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半城煙火

“然也。”荀彧言道:“見火起,孫堅必率軍營救,無暇他顧。”

“可行。”曹操這便定計。

薊王上表。求請史侯併合肥侯,二家罷兵。

言辭懇切,並無僭越。然字挾風霜,如雷如霆。雙方心照不宣。急忙敲定細節,草簽盟約。以求薊王領大軍上洛前,生米煮成熟飯。各自穩坐,半壁江山。

如此,薊王亦無話可說。

雙方先分“皇”、“帝”名號。再分大漢山河。

比起皇帝虛名。天下十三州之利大,斷難割捨。雙方脣槍舌劍,寸土必爭。

合肥侯欲以大河爲界。史侯則欲分割長江。江河所夾,正是關東大地。可想而知,合肥侯必不肯退讓。

談判隨之陷入膠着。

不知不覺,上巳節至。

不等天明,赤樓帛蘭船華雲號,滿載公主妃嬪,自濯龍園順下陽渠,駛入函園,泊於陽港。

華雲號出發不久,北宮忽見火起。一時滾滾濃煙,籠罩半城。

孫堅急令麾下,汲水救火。

話說先帝時,掖庭令畢嵐,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後大將軍何進火燒永樂、雲臺,又有西園大火,廣廈千棟,皆成廢墟。故爲董卓盜鑄小錢時,畢嵐引濯龍園水,於南北二宮,建多座天車,架飛渠滅火。凡有火起,接通飛渠,清水便可自檐澆下,撲滅烈火。

北宮黃門,操持滅火機關。孫堅率江東健兒,繼力汲水。上下聯動,待撲滅過半火點,已天光大亮。餘下宮殿,烈火熊熊。熱浪席捲,救之不及。

“阿父,此火可疑。”長子孫策,煙熏火燎,近前來報。

“何以見得。”孫堅目光如炬。

“多處火起,救之不及。”孫策恨聲道:“若是尋常災異,必先有一處火起。而後風助火勢,飛火蔓延,延燒一片。此火,卻四面燃起,且周遭多置發煙之物,必是人爲。”

“我兒言之有理。料想,必是內奸所爲。”孫堅轉而又問:“然,此時縱火,所爲何來。”

父子二人,百思不得其解。

此時,赤樓帛蘭船華雲號,已順下洛水。與曹孟德蓋海鬥艦匯合,入大河航道。

東郭粟市,袁紹大營。

“報——”便有斥候來報:“曹兗州蓋海艦隊,不知所蹤。”

“哦?”累日來,與張濟勾心鬥角,言語交鋒,頗費心神。袁紹一時竟未能警醒。

“先前泊於何處。”袁術忙問。

“富平津。”斥候答曰。

袁紹亦生警惕:“速往上林,一探究竟。”

“喏。”

不多時,探馬回報:“上林軍營,四門緊閉,無人響應。”

“不好。”袁遺頓足道:“曹阿瞞,必有所謀!”

“來人。”袁紹一聲令下。

“卑下在。”便有心腹家將入帳。

“速領百人,攜我將令,入上林大營。”

“遵命。”

百騎出營,直奔上林。破門而入,人去營空。

袁紹得報,一時渾身惡寒。

袁術更面色鐵青。曹操悄無聲息,拔營而走。棄盟衆好友于不顧,所圖必大。

袁遺忽驚醒:“天子何在?”

一語驚醒夢中人。

“華雲號!”袁紹如何還能不醒悟。急火攻心,兩眼一黑。渾身緊繃,不露痕跡。待熬過暈眩,脫口而出:“孫文臺何在。”

“報,昨夜北宮火起,孫破虜一夜未眠。”

“好一個曹孟德。”袁紹怒極反笑:“只怕天子百官,漢室宗親,已赴兗州矣。”

“奉天子以令不臣。”袁遺字字誅心。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袁術咬牙道。

“速退。”袁紹當機立斷。

“何其急也。”袁術疑問。

“天子出奔,洛陽已成廢都。薊王再無掣肘,必興兵問罪。此時不走,更待何時。”袁紹反問:“莫非坐視八關望風而降,我等皆爲魚肉。”

