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火雨焚城

“脈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古有秦舞陽,年十二殺人。隨荊軻刺秦,面見秦王卻“色變振恐”,乃至“羣臣怪之”。

先前被大賢良師神鬼大技唬住。王越竟手足無措,武功全廢。

見薊國水軍,四面圍城。這才喚回血勇。將大賢良師,一劍刺死。也算是骨勇之人。

“大哥——”直到此刻,張樑張寶,這才反應過來。大哥乃黃天之子,竟然,竟……被人斷指斬首而死。

目睹慘狀,跪伏在機關山上的無數信衆,撕心裂肺,嚎啕慟哭。大賢良師,乃黃天之子降世,爲取代蒼天之子而生。如今大業未成,怎就,怎就半道而終。撒手人寰,忍心離我等而去。

“仙師——仙師——仙師啊——”

“殺了他!”張樑、張寶,怒指王越。

便有無數黃巾死士衝出大帳,直撲高臺。

抓起散發,將大賢良師首級往腰間一系,王越仗劍撲下,連斬數人。如猛虎入羣羊。一路砍殺無數,直撲張樑、張寶。

“攔住他,攔住他!”二賊驚呼遁走。

見大勢已成,蘇越便取來呼吸面具,又撥開浮油,領麾下匠人跳落水中,潛游而去。

船翼翻轉,搭成浮橋。待蘇越回船,筏上漢軍盡數轉移。黃蓋取火矢點燃,弓開滿月,衝猶在自轉的同心環臂,一箭射出!

但見一道火線,正中環臂。一時火蛇飛竄。

烈焰沿環臂飛快延燒。一聲巨響,炸出漫天火雨。

不等火雨落地,火焰已經由環臂,點燃水面。

廣宗內城遂成火海。

天空巨火環往來呼嘯,拋落漫天火雨。水面不時炸響,崩起液火大片。

天空、水面,燒成一片。火浪席捲,濃煙蔽日。宛如末世。

拖後漢軍,抱頭奔逃。從水域外一直伸向漢軍木筏的薊國大小舟船,亦濺落堆堆液火。船上雖鋪滿防火石綿,卻也無法阻止液火,在石綿之上延燒成片。

水線上下,火海之中。耐不住烈焰焚燒,搪瓷甲片上,瓷釉紛紛碎裂,露出底層鋼板。鋼板亦隨之被燒成赤紅。事先存有積水的底艙,溫度極高。甚至開始咕咚冒泡。舟楫士紛紛升上中艙躲避。

濃煙滾滾,烈焰滔天。

萬幸。趕在黃蓋點火前,蘇越等人攀上最近一處舟船,逃出生天。

機關山上,帳篷已成火海。

整座由根根機關格柱次第拔高,堆成的高臺,已變成一座膨大的巨火塔。而死忠信徒,竟伏地不動。心甘情願,追隨大賢良師而去。

正因知曉邪教行事,黃蓋纔沒有苦勸。甚至毋需多言。一箭射出,一了百了。

無論對己對人,死亡是太平邪教徒們最好的歸屬。

即便僥倖存活。也無需奢望這些死忠信徒,能迷途知返。他們依然會繼續扛起太平道謀反大旗,吸納信衆,毒害良民。“害人害己”,乃是其殘生唯一之評語。

故而,與張樑、張寶二人,陪大賢良師一同葬身火海,是最完美的結局。

“切莫擁擠!”眼看烈火追身,有未曾撤離到安全區的漢軍兵卒,慘叫落水,衆將急聲高呼。落水者再浮出水面,早已燒成火人。無從施救。一箭射死,除去痛苦。

烈火烘烤之下,搭在漢軍竹筏上的外圈小艇,竟已被點燃。船上舟楫士便與漢軍一同撤離。無需驚慌。臨近船舶只需收回船翼,便可與着火小艇,成功脫離。

浮油經地下甬道,注入城中。多聚攏在機關高臺周圍。外城只有零星油花,並未連成大片。偶有火雨濺落,亦不會燃起不可收拾之大火。

眼看漢軍多已上船,火焰山中仍未見王越身影。

黃蓋這便當機立斷:“收翼!”

