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 春王正月

兗州治,昌邑。

兗州牧曹操,於衆僚屬,齊聚一堂。

曹操遂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

“明公欲將州治,徙往何處?”別駕陳宮,起身奏問。

“吾觀鄄城,最爲適宜。”曹操言道。

“此城,位大河南岸十八里處,乃河上之邑,最爲峻固。”治中程立心領神會。

曹操言道:“且又是昆吾舊壤,顓頊遺墟。堯葬谷林,舜耕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谷林、歷山、雷澤,均在縣境之內。”言下之意,鄄城人傑地靈,乃興盛之地。

主簿荀彧,聞絃歌而知雅意:“明公欲據堅城,扼河、濟水路。靜待時變。”

陳宮亦深以爲然:“兗州據河、濟之會,控淮、泗之交,北阻泰岱,東帶琅邪(琅琊),地大物繁,民殷土沃,用以根柢三楚,席捲三齊,直走宋、衛,長驅陳、許,足以方行於中夏矣。”

曹操欲將州治北遷。除去扼大河上下水路,亦又遠避淮泗諸王之意。

兗州土地豐饒、水氣豐沛。東臨徐州、西依司隸、南接豫州、背靠青、冀。亦可謂兵家必爭,四戰之地。時,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東平八郡國。境內鉅野大澤,並雷、菏二澤。曹兗州自到任,便效薊國督亢、雍奴、掘鯉、文安等澤藪,興港津,立水砦,通航道,練水軍。築堤鑿渠,灌溉良田。數年大治。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畜宜六擾,其穀宜四種”。疏曰:“四種,黍、稷、稻、麥。”

換言之。兗州上古時,便興稻作。

北疆稻作,興於薊王。薊國粳米,販運四海。風靡十三州。兗州亦不例外。尤其支渠四通,水網縱橫。非但境內再無水患,民衆舟船往來,亦迅捷方便。

兗州因而大興。

誠然,兗州豪強遍地,塢堡林立。不如薊國千里白澤,萬丈高樓平地起。換言之,今漢二百年所積弊政頑疾,兗州亦沉痾深染,無有例外。

今季案比,不及八十萬戶。將將四百萬民。

遠不及薊國二百萬戶,千五百萬衆。

薊國大漢一藩,自當實至名歸。

薊王言,將國中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曹孟德,深以爲然。然具體施爲,卻重重困難。首當其衝,撤村並邑。豪強世家,立塢中野。周遭良田環繞,壟斷四野。更加塢堡之中,爲所欲爲。如何肯遷入城中棲身。

逼急。豪強大姓,遂勉爲其難。城中立宅,遣族中弟子,二三老僕,充當門面。闔家老小,仍居於塢堡之中。輕易不出塢門半步。

若非陳宮等心腹,再三勸阻。曹操幾欲發兵,強攻豪強塢堡。將堡中農奴佃戶,悉數遷出。如荀彧所料,隱匿人口,當不下百萬之衆。

曹操北遷州治,瀕臨大河。亦有用兵之心。

目視羣僚,曹操以心腹之言相告:“董卓既滅,董侯難保。更加洛陽八關,十萬守軍,謠言四起,軍心惶惶。王允、呂布,恐難善終。操,竊以爲。董侯若亡於蕭牆之內。玄德當另立新主。”

陳宮遂問:“若果如此,明公又當如何?”

“我與本初,並玄德乃至交。”曹操答曰:“那時,幽、冀、並、涼,兗、青、徐、豫,八州之地,當隨玄德,另俸新主,三興炎漢。”

“豫州牧袁術、北海相袁紹,乃合肥侯外戚。恐難如願。”陳宮言道。

“國事爲重。本初、公路,皆豪傑,豈不識天下大勢乎。”曹操笑言。

與會諸人,衆目相對。皆暗生疑竇。

少頃。忽聞荀彧發問:“若薊王另立新主,可辨忠奸乎?”

