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話說錢淑蘭剛出家屬區,就直奔附近的招待所。可,一打聽,價格嚇死個人,一晚居然要一塊五毛錢。

一斤大米才一毛四,住一晚居然要一塊五,十斤多的大米,搶錢吶,這麼貴!

所以,錢淑蘭改了主意,想在附近找房子短租幾天。反正,現在天色還早,如果沒找到合適的住處,到時候她再回來不遲。

劉關縣是個小縣城,招待所也顯少有人滿爲患的時候,所以,錢淑蘭不擔心沒房子可住。

只是,她運氣有點背,一連問了好幾戶人家,都說房子太擠,沒有房間出租。

錢淑蘭有些失望。

正當她無處可去的時候,突然想到之前認識的黃牛張石頭,他應該認識不少人吧。畢竟走街串巷的,知道的事兒肯定不老少。

打定主意之後,錢淑蘭立刻到張石頭常待的那個巷子裡找人。

誰成想,張石頭根本不在。

錢淑蘭只能到紅旗飯店去向杜老闆打聽,得知張石頭下午纔會過來,錢淑蘭便向杜老闆打聽附近有沒有人家要租房子。

杜大海歪着腦袋想了半天,終於讓他想到一個地方,“正好我認識一個姑娘,她一個人住,我幫你問問她,是否能租一間屋子給你。”

錢淑蘭眼睛一亮,立即朝他道謝。

杜大海擺擺手,“不值當的。”

正好,現在也不是飯點,杜大海讓徒弟忙活,自己先出去找人。

錢淑蘭覺得自己跟杜大海只不過點頭之交,充其量就是認識,連朋友都算不上。對他的幫忙,錢淑蘭覺得自己應該有所表示,所以她起身到百貨大樓準備買件東西當謝禮送給杜大海,也算是禮尚往來的意思了。

她尋思這杜大海是個廚子,送把刀說不定正合他的喜好。

現在買刀還不需要工業券,所以錢淑蘭一口氣買了三把。

之前,她已經買過兩把了,還買了五張大鐵鍋。

爲什麼買這麼多?其實,也是以防萬一,如果將來分家,兒子們要買鐵鍋應該很不容易,畢竟鄉下哪來的途徑湊工業券?

現在她提前買了,也算是以防萬一了。

等她回到飯店,沒過多久,杜大海就領着一位姑娘進來了。

錢淑蘭沒想到還是熟人。

“姜同志?怎麼是你?”

姜玉瑛也沒想到杜叔叔所說的人居然是這個老太太,心裡十分滿意。這些日子,她大姑一直帶着人到家裡鬧,門鎖她都已經換了,他們進不來。只好半夜過來敲門讓她睡不好覺。一連幾天她都是這樣沒精打采的過來吃飯,自然被杜叔叔看到了。她就跟杜叔叔抱怨兩句,沒想到對方會幫她介紹同住的人。有了同住的人,到時候大姑一定不敢再過來搗亂。畢竟對方跟大姑可絲毫沒有關係,不算親戚糾紛,街道辦不敢再和稀泥。這也是爲什麼她不缺錢,卻要把房子租給別人的原因。

杜大海有些驚訝,“你們認識?”

姜玉瑛和錢淑蘭笑得開懷,錢淑蘭便向杜大海解釋了兩人認識的經過。

杜大海朝姜玉瑛嘆了口氣,“要不,你還是找個男人嫁了吧!有夫家爲你撐腰,你也能少受點罪!”

哪知道聽了這話的姜玉瑛臉上的笑容卻淡了下來,她固執地搖頭,“杜叔叔,不用了。我不嫁人!”

杜大海也知道她的顧慮,便也沒說什麼,轉爾說到租房子的事兒,他朝錢淑蘭笑着道,“你說住十天,我尋思你自備口糧,付兩塊錢就行。”

因爲是短租,所以比長租貴上一倍。

錢淑蘭倒也能理解,直接點頭答應了。

錢淑蘭把自己買的刀送給杜大海,他卻推辭不收。

錢淑蘭卻執意要他收下,末了又有些爲難道,“杜老闆,其實,我還想讓你幫個忙,如果你不收,我也不好意思開口了。”

聽到這話,杜大海便問道,“什麼事?”

錢淑蘭哪有什麼事兒,她不過是隨口一說,於是裝作很爲難地表情看了一眼周圍的人,“以後我再跟你說吧。”

杜大海以爲她要他幫的忙可能有點難以啓齒,不好說給其他人聽,想了想,還是收下了。

心裡還在想着,如果自己幫不上忙再把東西退回去就是。

姜玉瑛幫錢淑蘭拎着包裹,兩人一前一後離開了紅旗飯店。

姜玉瑛帶着錢淑蘭走到自己家院門的時候,突然隔壁傳來一陣噼裡啪啦的打罵聲。

姜玉瑛有些無奈地笑了笑,錢淑蘭頗有幾分不解。但也沒有好奇地湊過去看。

姜玉瑛安排的房間很寬敞,一張牀,一張書桌和衣櫃。

錢淑蘭很滿意,姜玉瑛又跟她介紹了吃飯的問題,“這邊的土竈可以用。其它的東西,您也能用。”

