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五日京兆

“子遠留步。”剛出正堂,袁紹便喚道。

“本初何意?”許攸聞聲回頭。

“請借步一敘。”袁紹近前答道。

“請。”許攸伸手相邀,二人同入長史精舍。

精舍在大將軍西院,毗鄰顯陽苑。鬧中取靜,悠然自得。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樑冀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衆(注①)。”

登頂閣,俯瞰苑中美景。袁紹笑道:“前有先賢,鑿壁偷光。今有子遠,登高借景。二相呼應,何其妙哉。”

“妙在何處?”許攸親自煮酒。

“妙在一個‘借’字。”袁紹意味深長。

許攸搖頭一笑:“如本初所見。舍中一切,皆非許攸所有。便是這身府服,亦是大將軍所賜。不借何來?”

袁紹輕輕點頭:“子遠乃高士。與紹及孟德,皆少時好友。正因你我乃故交,紹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酒尚未溫,許攸平揖相問:“本初請直言。”

“子遠可知,王芬之事。”袁紹忽問。

“王文祖,興兵謀逆,刺殺先帝,已認罪伏誅。”許攸靜答。

“子遠又可知,王芬謀逆前,亦曾暗中聯絡孟德。”袁紹又問。

“哦?”許攸反問道:“此等隱秘,本初何以知之。”

袁紹遂取出一絹書:“子遠且自觀。”

許攸接過一看,正是曹操《與王芬書》。或稱《拒王芬辭》。這便不動聲色:“傳聞,先帝已將王芬往來書信,付之一炬。且此書,亦非孟德筆跡。莫非僞造?”

袁紹搖頭道:“非也。此書雖非出孟德之手,然書上句句皆出孟德之口。”袁紹甚是篤定。

“願聞其詳。”許攸再拜。

“子遠可知,河間名士,張子並(子亞)乎?”袁紹道破天機。

“爲王芬創《靈帝河間舊廬碑》之鄚縣張超!”電光石火,許攸已想通一切。

“然也。”袁紹這便言道:“芬性疏而不武。爲誘先帝北巡,請名士張超,創錦繡碑文。待碑文成,二人把酒高歌,席間王芬大醉,孟德手書自袖中遺落。遂被張超悉知。張超默記於心,返鄉後,輾轉反側,難以安枕。遂將密信書於白絹,知我素與孟德交好,便隨函寄來洛陽。”

事已至此。是否真乃“醉酒遺落”,唯張超一人知曉。寄書袁紹,除爲曹操開脫,亦求自保。畢竟,是張超爲王芬創《靈帝河間舊廬碑》。

許攸輕輕頷首:“便有此書,足可證明,孟德並未過裹挾其中,即便替友隱秘不報,亦當‘義而無罪’。”

“誠如子遠所言。”袁紹話鋒一轉:“然紹竊以爲,王芬既暗說孟德,焉能不聯絡子遠。”

許攸面色如常,頗多風輕雲淡:“本初何出此言。王芬欲行兵亂,必聯絡天下豪傑。要我何用?”言下之意,手無縛雞之力,何以上陣殺敵。

袁紹亦看不出破綻:“如此,當可心安。你我共事於大將軍麾下。若陰懷不軌,暗藏謀逆之心,我等俱危矣。”

“本初當知,我並無異心。”爐上酒已溫,許攸親手斟滿:“且滿飲此杯。”

“請。”袁紹一飲而盡。

長樂宮,長秋殿。

何進又將宦官名籍,呈給簾內何太后御覽。

何太后看後疑道:“可曾刪減。”

“絲毫未減。”大將軍如實以告。

“大將軍,既決心已定。朕亦無言。”何太后不置可否。

“弓在弦上,不得不發。”何進心中大石落地。又怕惹惱太后,遂寬慰道:“五日後,當見分曉。”

“好。”何後言道:“王母降爲彌月之喜。園內仙氣經久不散。可將舞陽君及家中老小,遷來小住。”

何進會其意:“喏。”

北宮黃門署。

趙忠、張讓、畢嵐、宋典、封諝、郭勝。殘餘中常侍,悉數到場。

“何進殺蹇碩,乃爲控西園衛。”環視衆人,趙忠言道:“然先帝立西園八校時,我輩皆曾認領一校。我已暗中聯絡西園左校夏牟,助軍右校馮芳,助軍左校趙融,下軍校尉兼(北軍)屯騎校尉鮑鴻、右校尉兼(北軍)步兵校尉淳于瓊。五校皆可爲我所用。”

