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傭兵公會

太傅楊彪嘆道:“黨魁,先前便屢次上疏。言,陛下未及元服,便急於親政,與宗法不合。乃取禍之道。今替董卓表奏,許,亦是此因。”

“唉……”少帝一聲長嘆:

“‘及至禹、湯、盤庚、武丁,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後‘周室衰,禮法墮’。

‘禮者,治之始也’,故‘隆禮重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

‘法者,治之端也’,治國‘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

‘用刑政治百姓,備禮義待君子’,“聖人化性而起僞,僞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故非禮,是無法也』’。

‘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厲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險而百姓不一’。是爲‘先教後誅,先禮後法’也。

‘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

少帝將疏中所錄歷代先賢明言警句,娓娓道來:“少府乃天下士人之首。視禮法如命,朕豈不自知。”

“有教無類,先教後誅。先禮後法,四海昇平。”楊彪言簡意賅。

少帝嘆道:“少府亦崇荀子。”

“荀子‘隆禮重法’,承儒家之精要,集百家之大成。乃薊國大儒學之始也。”太傅語透深意。

“少府苦心,朕已盡知。”少帝話鋒一轉:“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董卓既爲上公之首,執宰朝堂,亦無可厚非。”楊彪言道:“陛下宜當早立三公,以爲制衡。”

少帝心領神會:“何人可爲三公。”

“射聲校尉馬日磾,衛尉朱儁,廷尉皇甫嵩。可爲三公。”

朱儁,皇甫嵩,曾爲左右車騎將軍,共滅南北黃巾。忠肝義膽,斷不會與董卓同流合污。射聲校尉馬日磾,出身經學名門,又與薊王沾親帶故。三人正當其用。

少帝欣然應允:“何人可繼之?”

“崔烈、許相可繼之。”楊彪又答。

“許相曾任侍中,與十常侍互爲表裡。此人素媚內官。太傅因何薦之?”少帝不解。

“正因其阿諛曲從,可左右互濟也。”楊彪答曰。言下之意,可居中調和,不至雙方矛盾激化。

少帝信服:“太傅老成謀國,朕甚幸之。”

“老臣,惶恐。”楊彪肅容下拜。

秋,七月,以射聲校尉馬日磾爲太尉。衛尉朱儁爲司空,廷尉皇甫嵩爲司徒。崔烈、許相繼之衛尉、廷尉。宗室劉虞爲太常,南陽劉弘爲光祿勳,侍中劉艾繼爲宗正,張溫爲大司農,司馬儁仍爲大鴻臚,王允仍任太僕,黨魁張儉繼爲少府。

桓典穩坐司隸校尉。司馬芳守河南尹。司馬防爲洛陽令。

太師董卓表南陽許攸爲尚書令。二表南陽樊陵爲御史中丞。三獨坐中二人,爲董卓黨羽。欲與桓典,分庭抗禮。

《魏氏春秋》:“故事,御史中丞與洛陽令相遇,則分路而行,以丞主多逐捕,不欲稽留。”《環濟要略》:“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書圖讖之屬。”

一代新人換舊人。

本以爲朝臣更跌,到此爲止。豈料董卓石破天驚。三舉車騎將軍何苗爲大將軍。

一石激起千層浪。

果不出所料。外戚與外臣,早已狼狽成奸。

再加張儉所爲。朝野上下竊以爲,何後垂簾監國之心不死。故不惜繼少帝養虎成患後,再行引狼入室。

利字當頭,只談感情,純粹耍流氓。

尚書令位卑權重。南陽許攸,一舉成名。

董卓之所以放心將尚書檯交由其掌管。除去出謀劃策,勞苦功高。出身何進並何苗幕府,亦是重要原因。董卓亦在平衡各方,廣結攻守同盟。

洛陽各方角力,只求大廈將傾,屍骨未寒前,分一杯羹。

董卓入朝輔政。秦胡賊兵,一走而空。

四郭百姓,如釋重負。爭相避入函園,老宅皆交由僕從打理。非不得已,輕易不出函園半步。

函園上下,只有軍門都尉華雄,領本部三千兵馬守備。然薊王威名赫赫,無敢忤逆。

更何況,客堡商隊往來,遊俠傭兵齊聚。年前,函陵令魯肅六百里上表國中,欲建“傭兵營”。專爲往來商隊護衛。

薊王欣然應允。擇客堡內,遊俠聚居之館舍,改造成“傭兵公會”。

因公集會,謂之公會。《韓非子·八經》:“事至而結智,一聽而公會。”釋曰:“公會,謂公開會合以辯難。”

