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丁宮保

翁同龢並不知道,納悶的並不止他一個人。

就在此時,一個人在宮牆角門口處,正焦急地轉着。

不一會兒,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走了出來,這個人看到小太監出來,趕忙迎了上去。

小太監看到他,來到了他身邊,以手掩口,在他耳邊小聲的說了幾句。這個人聽後點了點頭,小太監又瞅了瞅周圍,快步的轉進了宮門離去。而這個人也匆匆離去。

不多時,他便出現在了阜康錢莊北京分號的後堂裡。

“怎麼樣?今兒個有消息麼?”胡雪巖的親隨陸慶雲看到來人,立刻站了起來,問道。

“沒有。”來人喝了一口茶,漱了漱口嚥下,搖了搖頭,對陸慶雲說道,“宮裡的人說,今兒個上來的參姓林的摺子,又是厚厚一摞,但是皇太后皇上那邊兒就是不見動靜。吏部和總理衙門還有軍機處還在議這個事兒。”

“嘿!真是怪哈!這麼多御史的摺子上去,全都泥牛入海,連個響兒都聽不見哈。”陸慶雲奇道。

“姓林的畢竟是林文忠公的孫子,又是沈葆楨的內侄,朝廷還是得給林家留些面子的,拖些時日也在情理之中。”阜康錢莊北京分號的大掌櫃古仲敏說道。

“只不過是個通政使銜的幫辦委員,這麼多御史上摺子參他,按說早該下獄了,可一直拖到現在,東家那邊知道,怕是要責怪咱們辦事不力了。”陸慶雲擺了擺手,示意報信的人退下。

“別看此人官俾職小,聽說能專摺奏事,上達天聽,可見能水其實是不小的。”古仲敏說道,“加上又是名臣之後,想參倒他,不是那麼容易的。”

“可這私通法酋可是大罪啊!”陸慶雲說道。

“所以說這裡面怕是有別的事兒攪和在一起,朝廷因而難已決斷。”古仲敏說道,“不過,也還有一點,就是你找的這些個上摺子參他的人,份量太輕。所以拔他不倒。”

“份量重的,那可就只有左大人了。”陸慶雲說道。

“左大人要是參他這麼一個小小的幫辦委員,未免有些丟份兒,”古仲敏搖頭道,“這樣的事,左大人是不會做的。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聲勢弄得再大一些,到時候自會有人動他的。”

“不錯。就這麼辦!”陸慶雲點頭道。

“吏部那裡,你還得多留意下,說不準哪天就有消息了。”

“知道,已經安排下去了,天天有人盯着呢!”

紫禁城,吏部衙署。

吏部是清朝中央政府吏、戶、禮、兵、刑、工六大部門之一。這六個部門和其它政府重要機構都位於紫禁城的南面。由天安門往南行,有一條寬闊的大道,叫“千步廊”,“千步廊”的東、西兩側都築有高牆,東宮牆外邊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等官署,西宮牆外爲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職衙門。當時人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富”、“貴”、“貧”、“賤”、“威”、“武”六字分別形容,這是因爲“吏貴而戶富,兵武而刑威,……工部專管工程,職務猥瑣,以天下賤工目之,……惟以禮部爲貧。”當然,這裡的“貧”是相對於戶部的“富”而言的。

清代吏部始設於天聰五年(1631年),作爲管理文職官員的機構,初以貝勒親王、郡王一人總理部務,下設承政、參政、啓心郎等職,後經過多次變革,承政、參政、啓心郎等官職名稱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等名稱所取代。現今的吏部最高長官爲尚書,主掌天下文職官史之政令,以贊上治萬民。凡品秩銓敘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百司以達於部,尚書、侍郎率其屬以定議,大事上之,小事則行,以布邦職。

此時在吏部的大堂裡,正傳來陣陣激昂的抗論聲。

“身爲大清的官兒,卻和法酋勾勾搭搭,還要法酋幫他向皇上伸手要官,這擺明了是拿洋人欺壓朝廷,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啊!”

說這話的,便是以誅殺慈禧太后得寵太監安德海而有名於一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在山東做了多年巡撫,殺權監安德海一事,曾爲民間廣爲傳頌。

安德海是慈禧手下紅得發紫的權監,權慾薰心,利令智昏,爲討好慈禧傷人極衆,且受寵忘形有恃無恐。有一次,山東巡撫丁寶楨叩見慈禧太后,不慎頂戴失落。當時,慈禧並沒吭聲怪罪。安德海卻在一旁厲聲言丁寶楨失儀,丁寶楨趕緊去撿頂戴準備戴上時,安德海走近腳一擡把丁寶楨的頂戴踢滾到一旁。丁寶楨因而對安德海恨極。

安德海因在慈禧太后面前得寵,連同治皇帝和恭親王奕忻也不放在眼裡,因此同治皇帝和恭親王也恨透了安德海。

同治八年,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遂藉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得到慈禧批准。安德海雖號稱欽差,卻並未攜帶任何公文,一路又過於威風張揚,因此在途經山東德州境內時,德州知州趙新聞訊其過境未接到“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軍機處外發公文,沿途地方官員按禮迎送),僕役下船購買物品也未出示“傳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員由兵部簽發身份證件,途經各地,上報了巡撫丁寶楨。丁寶楨聞訊後立即派人於泰安將安德海抓獲,並趁機羞辱了他一番。

