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 美事將近

函園瓊臺裡,左中郎將府。

聞好友來訪。呂布大開中門,迎李肅入府。

賓主落座。見李肅似有口難言,呂布落杯相問:“兄長何故如此”

李肅聞聲嘆道:“賢弟美事將近,愚兄一時慨嘆。故而無言。”

“美事何來?”呂布一愣。

李肅答曰:“愚兄奉董丞相命,特來爲賢弟道喜……”遂將董卓欲認呂布爲義子事,娓娓道來。

“好一個‘約爲父子’。”呂布話鋒一轉:“不知兄長,以爲如何?”

“這……”見呂布目光如電,李肅不敢欺瞞:“愚兄竊以爲,董卓無嗣,家門無人。若一朝喪命,後繼無人也。”

“後又如何?”呂布追問。

“既約爲父子,奉先當可承其家業。那時,一步登天矣。”李肅嘆道。

話音未落,四射寒光。

只見呂布持劍在手,怒目相視:“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善惡不分,認賊作父!”

李肅驚慌離席,下拜答曰:“奉先之意,愚兄已盡知也。先前不過言語相試,切莫動怒。”

一番好言相勸,呂布這才收攏怒氣,還劍入鞘。

“呂布實無二心,兄長何必言語相激。”

李肅先投董卓,後暗投何苗,與董重亦頗多往來。因私放甘夫人南下,與薊王門下主記蔣幹結交。呂布深知其人,焉能爲董卓所用。

李肅嘆息:“賢弟勿怪。只因老賊出手闊綽。恐爲其籠絡。”

呂布表情微變。之所以怒而拔劍,亦因聞“約爲父子”,心中忽起一絲波瀾。

漢人重諾。結義如結親。家中無人,奴婢尚可繼承家業。何況義子乎。試想,薊王太后義結金蘭,薊王桃園結義。爲時人津津樂道。董卓下如此血本,李肅聞之,都難免心動。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各自落座,重歸於好。各想心事,一時無言。

李肅收拾心情,先言道:“董卓此人,喜怒無常。奉先當小心爲上。”

呂布傲然一笑:“有我方天戟,破金斷石;胯下火龍駒,如履平地。何懼董賊!”

“賢弟真神人也。”李肅連連賠笑不提。

二人盡釋前嫌。呂布遂請李肅赴家宴。席間,引夫人相見。

見嚴夫人,知書達理,美姿容。果然書香門第,大家閨秀。李肅忙以禮相待。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呂布頗有得色。

賓主盡歡。李肅自去。

翌日,登魚梁臺覆命。

“如何?”董卓忙問。

“回稟丞相,呂布乃真豪傑,卑下難動其心。”李肅,肅容下拜。

董卓慨嘆:“果如此乎?”

“然也。”李肅再拜。

“且退下。”董卓不置可否。

“喏。”竟輕易身退,李肅始料不及。出殿時,忽又起疑。莫非董卓,另有所謀?

卻不敢多言多問,自保要緊。更不敢耽擱。輕騎出城,直奔伊闕。遠避洛陽,是非之地。

十里函園,輻輳人煙。

京師人氏,皆以入園爲榮。九阪懸樓,達官顯貴聚集。能居高於此,家門老小,皆與有榮焉。呂布亦不例外。唯一心憂,夫人近日茶飯不思,倦怠嗜睡。呂布不敢大意。請國邸侍醫,入府診治。

女醫言道:夫人有喜,身無大礙。

呂布一時喜從天降。想我呂奉先,後繼有人也。

稍後,門下主記蔣幹,親自登門道賀。

蔣幹乃九江名士。自有風儀。代主行事,位卑而權重。

呂布親出相迎。

賓主落座。蔣幹先呈禮單。呂布接過一看,不由大喜:“王上厚禮,末將受之有愧。”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蔣幹智者千慮:“尊夫人,既有身孕。當居家靜養,不宜輕動。白馬寺距此不遠。遣人往之,亦無不可。”

呂布略作思量,這便醒悟:“主記所言極是。”

“歲末將至,四方來使,齊聚京師。又恰逢多事之秋。‘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蔣幹再進良言:“十里函園,懸樓九阪。足可安身。”

蔣幹言下之意,只需庇護於薊王羽翼之下,足可全一門老小。

呂布肅容回禮:“主記金玉良言,呂布銘記肺腑。”

