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節 改組同盟會

京政府成立前局壞沒有穩定,有關禁菸的法律乓舊礬開,法執行。革命初期,清朝的統治瓦解,不能夠再有效施實清政府所制定的有關禁菸的法律、法規,而另一方面,革命政權不穩,並忙於軍務,無暇顧及禁菸事務。這樣,原本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規得不到執行,幾成空文。

而這些日子煙價暴漲,引誘着鴉片的種植與販賣。滿清政府禁菸卓有成效,各省鴉片種植幾乎絕跡,存土也被強行運出省外,洋藥進口逐年遞減,因此,隨着市場上鴉片的銳減,鴉片價格暴漲。

禁菸機構在清末禁菸運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爲禁菸機構的系統性、普遍性、官民合作性,使其成爲維持禁菸運動順利開展的一項特殊力量。

辛亥革命的爆發,使整個禁菸機構系統癱瘓,無法正常運轉。

因此,其所從事的各項禁菸活動也隨之而停止。這樣,就失去了維持禁菸運動繼續前進的一大動力。

再加上袁世凱北洋集團與地方頑固勢力,政治上的反對派等推波助瀾,南京政府不得不正視禁絕鴉片這個問題。

不僅要禁止洋鴉片進入中國,而且要在中國徹底根除鴉片的種植與販賣,禁止吸食鴉片,的罪的人可不少,李秉衡在這個時刻把自己推到了火上,讓許多人爲之敬服。

袁世凱北洋集團有列強的支持,又拉攏了一大批立憲派人士,加上革命黨中反對李秉衡的那派人也開始與袁世凱暗中往來,李秉衡內閣的形勢並不樂觀。

即便如此,李秉衡還是堅定了禁絕鴉片的決心,哪怕阻力再大也要迎難而上,反對禁絕鴉片的人都是毒癮,必須要徹底根除,爲此,他不在乎這些人跳出來支持反對派。

反對派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正因爲有他們跳出來,才能一次性收拾他們,以絕後患。

“還有誰想要跳出來反對我的,都跳出來,省得我以後下手,忒嫌煩。鴉片是要禁的,賭與娼也是要嚴管的,我不怕得罪人,怕得罪人我就不該坐在這個位置上。”

隨着同盟會內部不斷出現對李秉衡內閣的反對聲音,李秉衡終於出離憤怒了,如今國難卑頭,國家百廢待興正是圖發展的時候,這些人爲了一己之私,不惜出賣國家。

怪不得歷史上漢奸層出不窮,傳統的中國文化中糟粕部分仍然在禍害中國。

既然你們如此沒有人性,那就怪不得我了。

李秉衡對有些人已經下了殺心,之前他還儘量忍讓,以大局爲重,想不到有些人步步進逼,得寸進尺,實在是欺人太甚。

他穿越前曾經讀過民國時一些要人的傳記,清晰的記得胡漢民與譚延國等人曾經這樣談過:要不是清廷取消科考,那我們怎麼會都坐在

裡。

意思是如果清廷沒有取消他們取得晉身的途徑,那他們也不會革命,不會造反,歸根結底。他們這些舊文化出身的人如果沒有了科舉這條路,那麼書便白讀了,當然要反對政府。

民國政府比滿清政府好不了多少,同樣要面對這些問題,舊勢力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李秉衡巧妙的利用嚴峻的外部形勢,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便通過了大規模擴軍,使得舊軍隊上面的隱患被消除了大半,雖然在淘汰舊軍以及安置舊軍人上面花了不少錢,但是對於穩定是有莫大好處的。

他也安排了大量的崗位給舊文化出身的人士,但是深層次的矛盾使得這種緩和根本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舊文人太多了,尤其是投身革命的舊文人,他們抱着推翻滿清爲自己搏一把的目的,結果在李秉衡這裡撞破了頭,他們也是革命元勳,嘉什麼一無所獲。

反對派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甚至孫中山等人都無可奈何,在現實的利益面前,革命大義也好,精神思想也好,都是蒼白的。

“光華,改組同盟會吧。如今時局如此,再不應對,只怕難以收拾。北方袁世凱賣國集團窮兇極惡,我們這裡又一片反對聲音,如之奈

?”

