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

這年,遼國皇帝天柞帝過壽,特意給南朝朝廷發來請柬,邀請南朝派員參加慶典。南朝是遼國對北宋的稱呼。

自澶州之盟後,遼國和北宋握手言和,兩邊結爲兄弟之國,凡有喜慶之事,皆互派使團慶賀。

這次,遼國向北宋發出請柬,除了邀請北宋參加天柞帝壽辰慶典外,另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鞏固與北宋的友好關係。因爲這個時候,發跡於東北的金國,正在與遼國打仗。

金國乃女真人建立的一個國家,非常勇猛,在於遼國的戰爭中,已經接連獲勝,遼國遭遇到滅國危急。

童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北宋出使遼國的。

接到遼國的邀請函後,徽宗皇帝爲派誰作爲大使出使遼國,頗費了一番腦筋。

其實,這個事情不復雜,只需派出一定規格的官員就可以了。

然而,徽宗皇帝覺得,這次派往遼國的大使,一定要威武雄壯,一定要能鎮得住遼國朝廷,由此而顯示出大宋的威嚴來。

除此之外,這個事情後來變成了一件複雜事情,乃是因爲童貫在徽宗皇帝面前主動請纓,要求作爲大使,前往遼國,給天祚帝祝壽。

童貫給出的理由是順便查訪下遼國軍事實力。

這之前,童貫對青唐、西夏用兵,連續取得了多場勝利,大得徽宗皇帝歡心,被提拔爲樞密院事、檢校太尉、總管西北軍事等衆多職務,在軍事方面的權限,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童貫這個人,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童貫因爲連續在青唐、西夏連得了多場勝利的緣故,野心膨脹了,覺得既然可以對青唐、對西夏用兵並取得勝利,那麼,對遼國也是可以用兵的;假若順利的話,把後晉時石敬瑭送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給收復回來,也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童貫心想,假若真的把燕雲十六州疆域給收回來了,自己就成了大宋開國以來最大的功臣了。

關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疆域之事,那是大宋夢寐以求的事情,從太祖、太宗到真宗,都時刻思念着收復燕雲十六州,太宗、真宗爲此還御駕親征。特別是那太宗皇帝,因爲收復燕雲十六州,親赴前線,被遼國兵馬團團圍困,若不是楊家大朗延平做替身,恐早命喪黃泉了。

童貫心想,自後晉失陷與契丹的燕雲十六州,若是在自己的手中給奪回來了,那該是多大的功勞啊?!往後數千年,自己的功績,自己的形象,恐怕都是一座高聳的豐碑,無人可以企攀。到那時候,誰人敢小瞧俺是閹人?!誰人敢小瞧俺是宦官?!你們不是閹人,不是宦官,你們去把燕雲十六州疆域收復回來給我這個閹人、宦官看看。

童貫因此想而壯志滿懷,激奮萬分。

恰在這個時候,遼國爲天祚帝生辰慶典,給朝廷發了請柬,邀請朝廷派使團前往遼國,參加遼國天柞帝生辰慶典。按照慣例,朝廷的確是要派出使團,赴遼國中京,給遼國天祚帝賀壽。

童貫覺得這是個機會,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便上朝覲見徽宗皇帝,提出要作爲大使,出使遼國,順便探查下遼國軍事方面的虛實。

當時,徽宗皇帝正在考慮向遼國派出使團的事,想着要派出一個高大威武之人,好彰顯朝廷的威嚴。現在見童貫主動請纓,又見童貫身材高大,威武雄壯,下巴上還長着濃密的鬍鬚,很是受看。況且,最近幾年,童貫連續對青唐、西夏用兵,連續得勝,的確具有軍事才能,皆給天柞帝賀壽之機會,瞭解下遼國的軍事情況,倒也是合適。如此想着,但沒深想,徽宗皇帝就答應了童貫的要求,決定派童貫爲大使,帶使團前往遼國中京,爲天柞帝賀壽。

衆所周知,童貫乃是個閹人。朝廷大臣聞聽徽宗派童貫使遼,大爲驚愕,紛紛上書,道:大宋朝人才濟濟,爲何要派一個宦官爲使臣?派宦官出使他國,千古未聞,有損國格,有失國體,況且也是對他國的侮辱、蔑視,這事不可行。

羣臣們一反對,徽宗皇帝便猶豫下來了;然童貫執意要出使遼國,使得徽宗皇帝甚是爲難。

眼看着天祚帝壽辰時間快到了,得趕緊派出賀遼主生辰使去,否則,路途遙遠,不能及時趕到,缺席天柞帝壽辰慶典,恐要失禮。想來想去,徽宗皇帝採取了折中辦法,定派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爲賀遼主生辰使,童貫副之,同赴遼國中京,爲天祚帝賀壽。

既是如此,朝殿上,羣臣仍紛紛反對,不同意派出童貫,認爲此舉有損國格,有失國體。

面對這個情況,徽宗親自替童貫周旋,柔聲地勸慰衆大臣道:“契丹聞聽童太尉極善用兵,大敗西羌,故欲見之,君子有成人之美,況俺堂堂大宋上國?!故此朕派童太尉前往,賀壽爲名,實乃查探其國之軍事,此爲上上策也,卿等就莫要再阻攔了。”

