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

德國方面,當時任外交大臣的皮洛夫也參加了談判。將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暴露無疑:“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會場上,中德的外交成員經過一番客套禮貌的寒暄後,很快就步入了正題當中。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首先發言,他對樑士詒說:“德國政府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希望能從貴國政府的手中得到坦克相關的技術和成品,大概一百輛左右,爲此我們可以提供一筆數量可觀的資金。”

樑士詒微笑着說:“人們都說德國人實在和認真,今天算是領略到了。我們可以提供相關的技術。還有生產許可證,但條件是貴國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筆現金來購買成品坦克,並且,每輛坦克都要求收一筆專利費用,這個條件不算過分吧”

專利,是中國人相對比較陌生的一種東西。但卻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各國通行的發明人對發明創造享有的獨有權力,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予發明創造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力。這個制度,對於一個國家的發明創造和創新極爲重要。這是短期收益和長期受益的關係,就像是讀者看盜版和看正版小說的區別一樣。如果大家都看盜版,作者沒有收益。他就沒有動力寫好作品來回報讀者。最後大家都只能看一些粗製濫造的東西。專利也一樣,如果大家都去盜版和模仿,搞發明創造的人就沒有動力了,這樣社會創新的氛圍就敗壞了。

德國也是一個十分重視專利保護的國家,所以樑士詒提出要收專利費,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和德軍總參謀長施利芬都覺得這是合理的,這一點兩人都是傾向接受的。

德軍總參謀長施利芬有點迫不及待讓樑士詒報價,因爲德軍沒有足夠的戰略物資打持久戰,實在是耽擱不起時間。

樑士詒說:“既然德國如此實誠。那我們中國人也就不繞彎子了。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中國每一輛坦克的生產成本在二十萬銀元左右。如果訂單在500輛以上,我們考慮每一輛再收取二十萬銀元的專利費。也就是兩億銀元左右,不過這次交易我們中國只收黃金。”

當時一輛豪華汽車也就一萬銀元左右,中國的報價一輛坦克40萬銀元,實在有點高,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對樑士詒的回答不怎麼滿意,這至少比他們心中預期的標準要高出四倍。

於是,中德雙方很快便爭論了起來,樑士詒卻說中國的讓步非常有限,因爲現在規模化生產坦克還有困難,沒辦法批量生產,所以價格比較高,如果德國不買,他考慮到倫敦去碰碰運氣。

德國自開戰以來,軍費開支猛增,覺得坦克這價格實在太貴了,這也讓談判陷入了僵局,整場談判一直談了一個多星期,也沒能談出什麼成果來。照這個情況繼續下去,恐怕再過一個月,這場談判也未必能談妥。

然而現在畢竟是戰爭時期,一切都要從速進行。德軍總參謀長施利芬有點不耐煩了,前方的戰事讓他心情很不好,他一個勁給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壓力,爲了扭轉西線戰場上的形勢,同時也是爲了德國的顏面,德皇威廉二世也要求皮洛夫儘快談妥這項談判,“哪怕爲此多付出一些犧牲也是值得的”。

有了德皇的這番表態,事情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最終這個問題還是得到了解決,德皇專門從皇家的私庫裡撥出了一筆專款贊助。

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國的條件,並且在協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據最終協約上的條件,爲了支付坦克的專利費用,德國政府應當支付中國政府每年一千萬銀元,同時只要戰爭還在繼續,德國每年都需要從中國購買至少一千輛坦克。

曾紀澤收到消息之後。大爲高興,歷史上的中國,只有向歐洲列強買武器的份。比如曾經向國外購買過飛機,當時是民國二年春。中國採納總統府顧問、法國駐北京公使館武官白理索的建議,決定購買飛機。北洋政府並利用借貸方式獲得歐洲列強三十萬銀元的借款,並由財政部撥出其中的二十七萬銀元交由法人博樂,經他向法國高德隆飛機公司購得該廠的高德隆g四型雙翼教練機十二架,其中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護廠裡的維修器材和設備。現在中國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國,得到這麼一大筆訂單,坦克工業以後肯定會蓬勃發展。美國人也沒辦法說些什麼。誰叫他們無法提供德國需要的產品呢。而中國卻能。

