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退居其次

“國相位同太守,食俸二千石。且此位萬衆矚目,若坦然授之,恐遭非議。不如,退而求其次。”乃王傅出聲。

“如此,或可爲長史。”薊都尹婁圭言道。

“國相長史,不過六百石俸,太少。”王太妃不許。

“回稟王太妃。諸侯國相乃朝廷任命。若無國相,可暫置長史,代理國政。俸祿酌情升爲千石,亦無可厚非。”婁圭再答。

“無國相只設長史。”王太妃這便領悟其語中深意。如此,既手握一國之政,又可免僭越之嫌。畢竟,一國之相,需朝廷任命,諸侯王無權自行授予他人。

“何不爲郎中令,暫理國政。”王傅便又進言。

諸侯王宮,置郎中令一人,秩千石,主王宮大夫、郎等屬官。王宮屬官,諸侯王當可決斷。再令其暫理國政,當可免僭越之嫌。

“如此,甚好。”王太妃點頭應允。

薊國亦是諸侯。卻將國中屬臣,派往鄰國。暫領一國之政。

辛氏二傑,雖不置一語,卻心生狂瀾。

再聯想。黃巾逆亂初,便避難薊國六國館中的冀州諸侯王。其中關竅,昭然若揭。六國與薊國,必然關係密切。至於親密到何種程度,非肱股重臣而不可知也。

待羣臣商議完畢,王太妃遂隔簾問道:“二位可願暫領郎中令一職,爲中山王、河間王分憂?”

辛氏二傑齊聲下拜:“臣,領命。”

“既如此。待下朝,便與右丞同往紫淵六國館,拜見二王,即日赴任。”王太妃言道。

“喏!”二人這便退入側室,等候右國相到來。

宮女奉上香茗糕餅,便紛紛退下。待中只剩二人靜坐,辛毗這便開口:“敢問兄長。你我兄弟,如今可是薊國之臣?”

“然也。”辛評輕輕點頭。

“既是薊王屬臣,因何派往鄰國?”辛毗再問。

辛評答曰:“王上與諸王,皆漢室宗親。國難當頭,互相扶持,亦是國之常理,人之常情。”

“王上意欲何爲?”辛毗終於問出心聲。

“且看你我麾下屬吏,來自哪裡。”辛評一語中的。

辛毗點頭到:“弟,亦如此想。”

今日逢小朝會,諸事不多。不到日中,便已散朝。

右國相耿雍入側室,與二人相見。同乘御賜馬車,入相府午宴。

賓主落座,辛氏兄弟舉杯相敬。耿雍亦回敬。落杯後,耿雍這便言道:“恰逢多事之秋,道路斷絕。諸王屢次上疏,求問國事。皆石沉大海。尚書令言,‘郎官捉襟見肘,自用尚且不足,如何外派藩國’。”

秦漢之初,郎官屬郎中令,武帝時改屬光祿勳。員額不定,多時達五千人,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衛門戶,出充車騎爲主要職責,亦隨時備帝王顧問差遣。初以任子(因父兄功績得保任授官者)、貲選(以有相當財產得任官資格者)充任。後武帝從董仲舒議,始使郡國每年保薦孝廉爲郎中。

兩漢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長吏之機。被時人視爲出仕之重要途徑。

諸如賈詡、荀攸,皆曾爲郎。卻也皆棄官而去。

關東、關西逆亂,羣盜蜂起。陛下孤守洛陽不到一載,郎官竟去大半。乃至無人可用。宋梟之流竟可爲一州刺史,足見朝政日非,何其凋零。

右丞口中“尚書令言”,必是指尚書令曹節,私下之言。

見右丞將國事直言相告,辛評亦吐露心跡:“我等二人,既登黃金臺,出仕薊國,便是認主王上。但有所需,右丞只管吩咐,無需見外。”

耿雍笑道:“如此甚好。二位屬吏,皆從各城抽掉。務必替諸王守好疆土。”

辛氏二傑,皆足智多謀。能登六層,可見一斑。

這便心領神會:“我等,定‘替諸王守好疆土’。”

午後,三人又同赴紫淵六國館。面見中山、河間二王。即拜郎中令一職。

話說。六國結盟血書,劉備早已知曉。雖未明言,然事實勝於雄辯。今日領辛氏二傑前來,二王自當心知肚明。亦得心安。薊王遣二人代爲理政,便有默許血盟之意。

七國聯盟成矣。

於是乎。右丞但有所求,二王必有所應。其樂融融,令辛氏二傑更加篤定。七國必有同盟。

之所以先擇中山、河間二國,乃因二國與薊國接壤。境內黃巾賊寇,散亂無序,聚散無常。成員更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門。多以流寇爲主,非張角嫡系死忠。且與薊國暗通曲款的郭祖,傳言亦在中山國附近遊蕩。

