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佈局伊始(下)

這世上能令李貞吃驚的消息不少,可能讓李貞吃驚到失態的就不多了,不過嘛,眼下就有這麼一條擺着——李世民剛下了道旨意,將高陽公主許配給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此消息之突然還真令李貞的腦筋一時間有些子轉不過彎來。

公主,皇帝的女兒,聽起來威風八面,可實際上皇權時代的公主大多是最悲哀的一羣人,往往是皇帝手中的政治籌碼,不是被賜婚於重臣之家,就是被用來和親,即便強盛而開明的大唐也一樣如此,哪怕再得寵的公主也很難逃過這等命運,就這一點來說,高陽被許配於房家也無甚出奇之處,可問題是時機卻顯得太過詭異了些——房遺愛,房玄齡之二子,其人也算是偏偏年少,頗具才學,名列京師四公子之一,無論家世還是本身的才華,倒也不是配不上高陽公主,可問題就出在此人的站位上——房遺愛一向都跟在李泰的背後搖旗吶喊,言語間對魏王每多讚譽,甚至不恤因力挺魏王李泰而與其父發生爭執,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魏王黨,當然,房遺愛是房遺愛,房玄齡本人從來都不曾發表過對諸皇子的看法,也從不捲入諸皇子們之間的爭執。

房老爺子爲相多年,朝中門生故吏極多,就潛勢力而言不在長孫無忌之下,可以說房玄齡乃是朝中唯一能與長孫無忌相抗衡的重臣,房玄齡是司空、右僕射,長孫無忌是司徒、左僕射,都頂着三公的頭銜,聖眷方面也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長孫無忌是外戚,房玄齡不是,值此奪嫡之爭,乃至後宮風雲起兮之際,李世民突然下詔賜婚,其用心就很有些子曖昧了。

賜婚房遺愛,其用意自是爲了顯示恩寵、拉攏房家,這一條乃是確定無疑的事兒,可問題是背後的用心何在?就僅僅是爲了表示恩寵?不可能!李貞打死也不相信老爺子會做出此等無甚意義的事情,這裡頭一準有文章,只是李貞一時間卻看不透其中的奧妙之所在——是爲了支持魏王李泰做出個表率,還是爲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後宮之亂做好壓制朝臣的準備,抑或是爲了李治上位而先行拉攏房家?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老爺子這手棋一出,原本就已經混亂得不可收拾朝局必然會亂上加亂,天曉得老爺子的葫蘆裡賣的是啥藥來着。

“父皇此舉何意?還嫌朝局不夠亂麼?”李貞一隻手無意識地敲打着身前的書桌,默默地思索了良久之後,皺着眉頭問了一句。

“殿下說對了,聖上此舉就是要亂,只有亂了,聖上才能因亂而取勢。”李貞話音剛落,莫離不以爲然地笑着接口說道。

“哦?”李貞愣了一下,又想了想,似乎抓到了什麼,可又覺得不太可能,無奈之下,也只好開口發問道:“願聞其詳。”

莫離輕輕地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笑着解釋道:“殿下明鑑,聖上此時賜婚房遺愛,魏王一方聲勢必然大漲,聖意所出,有所觀望的朝臣們心中想必也會以爲此乃聖意歸魏王之表徵,勢必會悄然轉向魏王一方,縱或不立刻表態效忠,心動怕是難免的了,一旦如此,吳王或是殿下若是不有所動作的話,那就只能坐等魏王入主東宮了,就算殿下能忍,吳王那頭能忍乎?怕是不能罷,這亂必然也就起了,三王一旦陷入紛爭,誰能裁決之?不就只有陛下了麼?”

忍?自然是不能忍的,老四那廝可不比老大,雖說算不得什麼大才,可手腕還是有的,再加上這小子手中的勢力不小,真要是讓他進了東宮,再想趕他出來可就難了,媽的,老爺子來上這麼一手,也不嫌累得慌!李貞一陣心煩,站了起來,在書房裡來回踱了幾步,突地立住了腳,掃了眼兩大謀士道:“若真是如此,本王倒也不怕亂,先看看老三那頭會如何動再議罷!”話音一落,也不想再議事了,揮了下手,徑直出了書房,轉回後院去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李貞心煩,吳王李恪也一樣頭疼得緊——宮裡的壓力、朝務的壓力、兄弟們步步緊迫的壓力,方方面面的壓力壓迫得李恪氣都快喘不過來了,若不是有自幼騎馬射箭打熬出來的好身體頂着,只怕早就被壓趴下了,更別說啥還得保持風度來着。今日進宮一行之後,被楊淑妃一擠兌,饒是李恪素性堅忍,卻再也無法沉得氣了,也不去工部打理朝務,急急忙忙地趕回了自家王府,打算召集心腹謀士好生商議一下對策,卻不曾想纔剛回到府中,屁股還不曾落座,就見王府司馬林河從外頭匆匆而來,略帶一絲慌亂地稟報道:“啓稟殿下,內廷傳來消息:陛下將高陽公主賜婚於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如今聖旨已到門下省。”

“嗯?”李恪立馬坐不下去了,霍然而起,在書房裡來回踱了幾步,強自將心中的驚異壓了下去,這才苦笑着搖了搖頭道:“看樣子父皇是不想再拖下去了,母妃她……唉,事已至此,當如何是好?”