況且從中國運送戰略物資到歐洲,比美國要方便,中國產品的價格相對更低,更有競爭力,這也符合自由貿易的標準,當然,在當時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談自由貿易,多少顯得有些可笑。不過這時的中國,也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海軍和陸軍保證自身的利益。

曾紀澤心想,德國人既然買了坦克,那麼接下來英國人、法國人和俄國人也不會無動於衷,中國的軍工業會從這次大戰中獲得飛躍。

樑士詒一行在柏林獲得一筆大的訂單後,馬不停蹄去了倫敦。倫敦當時處於一片霧霾當中,伸手不見五指。因爲18世紀開始,英國藉助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煤炭的廣泛應用,導致了英國曆史上最爲嚴重的大氣污染時期,煤在燃燒時釋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的滾滾濃煙,成爲了人們腦海中工業革命的象徵,密密麻麻的煙囪不斷排放着黑煙。

也就是說,20世紀初的倫敦是一座黑色的工業之都,輝煌卻又灰濛濛。由煤炭支撐的工業革命讓倫敦城內遍佈工廠。家庭也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高聳煙囪也成爲了倫敦地標之一。在當時,倫敦的霧天一年可達七八十日,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靄嗆人口鼻。

倫敦寒冷漫長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燒煤進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氣象因素,冬日的倫敦經常大霧瀰漫,數日不散。這和中國目前嚴重的霧霾天氣差不多。

但是樑士詒一行在倫敦卻受到了冷遇。英國陸軍部根本沒有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而且英國人認爲自己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皇家海軍,在大海戰中能牢牢扼住德國人的咽喉,所以根本不想花巨資到中國買坦克。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極力遊說國會,也沒什麼效果。樑士詒到了倫敦三天,英國政府只派出外交大臣格雷例行公事地和樑士詒見了一面。

樑士詒給曾紀澤發電報,說:“倫敦霧霾嚴重,我身體不適,請求提前歸國。”

曾紀澤知道真相後,便讓樑士詒先在歐洲遊歷一個月,回電說:“我相信過不了一個月,英國政府就會主動來找你。”

樑士詒也確信,坦克在歐洲戰場,在塹壕戰的威力將是很驚人的,如果英國人不買坦克,這場戰爭英國人就輸定了。所以他便在歐洲各國遊歷。

當中國的坦克迅速出現在西線的戰場時,戰爭的形勢很快發生了逆轉。在佛蘭德斯,德軍馬上進行了大反攻。當一百輛坦克轟隆隆開到英國的塹壕裡,英軍的傷亡令人十分吃驚。當蘇格蘭第二高地輕兵營被迫退出戰場時,來比利時參戰的1000多名精銳士兵中,只剩下30人。

在伊普爾周圍山脊上,德軍也展開了一系列的戰鬥,勝利一個接着一個。戰鬥中,德軍的炮火不斷轟擊山脊上被英軍和法軍用來當做觀察哨所的古老建築,比利時古老的鎮子逐漸被摧毀了。德軍的坦克在村莊與森林之間穿梭,發射的榴散彈和高性能炸彈像下雨一樣傾瀉向每一個可能是目標的地點,在坦克的掩護下,德國步兵帶着刺刀勇猛衝鋒。英軍、法軍不斷地被擊退。

不過,英軍和法軍、比利時軍隊也還是很勇敢,把每一間房屋、每一片森林、每一段牆壁都變成可頑抗的據點。但因爲德軍的坦克摧枯拉朽,每個據點協約國的部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守住一陣子。

有了坦克的德軍勢如破竹,第一線的堡壘被拿下後,很快對緊接之後的第二線攻擊,坦克的攻擊,使得原來英軍和法軍利用地形使攻擊者處於不利地位的優勢化爲烏有。

原來伊普爾的東部和西南部比北部更復雜,那裡有濃密的樹籬、鐵絲籬笆、寬寬的堤壩。大大小小的樹林到處都是,而且林中還生有濃密矮樹,通行困難。偵查也困難。德軍只能沿着馬路走,而英軍和法軍的機關槍會猛掃馬路。德國只能用預備性的跑火攻擊,大部分村莊在步兵抵達前就被毀壞了。

