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

就在李世民圍困楊廣的這二十天時間內,正在河東活動的段達部遵照楊廣詔令向唐軍腹地進軍。

往常的行動,段達每次進軍只深入唐境五百里,進軍時對攻佔的郡縣城池也不佔領,只將府庫的錢糧輜重劫掠一空,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將當地人口全部帶回河西安置。若遇主動歸降的唐軍郡縣,也只是派出宣慰使加以安撫,並不派軍駐守。若這些歸降的郡縣再次遭遇唐軍進攻,則會安排他們渡河到河西避難。

而這一次行動,段達奉楊廣詔令,一反常態,一口氣攻佔了河東一系列城池關隘,並部署那些歸降的郡縣戍卒或後續跟上來的其他隋軍鎮守。自己繼續從陘道橫穿太嶽山脈進入上堂盆地的北部,在此按照楊廣的計劃,奪取各個險要關隘,重要城池並加以固守。

同樣,之前停留在長平的三萬余天興軍和驍果禁衛在大批後方的隋軍補充長平守備後,在夏越率領下,用這二十天時間,先從白陘向南穿過太行山脈,而後沿着太行的東麓山腳悄然向北摸去。

王世充此時在河北進行日常抄掠行動,天興軍到達滏口陘時獲取了王世充部從河北各郡縣擄掠來的糧草補充,而後又向西再次穿越太行,進入上黨北面,而後猛然發力,連續奪取壺關等重要城池關卡,除此還在太行陘道要隘高築營壘。

……

李世民的中軍大帳中,氣氛突然安靜下來,空氣像凝固一樣。衆人心裡都清楚,此時,整個上黨盆地如同一個裝進二十萬唐軍的囚籠一般存在。

最後,還是房玄齡開口說道:“依據現有軍情看,襄垣城還沒有被隋軍拿下,這是現在上黨盆地通往晉陽的唯一出口,若我們能保住這個通道,大局還能挽救。”

“離襄垣最近的是哪一部?”李世民冷冷的問道。長孫無忌小心翼翼的回答說:“我二十萬大軍都是按照打隋軍援兵的計劃做的部署,因此北面並沒有部署多少部隊。離襄垣最近的只有公孫武達一部,有五千騎,本來他們是負責警戒後方輜重部隊不受小股隋軍滲透襲擾的,所以駐紮距此以北的五十里處。”

“着飛騎傳令公孫武達,令他率五千騎兵飛馳襄垣。”李世民斷然下達了命令。隨後他又令高士廉率步騎兩萬馳援襄垣,即刻出發。

一個時辰後,獅子堡北面五十里處的公孫武達大營就接到李世民詔令,五千騎立刻列隊,輕裝簡行向北邊的襄垣飛馳而去。

與此同時,另有一支鐵騎已經距離襄恆不到五里距離,這支騎軍全部是由四千騎天興軍王庭重騎構成。天興軍奪取壺關後,夏越令他們馬不停蹄的向襄垣殺來。

此前的偵騎斥候查明襄垣城並沒有多少唐軍駐守,城池之中僅有三千餘人的老弱之卒。這並非是李世民不重視襄恆的防禦。而是大多守軍都被派去押送糧草了。不僅襄垣,各個郡縣都是如此。

襄垣不僅是座城其實也是一座關卡,正卡在上黨通往晉陽的谷地出口處。前日城外巡邏小隊就遭遇了小股隋軍偵騎斥候,只有一人倖存跑回城中。

但該城的縣令也未重視此事,認爲只不過是百里外的隋軍向此滲透過來的小股斥候,所以做了個加急呈報,下令城門日常關閉後也就沒在把這事放心上。城頭也未增加戍卒守兵,還是隻有每四個時辰換一班的兩百餘名崗哨。

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刻,剛落下山頭的太陽餘暉將襄垣城牆照射的通紅。城頭的戍卒們三五成羣的聊着天,等着交班後去吃晚飯。有一名戍卒不經意的將視線向城外投去,而後驚叫起來:“那是什麼軍旅?哪個部分的隊伍?啊..隋軍,是隋軍!”

他附近的兵卒順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見一大隊人馬正鋪天蓋地的向襄垣城撲來。這些騎兵有點奇特,馬身上披着大片精鐵甲片連綴而成的鱗甲,騎手卻是穿着棉襖。戍卒們當然不知道這些王庭重騎的棉襖下面其實也是襯着鱗甲。

守兵們一個接着一個拉開嗓子高喊起來。警戒的梆子聲,鼓號聲也陸續響起。持弓的戍卒們也列成一排,紛紛亂亂的向着策馬直奔而來的騎兵們射去。箭矢有不少噗噗的射到那些重騎兵的身上,鑽入他們的棉襖中,插在他們身上,但人卻像毫髮無損一般。還有不少射到馬身上,被精鐵鱗甲反彈後掉落地上。

他們也就只有放出一輪箭矢的時間,重騎轉瞬即到。最前排的七八百名騎手藉着馬速拋出了飛爪。這些飛爪抓住了三仗高的城牆牆頭,騎手突然站到馬鞍上,藉着馬勢縱身躍起,沿着繩索向城頭迅速攀爬而上。

城頭守兵一兩息時間才反應過來,丟掉弓弩,各持兵刃來砍那些繩索。平均每人也就夠時間砍斷一根繩索,兩百人砍斷兩百根。另外五六百名重騎鐵甲騎士已經成功登上城頭,揮舞着烏茲鋼刀,如入無人之境狂劈亂砍,幾息功夫就將城頭兩百守軍全部斬殺。接着一百甲士守住城頭,另外幾百名鐵甲騎士徒步向城池中殺去。不一會,城門打開了,城外的重騎奔涌而入……

當渾身發抖的縣令被重騎從牀下拽出時,離這些重騎拋出飛爪還不到半個時辰時間。一個多時辰後,又有一大隊騎兵人馬出現在襄垣城下,但是他們來晚了,城頭已經懸掛着天興軍軍旗和大隋的王旗。

公孫武達策馬在襄垣城下兜着圈子。他的部隊是普通的唐軍騎卒,也沒有王庭重騎那種飛爪登城的本事。所以他只能望城興嘆,等待與後續來到的唐軍回合後,才能想辦法攻城,奪回襄垣。

此時夜幕早已降臨,城頭燈火通明,也不知道城中駐紮了多少隋軍。到了半夜時分,高士廉帶着兩萬唐軍步騎,也趕到襄垣城下。兩人一合計,決定在清晨拂曉之時開始攻城。

第二日,天亮兩個時辰後,襄垣城下已滿是屍體殘旗。百餘隻失去主人的戰馬啃食着原野上的青草。唐軍無力攻下有四千鐵甲騎士屯守的襄垣城,損兵折將近萬人。

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十章 陰謀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十二章 家宴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八章 買賣人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二章 刺董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