安德海離京後,正逢慈禧太后染病,由同治皇帝批閱奏摺,這樣一來,同治皇帝就有了剪除安德海的絕好機會。接到丁寶楨關於安德海的摺子後,同治皇帝瞞着慈禧立即召見了恭親王奕和內務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關大臣,決定讓恭親王馬上趕到軍機處,命軍機大臣寶望執筆擬密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旨曰:“覽奏曷勝駭異,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處,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速派幹員於所屬地方將該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問,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訊折回直境,或潛往河南、江蘇等地,即著曾國藩等飭屬一體拿來正法。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倘有疏縱,唯該督撫是問。將此由六百里各諭令知之。欽此。”同治安排好一切,怕慈禧聞訊生出變故,特別叮囑,廷寄明天晚上一定得遞到。兵部驛使接旨後,以六百里加急遞往山東。

在捉拿安德海時,安德海的幾個隨從上街玩耍,漏網後連夜跑回北京,後由李蓮英將情況稟告了慈禧。所以,皇帝的聖旨未到,慈禧太后的懿旨就先到了濟南。何毓福等人建議丁寶楨接旨不開讀,因爲內容一定是赦安德海,如不遵照執行,便有欺君之罪;如開讀,放回了安德海等於放虎歸山,將來誰也不會有好果子吃。按規定辦沒錯,太后的懿旨應隆重開讀,先供奉起來,建皇亭接懿旨才行。於是,丁寶楨在院東建皇亭。以爭取時間等候同治皇帝聖旨的到來。此時慈禧尚不知安德海大禍臨頭,因安德海得罪的人太多,不得人心,所以同治皇帝和恭親王的密謀得以不泄。

第二天晚上,廷寄到了丁寶楨手中。丁寶楨即命臬司潘蔚立即批了斬標,由撫標中軍緒承監斬。歷城知縣即刻命人到獄中將安德海提到巡撫衙門,驗明正身,幾個戈什哈架着被綁的安德海來到西刑場。這時號角吹響,劊子手大刀一揮,安德海的人頭便滾落在地上。至此丁寶楨總算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事後慈禧得報後大怒,但此時已經無從挽救了。慈禧靜下心來之後,考慮反正安德海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活。丁寶楨建皇亭接懿旨形式是尊重她;安德海出京犯了大清律,一路僭越無度罪不可赦;丁、何等人奉旨殺安德海名正言順。不能爲了一個奴才,怪罪皇帝和大臣。她心中雖有不滿,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認可了,所以再也沒有過問。丁寶楨、何毓福等官員則因爲誅殺安德海爲民除害,朝野讚許,聞名於世。

此時進京述職的丁寶楨,在聞知林義哲“私通法酋”後,又拿出了當年的派頭,跑到吏部要求定林義哲的罪。

“私通外國,挾洋自重,這是大罪!如不嚴加懲治,只怕日後外官都要學他的樣兒了!一旦有事,各自私通敵酋,國亡無日矣!”

看着丁寶楨唾沫星子橫飛的樣子,坐在那裡的滿尚書文祥和漢尚書單懋謙都顯得有些頭痛,但礙於面子,誰都沒有說什麼。

————分割線————

第19章 海外親族第204章 寧直不彎洪陶士第416章 乙亥新局第421章 兒女繞膝第356章 歷史的時鐘第461章 下院交鋒第56章 季高讕言第223章 毛昶熙的懊惱和柳原的陷阱第421章 兒女繞膝第11章 刑場送別第253章 工業化日本之發端第138章 互相吹捧第182章 明爭暗鬥第432章 意外來信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137章 新徵程第295章 艦隊集結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160章 御賞功牌二百六十九章 求援船政第2章 補洞房第214章 風起臺海第389章 冷雨夜第307章 誓報血仇第125章 上位路線第187章 內森子爵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414章 龍種第420章 太后聖明第457章 逃兵的恥辱第225章 “弄臣”的目光第226章 海灘初會第108章 孤拔提督的野望第322章 當“情敵”遇見“粉絲”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126章 轉了性的恭親王第225章 “弄臣”的目光第140章 勾結第236章 大塊吃肉,大碗飲酒第194章 傲嬌皇后第473章 守禮懷恩第413章 以“愛”之名二百九十四章 未見愛人歸第201章 真正的絆索第61章 迎難而進第410章 “阿瑪!饒命!”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386章 中山世土,重歸華夏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63章 寶廷的復仇第326章 風水知府第432章 意外來信第16章 原來胡商是小人第341章 樺山小賊第352章 “俘虜”第53章 囑託之言第221章 猶豫的伊藤和堅定的西鄉第56章 季高讕言第177章 彌合裂痕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第31章 拿破崙三世的允諾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435章 所慮者,左季高也第29章 法蘭西之戀第12章 陳家孫少爺的誕生第152章 威廉國王之怒第354章 宮中強援第106章 挖人,挖廠第51章 痛殲匪寇第147章 要命的日記第79章 注意荷蘭銀行!第41章 罪證第72章 鉅商峰會二百八十三章 李蓮英二哭助林第189章 “野心家”和“奸商”的勾結第245章 瘴癘之憂第115章 獻寶第405章 當年之勇第216章 小事件引來的大麻煩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47章 科技差距非人力可挽第15章 酒醉真相第349章 從道歸天第202章 文中堂的期待第51章 痛殲匪寇第175章 會見鐵血宰相第430章 泡妞新指標第95章 孤拔上校第479章 生死問對第40章 牀第間的新發明第59章 左宗棠的釜底抽薪第454章 “演習”二百八十九章 戰雲密佈第413章 以“愛”之名第227章 鬱悶的樺山資紀第340章 廈門海戰第254章 林氏恐懼症第66章 廢柴皇帝第21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7章 邁向海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