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天下都北

不愧是儒宗。

博覽羣書,知之甚祥。寄田一出,衆人交頭接耳,各有所悟。

薊王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這便言道:“鄭公之意,比同爵田。海外與國中等同。”

“主公明見。”鄭玄答曰。

“諸君,以爲如何?”薊王居高下問。

“臣等,附議。”百官同聲。

薊國先有三食俸。又見雙爵田。編戶齊民,戶戶一頃。二十等爵之一等公士,則爲一頃半。比編戶齊民,多出半頃。領歲俸五十石。可在海外荒洲,新闢三熟美田一頃半。內外相加,足比齊民多出一頃。

新政雖未及頒佈。然市舶寺期券獲利之豐,顯而易見。可想而知,“寄田劵”一出,必當風靡國中。

“市舶寺既掌‘寄艙券’,當由水衡都尉掌‘寄田劵’。”左相崔鈞起身奏報。

“水衡都尉隸屬輔漢幕府。宜當由幕府主理。交由水衡都尉分理。”劉備言道:“具體事宜,可由麾下‘象林農官’掌理。”

“主公明見。”羣臣拜服。

至此,幕府與封國,內外分立,協同如一。凡國境之外,諸多事宜,無論邊疆亦或是海外,皆由幕府掌管。

幕府左、中、右三丞,職權亦隨之確立。

右丞荀攸,掌四方都護(漠北都護府、嶺南都護府、西域都護府、東瀛都護府)。左丞李儒,掌四方護尉(使匈奴中郎將、使高車中郎將、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護氐校尉、護南蠻校尉)。中丞賈詡,掌水衡都尉,並隴右牢城。

話說,李儒先於荀攸,出仕薊國。卻將幕府右丞之職,讓與荀攸。萬里手書劉備,吐露剖心之言:賈詡、荀攸,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yú同‘啊’)!李儒遠不及也。甘居其下,心滿意足。

薊王不由慨嘆。果然“南橘北枳”。今時今日之李儒,與史上逼少帝飲鴆而亡之李儒,可謂判若兩人,雲泥之別。

遂擢荀攸爲右丞,李儒爲左丞。

幕府已改造增築畢。一衆幕僚,正分批遷入。幕府毗鄰門下署,與二國相府,隔街相望,門當戶對。又緊靠王宮北門。可想而知。說是薊國權重之地,亦不爲過。

臨鄉與南港合併,稱薊都。又稱『北都』或『北京』。

北都,都北也。

張衡曾作《二京賦》。言指東京洛陽,西京長安。南京自是宛城,北京便是臨鄉。

無有異議。

千二百萬薊人,由幕府並封國,計十二萬精兵拱衛,可謂固若金湯。

若再加隴右大震關輔漢偏將軍鞠義,大散關輔漢裨將軍高順麾下兵馬。當不下十五萬。具體多寡,不足爲外人道哉。

四方都護,各有五萬府兵。再有四方屬國兵馬,薊王可不費吹灰之力,組建百萬雄兵。

薊王但凡有不臣之心。揮鞭一指,摧枯拉朽。江山易主,何其易耳。

“然無王莽,何出光武?”平樂會上,黨魁一語中的。

與會衆人,大膽求問:“敢問少府,若將薊王比光武。今時今日,何人又是王莽?”

黨魁高深一笑:“再出王莽,爲時不遠矣。”

衆人面面相覷。莫非黨魁當真…言有所指。然遍思朝野上下,無人有此赫赫權勢。

南宮玉堂殿。

少帝累日來,朝政纏身,難有閒暇。

盧司空抱恙請辭。袁司徒一病不起。自二月,有星孛於紫宮。曹太尉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勉強撐過三月。

“夏,四月,太尉曹嵩罷。”

盧司空乃薊王恩師,少帝豈肯輕動。袁司徒剛歷手足之痛,亦需體恤。三公之中,唯有曹太尉,一無是處。罷了便罷了。

天降災異,必罷三公。爲堵悠悠衆口,尤其謹防千秋觀內望氣者,妖言惑衆。少帝當機立斷,罷免太尉。

曹嵩自知仕途終了,上表乞骸骨。少帝亦勉強應允。於是曹嵩大宴賓客,散盡家財。僅攜家小歸鄉。永別洛陽。

曹孟德早有準備,待出關,便由府中死士,一路護送。譙縣老家,兵荒馬亂,恐性命不保。遂攜少子曹德,去琅邪避禍不提。

輔漢大將軍歸國。三公缺席。唯剩太傅並九卿,伴駕左右。少帝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不及天明,便召太傅入宮,商議三公之選。