見呂布已會其意,蔣幹這便起身告辭。畢竟身居高位,許多事不便說破。且賈詡六百里傳書,命蔣幹登門造訪。座上良言,皆出中丞授意。

故蔣幹亦不盡知,中丞之用意也。

登車自去。回看呂布轉身入府,中門緊閉。蔣幹不由慨嘆:“主公待此人,何其厚也。”

薊王宮,瑞麟閣。

聞有人奉書來見。士貴人出閣相迎。

“安長御?”不料竟是安若素本人。

安若素、安若水、安若夢、安若塵,四姐妹皆爲王妃,又同爲長御。助公孫王后,掌管後宮。今遣安氏長姐前來,足見持重。

安長御答曰:“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書。”

喚王太后爲母者,薊王宮屈指可數。唯有公孫長姐,並七位小姐姐。

“夫君便在閣中,長御自去。”士貴人言道。

“多謝貴人。”安若素亦是王妃,無需行大禮。

“素姐姐何事?”薊王自是親暱。

“回稟夫君。妾,乃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書。”安長御柔然一笑。

劉備遂親自取來一觀。

“甘夫人慾求西園妃數人,從旁服侍。”劉備言道:“此等小事,何必太后傳書。”

安長御言道:“甘夫人畢竟客居。豈能不告自取。”

“傳命函陵令,代爲擇選。”

“多少爲宜?”安長御又問。

四目相對,劉備如何能不醒悟:“五人足以。”必是投石問路。且看薊王如何對待五千西園妃。

安長御並身旁諸貴人,皆會心一笑。

“母親,何其急也。”劉備亦多苦笑。

果不其然。

“我兒何言?”待安長御返回,王太后自簾後問道。

安長御答曰:“夫君言,五人足以。”

簾後二位義王太后,相視而笑:“王上心意,長姐當知矣。”

“我兒春秋正盛,豈能自斷人倫。”王太后所慮,必有道理。

“三百子嗣,直追先祖矣。”太史慈母言道。

“七海之大,廣袤十萬裡。百子亦不足以。”王太后心意已決。

“百子各生百子。譬如愚公,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黃敘母勸道:“何愁不足分?”

19 求之不得1.64 天下大酺1.95 崔烈買官1.43 白馬楊氏1.26 何以解憂41 不爲已甚142 道破天機1.55 馬踏聯營1.97 板上釘釘1.39 善罷甘休102 家國天下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96 防患未燃137 如左右手1.74 青虹下墜136 後果前因218 近水樓臺1.30 未琢璞玉1.225 斜趨漢津187 奪舍續命1.60 故人夜來10 桃園結義134 大利匠城132 人心難琢121 十里長筵184 南巡于闐1.99 生死相托1.87 年終臘賜198 一夜易主1.40 國之惡疾191 天下雄兵125 探險搜奇1.259 世道人心10 坐井觀天150 天地人和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44 善利萬物1.225 將星雲集128 虎狼之士1.24 伏虎潛龍1.46 陣前示威1.24 舉不避親112 莫如勤王103 鐵脊蛇矛178 深明大義12 料事於先1.24 伏虎潛龍1.2 經商有道51 誰言廢立127 無詔不離1.44 勸善禁惡1.85 佩韋佩弦1.80 關羽得子176 左膀右臂21 臉怎麼黑184 天命有歸104 北上販馬185 有神無鬼1.72 欲壑難平1.54 正中下懷1.65 如湯沃雪1.9 三英齊聚1.25 相遇上陵1.8 馬桶廁籌1.62 漢人西徙71 各路神仙124 明以照奸12 縑車載禍116 各有所求1.7 雌雄莫辨1.5 奉身以死1.88 大國之基143 大展宏圖1.89 一州之國157 至人無己14 死而不僵139 戶限爲穿1.48 後宮爭鬥1.68 拯焚救溺1.70 孤芳自賞134 添光增益161 漢祚復興106 偷天換日1.96 百億地產71 一較長短1.82 逢凶化吉1.60 衆國津徑189 轉機忽現1.86 枕山跨海1.52 借刀殺人1.77 蜩螗之鳴1.42 變置社稷1.99 八賢共治1.68 斬旗奪船169 頂級名產130 瑌石武夫1.29 迴光返照140 守土有功1.59 心悅誠服91 熱度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