“收翼——”

艙內舟楫士搬動機關。船翼迅速翻回,變成上層甲板,與下層甲板緊密貼合,壓滅了各自沾染的液火。便是遇水不滅的油火,無空氣助燃,亦無法繼續燃燒。

明輪倒轉。

留下百餘艘與木筏相連,火大無法施救的小艇,薊國水軍開始撤離。

便在此時。

忽聽火海一聲長嘯。但見一人,飛身跳上燃火木筏。又幾個起落,躍上明輪快艇,逃出生天。

正是腰懸三首的劍宗王越。

“哈哈哈,終不負聖望!”王越喜上眉梢,豪氣干雲。

一人殺三賊,摘取首功。回京自當重用。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從此平步青雲,焉能不喜。

待行到無油清水,船上船下,火焰方熄。許多抵近火海的舟船,煙熏火燎,滿目瘡痍。被烈焰焚燒,破損嚴重的無搪鋼板,更是滋滋冒煙。赤紅鋼板與冷水一激。環繞艦身,頓時騰起濃濃的白霧蒸汽。擠滿船艙乃至甲板的漢軍,死裡逃生,身心激盪,正猶如騰雲駕霧一般。

以船爲家的薊國舟楫士們,卻各自肉疼不已。搪瓷裝甲皆需重換,甲板亦需清理……

然比起黃巾覆滅,三賊授首。此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尤其對心懷萬民的薊王而言。

尋高堤靠岸,將北路漢軍盡數放下。黃蓋這便與衆將惜別,入漳水,率軍重返薊國。走的無比坦蕩。

目送薊國橫海纛消失於天際,衆將各懷心事。各自收攏兵士,尋高地紮營不提。

漳水泄入廣宗,待水勢趨緩,左中郎將皇甫嵩,這便率領麾下兵士,重修河堤,堵住缺口。已絕水患。

紮營荒丘的大營兵士,不時遙望廣宗。只見城內濃煙蔽日,半月方熄。

待煙火散盡,董重等人乘舟重回。收攏無數乾屍。黃巾信衆,再未被火烤而亡前,已在滾滾濃煙中,先行窒息而死。能辨識面貌的屍骨,皆被梟首記功。粗略統計,竟有十餘萬級。

董重喜不自禁。連夜與麾下衆將,細分軍功不提。

洛陽朝堂。

大長秋兼領尚書令,大宦官曹節伏地奏報:“驃騎將軍董重,水淹火燒,廣宗城破。妖賊張角、張寶、張樑,一朝殞命,斬首十萬級。此戰——大捷!”

陛下雖早知,再聽亦不禁大喜過望。

羣臣更是驚喜莫名。紛紛伏地讚頌,天佑大漢。

誰說,蒼天已死。

165 往昔之約116 如日之升1.86 兵鋒所指1.88 母行子效1.38 爲國除賊117 歸義降侯155 拳拳之心1.254 忽然而已1.27 路中捍鬼198 大權獨攬193 事不過三160 女中豪傑105 足可稱道195 薊王登朝115 帝王心聲1.94 貴不能言146 何須十年145 顯山露水102 風雪載途1.92 萬世太平142 意料之外192 言行若一193 少不言愁131 深閨待嫁160 兵威將膽1.4 砥礪同行128 意外之喜15 平輩相交1.28 火燒長社107 太上皇權126 甲騎具裝132 謹遵醫囑185 王都擴建1.73 何須殺人1.25 兄弟鬩牆1.242 兵棋演武193 置酒高會1.49 以道御術1.57 無雙再起1.92 姑息養奸175 茱萸託思118 吐剛茹柔1.70 封侯拜相145 兵臨龜茲122 破而後立127 萬法歸宗143 動則生陽1.77 酎金補齊136 甘心如薺1.20 皇命加身1.82 遼東婢女1.65 形勢急轉1.62 倉廩府庫119 妻婦之禮119 司金典農1.62 兵不厭詐41 雲開見日105 野火燎原145 夢寐以求17 尊王攘夷115 天下都北18 千里圩田1.67 冬季攻略1.97 借題發揮171 朝令夕改1.54 一國之主1.46 盡釋前嫌1.55 鬥戰決勝165 政均法平176 隔岸觀火1.235 演武十器1.44 勸善禁惡118 舉國哀慟1.88 暗流涌動152 善刀而藏141 人間正道1.46 辟邪三寶159 白波立寨1.84 護氐校尉13 虛實失度1.75 一錢太守1.47 擊鞠建隊1.37 兵發北進1.72 誤打誤撞189 天下宗王138 王親國戚1.65 掃平天下169 東西交構1.39 分功之義1.54 一國之主159 亂世之才11 佐世之才212 德不配位142 投石問路1.94 熨斗直衣1.54 一國之主1.38 人頭落地158 鐵壁鏵嘴1.48 後宮爭鬥81 夜入太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