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獻圖明志

“爲今之計,當速遣人北上,重金結好扶余王。若能結親,自是極好。徵召國中青壯,拱衛王都。盡遣精銳,扼守關隘要衝。廣佈斥候,巡視國境。防止薊王……聲東擊西,背後一擊!”主簿然擲地有聲。三韓覆滅便在眼前。薊王趁辰王傾巢而出,行背後一擊。焚城滅國,伏兵半道。百萬之衆,一擊而潰。

見羣臣紛紛附和,高句麗王伯固遂傳令:“依計行事。”

“喏!”羣臣下拜。恭送伯固下朝。

此次此刻。薊國使團,正馬不停蹄,奔出王城。

不料卻被一人所阻。

“何人攔路!”副使張郃,橫刀喝問。

“我主‘捐奴加’,請貴使移步敘話。”那人躬身答曰。

“加”,乃高句麗官名;“捐奴”,乃高句麗五宗之一。“捐奴加”,如扶余“馬加”、“牛加”,實爲部落首領,與“渠帥”類同。

孫乾曾出使扶余,對二國知之甚多。聞是大宗首領,攔路相見,心中一動:“請引路。”

“貴使請隨我來。”說完,那人便縱馬而去。

“速速跟上。”孫乾言道。

“喏!”張郃率麾下驍勇,護車跟進。軍曲候秩比六百石,位在六百石主簿之下。

一前一後,沿沸流谷向東而行。

沸流水,古鹽難水。即後世鴨綠江枝津,渾江。高句麗始祖朱蒙居此。“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即此。

“忽本”,一作“卒本”,爲水名。因朱蒙自扶余南逃至“沸流谷,忽本西”之山上築國都紇升骨城,立國號爲“卒本夫餘”而得名。卒本夫餘,亦是高句麗立國初期之別稱。

西漢元始三年(3年),高句麗遷都於國內,築“尉那巖城”,後趁漢末中原大亂,又將王都遷回紇升骨城。建安三年(198年)高句麗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擴建尉那巖城,修築王宮,尉那巖城更名爲“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移都丸都。至此,高句麗纔算定都丸都城。

在此之前,紇升骨城,多數時,一直是高句麗國都。

言歸正傳。

那人引孫乾、張郃一行,抵達遠離王都的一處谷中離館。

聞車馬聲,便有數人出館相迎。

打頭之人,漢話精純:“下官捐奴加,恭迎貴使。”

孫乾下車相見:“薊使孫乾,見過閣下。”

“請。”捐奴加伸手相邀。

“請。”孫乾渾然無懼。

入館舍,又見一人,披頭散髮,頗有雄氣。

捐奴加爲孫乾引薦:“鄙國大王子。”

“下臣拜見殿下。”孫乾肅容行禮。

“拔奇,見過貴使。”高句麗王子,漢話亦字正腔圓。

賓主落座,孫乾問道:“不知殿下,因何見下臣。”

拔奇張了張嘴,似有難言之隱。便由捐奴加代言:“貴使知鄙國內情否?”

“未知也。”孫乾如實作答。

“吾王有二子……”捐奴加這便娓娓道來。

現任高句麗王伯固,有二子。長子名拔奇,次子名伊夷模。後國人以長子拔奇不肖,共立次子伊夷模爲王。換言之,時下長子拔奇的處境,已勢如累卵,十分不妙。高麗王,雖未起廢立之心,然卻亦未有立儲之意。乃至十餘年後,躊躇不決而薨,將身後事交給羣臣決斷。

“不肖”有二意。其一“子不似父”。其二“謂小人也”。

據孫乾所觀。拔奇並非奸佞之輩。反有一絲英雄氣。莫非不肖乃指“子不似父”。

聽捐奴加道明原委,略作沉思,孫乾又問:“敢問殿下,意欲何爲?”

捐奴加正欲開口,卻被拔奇伸手阻攔。目視孫乾,高句麗大王子抱拳言道:“母后出身捐奴,故被父王所忌。聞薊王善待藩主,欲舉族來投。不知貴使意下如何?”

原來如此!

高句麗國,“部貴五宗”。有五大宗族:捐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捐奴部爲王,稍後勢衰,被桂婁部代之。

換言之,出身捐奴族的大皇子拔奇,素不於高句麗王伯固一心。便是所謂“子不似父”。

稍後,亦是如此。

建安中,遼東侯公孫康破高句麗,拔奇怨爲兄而不得立,與捐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來降。也即是說,有六萬餘衆在拔奇與族親捐奴加的率領下,投靠遼東侯公孫康。公孫康又命六萬餘衆“還住沸流水”。

那時,高句麗已遷都丸都城。六萬餘衆,重回沸流谷,紇升骨城。拔奇自立爲王。

真乃天助我主!

