行罷了,可何望隆冒着被御史彈劾的危險親自出馬卻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此時見李貞一行已到得近前,饒是何望隆素來沉穩,卻也不禁有了絲心慌,慌忙伸手整了整原本就整齊的穿戴,藉此平穩了下心態,一揮手,示意鼓樂齊鳴,自己卻排衆而出,領着一起子州中屬官迎了上去,隔着老遠便下了馬,恭敬地迎候在道旁。
待得李貞一行停住了馬,何望隆大步行上前去,躬身拱手道:“下官瓜州刺史何望隆參見越王殿下。”
呵,這老小子好生魁梧的身材,不愧是武將出身,看樣子年輕時也當是名不錯的戰將!李貞一見何望隆雖已是兩鬢斑白,可身子卻依舊挺拔,一派武將的幹練,心中一動,對其第一印象倒是不錯,也不託大,翻身下了馬,走到近前,笑着拱手還禮道:“有勞何刺史出迎,小王感佩在心。”
“久聞殿下勇武過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能得見殿下之面,下官三生有幸,殿下既到了玉門關,且容下官盡一盡地主之誼,殿下請。”何望隆不敢受了李貞的禮,忙退開一小步,很是客氣地說道。
嗯哼,有問題!嘿,這老小子熱情得過分了些,哈,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李貞記憶力過人,一部唐律自是熟爛於胸,哪會不知道州刺史不得出迎朝官的慣例,更不會不知道州刺史不得私交皇子的鐵律,當然,因着安西都護府與玉門關相接壤之故,何望隆出面迎接一下也說得過去,可他不出面別人也不可能說什麼閒話,似這等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唐的官吏們是不會去做的,畢竟御史們的筆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只不過心中有數歸有數,李貞卻不會傻到當場點破的地步,畢竟將來還有用到此人之處,此時一聽何望隆相邀,自是不會拒絕,笑呵呵地拱手道:“既如此,那就叨嘮了。”
一見李貞沒有拒絕自己的邀請,何望隆眼中飛快地掠過了一絲激動之色,也不再多客套,一擺手道:“酒宴已備好,殿下請!”
“何刺史請!”李貞同樣笑着擺了個請的手勢,率先向城內走去,何望隆落後半肩之地陪着一路說笑着往關城裡走去。
玉門關乃是座邊關軍事重鎮,駐軍人數不少,可城卻不算大,因着地處交通要道之故,卻也繁華得緊,大街小巷上各色人等往來不息,哪國的人都有,金髮碧眼之人也不老少,待得李貞率部入了城,那圍觀之人更是將整條街道都堵上了,一起子觀衆操着各國語言在那兒呼喝着,評議者,到真令李貞大開了回眼界,若不是見這些“友邦人士”穿着的是破舊的古代服裝的話,李貞絕對以爲自己是到了前世的上海灘了。
西北之士多豪飲,不單武將如此,文官亦然,儘管作爲迎賓所用的玉門關鎮守府實算不得豪華氣派,甚至有些子破舊,可卻絲毫也不影響一起子官吏們的酒興,那一罈罈的“得勝歸”飛快地空了下去,酒勁卻是慢慢上揚,賓主間一番暢飲,氣氛自是熱鬧非凡,若不是李貞自己是海量,手下也大多是軍中百戰之士出身,個個都有好酒量的話,只怕還真喝不過這些西北漢子,饒是如此,身爲主賓的李貞卻依舊險些被灌醉,到了末了,也實是難耐衆人的熱情勸酒,無奈之下,也只好借上廁所的時機,運起“真陽訣”,將酒排出了體外,這才避免了當場酒醉出醜,好容易將這場酒打發了過去,這才脫身回了作爲暫住所的鎮守府後院,剛打算去安撫一下鞍馬勞頓的王妃裴嫣,卻見燕十八匆匆而來,面色古怪地湊到李貞身邊,低聲地說道:“殿下,何刺史派人來邀殿下私會。”