簡稱薊國傭兵會。

凡諸夏遊俠、西陸傭兵,得五支商隊聯名作保,便可入會籍。開設傭兵賬戶。爲編戶之一。

稍後,編撰成冊。在籍傭兵,竟不下數千衆。

函園百姓,如何能不醒悟。薊王藏富於民,藏智於民,藏技於民,藏兵於民。

先前,薊王立樂府,引絲路胡姬,爭相入籍。今立公會,又引西陸傭兵,紛至沓來。

傭兵不僅武勇可觀,消息靈通,人脈廣博。待西征時,當有大用。

歸屬如何劃歸,國內衆說紛紜。薊王乾坤獨斷,將傭兵公會,劃歸市舶寺所轄。凡海市往來,市中船商,多僱傭兵。兵士只守備旗船、醫船、匠船、貲船,諸如此類。

大漢崇文尚武,百無禁忌。遊俠何其多也。

不入白毦繡衣,亦可入公會。

隴右,大震關首,雲霞殿。

年初,慧妃二誕麟子,母子平安。代夫戍守雄關多年,慧妃勞苦功高。太妃不忍其孤懸在外。遂傳命,攜衆同歸。

雲霞殿上下,累日歡聲笑語。衆皆打點行裝,準備東歸。

隴右牢營遍地,羌氐接連出山。圩田大興,絲路流金。西州與西域,幾連成一體。外有幕府雄兵,內有羌氐豪勇。域外諸國,大興奴隸貿易。利益之巨,焉有二心。

加之輔漢大幕府確立。

隴右牢城,交由一衆幕府屬吏掌管。由輔漢偏將軍、輔漢裨將軍、並護羌校尉,護氐校尉,居延屬國都尉等,協同守備。自當萬無一失。

天光三殿,美人如玉。皆相聚於臨鄉薊王宮。

太妃之心,不言自喻。

1.50 人中呂布129 仁義之基133 強者之姿210 破繭成蝶197 福莫大焉1.35 南宮一遊156 仁道在邇1.99 衆不可逆1.88 腰纏萬貫1.84 盡入彀中1.30 一書在手1.4 砥礪同行151 董卓擲戟1.56 風向突變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00 三郡烏桓111 義高於律217 背水一戰126 投其所好1.46 大亂在即177 人神不擾210 喧賓奪主136 後果前因1.84 東海揚塵145 寡人無情17 廢長立賢142 請立宗廟1.33 出訪鴻儒1.70 虎嘯山林187 奪舍續命122 誰與爭鋒1.48 微觀天下1.54 七日血戰105 直言不罪105 烈女龐娥115 帝王心聲125 探險搜奇144 唯剩一問1.89 未改初心1.95 閉門謝客1.226 全民參與1.34 無法交換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57 戰意正濃1.26 塢堡治所120 驕兵必敗187 貨幣戰爭152 烏蓮白卓1.75 一錢太守1.59 熟視無睹1.240 聽風即雨167 薄海從風188 以身應讖1.24 家國同構170 乞伏來投1.88 腰纏萬貫1.239 雪落無聲149 刀山劍樹108 名動西京1.59 增益人生1.49 三路大捷102 腰牌傍身16 降服烈馬10 義結金蘭107 鑄造新幣1.34 內憂外患153 替父簽押1.56 英雄末路198 大權獨攬1.237 露華勻玉16 破敵爲先1.74 肘腋之親16 白馬公孫176 封國在即1.44 白檀守備118 求死不易120 隨行就市1.47 以儆猢猻186 董君一念165 生而不凡1.59 大興土木185 定國奇謀152 烏蓮白卓1.44 螽斯衍慶1.72 百害不侵1.87 扶危濟困1.84 東海揚塵1.29 奮威揚武130 瑌石武夫1.257 珠璣深藏1.6 以物易物150 自證清白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284 宜若登天175 萬事齊備147 河漢無極120 隨行就市1.99 敬而遠之1.24 犁種宿野1.50 試釘馬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