之前反對改組同盟會的孫中山終於鬆口,站到了李秉衡這一邊,胡漢民與汪精衛等人紛紛站出來旗幟鮮明的要求李內閣倒臺,讓他無法再保持沉默。

黃興也長嘆一聲,搖頭說道:“光華之政見雖不大與我契合,但集還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而且現在也沒人能做的比光華更好,何必要鬧到無法收場?”

“這事我也無可奈何了。武漢那批人我本來就駕馭不住,同盟會內部以及附屬黨派不再是能以革命大義打動的,他們是要政權。”

“只要我們兩個站出來支持光華,那他們準備如何?轉投袁世凱那方?如此一來,這些人我看了都要作嘔,不再是革命同志。光華用何種手段對付他們,我也不在乎了。”

黃興對於李秉衡執政後的各項措施以及政績相當滿意,對汪精衛與胡漢民等同盟會”??精英率步挑起內部鬥爭感到非常反感。紋不是政亞樂門。是在奪取權力,徹徹底底的充滿腐臭的政客,自私自利的政客。

他們從來就不會將國家民族放在心上,這樣的人一旦在政壇得勢,對國家民族的破壞可想而知。

黃興深深的明白這一點,他對改組同盟會並不支持,“我們兩個不帶頭起來鬧,他們翻騰不起什麼浪來。改組同盟會,要怎麼改,萬一不慎,讓袁世凱的共和黨取勝,那麼豈不前功盡棄?”

孫中山怒聲道:“那又怎樣?如今我們被逼上了粱山,就要真刀真槍的跟他們幹上一場,立憲派支持的共和黨也好,革命黨派中的反對黨派也好,不趁現在一鼓作氣打敗他們,更待何時?更何況,袁世凱不是藉口實行政黨政治乃是南北統一之先決麼?那就改組同盟會,明年大選,看誰勝誰負,否則,老是這麼吵鬧不休,南北不能統一,國家如何發展強大?”

目前有一批革命黨人致力於建立除了同盟會與共和黨之外的第三大黨,包含了部分立憲派人、同盟會右派也就是胡漢民與汪精衛等人所屬那派、其他革命黨派,也籽合了一部分的舊官僚舊勢力,他們的力量也不可小視。

如果孫中山與黃興旗幟鮮明地站在李秉衡這一邊,那麼這股力量就要分裂,部分鐵桿分子要麼轉投袁世凱,要麼選擇李秉衡,第三條路則是放棄從政。

胡漢民與汪精衛等在一干同盟會元老的支持下,選擇了反對李內閣這條路,他們的上策是推出孫中山或者黃興來與李秉衡打對臺戲。

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在大選中擊敗李秉衡那方,原因便是李內閣的執政得罪了許多勢力,而南京政府的基礎已經有了。能夠拉攏各方勢力不爲袁世凱所用,更何況藉着反對李秉衡這杆大旗,能夠聚攏一大批人。

孫中山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機,所以斷然要求改組同盟會。

黃興卻顧慮改組同盟會有可能導致目前的政黨聯盟垮臺,許多的反對派與中間派投向袁世凱的懷抱。

李秉衡一直都認爲治南華易,治中國難,所以對目前的亂局也無法面面俱到,考慮再三。還是認真說道:“同盟會必須改組,而且非改不可,而且要儘快改。抓緊時間應對明年的大選。

三人有意識的將南華問題排除在外,袁世凱居心狠毒,同盟會改組。必然要涉及到光復會的問題,南華目前內閣有大半是同盟會員與光復會員,也就是說。同盟會的改組不僅面臨理清與光復會的關係,也關係到南華的政體。

“袁世凱想逼我們實行政黨政治,分裂同盟會與光復會以及其他黨派的政黨大聯盟。我們當然不能讓他如願。我建議同盟會改組不僅是精簡錄離,而是要建立新政黨

聽說要建立新政黨,孫中山與黃興都嚇了一跳,“不可不可,光華不可貿然行事,建立新政黨茲事體大,還得三思,更何況,成立新政黨,各方阻力更大,聯盟政黨以及內部反對派更加有理由脫離同盟會,到時候可出了大亂子。”

