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巡視國境

船隊在河陽渡碼頭靠岸。北易水、中易水、南拒馬水在此交匯,水陸暢達。渡口還設有野市,人來人往,熱鬧非常。

泱泱華夏,西高東低。水出羣山後,漫灌入平原。積水成陂,淹土成澤。

“易水又東,樑門陂水注之,陂水北接范陽陂,陂在范陽城西十里,方十五里,俗亦謂之爲鹽臺陂。陂水南通樑門澱,方三裡。”單單范陽縣治附近,便有方十五里、方三裡的兩處陂澤。

又如“(聖)水出良鄉西山,東南徑西鄉城西,而南注鳴澤渚。”“鳴澤渚,渚方十五里。”類似陂澤舉不勝舉,不要太多。

如前所說,時下幽州非但不缺水,還需防水患。劉備此次巡視國境,之所以逆行西進,先巡視范陽,正因范陽人口衆多,乃是治下除臨鄉外的第一大縣。民情最好。

涿郡治涿縣,口六十三萬餘。領七縣:涿縣、良鄉、方城、范陽、遒國、故安、北新城。其中方城、范陽二縣,已劃歸薊國所有。加上先前被從方城劃出的臨鄉,人口頓時減去一半。話說。這些年,青冀流民不斷北上,幽州一地,竟聚攏有百萬流民。其中絕大多數,皆是投奔劉備而來。

去年上計,薊國有口百五十萬。其中流民便佔去大半。時人皆視流民爲草芥,棄如敝屣。獨有劉備,珍之惜之。流民口口相傳,這便拖家帶口,蜂擁而來。若非實在走投無路,又有誰願背井離鄉,舉家逃難。

按劉備的預想,橫豎五里之城,納十萬居民,便已足夠。

時下,枝津故瀆,河汊縱橫。洪水時常漫出河道,淹沒田園。若要根治水患,必行圩田。陂渠縱橫如脈絡,滋養城外良田。城內再行雨污分流,肥水注入陂渠,蓄水保肥。如此用河渠排水,用良田蓄水,舉國分流洪水。才能杜絕水患,季季大熟。

七月並國。還未完成交割,時任范陽令便棄官潛逃。兩位國相徵求劉備首肯,便急調督亢令管寧,接任范陽令。上任伊始,不過十日,管寧便將前任積壓數年的公文訴訟,處理完畢。百姓交口稱讚,上下皆服。先立威信,再行撥亂反正,事半而功倍。其後第一件事,便是修繕城牆,加固城防。大亂在即,守土安民乃是頭等大事。又遣良匠,遍查全境,繪製山川地形圖,製成微縮模型。再行發榜安民。

范陽乃是故國,並無多少移民,遠不比督亢魚龍混雜。管寧爲官一任,各種棘手突發,大事小情不知遭遇多少。知行合一,堪稱良才。守一縣之地,綽綽有餘。如此循吏,自當持重。劉備命一隊繡衣吏隨身護佑,便可見一斑。

“王城方九里,長五百四十雉;公城方七裡,長四百三十雉;侯伯城方五里,長三百雉;子男城方三裡,長一百八十雉。”又“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

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仞,周制八尺,漢制七尺。

需要注意的是,此規定乃是指內城而言。如洛陽城,城外大片城郭,皆不計算在內。

以上雖是周禮,且今漢只有王、侯,二十一等爵。加上爲容納百姓,城郭皆有外擴,但城池的大小仍有嚴格限定。

范陽縣曾爲侯國,故分內外二城。內城橫豎一里,乃是原先的范陽侯城,外城橫豎三裡,爲國民所居,面積還算可觀。

其西北四十里,有伏圖城。再往北二十里,有長安城。黃金臺,便坐落在伏圖與長安之間。

還有衆多鄉邑,散落在縣境之內。中易水,繞范陽城而過。爲考察民生,劉備並未乘船直抵城下。渡口下船後,換乘黃駥馬,與一干人等沿官道而進。一路走來,見兩側麥田已收割完畢,麥秸堆滿了田間。比起臨鄉一地還未收割的水稻。薊國餘下各縣,種植的多是小麥。從下季開始,將陸續改稻作。

