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王城規劃

鹿部落即將建國,改鹿部落爲大鹿帝國的事情,在第二天,就被陸山通過大陸日報向整個部落所有的民衆進行了通告。

陸山這麼做的目的十分明確,在大陸日報上,對國家這一個整體的概念進行了詳細而又通俗的解釋,同時,明確的指出,在國家建立之後,原來的各個部落都將變成民族的稱呼。

這樣一來。

整個部落的人也都對這個即將建立的國家充滿了期待。

因爲,在報紙上十分明確說出了。

國家內部,多民族並存,各個民族之間人人平等的概念,也就是說,在以後,將不存在什麼老鹿部落的人,新鹿部落的人,等等這些稱呼,其中一些念舊的人自然還是願意在國家建立之後,在民族登記的這一欄上,填寫自己原來部落的名稱。

這讓他們的心裡更加的安心,因爲在他們這些念舊的人看來,自己總算不是部落滅亡的罪人。

而年輕的人,以及在鹿部落新出生的這些人,自然而然,對於原來的舊部落已經沒有了多少感情,當然是選擇了鹿民族爲自己的民族。

這也是陸山所希望見到的,這樣一來,不管部落民衆們自己到底是如何選擇,在最後,鹿民族也將是整個部落裡最大的民族。

陸山的統治地位將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所以,陸山在這個事情之後,將所有的工作都放到了對京城的新規劃上面來,對於城市地規劃。

陸山雖然是屬於半調子水平的城市規劃專家。

可是,比起整個大鹿帝國內其他的人來說陸山的水平還是最高的。

在這之前,在決定建立國家之前,整個京城的規劃雖然比鹿城這種隨意發展式的城市要好上那麼一些,可是,總歸還是逃脫不了城牆地束縛,逃脫不了方正的規劃。

而現在。

陸山在決定建立國家之後,在知道有着未知強大敵人之後。

陸山地心裡卻沉思開來,不管這以後如何,整個京城可以預料的是,在以後將同樣會出現人口擁擠的現象,如今,就連三和城有熊城和夏城這三個城市,在外面也有了幾個城鎮。

這些城鎮的出現,一個是民衆們因爲自己土地太過於遙遠的原因,另外一個,也有這些城市裡太過於擁擠的緣故。

所以,陸山決定對京城的建設採取開放式地,拋棄城牆的建設方式。

自然,這樣的方式一開始就讓政務院的人和長老團的人驚訝不已,可是。

陸山的理由卻十分的充分,城牆的出現,最早是各個部落用籬笆防範野獸地辦法,而現在,大鹿帝國的國都,還怕野獸的襲擊麼?

至於抵抗敵人。

陸山的理由更加的充分,如果大鹿帝國足夠強大,根本就不可能讓敵人打到京城,如果大鹿帝國不夠強大,那麼,就算有城牆,那也會被敵人攻破。

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而我之所以不建設城牆,就是要讓整個大鹿帝國地民衆都時刻的記得。

京城需要大家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學習來保衛。

另外,不建設城牆還有着另外一個好處。

城市的建設在如今來說。

已經成爲了大鹿帝國最沉重的負擔,城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是建設房屋所不能夠比擬的,甚至,陸山可以說,建設一個城市的城牆的功夫,就完全足夠建設一個新地城市。

這樣一來,對財物地消耗也將起更大的作用。

整個京城地建設的整體思路定了下來之後,在京城的地址選取上,還是根據以前的決定,在夏城和有熊城以及三和城這三個大鹿帝國主要城市的中心點上,在背靠着一片丘陵區域,邊上有鹿河的支流邊上,就是京城的建設地點。

京城距離三個主要城市的距離都相差不多,這樣一來,在城市之間,來回的路程基本相當,極大的方便了對這些城市的管理。

同時平原城距離京城只有四十里的距離,萬一出現戰爭,京城將可以迅速的進入平原城得到暫時的掩護。

而鹿城也不需要擔心,作爲大鹿帝國的發家之地,作爲掩蓋在豐收平原這山谷內的最後一個城市,凡是留下來的民衆都是對鹿帝國最爲忠誠的民衆,陸山根本就無須爲鹿城擔心。

整個京城佔地面積在五平方公里範圍左右。

坐北朝南,整個城市在中間,採取了中軸線的模式。

一條寬約二十米的水泥馬路是整個城市的中線。

整條道路貫穿整個京城兩端連接夏城和三和城。

在東西向同樣也有一條同等寬度的大道連接有熊然後直接通向鹿河馬路。

在兩條道路交匯的中心,在陸山的設計裡面是巨大的京城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將整個京城劃分爲四個區域,而在最靠近中央廣場的核心圈是整個大鹿帝國的中心所在,在這裡,陸山的王宮、政務院的政務大樓,以及各個部門單獨的辦公地點都在這一片中心區域。

核心區域外面,陸山的設計之下,一圈的獨門小院落。

類似於前世的四合院的房子,將是整個帝國內高層和長老團長老們居住的房子。

在這之外。

是幾條商業幹道連接起來的商業大街。

這之後,整個京城的規劃就單獨了出來,四個被主幹道分出來的區域裡面,東區將是整個京城的教育區,在這裡,各個工場的附帶研究所當將從鹿城搬遷到這裡,同時,在鹿城學院的基礎上,建立大鹿帝國大學。

