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

“夠了!”劉協煩躁的打斷了劉備的話。

劉備提出的問題,有的數百年甚至千年都沒能解決,劉協自然不可能立馬想出對策。

劉協問道:“皇叔意欲何爲?”

“爲帝者當思之。”

“今日,朕命只在皇叔掌中,何以謀他事!”

劉備說道:“陛下若能答臣之疑,臣當解甲歸田,諸政皆還於陛下。”

劉協驚喜的問道:“皇叔戲朕乎?”

“臣願立誓,如有不從,天人共棄!”

聽完的劉備的話,劉協感動的流淚,說道:“今日方知皇叔乃真忠臣也!”

劉協來到劉備身邊,拉着劉備的手說道:“朕願與皇叔共進退,復興漢室,成聖君。還望皇叔多監朕行,朕必言聽計從。”

劉備說道:“今日陛下受驚,臣之過也。可回宮休息,臣告退。”

劉協遲疑道:“皇叔,國舅他……”

“請陛下放心,國舅雖有差錯,然罪不至死。”聽到劉備不準備殺董承,劉協笑着點了點頭。

用還政穩住了劉協,爲了不讓部下有疑慮,人心不安,劉備認爲有必要不讓那麼多人見到劉協。劉備找到簡雍,向他說明了還政的事。

簡雍說道:“主公放心,人心定安。”

“有勞憲和。”

通知了簡雍,劉備在麴義士兵的帶領下來到了董承府。

“皇叔,連日來在下被董承囚於府中,叛亂之事與在下無關。”一見到劉備,伏完趕忙上前解釋。

“伏國舅放心,叛亂之事備已知悉,且先回府休息。”劉備揮了揮手,士兵放開了伏完,伏完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主公,董承等輩該如何處置?”麴義問道。

“帶來見我。”

不一會叛亂的人聚集在劉備面前,劉備問道:“董國舅,汝等入鄴都,備未曾怠慢,緣何要害備?”

“要殺便殺,何必多言!”

“備已與陛下議妥,不傷汝等之命,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劉備說道,“將諸人押回各府,從今往後,不得其出府半步。”

“謝皇叔不殺之恩。”吳子蘭第一個拜謝劉備。

得知不用死,衆人也放下心中的堅持,紛紛向劉備道謝。

其他人被帶走後,董承說道:“劉賊,汝又有何奸計?”

“國舅緣何怨深?”

“汝以我父子爲餌,誘曹賊之兵,以致我全家被殺,尚不可怨乎!”

曹操丟了劉協,爲了使劉備內部不和,其他人都送到了鄴城,只有董承一家,曹操念董承是主謀,殺了董承全家泄憤。

“時勢適然,非備所願。董貴妃尚在,國舅還需保重。”劉備不想再和董承多麻煩,安撫了幾句便離開了。

劉備清理內部矛盾的時候,曹操也來到了宛城。

“報主公,張將軍於逍遙津大破孫權,孫權險些喪命,吳人喪膽,現已撤兵回江東。”

“好,文遠真將才也!”曹操看完完整戰報,驚喜出聲。曹操想了一會又說道:“令文遠率兵一萬屯沛城(沛國不是小沛),以防徐州之兵。”

沛國境內因爲呂布百姓非常少,曹操佔領之後索性將沛國爲數不多的人遷往淮南,將沛國變成無人區,作爲己方和劉備方之間的緩衝帶。

現在劉備大軍屯大河之北,明顯有南下之意,那徐州方面自然也需要防備。

曹操到了宛城,才知道原本駐守宛城的徐晃已經率軍南下了。曹仁爲了奪回江夏郡,同時也爲了防備周瑜偷襲襄陽縣,曹仁讓襄陽太守滿寵率軍南下,駐守當陽縣,協防江陵縣。

解決了後顧之憂,曹仁率軍駐紮華容縣,切斷江東軍西進的陸上通道。至於水路,便由在江陵的徐庶一併防守。

孱(gong)陵(an)縣(江陵縣南面,與江陵隔大江相望)

爲了進攻江陵,周瑜奪了孱陵縣,作爲橋頭堡。

從廬江郡來到這裡的呂蒙說道:“都督,主公兵敗,令末將與興霸支援都督。主公言,荊州可取則取之,不可取則退兵江夏。”

“曹仁匹夫有勇無謀,我取江陵只在翻手之間,子明勿憂。”

魯肅說道:“都督,主公兵敗,我軍勢不長久。江陵城堅且固,城中徐庶乃多謀之士,不若棄江陵,往攻荊南。荊南四郡一得,我軍便可兩面夾擊江陵,曹仁必不戰自退。”

“子敬多慮了,區區徐庶,我何懼哉。”周瑜說道,“江陵一戰可下,江陵若下,荊南必不戰而降。”

甘寧上前說道:“都督,寧有一計可破江陵。”

“興霸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寧久居荊州,深知荊州地形。夷陵處江陵之西,爲大江上游,若據此城便可兩面夾擊江陵。如此,江陵豈不唾手可得。”

周瑜還沒說話,帳外一斥候上前彙報道:“報都督,曹仁親率大軍東進,似有攻江夏之意。”

“哈哈,天助我也!”周瑜笑道。

“都督,江夏爲我軍屯糧之所,江夏若失,我軍危矣。”魯肅問道,“何以大笑?”

“子敬莫慌。”周瑜說道,“曹軍雖衆,並無水師,江夏兵雖少,有大江之隔。”

“子明,可率本部回江夏,以阻曹仁之兵。”周瑜又對魯肅說道,“曹軍不得過大江,縱有千軍萬馬,江夏亦萬無一失。子敬可安心否?”

魯肅笑着點了點頭,周瑜繼續下令道:“興霸率本部往攻夷陵,不得有誤!”

“得令!”

“諸君隨我屯兵北岸,使徐庶不知我意。”

“是!”

本來諸葛亮是不準備出山的,只是龐統突然陣亡令荊襄士人不得不另想辦法。在衆人的勸說下,諸葛亮答應他們幫助曹仁守下荊州。不過諸葛亮不願意出面,所以諸葛亮隱在徐庶幕後,借徐庶之口出謀劃策。

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章 高唐令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