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敦煌六姓

李儒笑嘆:“主公善識人,我等已盡知也。”

戲志才笑言:“有‘一億主簿’美玉在前。百騎劫營,又何須驚奇。”

衆人聞言,皆撫掌大笑。

李儒面露得色。想當初,主公豪擲一億與陛下對賭。所求,不過我李文優一人耳。

劉備亦笑:“甘寧年少任俠,有豪勇。然爲一軍主將,豈能隻身涉險。以後且不可如此行事。孤當書信規勸。”

“主公明見。”衆謀主紛紛言道。

劉備不禁感嘆:“想我薊國,除去猛將如雲,文臣亦紛至沓來。先時,國中文輕武重,如今文臣武將,齊聚一堂,可稱鼎盛。”

荀攸笑言:“杜趙等人,皆二千石之才,卻仕三百石之長。實乃大材小用。”

荀攸亦出潁川,當所言非虛。

劉備笑道:“未及弱冠,便爲一城之長。他日,出爲州郡之守,亦駕輕就熟。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時下,當‘以滋味說湯’,先烹小鮮耳。”

五位謀主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言及此處,劉備忽又想到一事:“隴右人才,州郡可有舉薦?”

田豐起身奏報:“州郡皆有人選上報。”

“軍司空且說來一聽。”知田豐有過目不忘之能,劉備這便言道。

“有敦煌索翰,字子曾,師事郎中王朗,(王)朗師從太尉楊賜。深得弘農楊學真傳,可堪一用。還有族親索韶、索隆二人。同郡張恭“素有學行”,令狐溥“飽讀之士,善教化”,氾孚、氾鹹,“居高篤學,明通經緯”,皆可一用。”

州郡所舉之人,竟皆出自敦煌。

劉備這便醒悟:“可是敦煌六姓。”

“然也。”田豐答道。

如前所說。

河西四郡,自前漢初納入帝國版圖,關東氏族便大量遷入。今漢已成當地大姓。如前所說,可稱河西大族者,主要有敦煌宋、陰、氾、索、令狐、張氏,隴西辛氏,西平麴氏,金城遊氏等,不一而足。

西遷漢人,大體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仕官爲契機,舉家遷入,後世代定居於此。包括一些曾鎮守征戰於此的武將,如記氏、翟氏、孔氏、曹氏、羅氏。

另一類則爲避禍而逃徙西州。如麴氏、令狐氏等。素有“西州著姓”之稱的令狐氏,本爲晉陽大姓,之所以背井離鄉,舉族遠徙千里,乃爲避王莽之禍。

第三類,則因罪徒邊。如敦煌索氏。武帝時,太中大夫索撫、丞相趙周直諫忤旨,徒邊,元鼎六年從鉅鹿遷入敦煌。此一支後被稱爲“北索”。王莽天鳳三年,索氏家族又有一支由鉅鹿西遷而至,乃爲鳴開都尉索駿之後,稱爲“南索”。

“北索”名人衆多,影響較大。南索聲勢較弱,影響亦小,逐爲後人遺忘。後代敦煌索氏追根溯源,都將郡望稱爲“世鹿”。又因索氏在前涼時,影響甚大。後更被列入“涼州六姓”之中。

爲何大族多出敦煌。

乃因初置河西四郡時,爲戍邊屯田,抵禦匈奴及經營西域,前漢從關東遷徙大批流民、犯官至此。

前漢時,官吏因罪而徙敦煌,乃常有之事。如武帝徵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劉據事件後,“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又如成帝時,陳湯與將作大匠解萬年因贓獲罪,兩人“俱徙敦煌”。

久而久之,敦煌便成了西遷氏族,聚集之地。兩漢之交,王莽逆亂。敦煌大姓趁機洗清罪行,成爲豪強,又進而成爲世家。

所謂鶴立雞羣。又說‘矮子裡挑將軍’。

正因隴右多羌胡,漢人日漸稀少。唯有世家大族,方得以安心習經學文。普通百姓,餬口都難,何談苦讀聖賢書。此也從客觀上,助長了大姓壟斷西州吏治之聲勢。

“豪門、寒門,皆是百姓。豪門士子,自當啓用。然寒門學子,亦不可忘。”劉備笑問:“寒門士子,諸位可有所獲?”

