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

白時中、李邦彥派出的使臣乃是宰相府負責整理文書的低級官員邵建錄。邵建錄乃他生怕死之輩,他原本不想出使金營,怕被金營扣住,或是把小命給丟了。

當時,白時中對邵建錄說道:“你前往金營,只要把朝廷欲割地請和的意思傳達給金軍即可。你雖是朝廷使臣,但你非親王,也非我等宰相之類的大員,金軍還要和朝廷討價還價,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另外,假若這次和談成功,金國撤軍後,將論功受賞,到時候,你首赴金營,促成和談的功勞,絕對是跑不掉的,本相將請奏聖上,授你爲參知政事。這個機會,不是人人都有的,你要把握住機會。”

兩位宰相大人指派了,且答應邵建錄,等事成後將有重賞,奏請聖上,授他爲參知政事。參知政事乃副宰相級別,對宰相府負責整理文書的三品官員邵建錄來講,誘惑力是足夠大的。爲了那個參知政事,邵建錄答應出使金營。

第二天,邵建錄領了白時中、李邦彥的相令,出了南門,繞道前往汴京北郊,去金營商議割地求和之事。路途上,恰碰上金軍使臣吳孝民,因北門外有宋軍值守,也繞行南門,欲進入汴京,拜見宋國郡城,傳達完顏宗望的指示。

邵建錄原本就害怕去金營,恰巧碰上金軍使臣吳孝民,大喜,遂以此爲藉口,帶領着金軍使臣吳孝民返回南門,進入汴京,回到相府。

相府中,值守官告訴邵建錄,白、李兩位宰相上朝未歸,有事可直接入宮,給兩位宰相報告去。

金軍使臣吳孝民見說,請求邵建錄引薦他入宮。邵建錄也急於給白時中、李邦彥兩位宰相交差,遂帶着吳孝民入宮。

邵建錄帶着吳孝民來到皇宮前,對帶班值守的御林軍將領說道:“金軍派使前來,有要是要稟告聖上,快快傳將進去,莫誤了大事。”

當時,情形危急,御林軍將領也不敢耽誤事情,遂將金使求見聖上的情況,通報了進去。欽宗正有講和之意,聞聽到金軍主動派使前來,遂讓傳呼進來。

邵建錄遂帶着吳孝民入宮上殿。

白時中、李邦彥見邵建錄也入到宮中,大吃了一驚,心想邵建錄若當殿說出出使金營的事情,衆大臣必然驚愕,進而引起喧囂,嚷嚷。於是,搶在邵建錄說話之前,白時中向前一步,對邵建錄說道:“既是金使到了,就沒你什麼事了。你趕緊回府去,待本相散朝後有要事安排。”

邵建錄見說,遂退出了大殿。

邵建錄推出大殿後,金軍使臣吳孝民望欽宗皇帝一拜,說道:“大皇帝在上,俺受我國東路軍統帥完顏二王子之令,前來出使你國。”欽宗道:“來使有甚說的,只管說就是了。”

吳孝民又望欽宗一拜,說道:“我國二王子率軍抵達汴京北郊,聽說貴國上皇已經禪位於大皇帝,故安排本使給大皇帝傳話。”

欽宗道:“你家二王子要傳甚話與朕?”

吳孝民答道:“我國二王子說,既是貴國上皇已禪位於少帝,過去的事情不再計較了。二王子讓本使拜見大皇帝,請大皇帝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派親王、宰相前往我軍請和。”

欽宗見說,吃了一驚。白時中、李邦彥見說,也吃了一大驚。欽宗吃驚,是因爲金軍提出的要求甚高,要讓他派一名親王前往金營請和。很明顯,派往金營的親王勢必成爲金軍的人質,金軍要以此來訛詐朕。白時中、李邦彥吃驚是因爲吳孝民直接說要讓宰相前往金營請和。那金人殘暴成性,一言不合,把我們給殺了咋辦?故此,白時中、李邦彥心裡害怕,也大吃了一驚。

吃驚之餘,欽宗沒說要派哪位秦王前往金營請和,只是轉視着滿朝大臣,問道:“你們誰願意前往金營,擔任請和使臣?”

白時中、李邦彥乃是割地求和的主謀,欽宗之意,他們二人中,應該有一位主動出班,請求擔任請和使臣。然而,欽宗問後,白時中、李邦彥並無任何表示,欽宗心裡遂明白了,他們二人並不願意直接前往金營。欽宗考慮到就目前情況下,也暫時離不開他二人,遂未點其二人之名。

大殿中的李綱聞聽欽宗那樣一問後,原想將白時中、李邦彥一軍,要進奏欽宗,既是白時中、李邦彥強力主張割地求和,就讓他們二人出使金營。然而,李綱心裡更怕白時中、李邦彥賣國求榮,毫無原則地答應金人之條件,遂望欽宗一拜道:“啓奏聖上,臣願意擔任請和使臣,前往金營,商議請和之事。”

秦總見狀,忙道:“卿肩負守城重任,國家安危,系卿一身,豈可離開?卿不能去。”

李綱奏道:“聖上不肯派臣前往金營,欲派誰去?”