“鮑鴻、淳于瓊,非出黃門,焉能爲我所用。且淳于瓊素與司隸校尉袁紹交好,必爲內應!”畢嵐大驚。

“屯騎校尉鮑鴻、步兵校尉淳于瓊,身兼二職,平日駐北軍大營,並不入西園。”趙忠言道:“淳于瓊所部,實由左校夏牟代爲統領。夏牟,乃中常侍夏惲之弟也。阿閣兵亂,夏惲被剁成肉泥,屍骨無存。夏牟焉能無恨。若我等俱亡,黃門子弟,何以獨存。爲兄爲己,夏牟必無二心。”

“鮑鴻又當如何?”宋典追問。

“鮑鴻貪財善戰。因侵盜軍資,贓過千萬。時被侍御史兼西園典軍校尉劉岱劾奏,本當下獄死。求我向先帝進言,得免脫身。”趙忠笑道:“願爲我等所用。”

“原來如此!”衆人大喜。

“今日早朝。大將軍一系,羣起上表,尊陛下爲‘無上將軍’。統領天下兵馬。若無陛下敕令,出師無名。西園衛焉敢隨我等,擊殺當朝大將軍。”畢嵐仍有疑慮。

“太皇詔命在此。”封諝取敕令在手。

“永樂董太皇!”衆人心領神會。

“然也。”封諝高深一笑:“何進‘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故二宮太皇,責令三司會審。我等奉命而行。若何進不從,格殺勿論。”

“此罪何來?”宋典喜問。

長樂太僕郭勝,如數家珍:“太后母舞陽君,及車騎將軍何苗,數受我等賂遺,代爲遮掩。何苗曾向太后進言:“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日前,車騎將軍‘親筆表奏’已入尚書檯。老大人抱恙入宮,秘奏董太皇。這才請來敕令。”

“何苗乃進弟也。如何能劾奏兄長……”畢嵐幡然醒悟:“乃是僞作!”

“然也。”張讓字字見血:“何苗本姓朱,與何進異父異母。並非血親。且素與兄同心。由他劾奏,無人起疑。”

“事後又當如何?”畢嵐再三追問。

“事後,何進梟首,大權在握。何苗爲尋自保,焉敢與我等爲敵!”趙忠森然一笑:“前漢張敞爲京兆尹,將被免官。便有下屬,不肯聽命辦案。且對人言道:“不過再做五天京兆尹,還辦何案?’典出‘五日京兆’。今借來一用。亦是大將軍之期也!”

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08 與王共治136 天下共主1.56 巡視國境120 六宮粉黛101 三日之義1.5 重操舊業159 畢生之年91 英雄同契1.73 死無對證1.68 爲而不爭1.94 長城邊患1.40 火雲如燒135 喜得千金140 情理之中1.3 風潮不減1.45 好治不病261 寄神免禍1.48 權驅寰宇132 爲君取食1.40 洛陽酒家1.98 衣帶秘詔152 九令五尹17 同軌畢至1.275 天下正色108 命續二載112 幼獸初生12 何方妖孽1.44 勸善禁惡157 塵埃落定108 同舟共販150 勢如水火1.60 八關都邑1.54 君臣有道1.23 真骨舍利170 自斷股肱151 終破鄴城1.75 大漢一藩121 避實擊虛1.76 難分良泰130 民情如火1.22 薪盡火傳174 爾虞我詐1.43 白馬楊氏159 畢生之年1.33 代父上疏140 情理之中199 飲恨兵退173 飲鴆止渴1.43 龍生九子157 耕雲播雨1.39 分功之義118 元服之禮1.28 暮夜有知1.224 鬥戰取將127 先入爲主1.46 尋機而動104 窮無出路151 平定龜茲151 終成眷屬103 寡情薄義1.70 佛道之爭134 光融天下1.82 可以爲報1.245 更始決裂1.8 北面而事1.76 峰迴路轉1.57 周不如漢179 百廢初興169 先登陷陳110 見縫插針1.75 永不更迭1.5 何方神聖115 亡胡千家134 大利匠城1.4 各懷鬼胎154 以享司寒120 隨行就市151 金石爲開119 妻婦之禮187 良平之奇125 探險搜奇1.24 伏虎潛龍180 嶄露崢嶸104 龍吟虎嘯1.63 懸樓列肆191 何必談錢61 怒其不爭1.26 循跡追兇1.66 有女士異1.5 奉身以死188 爲所欲爲16 降服烈馬137 和氣生財183 包藏禍心102 殺良冒功167 王化之基1.63 釘接榫合1.2 經商有道116 奇兵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