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

當年樊阿到日南郡,特別在意劉備所說青蒿能治瘧疾這件事,其實劉備和那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羣衆一樣,認爲青蒿素就產自青蒿,其實青蒿中沒有青蒿素,黃花蒿中才有。

樊阿剛到日南郡,入山林沒幾天就得了瘧疾,就因爲這件事,差點因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死了,幸好自我感覺不對勁,及時更換了原本的治療方法。

劉備對工匠的重視,讓樊阿這些出身工匠的人對他十分崇拜,樊阿沒有放棄青蒿的嘗試,最主要士燮給的人也多,有大把機會嘗試。

最初樊阿不信邪,死了數百人,終於不再堅持用青蒿。在士燮派來的小吏提醒下,他開始嘗試其他蒿類品種,找到了療效最好的黃花蒿。

海軍南下,帶了整整一船的黃花蒿,能夠有那麼多藥材,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吳普的兒子吳輔。

作爲吳普的兒子,吳輔沒有按照父親所想的努力讀書入朝爲官,他也對醫藥很感興趣,勸過幾次不聽,加上華佗擔任工部尚書,吳普也就隨他去了。

只是吳輔沒有他父親吳普那樣的天賦,有時候藥材都分辨不清,讓吳普一度恨鐵不成鋼。吳輔學習長進不大,吳普讓他專心研讀聖賢書,其實變相讓他放棄。吳輔人比較軸,不願就此放棄,他決定先從藥材種植開始做起。

兩漢時期,中藥種植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不過隨着戰亂和銷量的限制,到亂世時,種植中藥的人已經不多。在劉備的支持和倡導下,治下才開始有專門種植中藥獲利的百姓。

當時的人都知道,常年種植一種作物,對地利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基本都會輪種,最開始吳輔也是這樣的。

不過一段時間後,隨着人口增加,藥材需求增大,也因爲吳輔心中的神醫夢,他開始在麥田的過道、邊角種植藥材,爭取儘量多的藥材出產量。之後漸漸不滿足邊角地區,他見麥田、豆田每株之間有間隔,便在間隔間也種上了藥材。

這個舉措解鎖了一個農業成就——間種,提高了單位畝產的數量,最主要解決了除草這個勞力需求大事。

在正常的農作時間裡,有好幾項非常消耗勞力,限制了個人種植的上限。開墾、犁地、除草、收穫、舂米等,隨着糞肥和草木灰的實用,現在還要加上一個施肥。這些工作每一項原本都需要很高的勞力,而在劉備有意的發展下,大部分工作效率都有了長足的提升。

馬匹價格降低,北方牧民開始有意識減少馬匹養殖,加大羊和牛的數量,使得中原之地耕牛增多,加上馬匹的低價,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買得起也能養得起自家的畜力。

開墾、犁地節省了很多力氣,早年劉備編織的磨礱解決了舂米工作,如今農民最辛苦的工作要數收割和除草,尤其是除草最累。沒有農藥的時代,草要一顆顆清除。

吳輔間種的發明讓除草這項工作得到大幅緩解,因爲藥草的種植,將雜草生存所需的空間和土地營養佔據,農田中雜草數量大幅降低,減輕了農民的工作(相同的理論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小麥、大豆等)。

隨着間作的推廣,個人單位種植面積增加,他們就會開墾或者租借更多荒地(向劉備租,不要租金,但是要自己開墾,而且不能買賣)。如此一來,糧食和藥材的總量就增加了。

那麼費力的工作就剩下收割一件事了嗎?並沒有。有了政策的支持和材料科技的進步,有一個工匠發明了馬拉收割機,他就是馬鈞。

馬鈞,字德衡,扶風人。劉備奪取關中時,還只是十幾歲的小孩,因爲家境貧寒,還有口吃的毛病,爲了改善家裡的貧寒環境,他改進了綾機。關中投降後,昭姬紡紗機、織布機得到大規模推廣。他又一次改進了綾機(原材料不同,織布機尺寸和步驟都不相同),使得絲織品效率也大幅提升。

這種機械發明,使馬鈞在當地很有名氣,若還是曹氏掌權,馬鈞這種發明不會得到重視,但劉備就不同了。不說馬鈞這個熟悉的名字,就光這個發明也有很高的價值。

劉備親自接見了馬鈞,一番勉勵鼓舞,同時賜官馬鈞,還承諾每製造一臺新綾機,會給馬鈞一定的錢財。馬鈞很是感動,還是少年心性的他對這種機械發明很喜歡,立刻開始着手研究其他實用科技。

之後不久,他改良了諸葛亮的連弩,將弩車類的連弩從一弩十矢升級成一弩五十矢(寒鴉箭技術),射程、威力都沒有降低多少,攻擊面積和強度直線上升。同時他還把單兵連弩也變成可以連發五十矢,不過這就需要兩個人操作了。

馬超見到他改良的連弩,狂抽冷氣,讚歎要是當年碰到的是這種連弩,估計就要全軍覆沒了。

而後,馬鈞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他又改良了投石車,將原本單發的投石車改進成連發的,射程可達百步。同時他又發明了配重式投石車,與前面的連發人力投石車配合。隨着一點點改進,這種配重式投石車已經無限接近“襄陽炮”了,這種投石機能將數百斤的石塊投射到一百多米開外,減少石塊重量,還可以投射到三百多米。

火藥因爲剛剛取得漢中,還在加緊煉製當中,馬鈞的發明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劉備也不會打消他的積極性,甚至還升他爲男爵,以彰功勳。

馬鈞深受鼓舞,打聽完劉備近期的憂愁後,開始研發農用器具,普通的改良就不用說了,最主要他發明了馬拉收割機。

這種馬拉收割機有一個旋轉部件和三個長條刀片組成,一人操作便可以用極快的速度收割整片麥田(放幹水的稻田同樣適用)。馬鈞可以做出收割機,得益於鋼材質量的進步,使得收割機刀片可以不費力地切割小麥。

其他的發明或許沒有那麼深刻的意義,但收割機的發明卻不同,他解決農民所有高勞力工作的最後一個,使得大型農場成爲可能。劉備不吝賞賜,將受爵沒多久的馬鈞又提了一級,成爲子爵。

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一章 高唐令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七十九章 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