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借兵剿匪

無論匈人還是北人。皆屬漢民。

匈人女子,多盼嫁入薊國。族中青壯,亦多以成爲薊人爲榮。

董卓,對大將軍“結好內虜,備以後用”之妙計,始終存疑。正如他對薊王劉備流徙羌人的做法,同樣嗤之以鼻。

久居西涼,與羌人渠帥常來常往的董卓深知,胡人性狹,貪財忘義。皆是些喂不熟的白眼狼。之所以乖乖留在牢營,甘爲驅策。不過是貪慕日賺二百大錢,而已。這筆賬不難算。以薊王一國之力,根本無力承擔流徙羌人海量欠薪。

只需刑期滿,西涼當起大亂。

此乃朝廷內外之共識。羌亂一起,生靈塗炭。破關寇邊,必然與奢延鮮卑屬國,南匈奴王庭等胡虜,相互逆竄,狼狽爲奸。一不留神,大漢北疆,烽火四起,永無寧日。故西涼一地,朝臣談虎色變,避恐不及。無人願往西州爲官。

薊王之所以不惜工本,大力修造大震關、大散關。甚是連夾在二關之間,今漢早已絕跡的陳倉狹道,燔史谷內燔史關墟,亦重造成雄關。亦是防羌人逆亂。

三座雄關,橫欄東西,分割華夷。更不惜工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將陳倉狹道修築成“陳倉棧道”。狹道東西各設障壁軍堡。不爲民用,只爲軍用。

以上種種,皆說明。薊王正爲即將到來的羌亂,做着萬全準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董卓深以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殺伐果斷,如段太尉那般,屠國滅種,纔是唯一解決之道。

“明公,王庭已到。”正神遊天外,便有幷州屬吏,拍馬上前。

“哦。”董卓輕輕應聲,神情甚是倨傲。

屬吏早見慣不怪。

自行調轉馬頭,入身後隊列。

匈人竟學會城居。

眺望橫豎數裡的版築夯土垣牆,董卓等人神情各異。待入城,目光所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繁華絲毫不輸漢人城池。唯一不同,便是帳篷。所有高樓,亦或是包磚垣牆圍起的院落,皆以帳篷蓋頂。

“如何防火?”董卓揮鞭指問。只需一輪火箭,城內居民皆葬身火海。

便有屬吏答曰:“西域有火浣布,胡商販來薊國,與細鋼絲織成‘銀鱗火浣布’,可避刀箭水火。遂成薊國“鸞翼帆”專屬織材。稱‘鸞毳裘’。後織成帳,爲胡人所深愛。傳聞,一頂居家‘鸞毳裘帳’,可換駿馬百匹。”

聞“一帳換百馬”,董卓終於變色:“城內帳篷無數,莫非皆用駿馬換來。”

“非也。”屬吏再答:“皮裘、奶肉、重酪、隕鐵、珠寶,皆可兌換。若有匈人女子,嫁入薊國。夫家自會送一頂鸞毳裘帳,以爲聘禮。明公所見,城內帳篷叢生,多是與薊國通婚之家。”

“嘶——”董卓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結親如結盟。兩家互有姻親,如何能輕起紛爭。南匈奴與薊國,交往之密,恐難挑撥。

匈人王庭,橫豎一里,乃是內城。已與大漢諸侯王城無異。綿延起伏,宛如叢山竦峙的鸞毳裘篷頂,自然必不可少。銀鱗火浣布風靡東胡,成爲遊牧民族不可或缺的奢侈品之一。

西域都護府,僅靠石綿開採,便足以維持收支。足見一斑。

王宮近臣內侍,接人待物,頗有風儀。一切禮節,皆與漢家王侯無異。南匈奴王,雖稱單于。卻早上表求賜漢名:劉原。王子呼徵,幼入薊國太學壇。取名:劉徵。

“拜見王上。”見匈奴王身披御賜王服,董卓心領神會,隨即改口。

“見過使君。”匈奴王含笑回禮:“請入殿一敘。”

“請。”

除靴入殿,賓主落座。

董卓取禮單,雙手奉上:“初入貴國,略備薄禮,不成敬意。”

內侍接過,轉呈匈奴王。

一眼掃過,匈奴王笑容更盛:“如此重禮,愧不敢當。”

“區區財物,何足掛齒。”董卓抱拳道:“實不相瞞。董某自受命以來,日夜兼程,趕來與王上相見。乃有一事相求。”

“使君儘可直言。”匈奴王笑道。

“白波、黑山,沆瀣一氣,行刺先帝。久踞太行,漸成大患。爲守一方國土,護京師周全。特來向王上借兵剿匪。”

