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

巨大的原木開始撞擊木牆,這庸國蠻子撞牆的方式也很特別,不是用繩子吊着,然後利用重力擺動撞擊。而是十幾個壯漢扛着巨木,飛奔而去,直接往牆上硬撞。奔跑之時,齊聲“哇呀呀…”怪叫,還頗具氣勢。

“城牆”內,擔當民兵軍官的虎賁老兵們奔跑着,嘶喊着,傳遞着各項指令。大批戟兵,弩手向各個被撞擊處聚集,中間夾雜着盾戈手,站在離牆稍遠處,手舉盾牌,防止庸方的拋射,爲自己和附近之人提供掩護。

十幾名弩手站立在甬道上,還是突然伸頭暴射的方法,射殺了數名扛木撞牆的壯漢,但馬上又有人接替補上,扛起巨木。

“轟..轟..轟隆”,東面城牆終於被撞開一個四五米的缺口。

庸國兵士們踩着竹篾蜂擁而入。儘管木牆被撞翻,但過了壕溝之後,還需蹬上一米高的土坎,翻越這個坎後才能進入“城中”。

當這些庸國兵士登上土坎之時,才發現迎接他們的是死神。

如林的長戟向他們捅刺過來,矛刃刺破他們胸前的獸皮,捅入他們的胸膛。

有的兵士用藤盾頂住了長戟,但他的肚子或大腿或頭顱卻被另外一支長戟刺穿。

戟林太密集了!無法遮擋。片刻,在缺口處倒下了十幾名庸國兵士。其餘的庸國兵士被迫退回壕溝後面,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兵卒被擠落到壕溝之中,當場被溝內竹籤扎死。

“弓箭手!”庸立狂吼着。上百名弓箭手簇擁到缺口三十米開外處,集中向裡面放箭。

“蹲下!”城內的一指揮民兵的虎賁老兵也高吼起來,但民兵畢竟不是職業兵士,只有部分人反應過來,蹲了下去,上百支羽箭呼嘯而至。

擋在最前面的七八個民兵被射的如同刺蝟一般。儘管穿着扎甲,但手臂,腿,臉等甲冑沒有覆蓋的部位亦中箭多發。屍體迅速被拖到後面。還有些流矢曲線射到後方兵士的甲冑上,但未造成大的傷亡。

“弩手,輪射”一波波的弩手將早已上好的箭矢依次向缺口外齊射而去。箭矢離弦之後,馬上就向兩側跑去躲藏起來,並準備下一發箭矢。

三十多米的距離,對於強弩,幾乎等同於直線射擊。不用估算什麼角度和距離,只要將弩端平稍稍上仰即可。箭矢齊齊的一波波射向庸國弓箭手們。

庸國射手們繼續鎮定的還擊,連續不斷的射出箭矢,不斷有夏方弩手因面部中箭倒下,或因手臂中箭而喪失作戰能力。

庸國步卒們再一次發起衝鋒,這一次部分人甚至衝過了土坎。

在他們砍倒一兩個無近身防護能力的戟手後,依舊倒在盾戈手的短戈之下,或是被弩手近距離射殺。缺口依舊無法衝破。

庸立全神貫注着前方戰事,卻沒注意到自己後方平原,一個巨大的軍陣悄悄向自己的陣地壓了過來。

只到一名兵卒驚懼的對他說:“將軍,你快看後面。”他纔回頭一瞥,然後呆住了。

長達近一公里的陣列,陣中是如林高聳的長矛,宛若一堵高牆。

軍陣已經離自己很近了,已能看見持矛兵士清一色戴着製作精良的青銅頭盔,甚至連兩邊面頰都護得嚴嚴實實。身上由一片片青銅甲片鉚接起來的戰甲在陽光下栩栩生輝。脛甲和戰靴防護的腿腳將步伐踩的咚咚做響。整齊步伐合奏出轟鳴之聲已清晰可聞。

