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偷樑換柱

“疏勒國,王治疏勒城,戶千五百一十,口萬八千六百四十七,勝兵二千人。疏勒侯、擊胡侯、輔國侯、都尉、左右將、左右騎君、左右譯長各一人。南至莎車五百六十里。有市列(列肆)。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建寧元年,疏勒王於獵中被叔父和得所殺,和得自立爲王,據守楨中城。建寧三年,涼州刺史孟陀,派任涉等率西域各國三萬人馬圍攻疏勒楨中城,四十餘日不下,糧盡撤圍(此處有爭議,詳見《曹全碑》)。

楨中地處絲路要道。扼蔥嶺東西咽喉,中原商賈,凡經南道,皆要在此修整歇腳,而後西逾蔥嶺,前往貴霜,安息及羅馬各國。而從貴霜、安息及羅馬等國東逾蔥嶺,欲往中原的西域遊商,亦要在此城駐足歇馬。

漢通西域以來。東西方商賈,雲集楨中城。在此開市貿易,互通有無。使原本這座蔥嶺腳下的小城塞,日漸繁榮。

數百年來。楨中城多次擴建,建寧年間已頗具規模。

距涼州刺史孟陀圍城,已過十年。十年間,自立爲王的和得,苦心經營,多次加固擴建,楨中城已成銅牆鐵壁,號稱蔥嶺絕城。又廣招兵馬,屯兵數千。

此時此刻。

頭戴金師子冠,高居王座在疏勒王和德,將手中莎車王親筆手書,看了數遍。這才微微擡頭,衝殿中使者居高喝問:“消息是否屬實?”

莎車王使,這便躬身答道:“回稟大王,此消息乃出當今龜茲太王后之口,自然千真萬確。”

“莎車王,準備遣多少兵馬?”

“輕騎五千。”

疏勒王嗤鼻一笑:“長史有精騎萬餘,龜茲亦可發兵一萬。區區五千兵馬,豈堪大用?”

“大王有所不知。”使者這便言道:“長史雖有精騎一萬,卻要屯守數城。此時,它乾城中不過兩千兵馬。今龜茲新王登基,時局動盪,民心不定。龜茲將士亦未能盡數歸心,豈能爲長史所用?故需留大半兵馬駐守龜茲,以防有變。我家大王雖只出輕騎五千,卻可從乞伏部再借鮮卑突騎一萬!加上大王五千精騎,足有兩萬大軍。十倍於長史。且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焉能不勝?

此乃天賜良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等長史盡收龜茲人心,西域諸國皆爲其所用。那時,如班都護故事,合諸國大軍,興兵討伐大王。則形勢危矣!”

疏勒王又笑:“十年前,涼州刺史孟陀,遣任涉等率各國三萬人馬圍我楨中城,血戰四十餘日不下,糧盡撤圍。十年後,楨中城固若金湯,早已今非昔比。長史再來,孤又有何所懼?”

使者點頭稱善。卻又轉而言道:“有道是事不宜遲。漢庭常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有大宛王匿寶馬、殺漢使,雖遠距萬里,大漢亦興兵伐之。圍城四十餘日,破其外城,宛大恐,走入中城,共殺王,持其頭以降。後有前龜茲王殺校尉賴丹,七年後大漢興兵討伐,老王雖死,血仇未滅,斬貴族姑翼,以祭賴丹。

前有大宛,萬里之遙。後有賴丹,遠隔七載。敢問大王,可知何爲‘雖遠必誅’?”

“……”疏勒王沉默不語。

“無論距離長短,年代久遠。有仇必報,便是大漢行事。”使者微微一頓:“十年前,孟陀、任涉,籍籍無名,大王僥倖得勝。十年後,長史名震北疆西域,屢戰屢勝,挾威而來。兵強馬壯,麾下皆虎賁。大王可有必勝之把握?”

“……”疏勒王啞口無言。

莎車使者,一針見血。

煌煌四百年,大漢虎威猶在。先滅匈奴,後滅鮮卑。十年前雖僥倖獲勝,卻至今未能得漢庭寬恕策封。新仇舊恨,未曾勾銷。長史必然興兵問罪。難不成,也學大宛,共殺王,持吾頭以降?

不行。需先發制人。

心念至此,疏勒王便已意動:“龜茲王太后,雖是莎車公主,卻也未必可信。”

“大王有所不知。爲防王太后干政,長史欲立其子,殺其母也!”