然,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孫乾又豈能未卜先知。不敢有絲毫大意:“殿下之意,下臣已盡知。然茲事體大,不敢擅決。當速反薊國,報知我主。我主,自有決斷。”

“如此,也好。”拔奇輕輕頷首。又從懷中取出一物:“此乃鄙國《山川地形及關隘駐防圖》,貴使且面呈王上。”

獻圖明志!

竟下如此血本。若非荊軻刺秦,焉能不信。孫乾離席下拜,雙手接過:“殿下拳拳之心,下臣定當帶到。料想,我主自會令殿下如願。”

“好,好,好。”拔奇連連稱好。

事不宜遲,遲恐生變。言盡於此,這便送孫乾一行離去。

所謂變生肘腋,禍起蕭牆。家和萬事興,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

拔奇此舉,不啻張鬆獻《西川地理圖》。

或有人言:既忌憚於拔奇出身,高句麗王因何要娶捐奴貴女。

此一時彼一時也。若無捐奴宗部支持,伯固或無力登臨大位。繼位後又忌憚於長子身份,亦是人之常情。卻不料此舉,爲高句麗王國覆滅,埋下禍根。

立儲之事,當儘早決斷。懸而未決,必埋後患。上至陛下,下到袁紹、劉表,莫不如是。孟德,亦險步好友後塵。

事實上,就大漢而言。立長還是立嫡,並無實質區別。自先帝以降,陛下亂而不損。朝政日非,卻能勉強維持。正因四百年吏治體系健全。其中福禍相依:外戚、內宦,再有黨人、宗室裹挾其間。三足鼎立,爭鬥不休。便是我大漢之日常。

若非天災人禍,又何至崩盤。

就周邊局勢而言,強漢爲歷代皇朝之最好。北匈奴遠遁,南匈奴歸附。羌人東遷,南蠻出山。待重拾舊河山,自可砥礪前行,一騎絕塵。

再過二千年,華夏當是何等面貌。

主簿孫乾,輕車疾馳。入遼東郡,沿馬訾水(鴨綠江)河谷,取道西安平津出海,奔赴釜山港。

61 怒其不爭114 貪婪無饜149 蝴蝶效應135 抱火寢薪108 積重難返1.32 循路而進1.59 心悅誠服1.66 人財兩全175 石破天驚111 無名之輩140 祓禊之會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74 以謝天地1.43 天機莫測1.36 培肥改土1.67 大明輪船1.256 全勝立威1.64 輶軒之使1.90 萬軍叢中187 西運東輸124 獻履貢襪135 佳偶天成1.26 以直報怨136 後果前因1.82 捷足先登1.89 終得圓滿111 鬥智鬥勇1.54 一國之主1.48 立冬兵發109 麴氏先登1.254 忽然而已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210 喧賓奪主196 前狼後虎196 服牛乘馬121 書生意氣109 舊友重聚124 大器免成127 先入爲主123 呼之欲出1.200 得而誅之185 有神無鬼131 美玉生煙91 龍有逆鱗1.36 懷真抱素1.23 夫復何言1.33 以衆擊寡126 向死而生152 縱敵長寇1.257 美事將近144 唯剩一問165 片羽吉光181 臨時改意104 太平賊反1.97 霞樓仙居110 逐鹿之利1.87 溫故知新180 一罪足矣1.98 南港新城1.49 上表回國1.46 大亂在即107 九河之地15 督亢新城103 撲朔迷離192 共赴國難1.70 佛道之爭1.5 空穴來風152 縱敵長寇1.5 舌綻春雷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6 驚天動地117 盜亦有道151 便宜行事116 引藥歸經51 誰言廢立1.9 伐毛洗髓179 中舨共約166 秦薊之好71 命運時然157 塵埃落定109 密詔鋤奸1.242 兵棋演武1.48 反間之計168 千里投懷1.64 聞薊色變31 便衣出行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11 隴右鮮卑132 爲君取食1.40 蜜蜂分箱146 東井戒火1.28 雌雄雙劍1.90 多錢善賈18 豈若麒麟164 盡數滅口1.99 八賢共治1.97 板上釘釘61 怒其不爭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81 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