現在有了坦克,德軍每次奪取都演化爲一次完整的戰鬥,無法用語言形容德隊在這些場合的勇猛頑強。機關槍對德軍的裝甲坦克根本無濟於事。

最終,德軍攻下了整個伊普爾地區,協約國部隊潰敗,傷亡14萬人。德軍這次取得的重大勝利,還產生了蝴蝶效應,讓原本在觀望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加入了同盟國的陣營。德國買中國的坦克,買得太值當了。

先前中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加同盟國,除了因爲派到前線的軍事觀察員看到德軍利用坦克在比利時戰場上所向披靡取得重大勝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土耳其人想恢復歷史上的榮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爲阿拉伯人的老大帝國之一,能夠存活到20世紀初幾乎是個奇蹟。它的穩定時期,比歷史上該地區的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都長久。

奧斯曼帝國在蘇萊曼大帝時達到巔峰。1520至1566年間,在蘇萊曼大帝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不僅在地理上達到巔峰。但隨着時間推移,各種弊病逐漸顯現。面對歐洲列強咄咄逼人的態勢,奧斯曼帝國並非無動於衷,不過與晚清王朝一樣,僵化、停滯中一直保持着自大的心態,行動遲緩,直到1821年3月希臘本土爆發起義,才被強烈震動。同一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原來的附屬國埃及。還出現了一位強權人物穆罕默德阿里,不僅擁兵自重,而且進攻西亞。威脅伊斯坦布爾,有取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勢。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四方求援,俄國趁機出兵駐紮,奧斯曼只能靠簽署屈辱的條約,出讓利益,來換取安寧。

一系列打擊過後,奧斯曼帝國的變革步伐被迫加快。馬哈茂德二世在位後期,開始了一場名爲“坦齊馬特”的運動,“坦齊馬特”在突厥語中的意思就是改革整頓,主要採納了英法兩國要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建議。

當然,對於統一的古老帝國來說,就像中國的洋務運動一樣,造成列強幹涉獲利、各種民族主義氾濫、地區權力擴張,國家反而變得更加鬆散。

到1876年,蘇丹哈米德二世繼位,又開始廢棄改革,1878年藉口國家危機,宣佈議會休會。這一休會,就是三十年,雖未宣佈廢除憲法。一晃三十年,到了1908年,民衆的不滿情緒積累後爆發,由青年土耳其黨領導的革命爆發,實際建立了以恩維爾爲首的三人軍事寡頭政治,採取高壓政策,推行奧斯曼的民族主義,對外奉行親德政策。

奧斯曼帝國希望通過戰爭奪回失地,所以在這次大戰中,最終加入了同盟國一方,對此,在和英國、法國對峙的德國,當然表示歡迎。

土耳其參加同盟國,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英國海軍的違約。

而保加利亞,原來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附屬國,1877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土耳其戰敗。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戰爭結束後,保加利亞擺脫土耳其的統治一度實現統一。但由於因戰爭而精疲力盡的俄國無法頂住英、德、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的壓力,根據1878年7月13日簽訂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被一分爲三: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和馬其頓。

1885年9月,保加利亞又實現了北部王國河東魯米利亞的南北統一,保加利亞國徽上的格言“統一創造力量”,即來源於此,所以保加利亞以取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一部分領土爲條件,也加入了同盟國。德國領導的同盟國取得1908年大戰勝利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

第57章 工業建設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67章 不一樣的大戰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國第84章 出征朝鮮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42章 華人優先第42章 擁兵自重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43章 火燒荷蘭公館第110章 滿清亡國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30章 截殺李秀成第34章 石達開出走第4章 討粵匪檄第77章 少年袁世凱(1)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191章 毒氣戰第7章 大決戰(3)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78章 湖南告急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64章 孤軍深入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68章 閃電戰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84章 出征朝鮮第84章 密謀反清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57章 自立吳王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16章 結義劉永福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50章 新大漢國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88章 權力的遊戲第19章 取代李鴻章第6章 血戰武昌第63章 齊人之福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184章 巨無霸戰艦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國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2章 頓生殺機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72章 改朝換代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190章 丘吉爾下臺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42章 華人優先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65章 世界大戰第90章 北上勤王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