她收費貴一倍,所以,油鹽醬醋都包括在內的。

錢淑蘭很滿意,轉爾跟她聊起了家常。

原來,姜玉瑛是個孤兒,全家人都在戰亂之中死了。

因爲父親是個烈士,上面領導憐惜她,還給她安排了一份工作。

也就是這份工作,讓許多親戚垂涎,隔三差五就要過來騷擾她。

姜玉瑛性子比較潑辣,人也算精明。

所以,每次都讓他們鎩羽而歸。

錢淑蘭有心向姜玉瑛打探工作的事兒。

這些日子,她反覆想過了,王守智和王守仁的不同之處。

兩人心中的好母親是不一樣的。

王守仁覺得一個好母親,就是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疼愛他的孩子,就夠了。

可王守智卻多了一樣,還要給他安排一份工作。

這也是爲什麼她一直給他做飯,關心他,開導他,都不能讓他再增加孝心值的根本原因。

所以,她現在就需要幫他換一份工作。只要她能幫他找到一份工作,他就能挺起腰板,不再對李彩英忍讓下去。

說起來,李彩英這個人,明顯的好壞不分。她盡職盡責扮演一個好婆婆,她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一分孝心值也沒給她加。

所以,現在唯一能改變李彩英的人除了李國成就是王守智。

李國成,她是半分不報希望的,之前,她反覆提點過好幾次李國成,可李彩英卻越來越過份,一看就知道他沒有教李彩英。想想也是,如果他能教好李彩英,就不會把她養成這副德行了。

所以,只剩下王守智。

只要,李彩英還想跟王守智過日子,她就必須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所以,她纔沒有回鄉下。繼續留在城裡,邊買糧食,邊打探工作的消息。

姜玉瑛聽到錢淑蘭打聽工作的事兒,低頭思考了一會兒。

錢淑蘭見她似是有難言之隱,忙道,“姜同志,不用擔心錢的事兒,我不差錢!”末了又補充一句,“臨時工也行。”

正式工恐怕很難,臨時工也不是不行。只要能讓王守智挺直腰板,恐怕他也不介意只是當個臨時工。

姜玉瑛見錢淑蘭誤會了,忙擺手道,“其實,現在多數廠子招工都只招內部員工子女。就是臨時工也是一樣的。”

雖然,錢淑蘭早就知道這年代找工作是一件很難的事,可聽到條件這麼苛刻,還是勉不了有些失望。

看來,還是她想當然了。也是,如果工作真有那麼好找,王守智也不會那麼頹廢了。

哪知,姜玉瑛緊接着就道,“最近,我們糧油店在招採購員。聽說,還要面試和筆試,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是,我聽領導說,誰要是能弄到一千斤大米,誰就可以被錄取。”

錢淑蘭心都快跳出來了。

一千斤大米?

她喜不自勝,姜玉瑛卻撇嘴道,“上面的領導卻是個摳門的,一千斤大米,還只要好大米。我聽說這大米是爲了給員工福利特地佈置的任務。”糧油店的大米都是定額的,除了每個街道分配的定額,剩下的量並不多,根本就不夠發員工福利,所以這次領導才別出心裁,試試新員工的工作能力。

錢淑蘭卻覺得此事有戲。她一把握住姜玉瑛的手,兩眼放光,“怎麼報名?我替兒子報名去。”

姜玉瑛見她眼睛亮得嚇人,愣了一下,還是提醒道,“咱們這兒是北方,買大米很難的。”難道錢嬸子要到南方買大米嗎?介紹信怎麼開?大米怎麼運過來?

錢淑蘭很肯定地點頭,“我絕對有辦法。”

姜玉瑛見她似乎胸有成竹的樣子,點頭答應了,“明天我帶你去報名吧。如果是城鎮戶口,還有可能成爲正式工,如果是鄉下戶口,就只能當個臨時工了。”現在這年代轉戶口並不容易,因爲這戶口是與糧油關係掛鉤的,農轉非的手續十分複雜,現在上面檢查特別嚴格,轉正手續也是一拖再拖,名額卡得很緊,一般都要五六年才能轉成功。

錢淑蘭沒想到還有這好事兒,王守智就是城裡戶口啊,這麼說,他還能當正式工。錢淑蘭激動得不行,轉身就跑到自己房間,拿了十斤大米用麻布袋子裝了拎出來,提給姜玉瑛,“姜同志,這是給你的謝禮,如果你不說,我都不知道。”

姜玉瑛忙擺手推辭,現在大米一毛四一斤,這裡十斤都有了,她怎麼好意思。

錢淑蘭卻堅持要她收下,語氣十分誠懇,“比起你幫我的,這點大米算什麼。你要是不收,我都不好意思請你帶我去報名了。”

姜玉瑛聽到她這麼說,只能收下了。她探手朝裡面抓了一把,看到手心裡的大米驚了一下,這大米米粒均勻,色澤光亮,醇厚綿長,芳香四溢。一粒半截的都沒有。

姜玉瑛忍不住讚了一聲,“好米。”

這年代因爲機器比較少,所以,生產隊多數用得還是原始的脫粒方法。用石磙碾壓稻穗,再放到機器裡剝殼。

因爲石磙碾壓稻穗這道工序,米粒就不可避免得會被碾碎,炸開成兩截。

所以,很少會沒有半截的,甚至三截,或者直接碾成碎沫的都有。

這大米卻一粒半截的都沒有,全是完好無損的,一看就是用篩子把那些碾碎的篩了出去,精心挑選出來的。

就衝這個品質,姜玉瑛覺得這工作說不定還真能落到錢嬸子兒子頭上。

錢淑蘭聽到她的讚歎,心裡也有些得意。

原本,她因爲糊里糊塗選了大米,有點懊悔。如果當初,她選了玉米或是紅薯,會不會能多得一些糧食,可後來又一細想,那些修仙世界,未必會有這些東西。

他們之所以不用擔心沒糧食可吃,是因爲他們不需要機器,一個法術就能讓這些稻子自動脫粒。

現在,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大米居然還能有大用途,簡直是喜出望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