曹操答曰:“光武中興,莫過如此。”

言罷,忽聞來報:“報,壽春敕令到。”

“速呈來。”曹操似不意外。

看罷,便傳衆人。

“再組聯軍,討伐洛陽。”陳宮這便醒悟:“欲證正朔也。”

荀彧亦醒悟:“京東四關,皆由關西兵守衛。恰逢誅盡涼州人之聲,不絕於道。軍心不穩,士氣全無。大軍所至,許不戰而降。”

“合肥侯若勝,薊王又當如何?”治中程立問道。

“且看董侯,是生是死。”荀彧一語中的。

曹操卻另有高見:“諸君豈不知‘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乎?”

陳宮脫口而出:“『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注①)』。”

“麟子阿斗,乃是嫡出。”程立言道。

“(阿斗)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曹操所誦,正是《春王正月》。

或有人問,史侯並阿斗,皆出何後。且史侯年長,既是長子,又有嫡母,爲何嫡子反成阿斗。

只因『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此,亦是完美的禮法閉合環。

生史侯時,何後不過西園采女。與王美人身份類似。此時史侯、董侯,二皇子皆是庶出,故『子以母貴』。何後出身屠戶,王美人乃官宦之家。故史侯不及董侯尊貴。更加何進勢強,恐外戚專權,故先帝常有廢立之心。然麟子阿斗,乃何後尊爲靈思皇后時所生。乃嫡位所出。是故『母以子貴』。

唯一破綻。何後誕下麟子時,先帝已崩。新帝繼位。故何後不尊皇后,另尊靈思皇后。然此破綻,又被先帝神來二詔:『兄終弟及,父死子繼』,所完美遮蔽。

先兄終弟及。弟若不及,則兄子繼。兄子有三,嫡子當先。

此處亦有破綻。

如何可證,麟子種出先帝。

靈思皇后乃先帝后。無故孕身,還有何人?

煩請參見高祖之所出。昭靈後“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感孕而生,又豈非劉太公之子乎?

如此,阿斗身世可證。

堂內衆人循環苦思。唯曹孟德,氣定神閒。只因皇位繼承,前後諸情,皆被其參透。

須臾,荀彧一聲長嘆:“董侯被廢,阿斗登基。”

291 無能之輩1 龍血玄黃126 諸事不宜167 一去不返41 早去早回1.44 白檀守備142 萬物生輝1.278 殭屍自照1.9 車輪舫舟1.95 十面埋伏126 分胙之禮135 逆流而進192 猛虎羣狼192 猛虎羣狼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54 君臣有道81 俱合法相179 瑞輪蓂莢121 萬舟齊發151 終破鄴城1.65 東界牧馬138 豐收在望1.99 衆不可逆114 養袁自重1.92 南有喬木1.49 以道御術11 大器已成138 戰爭紅利123 文無第一1.24 一如舊典117 無人清白121 功在不捨1.69 父子同升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72 三日獵狩1.74 部貴五宗1.60 羣羌之力107 鑄造新幣13 大賢良師1 分兵入關12 爲君之道1.37 投石卜路1.99 冠軍履鋒122 見我如是159 名不經傳231 潛龍勿用1.29 外合裡應137 和親典禮1.69 貨比三家189 江淮孤生71 瀝粉貼金116 我有一計1.80 關羽得子1.39 一棒成名181 薊王獻寶91 車騎填巷1.53 前朝舊事185 定國奇謀1.3 亂世梟雄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89 文昭武興1.87 長樂未央125 局中一子1.90 貴不可言136 鴉雀無聲116 如日之升51 誰言廢立1.252 長城自毀1.9 策封爲王176 百越諸賢189 江淮孤生15 蔣幹遺書1.37 兵發北進13 民情得疏125 急流勇退102 載滿而還13 紅顏薄命152 甘後雙身1.74 再掠女豪1.99 北疆來人168 天下治術176 巨人之志183 龍向天飛1.63 熔金入庫1.42 椎心泣血1.278 殭屍自照170 自斷股肱1.25 百鳥朝凰16 另當別論1.38 爲國除賊1.37 人主之風1.62 倉廩府庫81 融爲一體193 依山下寨109 原形畢露1.29 迴光返照1.9 牛刀小試149 聖上好驢1.32 公孫二雄177 青鳥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