李恪雖尚未提及楊淑妃所言何事,不過早已知曉此事的葉凌卻已然猜出了楊淑妃究竟想幹嘛,眼瞅着李恪大失常態,暗自在心中嘆了口氣,卻並沒有馬上開口,反倒是林河率先道:“殿下您切不可聽從淑妃娘娘之言,如今朝局將亂,我等論勢論力皆不佔上風,當以靜制動,切不可盲目行事,一旦有差,萬劫不復矣!”

“是啊,殿下,林司馬所言甚是,我等當小心從事,切不可授人以柄,否則悔之晚矣!”錄事參軍陸有章也出言附和道。

“不錯,某亦同意林司馬的意見,此等宮中之事切不可輕舉妄動,不若等越王那頭先動手,我等看情況再定也不遲!”

“沒錯,是這個理兒!”

“對,正該如此!”

……

一幫子王府屬官紛紛出言附和,所說的話或許不同,然而全都是主張按兵不動,靜觀其變,這也不奇怪,皇帝老子的後宮之事本就是個禁忌,絕非臣下可以過問得了的,哪怕是皇子也一樣,誰也不敢建議李恪去爲楊淑妃出頭,在一片噪雜聲中,唯有葉凌一言不發,閉着眼睛,默默地端坐在牆角邊。

聽着一幫子屬官的建言,李恪不但沒就此放下心思,反倒更加煩上幾分——這起子謀士所言雖都有些道理,可他們所說的東西李恪在回來的路上早就都想過了,心裡頭已然認定此路行不通,之所以想聽聽衆人的意見,左右不過是想看看衆人能否有解開眼下之局的高見,卻不曾想大傢伙說來說去全都沒說到點子上,哪能不煩,可又不好就此發作,無奈之下,在書房中踱了幾步,皺着眉頭思索着,突地瞅見葉凌正在閉目養神,心中立時一動,頓住了腳,揮了揮手道:“諸公所言甚是,且容本王思慮一、二,今日就先議到此處好了,諸公都先下去罷。”見李恪下了逐客令,諸屬官就算還想再說什麼也不可得了,只能是各自告退不提。

“鬆成,依你看來,此事該當如何?”待得一起子屬官們全都退下之後,李恪走到葉凌的身前,很是客氣地問了一句。

葉凌睜開了緊閉着的雙眼,淡然地笑了一下道:“殿下以爲呢?”

李恪沒想到葉凌又將問題踢了回來,頓時愣住了,發了好一陣子呆,這才苦笑着說道:“時局之艱難本王並非不知,此次內侍省之事十有八九是老四那廝起的頭,其用心不外乎是要讓本王與小八去鬧上一場罷了,偏生母后卻看不出其中蹊蹺,生生逼迫本王出頭,豈不知故皇后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及,這……,唉,明明已是亂局之時,偏偏父皇又來個賜婚,這下可好,老四那個蠢蛋聲勢必然大漲,本王若是再不出手的話,只怕也就不必再出手了。”

“說得好!”葉凌哈哈一笑,鼓了下手掌道:“殿下既然已知須得出手,那便出手好了,又有甚可遲疑之處?”

“嗯?這話何意?”一聽葉凌之言不像是在開玩笑,李恪滿臉子詫異地看了看葉凌,疑惑地說道:“鬆成,這明明是個圈套,本王豈能去鑽?且不說父皇有無立後之心,即便有,本王這一出手,小八又豈會不動,一旦如此,兩敗俱傷之餘,豈不是白白便宜了老四?依本王看來,只消本王與小八一旦鬧起來,只怕老四那頭的人立馬就會羣起公推老四入東宮,這又該如何應對?”

葉凌不答反問道:“依殿下看來聖意可是在魏王身上?”

“這個……”李恪遲疑了一下,緩緩地搖了搖頭道:“恐怕未必,不過……”

“那就對了。”葉凌眼中閃過一絲亮色,沉着聲道:“李承乾早已是階下囚,東宮之位已空了月餘,陛下可曾放話要遴選太子?”