制約稻作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水源。時下洪水氾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適合通渠圩田。官道年年修造,狀況還算良好。范陽縣曾爲深澤國,足見水大。時下仍有許多陂澤散落其中。林幽草茂,風光迤邐。

“城、邑十,港八,倉十,關一,砦二。”三百里臨鄉,便有城池十座。范陽縣除去兩三座城池,餘下多是鄉野。地力未能盡顯。劉備此來的另一個目的,便是築城。

黃巾之後,戰亂不休。流寇、亂軍,四處逃竄。治安迅速惡化。有一道堅固的城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備走精兵路線,麾下兵士並不多。守備千里國境,若皆是散落的鄉野,一旦賊兵來襲,四處狼煙。又如何能及時馳援。

正如無名王飲恨城下那般。人皆城居,憑藉堅城高牆,再令手持弓弩,經過兩年軍旅生涯歷練的民兵守城。足以將亂軍擋在城下。爲大軍馳援,創造寶貴的時機。

城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營造城池,臨鄉一地,上至主公劉備,下到販夫走卒。皆深入人心。築城不要太有經驗。以前,劉備總覺得漢代的夯土牆,比起同時代羅馬高聳的石頭牆,實在有些不上檔次。然而,真正活在時下,劉備才明白夯土版築牆的恐怖。

讓漢朝能在缺少石塊的戈壁大漠,僅用紅柳和泥土,便築起一道堅固的外長城。擋住匈奴南下的鐵蹄。而中原大地,取黏性較強的黃土,版築夯實後再外包一層漢磚,便是堅城一座。就地取材,便於營造。乃是夯土版築牆最大的優勢。

若全由石頭營造,茫茫戈壁,到哪裡找這麼多的石頭。還要再鑿成方正的石塊。極費工時,且建造緩慢。

所以,羅馬人才說,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找石頭也要很久啊……

尤其對各種工程機關器齊備的薊國良工來說。造城實在是太容易。

國庫充盈。錢不花掉,留之何用?

何爲明主。便是看如何賺錢,賺錢之後,又如何花錢。

入都亭時,忽聽有人引吭高歌: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脩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人錄。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鍾祿。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嶽。

142 萬物生輝1.25 張家謝禮108 禮不可廢102 避易就難1.59 飽虎飢鷹1.28 豎子成名196 三方推演1.294 滅紀廢典160 改造它乾126 甲騎具裝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21 二宮之亂130 民情如火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62 兵不厭詐1.250 天下之始1.89 無銅身輕108 浮生若夢120 四面合圍191 另立門戶1.24 家國同構1.260 爲虎作倀131 衣錦榮歸130 海內狂徒1.49 以道御術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07 林間馬場113 求開黨錮143 以食爲天1.40 不義不親122 誰與爭鋒1.9 三英齊聚1.33 功敗垂成10 雕版印鈔138 必有後報1.53 寸步不讓14 死而不僵182 共握權柄1.39 驚弓之鳥1.42 撐犁孤塗154 查無此人1.57 戰意正濃1.46 整齊劃一178 爲戰而生198 絕席而坐1.200 矇混過關128 揮金僚朋1.64 萬夫莫敵1.82 逢凶化吉1.5 千家萬戶1.53 前朝舊事1.22 勿爲禍先130 不可定期19 同胞兄弟1.23 三千珠履1.75 真相大白147 制非常模1.23 督亢城倉1.25 黃龍見譙1.29 強渡漢水140 祓禊之會1.62 倉廩府庫1.87 富貴同享161 狐假虎威101 東走西顧1.22 我記下了1.76 智機千變1.87 鯤鵬之志61 怒其不爭103 兵發西進169 麋家小妹199 飲恨兵退1.28 雌雄雙劍127 因時而變1.85 推己及人1.49 銷金洞窟1.274 有鳳來儀1.77 酎金補齊136 天下共主1.89 終得圓滿1.273 同堂異室152 傳檄天下1.223 歲末大事147 昏夜奔襲186 見機行事1.62 猜忌暗生1.68 燕人來也1.72 雌雞化雄1.87 溫故知新133 往甯難了110 逐鹿之利71 頓遜海渠1.73 何須殺人1.99 衆不可逆1.93 葡萄苜蓿1.49 銷金洞窟15 平輩相交1.53 攻心爲上121 功在不捨147 同類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