嗯哼,這老小子究竟演的是哪齣戲來着?李貞一聽頓時皺起了眉頭,無他,先前在酒宴上李貞每多試探,試圖搞清楚何望隆盛情款待自己的用心所在,可何望隆卻每每顧左右而言其他,啥話頭都不肯說,這會兒酒宴散了,倒跑來要求私會了,這裡頭若是說沒有蹊蹺,李貞如何能信,只是李貞本就想跟何望隆拉拉關係,卻也不是很介意何望隆的故作神秘,這便笑了一下道:“也罷,本王去與王妃說一聲,一會兒爾與鷹大跟本王走上一遭好了。”
“是。”燕十八沒再多言,恭敬地行了個禮,自去張羅不提。
累,真的很累,這一路行程兩月餘,裴嫣早已累得不行了,無他,這時代的交通工具太糟糕了,儘管李貞是親王,手中又有錢,馬車裝修得寬大闊氣,拉車的馬也都是良駒,可問題是道路實在是太崎嶇了些,饒是裴嫣也勉強算是能騎馬射箭之人,可畢竟還是大家閨秀的成分居多,這一路顛簸下來,早已是困頓不已,匆匆用了些膳食,早早便上了牀,卻又無法入睡,此時見得李貞進了門,強自要起身相迎,那一臉的蒼白之色,驚得李貞忙一個健步衝上前去,一把將裴嫣抱入了懷中,一迭聲地追問道:“嫣兒,你這是怎麼了?可是病了?”
“沒,沒有,是有了。”裴嫣靠在李貞結實的胸膛上,感受着李貞身上傳來的熱氣,低着頭,紅着臉,小聲地嘀咕了一句。
啥?有了?啊!李貞整個人一下子就傻了,嘴張得老大,半天會不過神來,緊接着不管不顧地一把將裴嫣抱了起來,連蹦帶跳地大叫了起來:“哦,哦哦,好嫣兒,我要當爹嘍!”
“哎,別、別,快放我下來,小心孩子!”裴嫣見李貞如此得意忘形,頓時羞得滿臉子通紅,忙伸手去捂住李貞那無遮無攔的大嘴,嗔怪地說了一句。
“呵呵,那是,那是。”李貞自是知道此時胎兒驚動不得,哪敢再多放肆,忙輕手輕腳地將裴嫣放在了牀榻之上,腆着臉道:“好嫣兒,這都是啥時辰的事,快說與本王聽聽。”
裴嫣的臉“唰”地便紅透了起來,白了李貞一眼道:“妾身上個月就沒來那個了,本以爲是誤了,可這個月還沒來,妾身就喚劉媽來看過,這才知道……”裴嫣的話越說越細,到了後頭已是細不可聞。
劉媽乃是李世民爲李貞即將遠行而親賜下來的宮中穩婆,專門負責的就是生育之事,她的話自然不會有假,到了此時,李貞自是百分百地確定自己要當爹了,心中的喜悅之情哪還忍耐得住,激動得在房中連轉了幾個圈,搓着手道:“太好了,呵呵,太好了,來,讓本王聽聽小傢伙的動靜”李貞邊說着話,邊作勢要俯身到裴嫣的懷中。
裴嫣見狀頓時大羞,身子一卷,將頭埋在了懷中,紅着臉道:“別,別,哪有那麼快啊,再過兩月纔有動靜呢,這可是劉媽說的。”
“呵呵……”李貞傻笑着撓了撓頭,突地想起了一事,緊趕着叫道:“哎呀,不好,這孩子可受不得顛簸,要不我們就等在此處,等孩子生下來再走好了,左右也不差那點時間,就這麼定了!”
見李貞不懂裝懂的樣子,裴嫣頓時被逗得一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道:“呆瓜,早過了那個時候了,都三個月了,瞧你急得這副德性……”
三個月?我靠,敢情咱還真是神槍手來着,嘿嘿,爽啊!李貞一算時間,那不就是新婚後不久裴嫣就懷上了,立時得意地放聲大笑了起來,笑聲裡滿是自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