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兵臨城下

北京,紫禁城內。崇禎帝朱由檢悶悶不樂,心緒不寧的退朝回到後宮寢殿之中。

兩日前,他已聽聞闖賊李自成自西安起兵,向東勢如破竹而來。但是他周邊已沒有一支能戰且可以調動的明王朝軍隊。只有將鎮守寧遠城邊防的吳三桂軍調來,但那樣一來,已與關寧軍對峙多年的後金韃虜定會趁虛而入。

朱由檢對自己說道【不,不到萬不得已,吳三桂的關寧軍絕不能調開。】

他又想到遷都,明王朝本來就實行的是兩京制,在江南還有一個都城南京,那裡不僅備有皇宮,甚至在組織體系上,還有一整套內閣班底。這所有一切本就是他的祖先未雨綢繆爲這種危難之際謀劃的,此時正好用上。拿定主意後,他找來太子太傅李明睿議事,兩人謀劃到深夜。最終決定由李明睿在朝堂上提出南遷一事,將這事在羣臣面前定下來。

但朱由檢沒想到的是,在今日朝堂上,遷都的提議剛被李明睿提出來就遭到羣臣激烈反對。這些反對的人中,小部分是所謂少壯鷹派官員。他們有的做義憤填膺狀,有的做壯懷激烈狀,有的做痛心疾首狀。另外的則都是達官貴勳,引經據典,長篇大論論證遷都百害而無一利。

實際上,這兩夥人前者絕大多數無非是爲了展現自己高風亮節沽名釣譽之徒。後者則是因爲巨大的經濟利益,他們的龐大的田產房舍和大量金銀不可能遷到南方去,自然強烈反對遷都。他們齊齊把矛頭對準了提出此議的李明睿,各種辱罵,誹謗,攻擊之辭向他襲來。

朱由檢氣的一甩袍袖宣佈退朝。周皇后早已候在殿中,朱媺娖也伴在她左右。

周皇后一看朱由檢滿臉忿容的回來了,知道他在朝堂上又沒達成自己的意願。連忙好言安慰起來:“陛下切莫急怒,事情總能解決。”

朱由檢語氣生硬的回道:“朕豈能不急,那闖賊兵鋒已過了山西。眼看就要打進這北京城了。羣臣只會耍嘴皮子,朕意欲南遷,他們卻各種阻撓反對。這其中啊,還包括你那老爹!”

皇后說:“既然如此,陛下不用理睬他們,我們自行南遷去南京。陛下是皇上,他們還膽敢阻攔不成?”

朱由檢緊鎖雙眉搖頭說道:“婦人之見,朕若沒有羣臣支持,如何南遷?就我們內宮這些人,用那千餘錦衣衛護衛着自行南走,這千里迢迢的如何保障路途上的安全?更何況,朕若一意孤行,拋下羣臣去了南京豈不和那昏君楊廣一樣了。最後怕是要揹負一生罵名。”

周皇后停頓片刻後問道:“那這些大臣是什麼意思,他們反對遷都,總要拿出個其它對策來吧。”

“他們還是要朕堅守京城,召喚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各路勤王軍前來解圍。”

此後,夫妻二人陷入良久沉默。朱媺娖卻開口打破了這平靜

“爹爹,你可知濠鏡澳在哪?”

周皇后立刻輕聲責怪道:“娖兒,你都及笄之年了,怎可如此沒有禮儀。你應該喚陛下爲父皇。”朱媺娖慚愧的吐了吐舌頭。

乖巧的女兒讓朱由檢暫時忘卻了煩惱,他會心一笑擺擺手說:“沒事,這是在後宮,這些繁縟不遵也罷。”轉頭又對朱媺娖說道:

“這就是南方一個洋夷藩籬租我大明土地用於朝貢互市的地方。類似我們和蒙古人設立的馬市。大明用的紅夷大炮,佛朗機就是出自那裡。你怎麼想到問這了?”

“娖兒是想給爹…給父皇分憂,媺娖聽聞那裡的洋夷有一種極爲犀利精良的手銃,若是我大明兵士大量裝備,定能蕩寇驅虜,以解我大明當下之危。”朱媺娖小心翼翼的將話說完,她生怕自己的父皇問起她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

朱由檢聽到她提起寇虜,情緒又低落下去。他以爲朱媺娖這番話意思是想去南方遊玩。漫不經心的向朱媺娖回道:“嗯,待我大明渡過眼前危機,朕會帶媺娖,還有你的兄弟姐妹們去江南巡視遊歷一番。看看你說的那犀利火器。”

朱媺娖自覺討個沒趣,便也不說話了。

……

一騎快馬從西面絕塵而來,停駐在一座外輪廓類似十二角星的怪異城郭處。他掏出自己的令牌交予守衛兵士查看,那些兵士審驗後,連忙讓開道路,並向城寨發出旗語信號。吊橋落下,城門打開,快騎馳入城中。

這座城池就是夏華剛剛建好的系統棱堡,因爲其爲星形,便命名爲星城。

“啓稟主上,闖賊已於半月前就從陝西起兵。沿途明軍守兵望風而降,抵抗者繆繆。屬下回程時,闖賊前鋒就已越過太行,至定州。現在怕是已兵臨北京城下。”

夏華聽了此話,心裡一驚,暗叫【壞事了】。這個時空中,闖順的行動顯然比原有那個時空的歷史要快了近一個月。這讓他有措手不及之感。夏華知道不可能再按原有計劃行事了,連忙喚來夏越,吩咐他立刻點起五百帝國近衛兵和戰車。

……

李自成的大順軍自從陝西出來後,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夾雜挾裹着各色人等,打着“三年不納糧”的旗號向東呼嘯而來。除了在山西寧武關遭到總兵周遇吉的頑強抵抗外,一路勢如破竹,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就打到北京城下。同時,順軍分支向東,向南進發,駐守當地的明軍和地方大員亦是被傳檄而降。山東,河南全境以及江淮部分地區亦落入李闖之手。

天邊還剩最後一抹陽光時,李自成策馬來到北京城的西郊外,京郊周遭,包括居庸關在內的各處明軍據點兵營關卡都已不戰而降。

遠處,北京外城郭巨大的剪影正落入他的眼中。十幾年了,這一天終於等來了。

他揚起手,而後又狠狠的揮下。身後黑壓壓一片望不到頭的數萬兵士在十數名順軍將官的帶領下分爲若干股向北京城的東西兩翼抄掠而去,打算將北京城的所有大門都先行封堵起來。

紫禁城中,失眠到半夜的朱由檢正要昏昏沉沉的睡去,城外大炮轟城的聲音將他驚醒。他一下從龍榻上坐立起來……

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章 刺董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一章 廢太子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章 陣戰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九章 歸義伯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二章 易主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