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愁雲散盡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李術既出汝南,袁紹大名,必然知曉。然今,天下三分,各爲其主。李術心思若何,尚未可知也。

然如史上韓馥,舉州相讓。同樣內憂外困,李術何去何從。料想,當有定論。

另有袁紹帳下謀士郭圖獻策。可命樊能、於麋、張英三將,同書勸降。身陷四面重圍,知大勢已去,李術必開城納降。

袁紹稱善。

先命袁術,調運糧草輜重,又遣使入蕪湖,勸降李術。

二袁各據險要,築城自保。更加合肥侯,御駕親臨。營中糧草、兵器足備。羣雄稍得心安。

蕪湖、丹陽、秣陵,三城沿江順下。皆爲劉繇屯兵重鎮。只因有牛渚爲橋頭堡,故蕪湖兵少。再加城池險固,三千守軍足矣。

奈何劉繇,用人不當。慮及乃陶恭祖所遣,當可一用。豈料皆是貪生怕死,無能鼠輩。

шшш¸ tt kan¸ ¢ Ο

自以爲固若金湯,實則不堪一擊。“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何況整條沿江防線,早百孔千瘡。

不料李術頗有擔當。見三將手書,雖將信將疑,卻謹守城池,並未不戰而降。

見事不可爲,說客自回覆命。

袁紹得報,一籌莫展。

謀士郭圖,又生一計。

這便入帳密報:“明公何不遣人說降丹陽笮融。”

“哦?”袁紹素仰賴郭圖之謀。急忙問道:“公則可有妙計。”

“明公可知張魯否?”郭圖循循善誘。

“乃漢中五斗米師……”袁紹似有所悟。

郭圖低聲言道:“聞笮融此人生性殘暴,卻深信西佛。若許以重利,當可爲明公一用。”

“重利若何?”袁紹又問。

“若天子效史侯,封笮融爲國師,總佛門弟子。笮融必心悅誠服。”果不出所料。

“不可。”袁紹斷然搖頭:“家國大事,豈能假手於神佛。”

袁紹有此念,郭圖實不意外:“乃詐言耳。待賺開城門,再做計較。”言下之意,定不會如史侯那般,縱容佛門。

“此計,高妙。”袁紹心領神會。

遂入天子大帳,秘奏於合肥侯座前。

見合肥侯無言。

袁紹又進言道:“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歷爲精兵之地也。若能得之,江東可定。”

“朕,既封笮融爲國師,又豈能食言。”合肥侯心有顧慮:“江東本就信佛。尤其丹陽,徒衆甚多。笮融此人,非良善之輩。竊居高位,久必生亂。恐如張角故事,禍亂天下。”

“陛下且安心。事後,臣自有計較。”袁紹言盡於此。

合肥侯心領神會:“既如此,詔命可下。”

命黃門令黃綱,當即制詔用璽。轉賜大將軍袁紹。

“臣,叩謝陛下。”得此詔命,萬事俱備。

“其中厲害,大將軍慎行之。”合肥侯不忘叮囑。

“喏。”

待袁紹離去,程貴人陪袁皇后,自出帷後。

“陛下安心,大將軍必有計較。”袁後寬慰道。

“事急從權。時局艱難,社稷窮厄。唯有行此下策。”合肥侯嘆言。

“如大將軍所言,若取丹陽,江東可定。”程貴人舉止雍容,似又有身孕。然袁皇后至今尚未圓房,仍是處子之身。程貴人曾向袁皇后進言,同侍寢,許有轉機。卻被袁皇后婉拒。背後原因,外人又豈能知。

袁紹剛入中軍大帳。

便有斥候來報。有徐州豪傑,渡江來投。

“姓甚名誰?”袁紹一喜。

“自稱琅邪劉勳。”

劉勳,字子臺,徐州琅邪人。爲袁術故吏,前爲沛國建平(縣)長。因豫州牧丁原,效仿兗州,頒《抑兼併令》。劉勳見事不可爲,遂解印自去。攜門客私兵數千,渡江來投。

恐其有詐。袁紹先命人穩住砦外來船,又速報牛渚袁術知曉。

聞劉勳來投。袁術大喜。

二人江上相認,共入水砦。把臂登岸,拜見合肥侯當面。

“臣,劉勳,叩見陛下。”謂雪中送炭,莫過如此。

“免禮,賜座。”山窮水盡,合肥侯自當禮賢下士。

“謝陛下。”劉勳再拜落座。

袁術代爲奏報:“啓稟陛下,子臺此來,攜大小舟船百餘艘,部曲三千。”

