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

這一夜,同樣誰不着覺的,還有王黼,因爲十多天前,江南方臘聚衆起事,攪亂地方,地方上不斷有加急情報報至宰相府。王黼接到這些加急情報後,並未向徽宗皇帝稟報,也未向童貫等人通報,而是將這些加急情報壓了下來,並嚴密封鎖江南民變的消息。

白天在皇宮大堂上時,徽宗皇帝安排王黼籌備糧草,以備征剿契丹所需,王黼本想將江南民變之事稟報給徽宗皇帝,因怕影響到征剿梁山賊寇及與金結盟,共行伐遼之事,惹得聖上龍顏大怒,自己的宰相就沒了,或許還會獲罪;所以,王黼將江南方臘民變的事情,再次隱瞞了下來,沒有稟報。

王黼覺得,地方上尚有不少兵馬,方臘民變乃是刁民鬧事,就憑地方上的兵力,也足以鎮壓;待地方上將方臘民變鎮壓住後,再向徽宗皇帝稟報也不遲。故此,江南方臘民變之事,徽宗及朝中大臣均不知道。

因爲這個事情,王黼在前思後想、碾轉難眠中度過了一夜。

那麼,方臘民變的事是怎麼回事呢?

那還是宣和年間的事情,蔡京爲了給徽宗皇帝修建萬歲山,啓用了他在蘇州時認識的朱衝朱勔父子。當時,朱衝朱勔父子先是被蔡京安排着童貫那裡搞了假軍籍,然後因收刮珍玩寶石、奇花異草,深受徽宗皇帝寵信,竟提拔朱勔爲合州防禦使,封其爲"磐固侯"。

那朱勔正值壯年,身強力壯,精力旺盛,心術不正,詭計多端,在採辦奇花異草上,對江南百姓爲害不小。

由於朱勔鬧出的動靜太大,東南民不聊生,最後連貪得無厭的蔡京也看不過眼了。那蔡京怕惹禍上身,遂向徽宗皇帝講起"花石綱"擾民太甚”的話來,建議收斂。徽宗"亦病其擾",顧慮影響太壞,於是禁止朱勔佔用官用運糧船,禁止挖墓毀屋。朱勔受責,有所收斂。

然而,時過不久,朱勔故態復萌,又大興土木,建道觀神霄殿,並矯詔稱他自己所居的蘇州孫老橋一帶被皇上下詔賜予朱家,強迫周圍百戶人口五日內清拆搬遷。

當時朝政黑暗,人民連自保也不敢,哪裡敢和朱勔抗爭?再加上草民百姓,哪個又認得皇上,到哪裡去對證去,故此只得忍了悲憤,收拾東西,倉皇搬走。

不僅如此,朱氏父子還在蘇州大興園池,式樣擬同宮禁,又招募數千人爲私人衛士,“流毒州郡者二十年。”

方臘造反,打出的旗號就是"誅殺賊臣朱勔"。

因爲方臘鬧起的民變動靜太大,驚動了朝廷,御史密集彈劾,朱勔及其子侄官職皆被黜落。

方臘攻陷杭州後,發現州府衙門貴賓招待所有數十人,皆錦衣金帶,甚是炫耀。方臘遂令人悉數捉來,大刑伺侯,才知這些人皆是朱勔家奴。所以,當時的諺謠稱"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朱家壞。"

可見貪官佞臣的危害有多大?!令人遺憾的是,平了方臘之後,徽宗皇帝好了傷疤忘了痛,再次寵幸朱勔,信任如舊。

這個名爲官員,實爲大商人的朱勔,在錦袍上繡上金手印,告訴別人說:“看見沒?這是天子陛下的手印。”

緣何會如此?原來是因爲徽宗皇帝常"以手撫之"之故。

有次,朱勔從內宮飲酒歸來,因徽宗趙佶特意與朱勔握手之故,朱勔用黃帛纏臂,與人交揖,一臂不動,表示說這隻胳膊剛剛被皇帝拍過,貴重着哩,不與臣子庶民見禮。

朱勔危害之大,遠勝於一般的佞臣,因爲他的貪婪,已經超出了鄉民們所能承受的極限。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那方臘家中,生長出了一朵奇花,被朱勔手下鍵卒獲知,用黃紙封之,卻不曾想到被風吹雨打了。

方臘因此捱了一頓棍棒,還被罰了十兩銀子。方臘懷恨在心,萌發了要造反的想法。

北宋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日,幾百名苦大仇深的農民聚集在方臘家的漆園裡,申告着朱勔之惡。

方臘聞言後,站於高臺上,激動地對鄉民們說道:“國家好比一個家庭,如果一戶人家,小輩整年勞動,好容易掙了一點糧食布帛,卻被他們的父兄胡亂花費了。你們說這應該不應該?”

鄉民們聽了,憤怒地答道:“不應該!”

方臘繼續說道:“那父兄們蠻橫無理,小輩稍爲不稱他們的心,就挨他們鞭打。你們說這應該不應該?”

鄉民們又齊聲回答道:“太不應該!”

