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無從科舉

或有人言。

自始皇帝,焚書坑儒。先秦百家經書,毀於一旦。便有流傳,亦因抄掠、儲存等各種原因,而參差有別。

然,大略相同。因何不可用?

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一字之差,儒家淪爲腐儒也。

故兩漢經文,大略分“古文”與“今文”二類。漢儒,稱時下通行之隸書爲今文,以別於籀書(大篆)之古文。

如《歐陽尚書》,便是漢歐陽生所傳“今文《尚書》”。

《後漢書·孫期傳》:“濟南伏生傳《尚書》,授濟南張生及千乘歐陽生。歐陽生授同郡兒寬,寬授歐陽生之子,世世相傳,至曾孫歐陽高,爲‘尚書歐陽氏學’。”《東觀漢記·楊震傳》:“(楊震)受《歐陽尚書》於桓鬱。”足證《歐陽尚書》,廣爲流傳。

今文《尚書》,乃《尚書》之一種。古《尚書》經秦焚書亡失。漢初秦博士伏勝,傳二十九篇。後學者,遞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歐陽三家。因其以漢隸書寫,區別於古《尚書》,故稱“今文尚書”。

今文《尚書》,分大、小夏侯,及歐陽三家。何以至此?

除去各門各派,所藏經文,參差有別。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古書皆無標點。如何斷句,各家皆有不同,於是乎,對經文的理解,亦大有出入。正因如此,纔有註解一說。

古文斷句,且看下例。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留書逐客。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心安理得。

雖是笑譚。亦可佐證,爲何今文《尚書》分三家。

且問,若行科舉取士。

當考古文還是今文?

大、小夏侯,及歐陽三家,以誰爲準?

今文尚書有三家。窺一斑而知全豹。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大漢學派,何其多也。

如何科舉?

庸庸碌碌,尸位素餐。不活在當下,如何能悉知,鮮活民生,世事人情。除非天賦異稟,亦或是天道酬勤。

如我薊王這般。

“黑虎行時傾雨露,赤龍耕處產瓊瑰。”

所謂“游龍伏虎”。赤龍身後,必伏有一團,一叢,一頭!黑虎。

薊王新婚燕爾。

甘後食髓知味。

更加甯姐姐揭面。傾國絕豔。還有名女仙,不可言傳。李真多,張姜子,趙愛兒,鄭天生。各有所長,受益匪淺。

尤其鄭天生,與盧暒類似。兼有道術,卻能生養。實屬難能可貴。

另有吳房君華妁,專爲薊王善後。水到渠成,亦是人情使然。

四海姻親使團,自有門下署相送。無需薊王費心。婚後三日,遂乘三足踆烏,入千里薊國渠。飽覽兩岸風光。

千里黃金水路,都水署、都船署,連年修葺。千里長堤遍紫花。兩岸水網縱橫,稻田一望無際。時有錦鯉翻花,羣鳥驚起。更有農人,屜舟往來,泊於自家溝渠。一季辛勞,豐收在即。斷不可有失。

山水民情,般般入畫,總令人心曠神怡。

三足踆烏寢宮,鴛鴦合歡榻內。

日上三竿,天光大亮。甘後殘紅未消,春意未退。船宮緩進,水中游離。無外人在場,自可稍稍恣意。酣睡足醒,猶覺酥軟無力。

待沐浴更衣,入琉璃花閣用餐。再經十字飛閣,升正殿爵室。

夫君已早來。

“妾等,拜見夫君。”甘後引新婦,盈盈下拜。

“甘後免禮。”薊王一笑揚眉。

所謂娶妻娶賢。成妻禮後,還需行成婦禮。尤其新婚三月後,“廟見成婦”。乃家門大禮。如同告廟,方爲禮畢。廟見成婦,新婦才正式納入家門。三月之中,若新婦犯“七出”之罪,則被休去。

亦稱“七去”。乃休妻七種理由。

《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爲母期。”出妻,亦稱“出母”,爲父休棄之生母也。即子要爲出母服喪一年。嫡子則不服喪。故《喪服》又曰:“出妻之子爲‘父後者(繼承人)’,則爲出母無服。”《左傳》釋曰:“與尊者爲一體,不敢服其私親也。”嫡子與尊父一脈相承,不能“服其私親”。足見“嫡親”之尊,猶在“私親”之上。

