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

“涼州之兵皆在蕭關,況我兒尚在許都。”

楊秋軟了,馬岱就要硬起來了,於是他威脅道:“此次叔父所領之兵皆劉公精銳騎軍,且我兄於羌人中頗有威望,安定羌人甚衆,將軍若不降,豈不害城中百姓。

至於將軍之子,此戰曹操若敗,劉公當興漢室,曹操必不敢加害將軍之子。況將軍並非只有一子,望將軍思之。”

“我爲安定守將,當爲百姓着想,豈能偏聽偏信。汝等速離,倘若遲誤,休怪我不留人情。”

聽完楊秋的逐客令,馬岱反而笑了,如果楊秋真的對曹操忠心,就應該當場抓住馬岱,現在讓馬岱和龐德離開,無非是不能因一面之詞做出錯誤的舉動。

“請將軍慎思,我等告退。”馬岱知道事情成了,接下來只要把大軍拉過來給楊秋一看,安定自然投降。

馬岱想的沒錯,他和龐德回到參?縣,馬騰聽完他的彙報,馬上帶兵南下。幾天後,楊秋看到城外的大軍,很果斷殺了太守,開城投降了。

“壽成公到此,涼州百姓無憂也。”

顯然馬超的名聲太臭,要是沒有馬騰,只有馬超一人來攻,楊秋不但不會投降,反而會奮力抵抗。

“楊將軍知大體,我當上表,劉公必有厚賞。”

“謝壽成公。”

馬超一開始以爲自己回到涼州便如魚入大海,可以暢心所欲,劉備的兵馬也能想辦法掌控在手中。

只是事情一點都沒有從馬超想象的方向發展,馬超往常威逼利誘的方式對劉備士兵完全沒有作用。讓親衛辛辛苦苦帶的金銀寶物送都送不出去,士兵都以一句“無功不受祿”回絕了。

“馬將軍,倉廩重地,若無將令不得入。”

如今來倉廩補充糧草都被拒之門外,馬超覺得整個世界都在針對他。

馬超怒喝:“汝等常言天助劉公,而今我軍中無糧,怎不發糧草!”

“將士無糧,可殺馬匹充飢,時機一至,自當將輜重送至將軍營中。”

這麼多年過去了,繡衣衛掌控倉廩物資也是不成文的規定了,高覽等人一進城,便在軍營中修整,等待繡衣衛將物資送上門來。

“父親,高覽言城中有糧,兒往倉廩取糧,卻不得入,是何道理!”

馬超說話也不管場合,馬騰身邊的楊秋聽到馬超的話,想到馬超的爲人和以前的所作所爲,臉色瞬間就變了。

“逆子無狀,楊將軍切莫怪罪。劉公有天庇佑,且愛民如子,必不使安定百姓受累。”馬騰又向馬超喝罵道,“還不速退!”

楊秋和馬騰等人的擔憂很快在第二天消失無蹤,一車車突然出現的糧食還有數萬戰馬,讓這些人驚掉了下巴。

“漢室果再興乎!”楊秋情不自禁的讚歎。

高覽說道:“馬將軍,物資齊備,將士修整完備,士氣復振,此正進兵之時。”

馬騰說道:“據楊將軍所言,涼州早有防備,蕭關修繕多時,隴右亦有大軍,不易取也。關中一馬平川,曹軍皆在潼關,莫如我等東向往攻長安。長安若下,關中可定,關中既定,涼州亦平也。”

軍中參謀說道:“將軍,主公臨行所定戰略乃是取陳倉,其意非在涼州。而是陳倉之地,西連隴右,東接關中,南通漢中,乃兵家必爭之地。我等據陳倉,可阻涼州、漢中援兵,使主公可安心破曹。”

“言之有理,大軍剋日啓程,兵發陳倉。”

“是!”

在涼州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馬騰,安定郡的變故很快被有心人傳到了長安。此時鐘繇接替荀彧到許都,接替鍾繇的便是張既。

作爲當年勸說馬騰棄軍入許都的人,張既知道馬騰在涼州和關中的聲望,他不敢怠慢,馬上派人向曹操報信,並抽調關中四方郡縣兵馬入長安,準備死守。

時任扶風太守的傅幹同樣收到了安定的消息,他馬上趕到長安,向張既建議道:“德容,陳倉地處要衝,而今無兵守備,恐爲不妥,德容可遣一將往守之,則涼州可安矣。”

傅幹,字彥材,北地人。他父親傅燮便因爲馬騰叛亂喪生,所以他對馬騰格外重視。

“彥材此言不妥,馬騰之勢皆在關中,若分兵陳倉,馬騰輕兵直襲長安,長安豈不危矣。長安之地甚衆,不可丟也。”

“馬騰棄軍多年,馬氏尤重馬超,馬超爲羌人敬重,隴右多羌人。若馬超據陳倉便可直入隴右,若其糾結羌兵,恐隴右再亂也。”傅幹說道,“曹公引兵據潼關,部下多有涼州之人,若其知隴右爲馬超所擾,軍心喪矣。曹公若敗,關中、涼州皆不屬曹公耳。”

“昔馬超亂隴右,民心已喪,且隴右尚有大軍守備,今其再入隴右,又有何能爲。關中當以長安爲重,汝勿復多言。”

傅幹回到槐裡縣(右扶風郡治所),越想心中越不能平靜。其實傅幹本身對劉備非常有好感,常以“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等言語讚歎。

可誰叫劉備派馬氏父子來偷襲涼州,要是派別人來,說不定傅幹就投降了(傅幹爲西漢開國功臣傅寬後代,家族內常以漢臣自居)。

傅幹想了幾天,還是心中不安,他決定不將右扶風郡的士兵派往長安,而是以右扶風郡本地有危爲由,拉着郡中士兵就向陳倉縣而去(陳倉屬右扶風郡)。

張既得知消息大爲惱火,不過也無可奈何,畢竟身爲太守守土有責,他也是因爲這個理由,將四周兵士調往長安的。

安定郡到陳倉縣,和槐裡縣到陳倉縣,距離差不多,但槐裡縣這邊全是平原,安定郡南下卻要經過岐山。

當高覽(楊秋剛剛投降,衆將不能全部離開,馬騰留下安撫人心,進兵以高覽爲主)到達陳倉縣的時候,傅幹已經在修繕城牆了。

“城中之人聽着,我乃劉皇叔帳下大將高覽,關中已爲我主所有,現在投降爲時不晚,我軍向來秋毫無犯。倘若遲誤,摧身碎骨!”

“咄,休得瞞騙,我便從長安而來!”

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