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戲

難民大量涌入,那就下令,讓難民提敵軍人頭入城。

然後再率衆殺出,讓人引導難民跟着搶人頭。

打完仗後,以人頭多寡來安排住所。

如果沒有人頭,那就限令期限內離開。

至於城中百姓,自然也是全民皆兵,不然充公住所給難民。

這是不講道理,可戰亂期間,這已經是很人性化的了。

一旦落入蒙古人手裡,他們屠城起來,苦難遠甚於此。

所以說腦子清醒的人都不喜歡戰爭。

戰爭太殘酷了。

寧爲盛世犬,不爲亂世人。

在亂世,人如草芥。

郭靖既然扛下了,那麼就要做得周全一些。

不然的話,軍民一起指着他罵,哪有那麼浪漫,還當他是英雄。

他平臺空降,那就是英雄?做夢吧!

原文是———郭靖將守城官交與黃蓉看押,自行綽槍縱馬出城。黃蓉命守城官將甲冑脫下,交與郭靖穿戴,在郭靖耳邊輕聲道:“假傳聖旨,領軍出城。”郭靖心想此計大妙,當下朗聲大叫:“奉聖旨,襄陽安撫使昏庸畏敵,着即革職,衆軍隨我出城禦寇。”他內功深湛,這幾句話以丹田之氣叫將出來,雖然城內城外叫鬧喧譁,但人人聽得清清楚楚,剎時間竟爾寂靜半晌。慌亂之際,衆軍哪裡分辨得出真僞?兼之軍中上下對呂安撫向懷離心,一聽昏官革職,有人領軍抗敵,四下裡齊聲歡呼。

郭靖領了二三千人馬出得城來,眼見軍容不整,隊伍散亂,如何能與蒙古精兵對敵?想起“武穆遺書”中有云:“事急用奇,兵危使詐”。當下傳下軍令,命一千餘軍士赴東邊山後埋伏,聽號炮一響,齊聲吶喊,招揚旌旗,卻不出來廝殺;又命一千餘軍士赴西山後埋伏,聽號炮二響,也是叫喊揚旗,虛張聲勢。兩隊軍士的統領見郭靖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各自接令領軍而去。

待得難民全數進城,天已大明。耳聽得金鼓齊鳴,鐵騎奔踐,眼前塵頭大起,蒙古軍先鋒已迫近城垣。

黃蓉反手一拂,拂中了那守城官的穴道,將他擲在城門後邊,從軍士隊中取過一槍一馬,隨在郭靖身後。郭靖朗聲令道:“四門大開!城中軍民盡數躲在屋中,膽敢現身者立斬無赦!”其實他不下此令,城中軍民也早躲得乾乾淨淨,勇敢請纓的都已伏入東西的兩邊山後,如呂安撫般膽怯的,不是鑽在桌底,就是藏在被窩中簌簌發抖。

這一段就是浪漫主義手法,也是戲劇性描述。

爲的是讓郭靖突顯聲威。

這完全就是舞臺表演。

現實中哪有這種事,那時候混亂一片,顧得了自己就是萬幸。

要是郭靖可以解決根本問題,讓戰爭遠離,這時候再當英雄也不遲。

偏偏他在藉着戰爭,刷個人存在。

這讓人哭笑不得,這都什麼時候了,真以爲玩兒呢!

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總之,戰爭不是兒戲。

玩兒也不能這麼玩兒。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長大了就知道不是什麼都能玩兒的。好,明天繼續。

202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