疏曰:“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

又《大戴禮記·本命》:“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不順父母去,爲其逆德也;無子,爲其絕世也;淫,爲其亂族也;妒,爲其亂家也;有惡疾,爲其不可與共粢盛(zī chéng)也;口多言,爲其離親也;盜竊,爲其反義也”。

與羌人先行婚檢類似。廟見成婦前的三月之期。可視作漢人,試婚之禮。

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三月之期,足矣。

婦見舅姑時,王太后贈金玉良言:敬你死中求生,不奪大節。既入我家門,自當保你母子,一世安穩。前情舊事,皆可休矣。

“死中求生,不奪大節”,乃甘後,半生寫照。故母親承諾,“保你母子,一世安穩”。並警告甘後,“前情舊事,皆可休矣”。

短短一席話,含義深遠。勝過萬語千言。

甘後飽讀聖賢書,蕙質蘭心,洗心革面。自當恪守婦節,不敢逾越。

亦如薊王所言,煥然新生。

薊王以爲。甘後才智,當不在慧妃之下。能爲家國所用,善莫大焉。

“前方何處?”遠眺碧波盪漾,水天一色,甘後遂問。

甯姐姐代夫答曰:“乃是掘鯉澱。”

雖一娶九女。劉備對甯姐姐,寵愛無度,何必多言。

劉備笑道:“正是掘鯉澱。”

千里之國,九河下梢。如督亢、雍奴、文安等大澤,悉被圩田分割。唯剩東西掘鯉澱,水面寬闊。澤深水大,不利圩田乃其一。爲蓄洪儲水,有意留存乃其二。

東西二澱,商船往來,亦多良港。

薊王泛舟而來,只爲飽覽澤中風光,攜嬌妻美人,共度蜜月。

無需靠岸。

112 虛席以待162 難言之隱1.78 麟不當見1.43 天機莫測179 三人爲衆125 此事拿手1.77 兼濟天下113 七國聯盟1.89 秉燭夜話1.258 搶佔先機154 火攻破敵1.52 漢越親和169 麋家小妹1.74 判若鴻溝107 克堅平難126 壯士八百1.77 攻心之策130 抗颺虓虎1.69 父子同升1.64 朝聞夕逝155 果然民貴1.99 進身之階1.77 攻心之策1.297 酸棗會盟173 王取幾何122 見我如是1.6 網開一面71 窮厄之寇160 孕大含深191 明燈指路145 顯山露水1.77 女王駕臨173 絲路流金182 地大如礪1.75 金闕在望1.33 同舟共渡169 改弦更張186 福壽未央178 天下表率1.66 以稀爲貴132 人心難琢1.89 無銅身輕1.94 熨斗直衣142 上谷烏桓188 突發奇想170 列城豪俠1.74 再掠女豪149 白駒過隙148 七色婢女143 動則生陽51 樑冀金山114 貪婪無饜214 亂中求存1.45 再得貴子1.266 驚悉隱秘126 壯士八百1.224 鬥戰取將1.64 懷瑾相報154 衆星捧月1.6 王侯之樂129 垂簾理政105 未來可期126 諸事不宜1.78 麟不當見111 鬥智鬥勇1.93 助紂爲虐140 添兵增竈137 各自圈地19 編戶分遷1.46 陣前示威1.88 大國之基168 絕地天通1.39 王庭行蹤1.224 碧血丹心101 向虎山行1.57 戰意正濃126 分胙之禮1.75 一錢太守165 生而不凡105 禮樂刑政18 如芒在背1.53 吾道東流1.70 青徐流民182 何患無嗣1.204 猶樂思沛1.96 西行在即137 各自圈地1.29 同坑好友108 日新月異1.2 雞不下蛋1.26 開荒種田1.40 不義不親19 樓桑諸技184 如約而娶110 攻略河西128 堂議三問144 田貴如馬104 我與爭鋒1.70 封侯拜相188 爲所欲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