這話倒是確尖。目前的確是兩難的格局,建立新政黨有可能會損害到原來政黨的根基,但是光是簡單的改組,又達不到預定效果。

李秉衡早就想改組同盟會,並且將其從舊範疇脫離出來,給與它新的生命力,如今怎麼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孫中山的反對是有道理的,這是在推翻原來的綱領,提出新的綱

“驅除鞋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綱領明確地提出了當時中國革命所面臨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革命任務,但它並沒有爲所有的同盟會會員理解和接受。即使在民族革命問題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認識。

更何況同盟會組織鬆散,達不到組織上的統一與鞏固。

同盟會在準備和領導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革命運動中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但它始終沒有也不可能形成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統一的組織系統。

組成甩盟會的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聯合起來了,可是在政治觀點,活動地域以及會員成分等方面繼續保留着各自的特點。

目前投靠袁世凱的共進會以及支持李秉衡的那派中部同盟會都是同盟會組織不穩固的產物,尤其是毒張發動長江流域起義的共進會,它們在組織上重拉山頭,另立門戶,思想上誇大“反滿”民族主義宣傳,背離同盟會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是錯誤和有害的。

它使得同盟會組織上的裂痕更加難以彌合,思想上的分歧更加難以泯除,因而使已經陷於渙散狀態的同盟會在民國政府成立前後更加無

幸好孫中山與黃興斷然決定聯合李秉衡,統合同盟會最主要的三個派別興中會、華興會與光復會,將中部同盟會與右派同盟會的矛盾暫時忽略,這纔有了中華民國,這纔有本站斬抽址月晏改爲:聯凹卿崩語臀陸圓讀

但是矛盾依然存在,加上袁世凱的利用與推動,立憲派與共進會的率先發難,民國的政局更加的複雜與混亂。

“在同盟會的基礎上建立新政黨,可以忽略同盟會中各個分會的關係,跳過之前的矛盾,整合同盟會以及友好黨派的力量,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中國政壇,正當其時。”

“組織鬆散。思想不統一,這樣的政黨沒有戰鬥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真正政黨,即便暫時處於劣勢,也能憑藉強大的生命力壯大起來,更何況,我們目前還擁有政權

不錯,我們還擁有政權,這是目前李秉衡等人最大的優勢。

李秉衡望向黃興,他是拒絕個人獨裁的組織的,所以他擔心黃興會拒絕他的提議。因爲這樣一來,新的政黨黨魁只能是李秉衡。

黃興卻出乎意料的點頭道:“如今形勢所迫。也不得不如此,也罷。我們就搏上一搏。”

孫中山見黃興同意,也選擇附議,在這個關鍵時刻,唯有拋去個。人的榮譽,才能使得自己的政治思想得到實現。

李秉衡的日的達到,不禁長舒一口氣。

在這個中國歷史的大變動中,之前的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同盟會不是滿腔熱忱地站在鬥爭前列指導運動的深入發展,卻隨時準備同革命的敵人調和妥協。

但是草命必須繼續發展下去,它向革命的領導者提出一系列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首先是如何徹底結束滿清遺留下來的專制統治和如何對待帝國主義在華利益,需要他們解答。

這時,同盟會在理論上的分歧和組織上的鬆散的危害性就全部暴露了出來,它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一個新的政黨迫切的需要誕生,袁世凱處心積慮,卻沒有想到這正是李秉衡所需要的。

所謂的同盟會右派其實虛僞無比,他們的信心只是建立在革命將會有秩序地進行並“毫不參以排外的性質”這樣一種軟弱者的幻想之上;他們猛烈地抨擊保皇派抹殺滿漢矛盾,否認民族壓迫的存在進而否認民族革命的必要。而自己又錯誤地把中國看成只是“漢族的中國”誇大了滿漢矛盾。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結果放過了兩個最危險的敵人??一帝國主義和漢族封建勢力。

列強其實早看透了革命黨人的軟弱和起義者內部的矛盾,便一面僞裝“

而袁世凱爲首的漢族封建勢力更是賣國徹底,完全不顧國家民族利益,更是革命黨人的大敵。

反對派居然與袁世凱勾結,實在是李秉衡無法容忍的,這更加堅定了鞏固強權統治的決心,中國的政治還沒有到開放的民主共和環境,不需要完全的民主共和。

李秉衡致力於徹底根除滿清的專制統治影響。也就是徹底打倒舊勢力,以及與列強面對面的抗爭,卻被袁世凱與反對派加以攻擊,實在是無法容忍。

共和黨也好。站到李秉衡對立面的共進會也好,都迫不及待的提出了“所有清國前此與各國飾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所有各國之既得權利亦一體保護”以此來討好列強,實在是無恥至極。