“朕心甚慰。”部曲三千必是豪傑。合肥侯焉能不喜。

袁術又道:“子臺此來,另有大功一件。”

“哦?”合肥侯如沐春風:“願聞其詳。”

劉勳抱拳奏曰:“回稟陛下,臣素與薛禮交好。願說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善。”累日愁雲,一朝散盡。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合肥侯一時,甘之如飴。

事不宜遲。劉勳假扮遊商,車隊入秣陵。營門投帖,與薛禮相見。

與此同時。

謀士郭圖,並黃門令黃綱,已成笮融座上賓。

“此話當真。”聞合肥侯渡江,移駕石城。欲拜己爲國師。笮融猛然直立。

“詔命在此,國師自觀。”黃門令黃綱,亦是豪傑。面色不變,舉止如常。

笮融伸手欲奪,忽覺不妥。這便整衣下拜,大禮奉詔。

展開視之,欣喜若狂。尤其合肥侯所用,乃傳國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一諾千金,更何況天子乎。

笮融焉能不深信。這便投桃報李:“若爲國師,願助我主,平定江東。”

“一言既出。”黃綱眼中,一閃精光。

“百死不悔。”笮融目光如炬,擲地有聲。

“何不開城,沐浴焚香,以迎天子。”黃綱笑問。

“固所願也!”四目相對,笮融仰天大笑。

消息傳回,亦喜亦憂。

袁術進言道:“陛下不可輕信,需防有詐。”

“我等,何不先入城。”袁遺言道。

“不可。”合肥侯已有計較:“朕若不至,笮融必難自安。若起疑心,臨事而悔。功虧一簣也。”

“陛下明見。”袁紹下拜。

袁遺又道:“何不等秣陵消息,再做計較。”

合肥侯忽笑:“蕪湖、丹陽、秣陵,三城順下,互爲犄角。李術、薛禮、笮融,三將首鼠兩端,作壁上觀。一地全而三地全,一城失則三城失。若聞笮融開城納降。李術、薛禮,必望風歸服。得三城,江東可定。”

帳中百官,聞之無不振奮。

輔佐英主,何愁大漢國祚不繼。

18 豈若麒麟126 後繼有人185 有神無鬼1.6 不二之選1.24 伏虎潛龍1.68 淮南大捷61 語破天機151 天作之合1.33 四郡亡胡1 天羅地網1.36 兵亂在即162 舉棋不定139 八日之幸1.4 酈督二溝1.70 青徐流民141 前身後世1.254 忽然而已1.49 三路大捷130 紅塵濁世106 偷天換日1.248 火煉真金130 紅塵濁世1.45 再得貴子119 時局崩壞1.90 多錢善賈1.58 夾縫求生1 全在水裡181 三日分曉102 風雪載途184 如約而娶119 單刀直入141 喬裝出兵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02 腰牌傍身1.27 天下瞠目1.46 大亂在即1.43 天機莫測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76 洛陽來使1.65 如湯沃雪194 焉知非福1.6 長轡遠馭101 三日之義1.56 靜觀其變1.93 助紂爲虐151 董卓擲戟13 紅顏薄命161 狐假虎威176 巨人之志1.38 爲國除賊1.77 蜩螗之鳴1.242 兵棋演武129 各方博弈120 三英齊發18 再起兵禍161 孤燕折翅116 引藥歸經132 吞光神鎧217 上交下讓1.79 字挾風霜1.296 可甘人下137 如左右手176 百越諸賢1.46 大亂在即128 堂議三問1.33 劍器大宗1.73 有教無類143 未戰先亂1.97 以自爲方1.93 古羌懸棺150 勢如水火1.76 智機千變1.75 一錢太守1.27 路中捍鬼1.68 萬乘巡海141 唯利機關1.20 五供九賓1.32 一線生機19 君前臣名155 天下鼎沸182 馬齒徒增1.8 神都洛陽181 生死兩命149 乘風而至213 重名載半1.63 擊鞠大賽1.259 世道人心18 再起兵禍182 羣仙聚會188 爲所欲爲1.34 牽招賣馬167 王化之基1.80 賊兵來襲1.48 後宮爭鬥1.62 赤麂皮尉1.32 一線生機1.40 蜜蜂分箱150 洛陽上計112 分戶析產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