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風雪載途

智者交鋒,點到爲止。劉備話已說到,竇太皇亦道明心意。自當渙然冰釋,芥蒂全無。

竇太后留薊王家宴。薊王亦不推遲。竇太后破例淺飲,陪薊王小酌。要說竇太皇清心寡慾,別無所求。且對薊王關愛有加,常有如沐春風之感。比起覲見何後,劉備要從容許多。

宴畢。劉備告辭下山,返回三足烏。

臨近歲末,地凍天寒。四方商隊,風雪載途,趕在大雪封路前,各自滿載而歸。不願頂風冒雪,便齊聚旅堡,暖酒溫湯,競相宴飲守歲。廣結善緣。

陽渠唯函園內水路,尚未結冰。新任洛陽令司馬芳,正大刀闊斧,改造洛陽地下水路。行雨污分流。並用新式『連甕』,全面取代滲井排污。連甕地埋罐,技藝來自越人常用盛器“連罐”。分,二連甕、三連甕、四連甕、五連甕、乃至十連甕。五口之家,二連甕足以。埋於地下,自然分解(微生物降解)生活污水。澄清之後,再經由污水管網,送往城外陂渠。變害爲利。

百萬之衆,人吃馬嚼。積糞若直滲地下,污染可想而知。待地下管網改造畢,當保洛陽水體,千年無虞。再因地制宜,封山育林,涵養水源。尤其大河上游,謹防過度農牧。只需河水清,則天下平。

衣帶詔,十有八九,乃出竇太皇。太皇言,爲自保。劉備當信之。

三宮鼎立之局,對實力最弱的竇太皇而言,利大於弊。何董二戚,凡有一家落敗。一家獨大之勢成,必會清剿竇太皇無疑。即便忌憚薊王虎威,不敢痛下殺手,亦會禁錮宮中,整日提心吊膽,鬱鬱寡歡。境遇遠不如眼前這般,輔佐幼帝,垂簾監國,志得意滿。

故結好外鎮,亦是常用手段。先前大將軍何進爲剷除內宦,亦如此行事。

情理皆通。只是,竇太皇爲何擇後將軍董卓?且聯絡之人,多出何進幕府。

劉備大殿議政。

賈詡言道:“董卓、丁原等,彼時皆爲大將軍心腹爪牙。二宮之變時,董卓並丁原,以剿滅十萬黃門爲名,禍亂城郭。牽扯函園兵力。戰後,遂僥倖保全,卻爲各方所深忌。尤其車騎將軍何苗,素不與何進一心。亦不與董、丁等人交好。驃騎將軍董重,對大將軍餘黨,更不假辭色。董卓、丁原,遂成棄子。故能爲竇太皇所用。”

“文和所言極是。”荀攸言道:“衣帶詔既出竇太皇,當與我主無關。然,究竟只爲自保,還是別有所圖。此時,尚無定論。”

劉備輕輕頷首:“孤,亦如此想。”

見田豐、沮授,沉思不語。劉備遂問道:“元皓、公予,可有高見。”

田豐聞聲奏報:“回稟主公。臣,總覺衣帶詔,頗多蹊蹺,自相矛盾。”

“何以見得。”劉備又問。

“所謂‘無利不起早’。竇太皇若不爲自保,授董卓等人衣帶密詔,爲除何董二戚。無論成與不成,於太皇何益。”田豐娓娓道來:“竇太皇素有遠見。先帝初,竇大將軍輔政。竇太皇雖初垂簾,卻力排衆議,命段太尉掃平羌亂。今,朝政日非,朝不保夕。若一而再,再而三,大興刀兵,屠戮洛陽。社稷難存,國祚不繼矣。竇太皇焉能不知,其中利害。一言蔽之,於朝不利,於己不利。既如此,爲何一意孤行。”

田豐言下之意。竇太皇如此行事,沒有道理。即便一戰功成,何董二戚被滅,利益點又在哪裡。

沮授索性挑明:“若奉竇太皇衣帶詔,誅何董二戚。事成之後,誰人得利。”

劉備心中一動:“今日,竇太皇親承,曾與董太皇歃血爲盟,共扶王美人貴子。先前鞠城兵亂,竇太皇欲攜皇長子遠赴漠北。令貴子登基。如此想來。若何董二戚被誅,陛下因故被廢。勃海王(王美人貴子)能繼大位否。”

“回稟主公。如此,太后焉能善罷甘休。或由太后麟子繼位,亦未可知。”賈詡言道。

“貴子、麟子,二選其一。五五之數,兩可之間。”劉備言道:“既無必勝之把握,焉能一意孤行。”薊王言下之意,謀略祭出,必爲達成所願。若目標並不明確,戰果亦不清晰。煞費苦心,設謀何用?