列強和袁世凱的勾結,像一帖催化劑一樣加劇了起義陣營和同盟會內部的分化。

那些暫時投機革命的立憲派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同路人??地主階級反滿派首先從起義陣營和同盟會中分離出去,投到袁世凱的懷抱。他們反對革命的深入發展,仇視任何一點民主表現,卻又裝扮成擁護共和的模樣,高唱“革命軍起,革命黨銷”的取消主義調子,企圖從內部迫使南京政府向袁世凱屈服。

南北議和開始不久,即便立憲派領袖人物張塞投入了李秉衡麾下,依然有部分立憲派人提出了取消革命黨,後來又附和袁世凱,提出實行政黨政治。

這反映了中國大資產階級對人民革命運動的極端仇恨的陰暗心理,李秉衡看得相當透徹,所以他不斷地在分化大資產階級,着重扶持民族資產階級。

立憲派的力量被分化到了最大,隨着張塞的投效,以及李秉衡在經濟上的大手筆。使得立憲派同樣分裂爲兩部分。

李秉衡的擔憂來自革命黨內部,汪精衛、孫武之流的同盟會叛徒則被袁世凱收買利用,充當了袁氏竊國陰謀活動的走狗。對革命事業起着特殊的破壞作用。

革命黨中投降派妥協派佔了多數,要不是李秉衡斷然出手,只怕形勢難料。

他清楚現時的中國沒有人會提出也沒有人願意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所以這樣的革命終究還是要失敗,終究還是要被歷史淘汰。

他選擇出手,選擇執政,選擇直面反帝反封建,也只有他有這樣的膽量與魄力。本站薪抽址月要改爲:聯凹??崩語臀陸圓讀!~!

..

第505節 美國的選擇第577節 致命的報復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563節 日本兵變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九節 錫業大族第453節 強者爲尊第527節 日本海軍復興之希望第162節 冒充生番的華人部落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301節 新資源戰略第239節 華資銀行的大動作第242節 給英國人點顏色看看第553節 地震後的殺戮第565節 吞併奧地利第524節 此消彼長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三節 我們的海第440節 強弩之末的俄國第570節 轟炸開始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三節 西門子的坑第468節 英國人發招了第162節 冒充生番的華人部落第246節 軍國民主義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七節 吞地計劃第145節 英國人想兩手抓第454節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77節 歐洲的謠言第369節 罷工與屠殺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421節 下一戰-大戰第577節 致命的報復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179節 軍艦不是白賣的第370節 外交勝利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七節 落淚的海軍第407節 薩拉熱窩事件第148節 年輕而瘋狂的國家第401節 同盟國需要中國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330節 反包圍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五節 寶藏猜想第248節 組建聯合艦隊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255節 滅絕的手段多種多樣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三節 搶馬第340節 東三省振興計劃第210節 德國皇帝做廣告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389節 袁世凱的通電第407節 薩拉熱窩事件第383節 西伯利亞鐵路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六節 山雨欲來第523節 血債血償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四節 海盜重寶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七節 席捲婆羅洲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五節 土着問題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346節 引進外資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三節 搶馬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二節 徒弟們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159節 一下子多了兩個老婆第346節 引進外資第217節 遇到了人才第508節 第一槍第355節 “四川”超級戰列艦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138節 小女子清霜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576節 無恥的暗殺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312節 兵變陰謀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481節 反人類就要反的徹底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185節 徐大哥搶親第200節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326節 中子湮滅彈第247節 重現漢唐榮光第320節 馮國璋的心思第123節 美女行長的三把火第122節 上帝沒有保佑荷蘭人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395節 殺俘第335節 政治難題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187節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376節 帝制風雲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190節 伊裡安查亞第114節 地頭蛇的心思第226節 英國人發瘋了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505節 美國的選擇第239節 華資銀行的大動作第312節 兵變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