“先帝爲黑山飛燕所傷,崩於沙丘臺上。此仇不共戴天。”匈奴王肅容言道:“既爲討賊,孤,義不容辭。”

“謝王上!”董卓大喜過望。

“不知使君欲借兵多少?”匈奴王居高笑問。

“嗯……”董卓接連豎起一二三根手指:“三……”

“三萬?”“千”字尚未出口,匈奴王便脫口而出:“可也。”

“咕……咚!”董卓血氣上涌,憋了個滿臉通紅。渾身橫肉,無風自動。當真驚喜無限。

“謝,王上成全!”這便離席下拜。董卓亦是豪傑。義之所向,自當相照肝膽。

“皆爲國效力,何必言謝。”匈奴王又道:“三萬遊騎,由本國左右二賢王統領,自帶三月糧草,聽憑使君調遣。”

出人出力,還自備糧草。董卓喜上加喜:“王上一心奉公,董某定如實上稟。”

“不知使君,何時出兵?”匈奴王笑問。

“煩請王上厲兵秣馬。待來年開春,出兵討賊。”董卓擲地有聲。

“如此,甚好。”正事談罷,匈奴王遂命人備筵。宴請董卓一行。

席間觥籌交錯,賓主盡歡。董卓來者不拒,酩酊大醉。被扶入偏殿歇息。

罷筵後,南匈奴左右賢王,入宮來見。

“拜見單于。”右賢王羌渠自知口誤,急忙改口:“拜見王上。”

“免禮。”匈奴王笑道:“座。”

“謝王上。”

待二人落座,匈奴王遂將借兵之事,娓娓道來。

“三萬精騎,乃國中大半兵力。”二人面面相覷:“敢問王上,因何要借與他人?”

“無它,依計行事耳。”心腹重臣當面,匈奴王這才道破謎底:“月前,右丞密函,提及此事。讓孤依計行事。”

“董卓未至,右丞豈知?”左賢王須卜骨都侯,驚問。

右賢王羌渠嘆曰:“右丞算無遺策,真乃神人也。”

匈奴王言道:“右丞書中還言,董卓陰藏狼子野心,必不能久居人下。若大權在握,必如王莽故事。”

“既如此,我等爲何還要助紂爲孽。”左賢王再問。

“孤亦有此問。”匈奴王字字珠璣:“右丞答曰:無有大亂,何來大治。”

右賢王羌渠心中一動:“右丞欲再造新莽乎!”

1.76 智機千變1.97 固辭不就1.73 有教無類1.42 善利其器100 與我一戰127 先入爲主166 心生毒計158 北面稱臣21 驢馬同價51 誰言廢立100 難爲人臣1.52 漢越親和18 決心未定127 徵闢天下119 萬全之策41 波橘雲詭146 有恃無恐1.47 丹陽勁卒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52 二宮流血103 水路遊擊1.96 百億地產1.63 犬牙相錯1.292 威制天下19 同胞兄弟193 置酒高會1.32 無心插柳154 火攻破敵199 必有其子156 開卷有益41 鑄山煮海1.85 興兵討賊197 福莫大焉11 檀口溫湯106 偷天換日1.87 溫故知新101 東走西顧130 民情如火117 再爲羣雄1.87 扶危濟困1 雪夜敵蹤104 掃榻以待1.58 夾縫求生100 難爲人臣1.209 轅門射戟1.202 多事之冬18 如芒在背135 喜得千金1.23 百騎踏營177 人神不擾141 父子十祿1.86 精兵盡出1.74 判若鴻溝1.53 攻心爲上199 飲恨兵退146 何須十年1.29 迴光返照197 崢嶸已露197 因時而化145 督亢秋成112 莫如勤王115 龍見於野1.7 小夥伴們112 泰山捧日156 金牌免死13 匹夫無罪197 試兒之禮134 玩於股掌1.50 試釘馬掌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33 強者之姿1.43 骨肉至親158 攻城拔寨178 洞鑑古今1.66 人財兩全1.78 怦然心動1.232 南閤祭酒1.35 傳火天下1.288 欲加之罪185 拋磚引玉116 如日之升128 揮金僚朋1.76 麒麟續命1.70 海瀕廣潟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5 粗中有細1.7 無郭之都1.85 得隴望蜀103 水路遊擊1.64 天下大酺1.296 可甘人下1.254 忽然而已1.246 弄劍踏杯128 孤很欣慰1.72 血染清溪170 黃泉相見1.79 別開生面1.37芳蘭生門124 明以照奸1.66 飛廉斬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