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

其實,童貫二次統兵北伐契丹、收復燕雲故土的軍事行動,全程在徽宗皇帝的掌控之中。

前不久,童貫、蔡攸回京,覲見徽宗皇帝,將首次北伐失利的責任,一股腦地推到了种師道的頭上。當時,徽宗皇帝聞聽童貫、蔡攸的奏報後,非常生氣,將种師道本兼諸職一律免除,另行任命爲原涇平慶經略府經略使,將种師道從北伐前線調離,專司西北防務。過了幾日,徽宗皇帝越琢磨越不對。童貫乃北伐大軍之統帥,蔡攸乃北伐大軍之監軍,此二人皆強勢之人,諸般軍機大事,怎麼會被作爲下屬的种師道左右?對种師道,徽宗皇帝是瞭解的。或許,种師道對北伐契丹不太認同,但种師道干擾北伐契丹的軍事行動,似乎有點不太符合實際情況。

徽宗皇帝對童貫才生了懷疑,懷疑童貫作戰不力,爲逃避責任,便將所有的過錯,全栽贓在種師道的頭上了。

故此,在童貫、蔡攸二次北伐的時候,徽宗皇帝喚來了內侍李良弼。

徽宗皇帝對李良弼道:“前番,童樞密率大軍北伐契丹,收復燕雲故土,因老種不予配合之故,未能如願。此番,童樞密二次任帥,前往雄州,以收復幽燕失地。北伐契丹,收復燕雲失地,乃朕之最大夙願;朕本欲御駕前往,然朝中事多,無法分身。”

李良弼忙說道:“官家乃萬尊之軀,豈可輕動?!有童樞密親臨前線,此次北伐契丹,應該無虞。”

徽宗皇帝道:“童樞密乃朕之肱骨之臣。然宋遼交戰,乃朝廷要事,朕放心不下。”

李良弼道:“有蔡學士監軍,定然無恙。”

徽宗搖頭。

李良弼常在徽宗身邊服侍,對徽宗皇帝優柔而多慮的性情多有了解,見自己說了童貫和蔡攸後,徽宗仍舊搖頭,遂想到徽宗皇帝乃是對童貫、蔡攸不放心。然而、童貫是樞密使、蔡攸乃副樞密使、學士,權高位重,自己輕易表態,萬一揣摸錯了徽宗之意,怪罪下來,擔當不起,遂未接話。

徽宗繼續說道:“老種乃誠厚之人。你說說,那老種因何要阻撓北伐大事?”

據李良弼的認識,种師道絕不是自行其是之人,也不會阻撓北伐之事。此刻,徽宗如此一問,李良弼便直言答道:“官家,對老種,小的倒了解一些。小的以爲,種大人斷然不會阻撓北伐大事。”

“朕也是如此想的。然而,據童樞密、蔡學士稟報,老種‘天姿好殺,武斷專行,不服節制,自行其是,助賊爲謀,以沮聖意’朕心裡也甚是疑惑。老種不是童樞密、蔡學士說的那樣之人。”

至此,李良弼心裡更清楚了,也確定了,徽宗皇帝的確是對童貫、蔡攸不信任。

李良弼遂跪伏於地,向徽宗皇帝扣了三個頭。扣頭畢,李良弼望着徽宗皇帝說道:“官家若是對北方軍事不放心,小的願隨軍前往,暗竊情況,隨時稟報於官家。”

徽宗皇帝大喜,遂對李良弼說道:“快快起來,自家人,沒那麼多禮節。”

李良弼遂爬起身來。

徽宗道:“朕喚你來,正是此意。你換了服侍,混雜于軍中,暗中注視童樞密所有動向,一旦有情況,密奏於朕。”

李良弼高聲答道:“小的遵旨!”

李良弼離宮後,隨即換了服侍,混入童貫所率的兵馬中,隨童貫來到了雄州前線。童貫在雄州的所有行蹤,均被李良弼暗中傳報回遠在汴京宮中的徽宗皇帝;所以,徽宗皇帝得以知道了北伐前線的情況。

當時,李良弼告辭徽宗皇帝出宮後,徽宗皇帝又喚來一內臣,令其立即前往金國,尋找到趙良嗣,讓趙良嗣面見金國皇帝,催促女真配合童貫的北伐大軍奪取幽州。

內臣受令,急往金國,去尋找趙良嗣去了。

徽宗皇帝派去經過的內臣,找到了趙良嗣,將徽宗皇帝的旨意傳報給了趙良嗣,趙良嗣隨即便面見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

這時候,完顏阿骨打率領的金兵,一部分在完顏宗望的率領下,向西去了雲州,追捕天祚帝耶律延禧去了;另一部分屯兵在北古口,等待着宋軍打下幽州。

完顏阿骨打的打算是,等宋軍打下了幽州,金兵就全力追捕天祚帝耶律延禧,待天祚帝耶律延禧擒獲後,就按當初海上盟約約定的內容,將雲州等地也交換於宋朝。

宋軍攻打幽州的時候,完顏阿骨打就吞兵在北古口,一直關注着宋軍攻打幽州的進展。

令完顏阿骨打沒想到的是,宋軍兵馬竟那麼虛弱,連續兩次攻打幽州都未攻打下來。特別是第二次,都進入到幽州城中了,結果還是讓遼軍給剿滅在幽州城中,而作爲先鋒官的劉延慶,驚慌失措,竟然燒了軍營,直接退至雄州去了。完顏阿骨打竊視到了宋軍的虛弱,對宋朝不再是那麼崇敬了。