衆謀主便又相視而笑。

由軍正沮授,見書錄呈上。

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少以學行,聞名鄉里。年二十被舉爲孝廉,又舉茂才,朝廷曾徵去京城任職,卻未應召,現客居酒泉。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蕭規曹隨”之曹參後裔。生性賢孝,收養季祖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缺。故鄉人爲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建寧二年舉孝廉,官郎中,拜司戊部司馬,討疏勒王和德。師還,遷右扶風槐裡令。旋以弟喪棄官。今年初,復舉孝廉。

周生烈,字文逸。本姓唐,因自幼在母家周氏長大,故改姓“周生”。好注經傳,曾爲《左氏傳》、《論語》作注。

侯瑾,字子瑜,亦是敦煌人。少孤貧,依族人居。性好學,爲人俑作(客庸)得資,暮還,燃薪而讀。常以禮自守,不欺暗室。州郡累召,皆稱疾不到。後徙入山中,靜思著述。西河人敬其才,不敢呼名,皆稱“侯君”。

細細看完,劉備欣然點頭:“皆忠直之士。可堪大用。”

李儒笑問:“當從何人爲始?”

щшш★ TTκan★ ¢ 〇

劉備笑答:“自是‘侯君’。”

衆皆拜服。

四人中,唯有侯瑾,乃真正隱士。名聲之隆,可比商山四皓。若能說動此人,餘下數人,自當迎刃而解。

打聽到侯瑾隱居在敦煌卑羽山中,劉備這便輕車簡從,親自登門拜訪。

自大震關到卑羽山,約三千八百里。輕車一日三百里,亦需十餘日。來回需一月。

無妨。隴右皆平,別無匪患。尤其是絲路沿線,城池關隘,皆有幕府將校駐守。劉備全當出遊,順便體察沿途風土民情。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劉備位高權重。一人身系江山社稷,萬千黎民。便是出遊,亦絲毫馬虎不得。

史渙領繡衣吏,希雷婭領御衛,發機關兵一百輛,西去敦煌。

除去巡視河西四郡,劉備還要親眼看一看,都護府右丞李儒修築的洪池嶺。

出隴山,有中、南二絲路可選。當走中線。

日升出發,日落前已達隴縣。絲路要衝,上邽縣,便涵括其中。

上邽(guī),古縣名,本邽戎地。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在關隴要衝置清水縣、戎邑道與隴縣。明帝永平十七年,又改清水縣爲豲(huán)坻聚,與綿諸道、戎邑道一起併入隴縣。

“豲坻聚有秦亭”,秦人先祖,秦非子牧馬有功,封邑於此。周莊王九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縣。上邽乃華夏史上最早設置的縣。

天色已晚,劉備這便入駐秦亭邑。

1 雪夜敵蹤21 赤心如故1.47 帝國時代21 驢馬同價113 冰釋前嫌107 自知之明1.7 無郭之都184 南巡于闐159 威震西域18 滅國之危1.44 非同尋常1 全在水裡1.82 遼東婢女51 以尹天下167 忠孝兩難1.60 羣羌之力1.37芳蘭生門261 寄神免禍1.78 大藏書閣183 悉聽君便1.252 長城自毀130 傭兵公會149 白駒過隙15 蔣幹遺書165 天下至理1 末路之難101 東走西顧1.3 風潮不減17 忽左忽右137 恩怨無主1.6 暗渡陳倉1.3 貢金補全1.27 天下瞠目131 衣錦榮歸134 添光增益1.34 恩同再造159 無當飛軍21 解我心憂119 萬全之策1.4 砥礪同行81 俱合法相105 野火燎原127 三面合圍154 衆星捧月108 禮不可廢1.50 宮廷之變176 隔岸觀火159 畢生之年1.5 何方神聖1.79 快馬輕舟1.77 學富百車1.90 兄弟之邦1.37 投石卜路164 十夷王女128 虎狼之士1.267 老謀深算1.252 長城自毀139 不爭正妻120 驕兵必敗91 一人之外167 萬里征程1.53 人生百戲125 伏路把關117 再爲羣雄173 絲路流金1.238 君有不戰1.47 帝國時代1.93 葡萄苜蓿13 大賢良師1.52 母子相見11 誰主浮沉128 孤很欣慰1.45 初次遠行1.97 堪比高官1.203 無主之地1.47 一念之差109 多管齊下61 語破天機150 幻痛未滅181 臨時改意183 天佑吾王151 天作之合1.92 僅此足已1.37 鰲頭獨佔177 拔毒食鮮1.228 石來運轉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20 嶄露頭角1.73 爲女聘師1.90 白身野士41 黃驃產子1.69 東西交會12 爲君之道221 大秦魚麗112 幼獸初生129 琉璃易碎1.64 懷瑾相報1.45 何愁不嫁1.86 枕山跨海121 怒海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