“天下又如何。”袁術肉疼不已。

“孟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奉天子於兗州,與我等決裂。如劉岱、劉繇、劉表、陶謙等,四州必聽命行事。玄德之河北,亦不與爲敵。十萬大軍,孤懸洛陽,壽春空虛,無兵可守。若羣起來攻,陛下罷黜。我等俱死矣。”袁紹字字錐心。

一夜之間,形勢陡轉。

本以爲勝券在握。董侯困守絕境,無處安身。不料曹孟德,竟奉天子入兗州。獲利之大,無可計數。

有天子坐鎮。薊王不敢輕起刀兵,且奉獻如故。此消彼長,江河之間,一家獨大。指日可待。

不能逼董侯禪位。合肥侯並史侯,無從據擁大義。師出無名,如何能擋薊王雷霆怒擊。

如袁紹所言,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聞袁紹所言,袁術亦醒悟。

事不宜遲。留孫堅斷後,關東聯軍,即刻拔營。將市中糧草輜重,悉數掠去。退守旋門並虎牢二關,坐鎮成皋,以觀時局。

孫堅得報,袁紹已拔營。

悉知前後諸情,這才幡然醒悟。北宮縱火,乃緩兵之計也。天子百官,妃嬪公主,宗室諸劉,皆趁陪遊天子之機,順下大河,舟入兗州。

“無怪曹孟德遷州治於河上。”孫堅朗聲一笑。眉宇間陰鬱之氣盡舒。

孫策如何能不領悟:“阿父,亦不想與天子爲敵。”

“爲父此生,秉忠持義。與玄德、本初、孟德、公路,刎頸之交。然忠於漢室之心,天地可鑑。既不負至交好友,又可全大漢天子。何樂而不爲。”孫堅笑道。

“阿父真英雄也。”孫策慨嘆。

“一日操勞,早去安枕。”孫堅目光慈炯。謂虎父無犬子。三歲看老。孫策必是虎將。

是夜。忽聽帳外喧譁。

孫堅按劍而起:“何事驚慌。”

便有心腹帳外答曰:“回稟將軍,井中似見神光。”

“哦?”孫堅披衣出帳。

果見中軍帳前一井,吞吐五色神光。舉軍驚怪,莫敢上前。

孫堅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必是昨夜大火,亦或是天子出奔時,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

148 五帝之學1.42 兵行險着187 良平之奇106 大徹大悟136 和親之禮172 喜訊頻傳10 義結金蘭171 鮮卑五姓1.58 耿雍認主142 各有心機1.48 微觀天下1.74 黃金臺上1.2 奉國守孝1.30 陣前反水1.83 一網打盡136 矛頭所指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22 勿爲禍先1.235 演武十器1.36 兵亂在即1.32 上下求索1.49 以道御術1 末路之難186 當仁不讓125 局中一子1.4 四平八穩1.96 西行在即180 嶄露崢嶸164 成家立業1.5 黃門侍郎189 夾縫偷生1.56 雨夜血染1.60 故人夜來112 北國之春111 隴右鮮卑1.70 孤芳自賞134 玩於股掌1.45 初次遠行192 漢矛無纓125 息事寧人168 天下治術1.223 陌路相逢1.60 楛矢貫隼1.48 鬼神難誣1.75 一錢太守172 春晝初長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85 少不知味1.25 言之尚早1.96 防患未燃212 不請自來184 天命有歸141 曲水流觴162 統一貨幣128 孤很欣慰1.60 衆國津徑151 終成眷屬1.48 百善孝先124 羌亂再起18 世道居奇154 衆星捧月1.242 兵棋演武151 董卓擲戟1.7 披喪送親138 壯士解腕1.78 大藏書閣1.66 有女士異124 上公九命125 局中一子1.47 丹陽勁卒1.92 萬世太平1.268 十日未卜126 分胙之禮168 暫費永寧1.60 伏波定海1.30 大醫治世153 以身擋箭139 不爭正妻143 向海而生176 隔岸觀火1.50 下辯除石180 烏程白虎1.43 天機莫測1.289 四面樹敵1.72 天下黎庶1.208 殺出重圍133 強者之姿1.23 夫復何言185 諸王稱臣19 馬兒快跑1.69 貨比三家1.240 聽風即雨196 家門之爭132 一脈相承1.49 以道御術130 南廣陽城1.87 開門揖盜1.49 觀星定海132 人心難琢166 勝者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