得知宋軍連續失敗情況的完顏粘罕等將領,早已經按捺不住了,紛紛請求完顏阿骨打,要率兵去攻佔幽州。完顏阿骨打因爲與宋朝簽有盟約,覺得主動出兵攻打約定由宋國收復的幽州,就違背雙方簽訂的盟約了,故此未同意完顏粘罕等將領的請求。這個時候,趙良嗣來拜見完顏阿骨打了。

趙良嗣來到完顏阿骨打的大帳,衝完顏阿骨打一揖,高聲說道:“宋國使臣趙良嗣拜見大皇帝。”

這些日來,趙良嗣一直在完顏阿骨打的兵營中,前來協商雙方相互配合的事。因爲宋軍在攻打幽州,趙良嗣只希望完顏阿骨打的金兵策應下宋軍,並不同意由金兵來攻打幽州。趙良嗣不同意由金軍來攻打幽州,完顏阿骨打便不派兵越過北古口,由此造成宋軍獨立攻打幽州。現在,宋軍攻打幽州不下,趙良嗣來到完顏阿骨打處,請求完顏阿骨打派兵越過北古口,兵臨幽州北郊,以實際行動策應宋軍攻打幽州。

完顏阿骨打見趙良嗣進入大帳,並行了禮,遂說道:“貴使不是外人,無需多禮。”完顏阿骨打隨即讓趙良嗣入座。趙良嗣便在一張凳子上坐下。

完顏阿骨打道:“貴使來軍中已十多日了,你說的情況,我已經知道。金宋兩國乃聯盟關係,雙方有過約定,北並不得南越北古口,北軍也不得北越北古口,幽州由歸國負責收復。現在,我軍之所以佔據雲州,乃是爲了捕捉天祚帝耶律延禧,待耶律延禧擒獲後,我國將如約將雲州交付與貴國,這是無需再說的。”

趙良嗣道:“大皇帝在上,本使此番前來拜見大皇帝,並非是要談雙方約定的盟約內容,而是根據目前的形勢,請求貴國能對我朝給予實質性幫助。”

“貴使直說,我國如何就對貴國有實質性幫助了?”

“大皇帝在上。其實,雙方簽訂的盟約,也非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情況的發展,有所變通。”

完顏阿骨打聞言,擡眼看向趙良嗣。

趙良嗣進行說道:“大皇帝在上。我國的意思,國軍可越過北古口,直抵幽州北郊,對契丹兵馬有所牽制,以協助我朝童樞密收復幽州。”

完顏阿骨打心想,你國二十萬大軍,攻打一個小小的幽州,尚且打不下來,現在有求於我國,還是那麼小小氣氣的,只許我國策應協助,仍由你國負責攻打幽州,那我派兵作甚?然而,見宋軍兩次攻打幽州不下,完顏阿骨打心裡也有了想法,心想,既然宋國邀請金國兵臨幽州城下,協助宋軍攻打幽州,那麼,現在越過北古口,就不算違約,而且可根據情況,在宋軍再次打不下幽州時,我國乘勢攻下幽州,也不是不可以。如此一想,完顏阿骨打便有了派兵協助宋國的意思,遂對趙良嗣說道:“按道理,俺國要嚴格遵守聯盟約定,任由你國去收復幽州,那是你過的事情;現在,既然你國有所請求,兩國作爲聯盟關係,理應協助,我國可以派兵前往幽州城下,協助你國兵馬收復幽州。”

趙良嗣見完顏阿骨打同意派兵至幽州城下,協助宋軍攻打幽州,大喜,忙站起身來,又對完顏阿骨打一揖,說道:“多謝大皇帝。”

完顏阿骨打擺了擺手道:“無需客氣。”

趙良嗣並未客氣,仍舊站着,對完顏阿骨打說道:“大皇帝在上,有個話,本使仍要當面與大皇帝說清楚。”

完顏阿骨打便說道:“你說便是。”

趙良嗣道:“大皇帝,貴軍抵達幽州城下,協助我國收復幽州,我國感激不盡;但貴軍進至幽州城下時,只起策應及牽制遼軍作用,不得攻入幽州城中。幽州城仍由我國負責攻取。”

完顏阿骨打聞聽趙良嗣如此說,心裡甚是不悅,然考慮到金宋兩國乃聯盟關係,該讓的時候還得讓,遂忍住了不悅,對趙良嗣說道:“就按你國的意思辦。你過當奮力攻伐幽州,莫要再攻而不得,勞而無功了。”

趙良嗣忙致謝完顏阿骨打道:“多謝大皇帝。”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