便在梳洗更衣時,史夫人從旁進言道:“太尉掌武事,司徒掌民事,司空掌監察。三公位高,非陛下心腹不可任之。”

少帝不置可否:“阿母以爲,何人可當此責。”

“奴婢竊以爲,後將軍董卓,或可一用。”史夫人低聲言道。

“後將軍初爲九卿,尚不滿載。如何能再擢升三公。”少帝和顏悅色。

“俗謂‘事急從權’。今南陽久懸不下。洛陽人心浮動。若不加安撫,恐生大亂。”史夫人諫言道:“後將軍曾滅黃巾,頗有功勳。出身西涼,朝中孤立無援。若能重用,可爲陛下鷹犬。拱衛京師不亂。”

“阿母言之有理。然,後將軍資歷尚淺。驟等高位,恐遭人非議。言朕,任人唯親。”見史夫人還欲強諫,少帝面上不悅,一閃而逝:“阿母之意,朕已盡知。假以時日,必令後將軍如願便是。”

“奴婢,遵命。”史夫人正欲知難而退,忽又想起一事:“回稟陛下,門下弟子言,京中望氣者亂語,徐豫七國,恐有大水。”

“哦?”少帝一愣:“果真如此!”

“千真萬確。”史夫人乖巧作答:“司空掌水土事。一問便知。”

“盧司空稱病不出,如之奈何。”少帝輕嘆。

“如此,或可召太史令一問。”史夫人寬慰道。

“速召太史令入宮。”少帝當機立斷。

太史令,秦時始置。前漢因之,隸太常,掌天文、曆法、撰史。今漢置一員,秩六百石,不再撰史,專掌天時、星曆,歲終奏新年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瑞應、災異則記之。

歷任最著名者,當屬“科聖”張平子。

凡爲太史令,執掌靈臺者,皆善術學,精通風角,讖緯之術。

熹平五年,黃龍見譙。時太史令單颺曰:“其國後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亦當復見。”後出爲漢中太守,公事免。再拜尚書,卒於官。

今太史令王立,亦善觀星。

與太傅楊彪,一前一後,奉命入宮。

事有輕重緩急。三公之事,暫置一旁。少帝當頭便問:“七國真有大水否?”

148 宮前之變1.7 雌雄莫辨185 王都擴建14 萬象更新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73 能者多勞1.33 四郡亡胡162 舉棋不定141 投水而舂135 兵出隴右168 面面俱到1.79 當不至於196 遠古迴響1.32 織蓆販履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23 文無第一1.80 毋論大小128 意外之喜112 泊樓車位1.66 百艸滋茂1.45 初次遠行1.284 宜若登天1.46 辟邪三寶51 流民來附169 頂級名產140 情理之中21 博士披香51 以命填河1.45 再得貴子194 焉知非福1.76 洛陽來使71 命運時然1.80 十萬樓臺1.59 班師凱旋133 金針撥障231 司馬爭先192 言行若一103 兵發西進1.290 春王正月16 重造京洛1.34 大難不死1.37 投石卜路1.36 培肥改土1.30 未琢璞玉1.70 封侯拜相1.84 清官難斷1.296 可甘人下1.74 青虹下墜1.64 天下大酺145 有軌騾車1.282 不擇手段1.273 同堂異室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0 耿氏製陶1.69 強宗驍帥17 尊王攘夷10 耿氏製陶1.203 無主之地149 蝴蝶效應1.23 督亢城倉16 嫁禍江東131 猛虎破閘212 德不配位1.97 以自爲方117 歸義降侯1.66 象軍初立195 避無可避1.43 薊國鋤奸1.44 豐取刻與100 取之有道1.89 無銅身輕104 北上販馬1.92 僅此足已124 國士待之194 輕車南下1.23 孤軍誘敵1.92 家賊難防115 天下都北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53 青色火焰1.55 安得猛士1.9 策封爲王192 共赴巫山1.24 一如舊典1.6 長轡遠馭170 樹大招風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70 虎嘯山林153 巧施連環195 青史留名1.75 金闕在望10 多子饒妻137 百無禁忌121 功在不捨1.45 生死大敵111 神國之謀1.84 清官難斷115 亡胡千家17 輕徭薄稅103 寡情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