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

濮陽縣、陳留縣接連丟失,曹仁只得撤回許都。而青州軍的主戰略不在許都,奪取陳留縣後,太史慈率大軍進攻虎牢關,準備打通關東與關西的連接。

此時守備雒陽的夏侯惇也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朱靈和關羽東西夾擊出潼關的曹軍,曹軍被困華陰縣,不要說是雒陽,就是潼關也回不去。

劉備出兵涼州,關羽沒了心思等待,幾乎是劉備剛到長安的時間,關羽就通知朱靈進攻。

徐晃駐紮在郃陽縣,朱靈大軍的行動很快被曹軍知曉,夏侯惇開始與朱靈一起嚴防朱靈渡河。

夏侯惇說道:“公明,朱靈引軍西渡,必是北方鮮卑已平,劉備將要回師。”

“若以進兵時算,劉備當不可回軍如此之速,或劉備引鮮卑自相殘殺。”徐晃說道,“只是劉備大軍未返,朱靈便急於西進,似有不妥。”

“公明有何疑慮?”

“將軍可曾向西探查?”

“早已探明,渭南並無劉軍。”

關羽屯兵渭北的上邽縣,爲的就是不讓夏侯惇察覺。曹操的戰略放在江東,劉備關中大軍都被吸引在涼州、漢中、武關等地,夏侯惇沒有過於西進,害怕威脅長安會使得劉備軍放棄進攻回軍防守關中,而後就會打探出曹軍虛實,如今的情況正是曹軍想要的,夏侯惇不想打破。

朱靈想着奪取潼關,沒有第一時間讓大軍西渡,而是派遣小部分精銳南北移動,假裝尋找突破點,實則大軍雲集蒲阪縣,準備乘船直下潼關。

去年一戰,曹軍大河上的水師戰船大都沉在渭水口(沉船寒冬來臨前劉備軍已經清理),餘下的戰船也不足以威懾劉備軍,全部雲集雒陽北面的渡口,死守一處,防備河內郡的劉備軍。

從渭北西面殺來的關羽大軍打了夏侯惇一個措手不及,臨晉縣西面有渭水支流,關羽渡河時夏侯惇就已經發現了,但曹軍全都散佈在大河西岸,根本來不及據水而守。

“公明,關羽回軍,如之奈何?”

“當以守潼關爲要,潼關若失雒陽危矣。”

曹軍在夏侯惇指揮下急速南下,準備趕回潼關,但岸上兩隻腳怎麼比得上順流而下的船舶。朱靈搶先一步,佔據了潼關前方的通路,將夏侯惇一萬曹軍堵在了關中。歸路被截,夏侯惇只能回華陰縣死守。

“將軍,孤城不可久守,若關羽大軍圍城,我軍喪矣。我軍若喪,潼關士氣墮矣。”

“莫非又將穿山林而歸?”

“然也。”徐晃說道,“前番我已探明太華山(華陰縣南面山區)虛實,臨戰前亦親往來回,此次入山,必不如前。”

“如此,兵貴神速,我等即刻出發。”

可惜事情沒有和夏侯惇想的那麼好,曹軍繞路費時費力,關羽趕到華陰縣,得知曹軍動向,第一時間向朱靈傳遞了消息。徐晃副將史靜警覺,朱靈沒能順勢攻下潼關,不過朱靈有堵截夏侯惇的能力。

得知曹軍準備再度穿山林,繞烽火臺回潼關,朱靈親率一部分善於步戰的士兵來到潼關南方烽火臺前的禁溝埋伏。

“殺啊!”

辛苦翻山越嶺的曹軍剛到禁溝就被突襲了,劉備軍佔據禁溝東側,居高臨下向溝中的曹軍射箭,曹軍驚慌失措,狼狽逃回西側。

撤回西面,夏侯惇問道:“公明,前有劉軍堵截,後無退路,如之奈何?”

“別無他法,惟有先向南,而後乘夜東向,繞過劉軍阻截。軍中糧草無多,我等遲誤不得。”徐晃說道,“將軍可爲前部,我爲將軍斷後。”

沒時間推諉,隨軍糧草也不允許夏侯惇逡巡不前,當天夜裡,夏侯惇就率軍南下。而朱靈早就防着曹軍偷越,南北都安排了斥候。

曹軍趕了一夜的路,到五更天時分,人最困的時刻,夏侯惇下令再度越過禁溝。

這一次確實沒有劉備軍阻截,不過斥候也早早發現了曹軍動靜。聽着北面嘈雜的聲音,徐晃知道來不及全員越過禁溝了。他率後軍搶先列陣,堵在半山腰。

“徐晃,我主已親征巴蜀,巴蜀不日便下,汝等敗局已定,即刻投降,爲時未晚。”

“休得多言,有膽便來攻。”

有徐晃帶頭,斷後的曹軍做了輸死抵抗,怎奈人數差距太大,最終只有數十人親衛保護着徐晃被包圍在原地。徐晃的目的達到了,夏侯惇率大部分曹軍安全越過了烽火臺,向潼關撤退。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惟功不成,惜哉!”

徐晃說完拔劍自刎,所部親衛也全都追隨而去。

“厚葬!”

被伏擊,曹軍死傷不是很多,但士氣低迷,更嚴重的是位於禁溝更東面,處於高點的烽火臺上的曹軍看到了自家友軍的敗相。這些人將禁溝的情況報告了史靜,史靜心中有了自己的打算。

史靜的父親史渙久隨曹操,常作爲曹操中領軍,統管親衛和禁軍,深受曹操信任與重用。而史渙運氣不好,不久前病故了,史靜繼承了史渙的爵位,但沒有繼承他的官位。

史靜被安排爲夏侯惇副將徐晃的副將,與兩人共同守衛雒陽地區。正所謂人走茶涼,史渙病故,史靜明顯感覺到了前後的差距。而史渙就是在去年休戰後不久病死的,距離現在也就幾個月,這段時間正當是困擾史靜的時候。

聽聞夏侯惇被劉備軍伏擊,有可能回不來潼關,而潼關兵少,劉備軍雲集關外給了史靜很大的壓力,這壓力最終促使史靜有了開關投降的想法。

曹操丟失關中和涼州,許多智謀之士都認爲曹操局勢大壞,就是因爲考慮到會發生這種臨陣投降的舉動。

夏侯惇費勁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潼關東側,迎接他的不是熱菜美酒,而是關羽的嘲笑。

“夏侯小兒,某已取潼關多時了!”

嘲笑完夏侯惇,關羽也不忘殺出潼關。曹軍一路從華陰縣逃到潼關,早就身心俱疲,原以爲可以進城休息,沒想到敵軍已經奪了潼關。又逢關羽殺到,許多曹軍沒了抵抗心,放下武器投降了。

事情發展到這裡,夏侯惇做什麼也無濟於事了,他只能率親衛逃跑。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