羣臣見徽宗皇帝如此說,就不好再堅持反對意見了。

童貫因此得以出使遼國。

隨後,鄭允中、童貫兩人,帶着大宋使團,自汴京出發,迤邐北上,一路上少不了招搖顯擺,耍耍京官的威風。

地方官員聞聽童樞密童太尉大駕光臨,皆等候在任所邊界處,迎接童貫的到來。

地方官員緣何要如此擡舉童貫?原因在於童貫向來喜好迎來送往的這一套。

崇寧年間,童貫被任命爲熙河蘭湟、秦風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爲宋朝西北前線最高軍事長官,權傾一方,如日中天,牛皮得不是一般,無論到哪裡去,邊將都要迎來送往,唯童貫馬首是瞻。當時,有一個名叫錢昂的人,擔任着秦州知州兼秦風路安撫使,因看不慣童貫虛榮浮誇的那一套,當場將其羞辱一番。

然而,像錢昂那樣剛正不阿的人又有幾個?所以,童貫被錢昂羞辱的笑話在被人傳頌的同時,童貫好迎來送往的那一套,也是人人皆知了。自那後,童貫到哪,地方上的官員都隆重地迎接,以討童貫的歡心。

現在,童貫由汴京出發。一路上,明明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爲賀遼主生辰使,童貫副之,然童貫卻極爲高調,騎着高頭大馬,走在鄭允中之前,好像他是賀遼主生辰使,鄭允中副之一樣。對地方官員的迎來送往,童貫坦然接受,全不顧鄭允中作爲主使的感受。

童貫乃軍事官員,鄭允中乃文官。秀才遇到兵,有禮講不清。何況是溫文爾雅的鄭允中遇上了強勢霸道的童貫。所以,鄭允中也只好謙讓,由着童貫的性子來。那童貫,將在外,不由帥,做張做勢,飛揚跋扈,好不威風。

童貫、鄭允中帶領着賀遼主生辰使團,晝行夜宿,迤邐了七、八天時間,來到了遼國燕京郊外的盧溝橋前。

童貫、鄭允中浩大的使團,到了遼國境內,自然引起遼民的圍觀。道路兩邊,站滿了穿着奇形怪狀服裝,留着三點式髮型的遼民,身長脖子,眼睛滴流亂轉、驚喜地看着行進中的大宋賀遼主生辰使團。

忽然間,從人羣中穿出一個人來,噗通一下跪於道路中間,高聲喊道:“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使。”

童貫雖爲以賀遼主生辰副使,然在正使鄭允中面前,他以爲他纔是正使,凡事都有他定奪,鄭允中不過是頂個頭,做個陪襯而已。所以,一路上,童貫吆吆喝喝,凡事出頭,當着不是正使的正使。

這會兒,童貫正騎着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接受着遼民的敬仰,猛然間穿出一個人來,跪在路中間,着實把童貫給嚇了一大跳,急忙勒停了馬。聞聽到那人高呼:“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人”後,童貫立馬洋洋得意起來,剛纔的驚嚇一光而散。

童貫垂首,對匍匐在地的馬植說道:“俺乃大宋樞密使、檢校太尉童貫,你是何人?因何事求見本官?”

童貫不報他此行賀遼主生辰副使職務,報的是在朝廷上的職務。很顯然,報此行的職務,其中帶了個副字,這是童貫所不情願的。

這個馬植何許人也?因何要拜見童貫?

原來,這馬植原在遼國擔任光祿卿、寧邊州副史等職務,後棄官返鄉,回到幽州,和他的結拜兄弟賈世忠約定,暫以販賣馬匹爲業,待將來有機會時,返回中原故國去。

馬植祖上乃中原漢民,他本人也早就嚮往着天朝上國,想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天朝上國某個一官半職。前不久,馬植聞聽到南朝派出了賀遼主生辰使團,其中有童貫童大人,遂天天等候在大道邊,等候着南朝到來,和結交上童貫童大人,爲他返回故國創造條件。

現在,南朝使團來到了眼前,馬植豈可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故此穿到路上,“噗通”跪下,高聲叫道:“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使。”

跪在道路中間的馬植聞聽到騎在馬上,行進在最前面的就是童貫童大人時,擡頭去看,見那童貫,生得身材魁梧,相貌威武,鬍鬚飄飄,果然是非同尋常之人,並非像是傳言中的閹人。

馬植既知馬上之人乃是宋朝派往遼國賀遼主生辰的副使童貫,又聽到童貫問因何要拜見他,以爲是機遇,忙高聲叫道:“童大使啊!您聽我言!”

叫畢,馬植用悲腔連說帶唱道:

“百年前遭變故江山易主,

可恨那石敬瑭賣國求榮。

想我等原本是中原子民;

現如今卻成了蠻族遼人。

忍屈辱我也曾出仕遼邦,

擔任過光祿卿三品官職。

身在遼心在宋日思夜想,

故國情滿胸腔兩眼南望。

盼天師揮金戈北上征伐,

今日裡盼來了故國使臣。

小人我見大帥如仰日月,

有妙計要敬獻大帥請聽。”

馬植見了童貫,言辭極爲恭卑,述說了自己的情況和願望,最後說有妙計要獻。

童貫被馬植一通吹捧,正撓在癢癢處,虛榮心得到滿足,高興得心花怒放,便讓馬植平身,他自己也下了馬來,來到馬植身邊,詢問遼國情況,目今國力如何?

因時間原因,馬植大致講了下遼國的情況,就爲童貫獻了一個大大的“千古妙計”。

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