“原來如此。”疏勒王這便解去心結:“莎車王欲從孤處借兵,須見誠意。”

“事成之後,願獻錢百萬,牛羊十萬頭,糧食一萬石,兵甲三千套!”使者擲地有聲。

疏勒王粗聲言道:“口說無憑。”

“有我王親書禮單在此,請大王過目。”使者這便將禮單呈上。

妥了。

細細看過,疏勒王這便言道:“只需莎車王能借來一萬鮮卑突騎,本王必出大軍同討。”

“謝大王成全。”莎車使者肅容下拜,雖一絲不苟,漢禮卻也只有五分相象。

“起來吧。”連疏勒王都看不下去了。

時下,西域諸國皆已不同程度漢化。莎車、疏勒自也不例外。當然,論漢化程度之深,當屬龜茲。

送走莎車使者,便有一風仙道骨的漢家道人,從殿後翩然走出。

“果如戈渠帥所料。莎車王欲合三家之力,截殺長史一行。”疏勒王沉聲道。

“此乃輔國侯將計就計。”太平道人笑行一禮:“單憑莎車王,又如何能說動乞伏鮮卑出兵。還不是我教在暗中謀劃。”

“十年前,若非貴教輔國侯暗施援手,孤又豈能穩坐疏勒王位。渠帥且放心。於情於理,孤定會將輔國侯救出囚籠。”

“實不相瞞。輔國侯之所以能窺破長史之計,乃因王太后暗通消息。龜茲雖由長公主臨朝稱制,龜茲王卻是王太后嫡子。只需除掉長史,解王太后與輔國侯殺身之禍。那時,龜茲便是我教之天下。龜茲與疏勒兩家,只需結秦晉之好,互爲屏障。再並周圍小國,壯大聲勢。便是大漢再興刀兵,又有何所懼。”太平道人笑道。

“渠帥所言極是。”疏勒王連連點頭。自從殺侄篡位以來,日日寢食難安。眼見新任長史,屯駐它乾城,欲興兵西進。生死一線,如何能不如坐鍼氈。

危急關頭。豈料太平道與莎車國,竟齊來相勸。

三家合力,再得乞伏鮮卑相助。此戰定矣。

然而,仍有顧慮。

疏勒王又道:“若乞伏鮮卑不來,又當如何?”

“疏勒南至莎車五百六十里。”道人笑道:“大王可先屯兵國境,待莎車與乞伏部聯軍趕到,再拔營不遲。”

“如此,甚善。”疏勒王終於心安:“正如莎車使者所言,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太平道人微笑行禮。

妥了。

196 少年無拘1.296 可甘人下1.24 犬鹿相狎119 萬全之策1.60 接風洗塵16 降服烈馬1.53 人生百戲128 虎狼之士124 羌亂再起178 深明大義1 龍血玄黃129 化戈爲帛1.57 借雞生蛋1.69 張飛劫親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0 坐井觀天1.76 洛陽來使158 天下嚥喉124 大器免成1.9 決裂諸侯183 天佑吾王1.26 開荒種田1.39 名臣歸京1.44 輕卒銳兵194 輕車南下161 畢協賞罰231 潛龍勿用168 有求必應132 江山共謀1.70 價低者得130 抗颺虓虎117 無人清白131 麒麟送子31 莊園我有1.7 小夥伴們1.28 豎子成名130 民情如火1.2 經商有道160 成人之美1.229 吞光五鳳31 春秋決獄1.45 好治不病1.26 羣雁無首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92 共赴巫山1.86 兵鋒所指21 真龍之子107 忍辱偷生158 太后有疾1.23 王宮女官144 首尾難顧133 往甯難了182 羣仙聚會1.37 人主之風1.50 百官承式1.94 人情冷暖61 木已成舟109 舊友重聚1.40 不義不親131 麒麟送子175 菩薩女蠻130 民情如火112 北國之春1.53 樓桑少君176 薊王東歸1.44 輕卒銳兵160 解甲歸田1.85 興兵討賊164 追本溯源17 同軌畢至1.86 好生思量172 備思前後179 百廢初興140 天降流火1.45 因利乘便1.72 炎漢控火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53 吾道東流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08 同舟共販181 臨時改意154 查無此人160 改造它乾1.253 軍法從事1.30 一門出仕176 王田壽鯉1.35 西烏鐵騎1.8 劍拔弩張142 陰風不止1.86 枕山跨海113 對面而弈1.33 同舟共渡14 一龍仕主1.73 血巢角鬥1.58 耿雍認主147 河漢無極177 坐等期滿1.225 斜趨漢津1.79 牽發而動156 薊王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