李恪像是察覺到了什麼,可又不敢確定,皺了下眉頭道:“那倒不曾,只是這又如何?”

“陛下只不過是在等罷了。”葉凌冷靜地分析道:“按我朝舊例,立嫡不立長,故此,李承乾一倒,嫡長子就是魏王了罷,若是陛下有心要立魏王,原也無須多費事,一道詔書足以,至不濟也會放出風聲,令衆臣們上本言事,可現如今又如何呢?陛下始終無動於衷,這就證明了陛下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其實並不是魏王,而是另有其人!”

李恪擊了下掌,長出了口氣道:“不錯,鬆成之言大善,只是父皇究竟看中了誰?莫非是小八那廝?”

“不好說。”葉凌遲疑了一下,似乎想說什麼,可到了末了還是沒有說出口,只是搖了搖頭道:“姑且不論陛下究竟中意何人,就目下這個局面來說其實是個局,不過佈局的人卻有兩個,一個是陛下,另一個就是魏王!,二者所佈之局雖不相同,可要的局面卻是一樣的,那就是亂局!”

“亂局?這……”李恪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口中喃喃地念叨了一句。

“不錯,就是亂局!”葉凌笑了一下,接着道:“先說魏王之局罷,魏王如今是勢大,可並無絕對的優勢,故此,他也不敢輕動,當然,若是能得到長孫司徒的期許,魏王自不會再沉默,而他所佈下的這個局,最關鍵的就是要造成與長孫司徒同仇敵愾的局面,而後挾百官之威勢逼迫陛下就範,至於陛下所佈的局,其目的自然也是要亂,唯有亂了,陛下才能借此機會平息朝臣們之間的分歧,從而實現大亂必有大治!”

“嗯,這一條本王先前也想到了,只是故皇后乃是父皇的逆鱗所在,本王若是上本言事,豈不是自取其辱?”李恪先是點了點頭,緊接着又搖了搖頭,很是猶豫地問道。

葉凌渾然不在意地說道:“那就要看殿下如何運作了,若是能與越王殿下配合得當,未必不能成事。”

李恪被葉凌的話嚇了一條,忙不迭地說道:“小八?這怎麼可能?本王若是推出母妃,小八豈能不爭,一旦鬧將起來,那……”

一見李恪如此吃驚,葉凌頓時笑了起來道:“殿下,某能看得破此局,越王殿下自也能看得通透,似此局面,殿下固然敗不得,越王殿下又何嘗能敗得?陛下既是要亂,那就亂好了,只不過事情卻未必要像陛下所設想的那般亂法。”

李恪皺着眉頭在書房內走了幾步,沉思了片刻,這纔開口問道:“即使如此,這個亂又該怎個亂法?”

“借力打力,殿下與越王有着共同的敵人,這便有了合作的基礎,先從宮內着手,斬斷魏王的手腳又有何妨,至於後頭的事能辦則辦,不能也不必強求。”葉凌笑了一下,淡然地說道。

李恪本就是個靈醒之人,眼珠子一轉便已明白了葉凌的意思所在,眉頭一展,笑着道:“好,就這麼辦,本王即刻去跟小八好生聊聊。”

“這倒不急。”葉凌笑着搖了搖頭道:“某料定越王殿下此刻也在等着殿下前去,就先讓他多等等好了。”

“哦?哈哈哈……”李恪先是一愣,旋即會意地放聲大笑起來,笑聲裡滿是喜悅之意……

魏王府寬大的書房裡靜悄悄的,除了王府司馬蘇勖一人獨自端坐在棋盤前,皺着眉頭打棋譜之外,便是連個侍候的下人都沒有,這也難怪,今日魏王李泰大宴賓客,整個王府上下全都去侍候了,這書房自然也就空了下來,連個倒水的書童都不曾有,不過蘇勖似乎一點都不介意無人服侍的冷清,只是一味地低着頭擺弄着棋譜。

“姑父,您可算是來了,走,喝幾盅去,今日本王心裡痛快,怎麼着也得喝個高興纔是!”被下人們喚回了書房的李泰一臉子興奮狀地衝進了書房,絲毫也未因酒興被打斷而有所不滿,當然,他有足夠的理由興奮,任是誰得到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都免不了心情爽快的。

蘇勖絲毫也不爲李泰的興奮之情所動,頭也不擡地盯着棋盤,慢吞吞地說道:“棋勢未明,尚不到高興的時候,殿下失態了。”

“呵呵呵……”熱臉貼到冷屁股上,李泰不由地尷尬地傻笑了幾聲,接着不以爲意地道:“姑父,事情不都按您的計劃展開了罷,還有甚好擔心之處?”