二王只出王命。官服印綬,諸如此類皆出薊國。

待同車返回王都,左丞已爲二人擇好府邸。再入王宮,拜爲王宮謁者。

謁者,秩四百石,職奉王命出使。

雖已散朝,王傅、橫海中郎將、國相,薊都尹等人皆在。

“黃巾大部,雖被困於廣宗,餘部仍廣佈冀州。”耿雍開門見山:“二位此去,當先討賊,後安民。”

王傅又叮囑道:“斥候來報。有大小黃巾賊,隱匿在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郡,太行諸谷之中。人數不等,以青州黃巾渠帥張饒所部最多,或有三十餘萬。”

辛評遂問:“青州黃巾爲何北上冀州。”

“本爲馳援張角。被漢軍阻於大河。後趁黎陽營等數路駐軍馳援長社,乘機渡河,亂入渤海郡。亦曾攻掠我國。連敗數陣,死傷過萬。見事不可爲,便領兵西去。欲與太行諸部合兵一處。反攻漢軍,解廣宗之圍。”黃忠答道。

“今青州黃巾,所在何處?”辛評又問。

“或屯兵於安平國內。”黃忠又答。

安平國,夾在中山國與河間國之間。亦與薊國比鄰。

辛評這便醒悟:“王上可是要斷青冀二州黃巾勾連,敗青州黃巾於安平。”

“然也。”右丞耿雍笑贊:“仲治果然大才。”

“卑下愧不敢當。”略作沉思,辛評又道:“黃巾雖雜,卻非烏合之衆。三十萬亂軍,絕非一戰之功。當徐徐圖之是其一。分化瓦解是其二也。若能收爲己用,方爲上計。”

衆人聞言,相視一笑。

右丞耿雍撫掌笑嘆:“仲治之言,竟與主公不謀而合。主公來信曾言,若能收降三十萬青州賊衆,可編爲‘青州兵’也。”

自落座,便未置片語的辛毗,此時卻語出驚人:“主公若得三十萬精兵,何愁天下不定。”

右丞耿雍欣然點頭:“辛氏二傑,果不其然。”

185 王都擴建138 豐收在望1.67 窺其門徑133 侵掠如火104 見字如面1.258 激勵三軍31 綬帶密詔192 共赴國難149 乘風而至106 重症猛藥113 冰釋前嫌169 頂級名產1.57 賞罰未定1.82 逢凶化吉105 天師三分1.53 吾道東流158 含笑九泉1.64 天下大酺197 試兒之禮198 千里救主1.73 爲女聘師197 仙人指路132 人心難琢221 非人臣也144 迎刃而解176 隔岸觀火1.26 太后召見1.38 明日爲王1.50 試釘馬掌1.80 喜訊傳來1.77 各有封賞161 漢祚復興190 封賞羣臣1.35 南州士首1.84 清官難斷154 東孝西直1.83 紛華靡麗1.97 玉色琉璃165 生而不凡1.73 大雅無傷112 泰山捧日1.73 西林馬場1.248 毒蠍擺尾151 董卓擲戟1.88 大國之基157 江淮上甲1.26 太后召見195 禍福相依141 投水而舂1.55 只爲薊吏1.42 鑿路先鋒194 利令智昏1.73 大雅無傷148 大義滅親1.40 蜜蜂分箱1.77 望洋興嘆1.94 陽球誅暴111 鳴蟬蛻殼1.4 越俎代庖190 封賞羣臣218 近水樓臺1.49 世平赴約1.30 以僞亂真136 悲秋盡露1.92 輕身爲國1.300 出頭之機169 白玉之精189 天下信奉199 失之交臂1.72 欲壑難平187 奪舍續命1.42 唯有我等156 定鼎關中1.48 權驅寰宇1.255 非淬不銛1.73 血巢角鬥123 溫泉別館1.50 神滅無鬼108 禮不可廢1.22 馬兒成名1.55 負陰抱陽141 以一濟全129 山海之盟126 諸事不宜171 北薊南宛1.83 誅心之謀1.7 披喪送親108 名動西京1.33 出訪鴻儒193 利大難估1.8 拍案驚奇1.42 撐犁孤塗1.9 麻姑獻壽1.46 盡釋前嫌1.30 一門出仕190 半載之期1.39 名臣歸京1.20 何足掛齒165 政均法平100 喜事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