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踏敵營

鄱陽湖浩緲千里,在近西岸一個不起眼的沙洲周圍停滿了大小船舶。附近水面還有不少走舸舢板來回穿梭夜巡。

一艘舢板上的櫓手一邊搖櫓一邊抱怨着:“我們白天勞累一整天,還要熬這一宿。這麼晚了,我看吳軍水師應該不會搜湖了。不如我們開個小差找個地方歇歇。”

“累?咱們現在能活着已經很幸運了。聽說了嗎?前軍中軍都死光了,不死的也都被吳軍俘了去。幸虧統領我們的幸陳兩位將領及時調頭南逃,才避免咱這後軍覆亡命運。”舢板上的一名兵士接話說。

“可不是,我還聽說…聽說咱漢國皇帝都被吳軍射死了。要我說,咱們這漢國成不了氣候了,不如跟着他朱元璋幹算逑。”另一名兵士也接着說道。

蹲在舢板首部,一直沉默不語的頭目呵斥道“這話能是你亂說的,小心…”他邊說邊用手做了個在脖子一劃的手勢。此時,他眼簾中的湖面上浮現出一個黑影。是艘走舸!頭目心裡一激靈【不對,附近水面就分配了他這一艘舢板在巡邏,不會有其它的船隻,難道是吳軍的?】他連忙悄聲吩咐將舢板靠上去。

“站住,你們是哪個方面的?”兩船靠近後,頭目高聲喝道。舢板上的幾個漢軍兵士各持弓弩對準了對面小船上的三個人……

沙洲上的中軍大帳內,幸文才和陳榮二人面對面端坐着,都等着對方先開口說話。兩人現在已從幾個前軍潰逃出來的漢軍兵卒那裡聽聞了陳友諒已身死的消息,雖然還不能確證,也足夠這二人震撼沮喪。

此二人都是陳友諒身前的心腹嫡系將領,非那些在徐壽輝被奪權後只能依附於陳友諒的天完政權將領可比。即使如此,當前局勢下,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的退路和未來。現在二人想法一樣,但都希望這話由對方提起。

最終,陳榮耐不住性子,動了幾下嘴脣。就在他要張口說話時候,門外進來一名親衛令兵報道:“啓稟二位將軍,我們的外圍巡船捕獲三人,他們自稱是受兵部尚書和二皇子吩咐前來聯繫我軍。”

幸文才,陳榮兩人對視一眼後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

張定邊派出的幾路精練探馬去了足足四個時辰,其中一路在寅時最先返回德化。他們報告說,在湖中的某個沙洲處聯繫上幸文才與陳榮二人,這二人再驗證了陳友諒的玉璽印信加蓋的密信後,同意照約行事。

張定邊還是有點猶豫的對陳理說道:”二皇子,如今時局大變。這二人雖曾是陛下心腹之臣,但這種局勢下也難以保證對我大漢的忠義之心啊。若他們連夜降了朱重八,並將此消息透露給吳軍如何是好?”

陳理說道:“世伯不用擔心,我們現在就出發,夜襲吳營。此戰我們能攻破吳營,目的就達到了。若是您說的那種情況真的發生了,按時間算,朱元璋或吳軍高級將領現在也不會得到消息。等他們得到消息時,吳軍也來不及預先佈置了。“

張定邊點頭稱是,說道:“事不遲疑,兵貴神速,我們現在就點兵出發。“

……

黎明前,夜幕至深時刻。一千燧發槍手,四千抽選出來的相對強健的漢軍兵士分成五股,帶着德化城中所有弓弩,銃炮,彈藥,引火之物等悄然向南湖嘴的吳軍大營摸來。

南湖嘴位於德化城城東北五十里處。沿途,漢軍前鋒斥候端掉了幾處吳軍的外圍前哨據點,一直到漢軍接近南湖嘴的吳軍大營數百步時,吳軍仍未發現情況。

統領南湖嘴吳軍大營的是朱元璋的心腹愛將周德興。平日裡,南湖嘴的漢軍注意力也主要是在水面上,岸上僅佈置崗哨據點,巡邏隊旅若干,警戒漢軍水師從別處湖岸登陸後,迂迴從陸上攻擊吳軍營寨。

而現在,白日間南湖嘴吳軍與要從湖嘴突圍的漢軍連番惡戰,擊潰漢軍後,又投入大量兵力入湖搜索漢軍潰兵和逃竄的後軍。衆兵士已是疲憊不堪,再加上剛剛大勝,兵將多少有驕兵懈怠情緒。因此岸上的警戒防禦就鬆懈下來。

漢軍進入到吳軍營寨百步範圍時,吳軍纔算是發現不對勁。望樓上的吳軍哨兵開始發出高聲喊叫,並吹起號角,敲起銅鑼。

箭矢如同驟雨般向這些望樓襲去,將望樓上的哨兵射翻在地。“轟轟轟”幾聲巨響,漢軍人挑馬扛帶來的幾尊土炮抵近後,齊齊開火,將並不牢固的吳軍大營寨門轟開。

寨門後那些聞訊而至的吳軍兵士被炮子轟的滿臉血污,臥倒在地上直哼哼。附近倖存的吳軍兵士紛紛向後退避,生怕對方又來幾炮。

乘這個當口,上百壯漢手持鐵錘,鋤頭衝上去就將寨門兩邊的柵欄也扒開推倒,形成一個六七十步寬的缺口。

南湖嘴吳軍大營岸上工事如此薄弱倒不是因爲朱元璋或者周德興短見。它本就是爲了攔截北逃的漢軍船隊,所以人力全部用在構築水寨工事上。另外若對方二十萬殘軍棄舟登陸,試圖從陸上攻擊吳軍和突圍,這需要耗費相當長時間,足夠吳軍重新調動部署。若是小股漢軍來偷襲,憑藉南湖嘴的吳軍兵力也足夠應付。

其餘漢軍兵卒早按照事先的安排,佈置成衝鋒隊形,從缺口處向大營中衝去。

周德興倒是練兵有法,吳軍早有應對敵方小股部隊襲營的操演。在鑼聲,號角之聲,呵斥之聲此起彼伏中,從營帳中鑽出的兵士有序的聚集在一起,也並沒顯得十分慌亂。

吳軍在營中聚集到一定規模,就成羣結隊的向漢軍對衝過來。

他們離着漢軍還有百餘步遠,就聽見一連串的清脆爆鳴之聲,這聲音不同往日他們聽到火銃聲音,比後者更脆更亮。而後他們就看到衝在最前方的吳軍兵士倒下去十數人,這才明白漢軍放銃了。

吳軍的弓弩手納悶了【這距離弓弩的射程也勉強,更何況火銃】,他們也沒時間多想了,紛紛彎弓搭箭向漢軍射去。

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九章 堅堡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十二章 家宴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九章 翻臉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六章 登基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二十章 毒計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十二章 易主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九章 翻臉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二十章 毒計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