“爲什麼我撒在外圍的哨探沒有預警!他們都死哪去了?”庸立憤怒的說道。他哪知道,這十幾個哨探真的死了。早已被南師的令徵斥候和華召集來的英雄獵人一一做掉。

庸立此刻並沒有絕望,儘管攻城損失巨大,但依舊還有一萬五六千步卒,總兵力依舊是對方兵力的一倍還多。

但將四面的兵力集合起來是來不及了,庸立當機立斷的向傳令兵喝道:“速傳下令去,讓其餘三面的統兵各率其部以最快速度迂迴到敵後。”

他準備用本部兵力扛住對方一段時間,爭取其它三面的兵力能繞過對方的兩翼攻擊後方。庸人雖不喜結陣做戰,但熟悉步兵作戰之法,知道這種長柄武器,一但被近身就只剩下被屠戮的命運。另一個缺點是隻在正前方有防禦的能力。

“譁….”此起彼伏的號令聲中,槍林如骨牌一般依序倒下端平。

“衝啊,殺光這些夏狗。”庸立高聲喝道,他身邊已經集結起大批庸國步卒和諸蠻兵士。

奮勇向前衝殺的庸方兵士們很快發現迎接他們的是把巨大的屠刀,而那密集的矛刃就是這屠刀的刀鋒。

鋒利而密集的矛刃將這些兵士們所披掛的獸皮,以及獸皮下的身體,身體內的筋肉骨骼內臟都拆的稀巴爛。甚至他們的藤盾也被捅成蜂窩。

大部分庸國弓手都已經拉不開弓箭,或箭壺裡已經沒有箭矢了。

只有極少部分庸國竹弓射手們在三十米外放出冷箭,但他們痠麻的手臂已經不能完全將弓拉滿,而且他們只有一次射出箭矢的機會,有的甚至連這一次機會都沒有。

因爲大批虎賁射手穿行在長槍方陣的一米間隙中,持續用角弓向前方投射出強矢。將這些勇敢的庸國射手當場射殺。

這些庸國射手的冷箭除了對十數名長矛兵造成四肢處的輕傷外,並沒有造成更多的效果。

……

西南北三個方向的庸軍已經按庸立的指令分成兩股,向南北兩個方向快速移動,試圖繞過夏軍軍陣的左(南)右(北)兩翼。

但這純屬庸立的一廂情願,他忘記對方是帶腦子的活人,而不是死物。

夏軍兩翼的盾衛們留下幾伍兵士後,也相應向兩翼的方向延伸運動,很快就攔住了這兩股敵人。那留下的少量盾衛在已經拉開縫隙的結合部中游弋警戒,防止小股敵人的滲透。

從民兵中挑選出來的八百名精銳盾戈手和戟兵分成兩股悄然從“城”中出來,向南北兩翼蜂擁殺去。

結陣的兩翼盾衛們和數倍於己蜂擁而至的敵人奮戰,也毫不落下風。一名盾衛已經連續斬殺兩名敵人,用手中大盾擋住一支短戈的劈砍,另一把短矛卻已刺入他的咽喉。他用最後的氣力將大劍送入了持戈者的腹腔。

持矛的庸兵剛剛將短矛拔出,頭顱已讓被身後襲來的短戈劈碎。謝邑中的民兵殺到了

……

面對長槍方陣的庸立本部很快就崩潰了,更準確說是被幾乎屠光了。剩餘幾百庸卒轉身後四散而逃。

長槍方陣即刻分爲兩部,調換方向後向兩側殺去,此時長槍方陣已不需要關心兩翼安全了。與左右兩翼盾衛交戰的庸卒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即刻崩潰,亦是四散而逃。盾衛,民兵中的戟兵和盾戈兵,還有斥候騎兵一路猛烈追殺。東倒西歪的庸國兵卒屍體和蠻族屍體延綿不絕,一百多裡外的漢水之畔都能發現他們的屍體……

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八章 反圍剿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二十四章 天師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