欽宗又環視了衆大臣一圈。

衆大臣皆迴避着欽宗的目光。

欽宗環視了衆大臣一圈後說道:“李梲去吧!”

衆臣中,李梲邁前一步,高聲答道:“臣謹遵聖旨。”

李梲乃樞密院次官。樞密院長官童貫不在,這差事落在他頭上,也是理所應當的。李梲知道,無論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欽宗直接點名了,他不願意也得去,遂爽快地答應了。

前往金營議和使臣確定後,衆大臣們都散去了,唯獨李綱站在原地,未出殿去。

衆大臣皆離去後,李綱又望欽宗一拜,問道:“啓奏聖上。臣有一事不明,臣自願前往金營議和,聖上緣何不答應臣之請求,是臣的資格不夠嗎?”

欽宗道:“卿多心了。卿性格剛烈,受不了金方的傲慢,前往金營議和,卿去不合適。”

李綱遂對欽宗說道:“啓奏聖上。臣請求前往金營議和,乃是有想法的。聖上啊,金國大軍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未到來,暫時議和是可以的;但議和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

欽宗道:“這個朕知道。朕不派卿前往議和,原因也正在此處。以卿之性格,議和斷無可能;故此,朕派李梲前去,留有餘地。”

李綱稟告道:“啓奏聖上。李梲柔懦,恐怕有誤國事。那金人是貪得無厭的,必然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只要朝廷舉措適當,金人就會見機退去。如果朝廷迫於金人的威勢,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金人就會輕視我們,那樣的話,後患無窮。”

趙桓不聽,仍執意讓李梲出使金營。

趙桓之意,乃是用李梲來拖延時間,等待勤王之師的到來。欽宗知道,以李梲之性情,他絕對不敢簽署任何談判文件,無非是傳個話而已。

李綱見欽宗執意要讓李梲前往金營議和,遂告辭出殿,安排部署汴京防務之事去了。

當即,李梲在吳孝民的帶領下,去了金營。

見了完顏宗望,李梲嚇得兩腿發抖。

完顏宗望看着李梲問道:“來使是宋國什麼官員?”李梲答道:“卑使乃朝廷樞密院次官。”完顏宗望續問道:“你國樞密使童貫,因何未來?”

童貫隨太上皇南下了,那童貫如何能來?李梲也知道童貫名聲大,或許金人也忌憚童貫,遂多了個心眼,未說童貫隨太上皇南下,而是說道:“汴京防務至關重要,童樞密在組織汴京防務。”

完顏宗望見說,沉吟了一下,然後對李梲說道:“我國大軍,長途跋涉,進擊至你國汴京城下,你國汴京失陷,只是時間問題。考慮到兩國之間曾有過聯盟關係,我國也可以不攻陷你國國都,但你國要對我國的費用給予賠償。”

李梲問道:“你國有什麼條件?”

完顏宗望答道:“條件不高!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爲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親王、宰相至金營爲人質,把我軍護送過黃河,我軍即放回你國親王及宰相。”

這個條件是完顏宗望和完顏達賴、劉彥宗等人商量好了的。因爲完顏粘罕的西路軍一直未趕到汴京城下,僅完顏宗望的東路軍欲攻下汴京,也不太可能,再加上宋國西軍即將趕到,到那時候,不要說攻下汴京,能不能順利撤軍都是個事情;故此,幾個人商量了一番後,決定以索要金銀綢緞及割地爲誘餌,讓宋國保證他們安全撤過黃河,以避免在撤軍過黃河時被宋軍追擊。

大宋當時已經恐懼到了極點,哪裡還想到這個情況,凡是金軍提出的條件,都一律答應,只要能讓金軍撤退即可。

聽完完顏宗望提出的條件後,李梲望完顏宗望一拜後說道:“大王提出的條件,卑使無權答覆,只能回報我國聖上,由我國聖上定奪。”

完顏宗望道:“我也知道你無權決定如此重大之事。你速速返國,告訴你國皇帝,就這個條件,是最低條件,不可討價還價,三天內予以答覆,如三天內未予答覆,我軍將如期展開攻城。”

李梲遂領回了完顏宗望的條件,稟告給了欽宗皇帝趙桓。

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