在鹿城醫院的基礎上,除了保留一部分醫生在鹿城以外,期餘的醫生在這裡建立帝國皇家醫院。

南區和西區是整個京城的居民區生活區域,所有的房子全部都是獨立小院的形式以外,陸山還將嘗試進行樓房的建設,到時候,整個南區和西區將成爲部落里人口最爲集中的地方。

北區在陸山的規劃裡面自然是成爲了工業區。

冶煉工場留在鹿城、陶瓷工場留在了三和城,在工業區裡,將新建紡織工廠、衣服工廠、皮鞋工廠和釀酒工廠。

同時木器工場將一分爲二,在原來木器工場的基礎上,新成立傢俱製作工廠以及木器工具工廠。

在京城的最外面,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的駐紮着四個京城守備部隊。

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京城這個敞開式城市的安全。

水源方面,陸山也決定,在京城的上方,在這鹿河支流上根據周圍丘陵地區的山體形勢,修建一個京城的水庫,從水庫這裡開始,一條巨型的陶瓷管道直接延伸到京城裡面,然後再開枝散葉的分佈到京城的每一個方向,每一個角落。

另外,受到鹿城冶煉工廠大火的影響,在消防安全上,陸山也十分的重視,直接從支流上取水通過貫穿在京城每一個角落的溝渠,採取暗道和明池的形式。

每隔五十米的距離,就有一個兩米見方的水池,這樣一來,在以後,不論京城哪個地方着火,隨時隨地都將可以有水供應。

在這些設施之外,最重要的是整個京城的污水處理管道。

沿着京城內的兩條最主要幹道。

兩邊的地下都掩埋下了口徑在一米五的巨大陶瓷排水管道。

直接的連通到城外的化糞池。

這樣一來,每家每戶,每個單位的糞便和污水都通過這大的管道直接通到城外,在京城外面,在四個化糞池的邊上,就地興建每一處十個沼氣池。

這樣一來,整個京城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都可以通過沼氣池進行處理,生產出來的沼氣在冬天可以通過管道向全城進行供暖,而在夏天卻可以向京城核心區域內的高層們進行水的供應。

在人口的劃定上,鹿城那邊,城市人口在大部分機構搬遷之後,將基本保證城市人口在四萬之間。

加上豐收平原上一百個村落。平均每個村落以兩千人計算,整個鹿城那邊就擁有二十四萬之間的人口。

三和城這邊,城市人口六萬,再加上三和城周圍一共有三個已經完成的小城鎮,再加上正在自發興建的四個城鎮,一共的人口在二十萬。

平原城、有熊城和夏城的人口基本上和三和城的人口差不多。

這樣一來,四個城市一共八十萬人口,再加上鹿城二十四萬,加上軍隊人口二十三萬,一共是一百二十七萬,也就是說,京城周圍將容納下近八十萬的人口。

這麼多的人口,完全只依靠京城來消耗,這根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整個京城內的工場最多容納十萬工人,再加上幾萬商人,加上從帝國內各個城市過來學習的學生,加上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和京城守備部隊,這樣京城的人口就已經至少站在了二十萬以上。

所以,陸山也決定,在京城四周,距離京城五公里的地方,再興建四個京城的衛星城市,分別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命名。

這樣一來,四個城市每一個城市容納十五萬農業人口。

就可以消耗掉這八十萬人口的基數。

規劃做完之後,在陸山親自挖掘了第一塊土之後,整個京城的建設正式步入了快車道。

第285章 戰兩江第94章 敲竹槓第312章 讓女人瘋狂第64章 擴軍第256章 真正的贏家第294章 建國慶典第244章 奴隸馴化第189章 洪荒肥遺第295章 帝國文化第370章 經典戰略第224章 擴軍第142章 熔岩爆發第123章 迂迴第43章 大洪水第17章 趁火打劫第308章 賭約第289章 叢林追蹤第138章 天帝山第72章 外交團第351章 幕後黑手第306章 礦業難題第61章 錢幣推廣第187章 活字印刷第309章 煤礦事故第86章 麻布新年第316章 決戰第236章 颱風第9章 老婆人選第12章 種植的希望第378章 第一次政變第295章 帝國文化第84章 鐵器成功第375章 國家級婚禮第27章 賭約第370章 經典戰略第156章 水車成功第204章 交通工具第149章 蝗蟲災難第326章 部門改制第125章 滅有豬第19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62章 大獲全勝第79章 水神共工第24章 原始游擊戰第211章 南鬣來使第345章 無奈的決定第111章 環境保護第184章 頭號神棍第293章 陸山搬遷第110章 訓練第64章 擴軍第50章 休整教化第20章 叛徒第18章 軍隊和釣魚第107章 新年新氣象第208章 鹿城公交第140章 鵓猗之災第257章 陸林的春天第38章 極限爆發第206章 勞斯萊斯?第186章 神的考驗第53章 夸父追日第362章 準備平亂第44章 洪荒巨獸第384章 無從立足第50章 休整教化第364章 橡膠第374章 改進牀弩第263章 瓜分西蜀第212章 絕症?第230章 時尚潮流第340章 商人的對策第386章 血戰第367章 皇家院士第109章 選拔賽第142章 熔岩爆發第46章 巫教第293章 陸山搬遷第114章 豢闐的爆發第39章 往州部落進軍第221章 發展第221章 發展第19章 大發展第91章 滄海一族第153章 奴隸策第60章 瑣碎雜事第148章 私有改革第361章 叛亂第289章 叢林追蹤第278章 攻城武器第333章 新的物種第165章 開始種植第229章 經濟侵略第305章 農業第317章 相親盛會第321章 天災第370章 經典戰略第211章 南鬣來使第12章 種植的希望第300章 焰火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