方臘接着說道:“那些做父兄們自己浪費了財物還不算,又拿家裡財物去向敵人討好求情,你們說該不該?”

鄉民們聞言更加憤怒,高聲回答說:“實在是太不該了!世上哪有這種事兒?”

方臘見狀,流着眼淚說:“現在官府賦稅勞役那麼重,那些大官們還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產了些漆、紙,也被他們搜刮得精光。我們一年到頭勞苦,結果一家老小受凍捱餓,連一餐飽飯都吃不上,你們看怎麼辦?”

大夥兒聽到這裡,皆萬分憤怒,高聲嚷着說道:“反了他孃的!方員外,請您下命令吧!我們都聽您的。”

方臘見人心已經鼓動起來,便進一步引誘鄉民說:“三十年來,朝中元老舊臣,降職的降職,死的死,幾乎沒有剩下的了。現在當權的,都是些卑劣齷齪、奸邪諂媚的傢伙;如蔡京、朱勔之流,只知道用歌舞女色、營造宮室花園來迷亂蠱惑皇上罷了,國家大事完全不予關心。”

鄉民們靜聽着方臘演講,不住地點頭稱是。

方臘繼續鼓動道:“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吏,也都貪污奢侈成風,不把地方上的政事當作重要問題來考慮。江南百姓被剝削所苦已經很久了!近年來,花石綱的侵擾,特別不能令人忍受。

鄉民們齊口應承道:“誰說不是?!花石綱之害,苦不堪言,我們已經忍無可忍!我們反了吧,您就是我們的大王,我們跟隨您,直反到東京城裡去!把那昏庸的皇帝老兒趕下臺去!”

方臘見鄉民們已經義憤填膺,繼續鼓動着說道:“各位,如果我們能主持正義,發動起義,四方必定聞風響應。我們只需要十來天的工夫,就可聚衆萬人。地方上發生民變,官員擔心受責,一定會進行招撫,和我們商談,不便於馬上向朝廷申報上奏。這種情況下,我們用計策牽制他們,拖上一兩個月,這樣,江南各郡就可以一舉攻下來。”

鄉民們聞言,羣情激烈,連聲說道:“對呀!是這樣的!”

方臘繼續鼓動道:“待地方官員奏報朝廷,朝廷也不能即刻決策發兵,預計會拖拖拉拉,會集商議,也需要一個多月時間。待朝廷商議定了,調集訓練軍隊和調拔糧餉又得需要半年時間,這樣我們起兵前後已經一年了。這時候,局勢應已基本確定,大家都不用擔心了。”

鄉民們被方臘的分析打動了,熱烈地鼓掌,高聲叫好。

方臘擺動着手,讓鄉民們靜下來,繼續分析道:“現在,朝廷對西邊北邊外敵的錢幣進貢每年有上百萬,朝廷軍政費用每年達十萬,這些錢財大多出自我們東南地區。這時候,我們已經佔有了江南地區,朝廷從東南地區籌措不到錢財,必將殘酷地向中原地區榨取。那時候,中原百姓忍受不了,必定會起來反抗。”

“對呀!”鄉民們高聲叫道:“我們不幹了,不讓他盤剝了!”

方臘繼續說道:“面對這個情況,西邊北邊的外敵知道了,也將會乘機進攻。朝廷受到內外夾擊,即使有伊尹和呂尚這樣的謀臣,也不能爲他們想出什麼辦法來的。我們只要以長江爲界,守住江南,減輕勞役,減免賦稅,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天下四方哪個不會恭恭敬敬地來朝拜我們?十年之內,終將統一天下了。如果不這樣,就只有白白地死在貪官的手裡罷了。請諸位好好謀劃這件事吧!"

方臘的分析頭頭是道,鄉民們聽了,甚是讚許,故此推舉了方臘,作爲義軍首領。

這方臘因唐高宗永徽年間,曾有清溪女子陳碩貞叛據睦州,自稱文佳皇帝之故,視清溪爲龍興之地,暗道這道王氣當應驗在自己身上。

方臘故此萌生了野心,對後事不管不顧了,公然挑了頭,號稱聖公,建元永樂,面南稱孤,相應地設官置吏,公然自成一國,與北宋朝廷分庭抗禮。

方臘揭竿而起,發動了江南民變,首先攻下了他的家鄉清溪縣萬年鎮,然後集結兵力,攻打青溪縣城。

地方官員得到方臘民變的消息,除了派出轄區內兵馬鎮壓外,就是緊急向朝廷報告。

這時候,蔡京被第三次罷相,專司征剿梁山賊寇之事,由王黼擔任宰相職務。

蔡京三次任相後,對朝廷管理體制做了改革,規定朝廷的權力全部集中於宰相,由宰相一人定奪。王黼接到方臘民變的消息後,起初也沒有太重視,以爲是小打小鬧。到後來,各地不斷報送方臘民變的消息,王黼就害怕了。然而,這時候,正值朝廷聯合女真欲收復燕雲失地之時,王黼怕徽宗皇帝責備,故此將方臘民變的消息壓了下來,指望着地方上的兵馬將方臘民變鎮壓了。

因爲這個原因,王黼愁得一夜未睡着覺。

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