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

“將軍,我們軍中的物資不夠許多天消耗,如果沒有補充的地方即便將士們有銀幣也沒用。”

“漢朝人在埃及,我們可以秘密向他們購買糧食。”

“但羅馬遲早要知道我們的消息,如果他們封鎖黑海和愛琴海的通路,那我們怎麼辦。”

“乘羅馬還沒有反應,我們先囤積一批糧草,而後可以向達西亞進攻。”

馬克西米努斯兵敗北逃的時候就想好了怎麼應對,大漢連續多次擊敗羅馬帝國軍隊,如果還是埃拉伽巴路斯統治羅馬,羅馬帝國一定會被漢國侵吞乾淨。若是亞歷山大上臺,他也不會在意自己而是先聚攏大軍打擊大漢的囂張氣焰。

馬克西米努斯本身就是蠻族,他也早就派出了親信老鄉到日耳曼地區與一衆蠻族聯繫,那時候合兵一處,乘羅馬帝國自顧不暇就可以南下劫掠了。

和馬克西米努斯想的差不多,羅馬城內確實混亂不堪。自從埃拉伽巴路斯指定亞歷山大爲凱撒,亞歷山大便受到許多軍方的支持,元老院和權貴人士也不時造訪他,這讓埃拉伽巴路斯極度嫉妒。

一開始埃拉伽巴路斯以爲只要他撤銷亞歷山大的凱撒地位就能平息這一切,可令他意外的是他剛頒佈撤銷命令,就在羅馬近衛軍之中引起軒然大波,軍官們立刻跑到他面前,誓言效忠亞歷山大,擺明車馬逼宮。他沒有辦法,只能撤銷剛剛頒佈的撤銷命令,不過這件事讓他更加嫉恨亞歷山大。

隨後一段時間埃拉伽巴路斯開始大規模撒錢,他停下了一些享樂,將徵收的戰爭稅分發給軍中將領,企圖收買這些人。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段時間以來羅馬連續更換數個皇帝、東方軍團全滅,已經讓羅馬帝國的威信降到了最低。

羅馬境內全都是那種大都市,需要四周村鎮提供養分,而現在有許多人不再向羅馬城中提供物資,可以說有錢也買不到什麼好東西。尤其是埃及陷落,塞浦路斯上的漢商不認當前含銀量過低的銀幣面值,想要在塞浦路斯購買物資必須更換大漢銀幣,無形之中那些士兵的收入大幅降低。

埃拉伽巴路斯派發的錢幣沒有那麼好的用處,可他自認爲效果顯著,並且他還想着測試一下這些士兵是否真的忠心。於是他將亞歷山大叫入宮中,並向外宣稱亞歷山大已經死亡。

這下衆人都以爲是埃拉伽巴路斯殺了亞歷山大,早有厭惡埃拉伽巴路斯,對亞歷山大充滿期待的軍隊全部聚集在皇宮門前,打算爲亞歷山大復仇。

埃拉伽巴路斯也被嚇壞了,一看不是辦法,只能將還存活的亞歷山大推了出來。軍隊見到亞歷山大,暴躁的情緒恢復了下來,在亞歷山大的引導下離開了皇宮。

這近乎兵變的態勢讓埃拉伽巴路斯看清了自身的處境,真正忠心自己的還是有一批士兵的(撒錢還是有點作用)。爲了保住皇位,他決定尋找外援,首先便想到了佔領埃及的劉永。以迪亞杜門尼安爲羅馬皇帝的名義進攻埃及之後卻一直不見迪亞杜門尼安動靜,他也明白了劉永的打算。

埃拉伽巴路斯派人與劉永談判,許諾以北西洲三省的土地交換被俘虜的羅馬敗軍還有迪亞杜門尼安的人頭,同時兩家簽署合約,十年內互不攻伐。這種條件劉永怎麼可能答應,反手提出羅馬送出敘利亞省,並以每人一金幣的價格贖買敗軍,同時承認迪亞杜門尼安對於北西洲的控制。

起初兩家互不退縮,最終埃拉伽巴路斯自身危機使得他等不了那麼多時間。於是兩家各退一步,約定羅馬承認秦國(寧願是劉永也不願是迪亞杜門尼安,如若不然迪亞杜門尼安聲威大震,其他省份容易投敵)對北西洲的掌控;同時羅馬以一金幣一人的價格贖買羅馬敗軍(蠻族僱傭軍、下民除外),這筆錢五年內付清,每年百分之二十的複利(利滾利),要是五年內付不清,羅馬將以敘利亞行省作爲抵押;接着雙方約定五年和平期,絕不互相攻伐,雙方可以以優惠的價格通商。明面上的合約到此結束,暗地裡埃拉伽巴路斯還向劉永賒欠了一批軍械。

羅馬敗軍大都在建設南北馳道的工地上,埃拉伽巴路斯贖身的舉動令他們感恩,能夠回到羅馬的將士大都忠於埃拉伽巴路斯。而被拋棄的人全都咬牙切齒,劉永適時提出贖身策略,只要幹滿一年就可以成爲秦王城居民(不等同於大漢公民),如果繼續勞作就可以獲得報酬。劉永收穫了敗軍的忠心,也讓這些人幹活更具積極性。

埃拉伽巴路斯用贖買的敗軍和原本忠心自己的士兵湊足了一支軍團,還用賒欠來的漢軍淘汰裝備武裝,並開始秘密訓練這支軍團。但他的外祖母梅薩不準備給他時間了,在梅莎的暗示下,忠於亞歷山大的軍隊開始進攻皇宮。

“將軍,沒有發現埃拉伽巴路斯,只找到他的男人。”

“立刻尋找他的下落,其他不相干的人一律殺光。”

“是!”

組織訓練軍團的埃拉伽巴路斯逃過了一劫,可他聚攏士兵的舉動也很惹眼,亞歷山大軍隊很快包圍了他的軍營。

“給我殺光這夥叛軍!”

“喝!”

羅馬帝國老早就普及了鐵質武器,但他們一直無法掌握淬火技術,所以他們只能將劍做短應對,硬度也比環首刀低幾倍。武器尚且如此,鎧甲更不用說了,羅馬普通鐵質還甲片根本不能和札甲想比。羅馬軍團只有盾牌和頭盔佔優,但這兩點埃拉伽巴路斯部下也有。

包圍埃拉伽巴路斯的亞歷山大軍隊首先受到了弩箭的襲擊,這時的羅馬帝國同樣還沒有出現單兵使用的弩箭,這種新出現的漢弩雖然沒有步槍震撼力大,可也不是亞歷山大軍隊所能抵擋的。

“快撤回羅馬!”

“追,誰斬殺亞歷山大誰就是近衛軍軍團長。”

“歐!”

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