“不見得罷。”蘇勖從棋盤上擡起了頭來,略帶一絲不滿地看了眼李泰,淡淡地說道:“若真是按某之計劃展開那便好了,唉,陛下突如其來的這一手只怕要壞了殿下的大事了!”

“啊?”李泰一驚之下,嘴巴張得簡直能塞入一枚鴨蛋的,愣愣地看了蘇勖好一陣子之後,這才猶豫地問道:“姑父的意思是……”

蘇勖輕輕地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憾色地道:“陛下賜婚房家看起來對殿下大爲有利,其實不然,須知過猶不及,陛下此舉一出,吳王、越王勢必警覺,二王聯手怕已成了定局,事情要起波折了。”

李泰最怕的就是李貞、李恪聯起手來,此時聽蘇勖說得如此肯定,猛吃一驚之下,原本半醉的酒意立時全嚇沒了,恨恨地跺了跺腳道:“該死的,這兩個混球!姑父,現如今該如何是好?若是老三真與小八勾搭起來,本王,本王這便搶先發動起來好了,左右如今形勢在我,大不了大傢伙朝堂上見真章好了!”

“那倒不急,殿下還是坐下來說好了。”蘇勖邊說邊比了個請坐的手勢。

“唉!”李泰跺了下腳,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一雙眼死盯着蘇勖道:“姑父有何見教便直說好了,本王一體照辦便是。”

“殿下言重了,某說過,此時局勢尚未明瞭,殿下切不可自亂了陣腳。”蘇勖說到這兒,頓了一下才接着道:“二王聯手歸聯手,然其道並不相同,這聯手自然就不可能天衣無縫,互相算計倒更有可能,殿下實不必太過擔心,只須心中有了提防,卻也不懼二王能如何勾搭。”

“姑父說得是。”李泰大鬆了口氣,這才接着道:“姑父,依您看來,這兩個混球會否提出立後之事?”

“難說。”蘇勖皺了下眉頭道:“按理來說二王都已被逼到了牆角上,出手是必然之事,只是此二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就算要出手也未必會依常理來做,某一時還看不透其中的關鍵,不過,他們不提,殿下不妨找個人出來提,只要這層窗戶紙捅破了,二王不動也只能動了。”

“嗯?”李泰一聽之下頓時愣住了,疑惑地看着蘇勖道:“本王來提,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蘇勖不動聲色地說道:“殿下誤矣,這上本之人絕不能是殿下,也不能是親近殿下之人,何不動動那枚棋子?”

“棋子?您說的是……”李泰臉皮子一抽,有些子不捨地問道。

“棋子本就是用來捨去的,該用自然得用!”蘇勖不以爲意地接口道。

李泰默默地想了片刻,咬了咬牙道:“也罷,那就這麼定好了,回頭讓萬重山派人去通知一聲,明日一早就讓他具本上奏好了。”

蘇勖眼中閃過一絲狠戾之色,沉穩地說道:“不急,本可以先具,上奏暫緩,等二王動起來之後再上不遲,總得斷了他們的退路纔好!”

“好,那就這麼定了,這回看那兩混球如何過得了關!”李泰霍然而起,齜牙咧嘴說了一句,話音裡滿是陰惻惻的寒意……

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五百零九章推波助瀾(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三百一十七章別樣之情懷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二百零三章儲君立,諸王出(下)第五百二十八章巧取烏骨城(四)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八十三章新年第一朝(上)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三百五十六章風雲詭變之莫離的出手第四十七章巧入神武(一)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二百零七章雙井崗密議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長安城(十二)第三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三百四十一章欺騙與反欺騙(上)第三十三章實力纔是硬道理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五百四十三章京師風雲錄(二)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二百四十四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懷算計(下)第二百七十五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六)第二百一十八章星星峽之戰(四)第三百六十八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二)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四百二十九章中秋馬球賽(三)第一百九十八章長街刺殺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四百七十六章圍城血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另類的刺史第三百四十九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一)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二百九十九章龜茲人的反撲(二)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五十五章血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點醒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四百七十四章圍城血戰(二)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三百四十八章禁斷紅山嘴(下)第一百三十三章齊州事變第六十三章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四百零七章奇峰突起(中)第二百五十二章驚濤駭浪(二)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一百二十七章殺局(上)第三百八十三章定海神針(上)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三百七十二章剪不斷理還亂(二)第三百八十九章另類的刺史第四百四十八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下)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四百六十四章毒蛇的獠牙(一)第二百七十五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六)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蹤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二百八十四章大漠鐵流(下)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四百七十八章圍城血戰(六)第二章李貞的選擇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八十六章武庫遺失案(上)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四百八十一章點醒第四十九章巧入神武(三)第二百九十三章龜茲攻略(三)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五百四十三章京師風雲錄(二)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五百一十三章戰幕拉開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