即便衣帶詔完美髮動,一舉剷除何董二戚及其黨羽,亦不足以確保貴子登基。

反之亦然。即便心知麟子乃薊王骨血。竇太皇亦無十足把握,助麟子登基。

總而言之。無論竇太皇,想助二子中何人登基帝位。此謀,皆無法確保達成。且還會危及國祚。換作旁人,也就罷了。以竇太皇之明,焉能出此昏招。

心念至此,劉備又問:“若非竇太皇所爲,又當是何人。”

便在此時,忽見史渙入殿通稟:“主公,城門校尉趙延,投帖求見。”

“必是趙忠授意。”劉備言道:“速請。”

“喏。”

中堡,瑤光殿前。

見安車西行,左中郎將呂布遂上前盤問。

“見過左中郎將。”正是薊國守邸丞劉平。

“見過守丞。”呂布振奮精神,衝城頭大喝一聲:“放行。”

“喏!”城頭兵士搬動機關,摺疊吊橋次第鋪展,與對面長橋相接。

“有勞左中郎將。”劉平代行尚書事,列席朝議,已成慣例。見呂布愁容盤踞不散,劉平好意相問:“敢問左中郎將,何故累日憂擾?”

呂布赳赳男兒,且與劉平相熟,這便言道:“乃爲兒女之事。”

“哦?”劉平遂駐車細問:“誰家女公子,竟令左中郎將,念念不忘。”

“乃是……”心中惆悵,不吐不快。許是見四下無人,又許是知劉平乃薊王從兄。或有轉機,亦未可知。於是鬼使神差,呂布將安素之事,和盤托出。

待靜心聽完。劉平一聲長嘆:“原來如此。”

開弓無有回頭箭。

事已至此,焉能半途而廢。呂布咬牙相求:“求守丞代爲通稟。王上……”

不料竟哽咽。

“左中郎將之意,我已盡知。”劉平急忙寬慰:“平,當如實上稟。王上自有定奪。”

“謝守丞成全!”呂布喜極,竟欲大禮參拜。

“舉手之勞。”卻被劉平雙手托起:“如何使得,如何使得。”

153 下階之梯1.97 鐘鳴漏盡194 天下共疾1.97 鐘鳴漏盡1.75 大漢一藩197 試兒之禮108 與王共治1.230 列宿歸位1.75 永不更迭1.68 燕人來也1.295 求仁得仁18 再起兵禍1.22 勿爲禍先122 刀槍莫及199 千里追兇61 衝風之末1.20 生得好看147 藥到病除159 蟬蛻龍變1.84 蟾宮折桂160 能者居之1.34 先禮後兵130 抗颺虓虎1.76 世道無常1.74 再掠女豪1.42 撐犁孤塗165 往昔之約1.78 四海英雄1.42 唯有我等1.43 白馬楊氏134 鮮卑利亞149 白駒過隙141 喬裝出兵102 載滿而還171 北薊南宛1.220 和合天生1.249 幸有一子1.30 火燒雲臺174 以謝天地123 無人祭奠1.47 難覓仙蹤1.58 割發代首197 仙人指路196 前狼後虎103 人力秧機114 闢禍樓桑137 恩怨無主191 陰圖異計100 三馬同槽31 垂綏琬琰103 水路遊擊1.43 百般不厭1.275 天下正色111 鳴蟬蛻殼1.249 唱罷登場136 後果前因151 王者之心1.60 接風洗塵139 戶限爲穿1.49 覆水難收1.9 雄甲天下150 天地人和1.75 大漢一藩1 雪夜敵蹤170 乞伏來投1.93 共襄盛舉221 大秦魚麗124 上公九命1.3 全身而返131 鳩佔鵲巢1.263 羌煮貊炙1.256 全勝立威1.97 板上釘釘125 息事寧人178 中洲一郡132 吞光神鎧170 自斷股肱128 意外之喜162 統一貨幣1.75 一錢太守1.200 終破隴關18 豈若麒麟131 衣錦榮歸1.57 謀錄不盡41 不爲已甚1.93 自取其禍1.23 痹體之術170 血矛之約1.82 倉樓藏秘1.96 酒精花露1.62 五陵少年1.284 宜若登天91 熱度未消1.67 冬季攻略1.34 望文生義1.239 雪落無聲121 功在不捨1.88 二賊授首1.283 石牛糞金165 動則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