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

張遼奮勇殺出重圍,緊隨張遼突圍的只有數十人,其餘人被江東軍拖延,脫離了大部隊。

“將軍棄我乎!”

張遼環顧,發現身邊只有少數士兵,大部分還被江東軍圍困。張遼沒有放棄這些士兵,帶着身邊的數十人再度衝向包圍圈。

張遼再度殺透數層包圍圈,將被圍困的曹軍帶了出來。張遼的英勇深深的震撼了江東軍的心靈,他們不再敢阻攔張遼,讓張遼順利帶兵回到合肥縣城中。

“文遠果有勇略,此戰典願聽文遠調遣!”李典同樣被張遼折服,放下了心中的成見,還將合肥的指揮權讓給了張遼。

張遼也不推辭,說道:“江東軍雖敗一陣,可其大軍未折許多,不日必來攻城,諸君需好生防守。”

“是!”

張遼這一戰對雙方的士兵影響都很大,曹軍見張遼數百人都能衝陣成功,士氣大振,不再被十萬大軍的名頭嚇住。而江東軍士兵心頭卻蒙上了陰影,對接下來的攻城戰沒了信心。

“孤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反被曹軍數百人所劫,此皆諸將不力戰之故!”收拾完戰場,孫權大發脾氣,“明日攻城,諸將需奮力死戰,若再逃避,定不寬待!”

“是!”

可攻城的進展沒有孫權想象的那麼順利,孫權詐稱十萬,其實江東軍只有三萬多人,而合肥城中原本只有七、八千,現在有樂進支援,已有萬餘人。

這些年,合肥作爲淮南的門戶,得到了多次加固,城牆高又堅固。士氣低迷的江東軍甚至沒有一次能攻上城樓,無論孫權怎麼責罵都於事無補。

一連攻城十幾天,戰局沒有絲毫進展,軍中還開始蔓延瘟疫,孫權不得已,只得下令班師。

江東軍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厭戰情緒高漲,獲知撤兵的軍令,在各將的帶領下很快便上路了。

江東軍撤退,孫權爲了安定軍心,率中軍在後面壓陣。而江東軍士兵回軍心切,撤退的速度明顯加快了,這便讓合肥縣城中的張遼發現了戰機。

逍遙津,一個肥水上的渡口。張遼見江東軍大部南撤,孫權所在的中軍反而脫離了大部隊,到現在沒有渡過肥水。

張遼對樂進說道:“將軍可繞至逍遙津渡口,拆毀渡橋。”

“是!”

合肥縣城又一次城門大開,這次除了留守的千餘士兵,曹軍傾巢出動。

見張遼率軍殺出,孫權立刻意識到不對,他趕忙派人想召回南面撤退的江東軍,只是江東軍早就撤出好一段路了,根本來不及救援孫權。

此時和孫權一起沒有渡河的只有呂蒙、淩統、甘寧等寥寥數人,軍士也只有兩、三千人(其中一千孫權親衛)。

爲了掩護孫權,淩統率三百親衛第一時間向曹軍衝去,拼命抵擋曹軍。另一側的甘寧也反應過來,令親衛從後射箭支援。

“汝爲何不擂鼓助威!”發現戰場上只有敵方的進攻號角,甘寧轉頭向鼓手呵斥。

鼓手還沒反應過來,甘寧抽刀便要斬殺鼓手,這下鼓手一個激靈馬上拾起掉落的鼓槌開始奮力敲鼓。江東軍聞鼓角聲,士氣一振,甘寧也收回了環首刀。

有了甘寧等人的奮力抵擋,孫權孤身來到逍遙津渡口,可此時渡口的木橋已經被樂進破壞。埋伏在斷橋邊的樂進也率軍向孫權殺去,幸好孫權親衛及時趕到,抵擋了樂進的進攻。

孫權驚慌失措,完全沒了主意。孫權親信谷利喊道:“主公後撤,再策馬向前,越過斷橋!”

沒了主心骨的孫權聽到谷利的提議,不再管是不是可行,立刻撥馬後撤。孫權縱馬時,谷利在馬屁股後用馬鞭抽馬。孫權坐騎吃痛,奮力一躍,越過了斷橋。

橋對岸賀齊已經帶着三千精銳趕了回到,賀齊護衛孫權向南方撤退。見孫權渡過危險,北岸的谷利、淩統等人紛紛遠遁,並潛過對岸。

得知淩統等人逃回,孫權親自爲淩統上藥。淩統傷感親衛死傷慘重,孫權說道:“公績,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爲了樹立榜樣,彰顯淩統功績,孫權給淩統調了雙倍原有數量的士兵,歸他統領。

逃得昇天的孫權,在水師戰船上宴請衆將壓驚。賀齊上前說道:“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幾致禍敗。羣下震怖,若無天地,願以此爲終身之誡!”

孫權嘆道:“大慚謹已刻心,非但書紳也。”

曹軍大敗江東軍(有效殺傷不多,江東軍死傷不過萬),張遼等人馬上聯名上書奏凱,讓曹操安心抵禦劉備,不必擔心後路。

許都

“有緊急軍情入告主公!”

“主公頭疼非常,現稍安歇,誰敢攪擾。”

曹操患病,加上劉協的事,心情非常差。他的內侍不敢打擾曹操休息,不只是擔心曹操的身體,曹操生病好不容易睡着;更因爲許攸的事,讓內侍怕被曹操殺了。

自從曹操得到荊州,許攸便驕橫自滿,常常在曹操面前以功臣自居,還在荊襄人士面前居功自傲,彷彿沒有他許攸舉薦,荊襄之人就得不到曹操重視一樣。

一開始,曹操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還沒放在心上,可是時間一長,荊襄士人以爲許攸的想法便是曹操的想法,許攸是曹操放出來敲打他們的。

察覺到荊襄士人的不對,曹操很快反應過來。一次,許攸在曹操睡覺的時候到曹操身邊吵鬧,曹操以睡夢殺人的方式殺了許攸。

許攸一死,荊襄士人人心安定,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意圖,可是曹操身邊的內侍沒有那個腦子,一直認爲曹操夢中殺人是真的。

“汝等怎聚於曹公門前?”

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五十章 劉表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