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算計

李淵眨巴着眼好半天,才說道:“誰都想坐到那個位置,但想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一回事,能不能更是另一碼事。雖然說我唐軍這一年來,在黃河以北轉戰東西。連續攻滅諸路梟雄,無論是兵力,糧餉還是地盤都得到極大的充實。

但東都朝廷也沒閒着,除了將我們吐出的地盤消化穩定外。在南方相繼收降蕭銑,剿滅林士弘,已然平定大江以南的地區。又在河洛之間連續大敗瓦崗軍衆部,誅殺瓦崗軍的單雄信,裴仁基,裴元慶,羅士信等多員大將,聽說最近又迫使龜縮在金墉城裡的瓦崗軍發動譁變,殺了王伯當,將他的人頭獻降給隋軍。弄的當年如日中天的李密也要來投靠我們。你們說,現在孤還有問鼎那個位置的機會和可能嗎?”

衆人聽了他這一席話,半天沒人吭聲。最後裴寂臉帶一絲詭異的笑意說:“主上,考慮這個問題不能僅僅考慮我們能不能做成的問題。還需考慮主上若不去取這天下,日後會如何?那隋帝楊廣當真就會放過我們嗎?據臣所知,以前隋廷官員起事反隋的,他似乎都沒給予赦免,而是全部治罪斬殺了……”

李淵聽到這,身體不易察覺的抖動了一下。此時,坐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話,欲言又止的李建成總算找到機會,開口說道:

“兒臣倒有個兩全齊美之法,既能保我唐國周全,又不用立時和隋朝翻臉,還能將這些主動來投的瓦崗軍收入囊中。”

“哦?說來聽聽。”李淵有點不相信的看了李建成一眼說。

“大略上還是按兒臣在長安時說過的話。我們不主動與隋帝楊廣翻臉。只要他不做出威脅我們的舉動,不試圖削弱我們的實力,我們就承認他這個皇帝。我們李家長久保據這河北千里沃土,沒有帝王之名也有帝王之實。

反之,無論楊廣採取什麼形式策略來削弱我們。溫水煮蛙也好,突然下詔也好,我們都絕不能聽之任之,都將其視爲要對父王動手的信號。那時我們索性就放開手博一把也不遲。到時,這天下落到誰手中還未爲可知。

既然當下這李密來主動來投靠,我們當然要接納,實力就是保我們唐國周全的唯一依靠。但我們接納的是他的五六萬瓦崗軍,而這李密本人,嘿嘿…”

李建成怪異的笑了兩聲,接着說了下去:“他的人頭,我們當然是要當成貢品上繳給東都的皇帝陛下。”

此時,在場的人,有的默默點頭表示贊成,有的默然不語。李淵開口說:“吾兒建成,你前面說的頗合爲父的意思,只是殺了這李密,豈不是丟了信義。以後天下豪傑誰還敢再投我李家唐國。”

李建成哈哈一笑說:“父王是隋廷承認的一方藩王,那李密是隋廷公開要清繳通緝的反賊。官兵殺強盜豈不是天經地義之事,又哪裡違背了道義呢?另外,這天下羣雄已被楊廣和父王滅的七七八八了。這李密一玩完,也就剩下個突厥庇護的樑師都,還有一個涼州的李軌。那麼是怎麼都不會投靠父王的。”

李建成這些話都很直白,卻都是事實。李密聽後也覺得此計甚好,沒什麼可猶豫的了,說道:“就照建成的意思辦,我這就手書給世民,令他如此照做。”

聽到這,李建成眉頭微微一皺,對李淵又說道:“父王,依着二弟的性子,怕是不會照父王的意思做。依兒臣看,您若將實情告訴他,他定會放跑或提醒李密,甚至將他保護起來。這樣一來可以擴增他自己的實力,將李密收爲他秦國公府所用,二來可以以此來逼迫父王與隋帝公開決裂。讓我唐國按照他的意圖路線去走。”

李淵一聽,打心眼裡對李建成又高看了兩眼,心裡暗自念道:【這小子心機又增長不少,倒是個修帝王之術的料子。】口上卻說:“嗯,你說的有理由,這樣吧,就由你親自跑一趟大名。按你剛說的意思辦。”

“謹遵父王之命!”李建成很樂意的接下這門差事。

……

此時李密,魏徵二人已經率領五萬瓦崗殘兵渡過黃河,來到了大名城下。原來,李世民不等李淵的回覆,就自行做主,同意了瓦崗軍的歸附請求。面對步步逼近的隋軍,李密不敢遲疑,立刻領兵前來。李世民親自出城門十里外迎接,此後又是一連數日設宴款待,拉攏李密收爲心腹之意已是顯現無遺。

幾日後,李建成就帶着五百精銳的唐王府禁衛到達了河北大名。又在府中設宴款待瓦崗諸將的李世民接到消息後,頗爲驚訝,心想【本就一封書信的事,怎麼還把這廝派來了?】

無奈,他還是得出門相迎。李家二兄弟見面後客套的寒暄兩句,李建成就將李淵的意思告訴李世民,【父王同意接納李密的瓦崗軍,並讓我引導他們入晉陽爲官,這五萬瓦崗軍也要調入晉州進行駐防。】

這李世民一聽,臉色馬上不好看起來,擺手說道:“此事不可,爲弟已經答應李密,讓他自領其軍。如此這般豈不是叫小弟食言?”

李建成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說:“二弟是想讓這五萬大軍留在二弟軍中?可是父王之命,兄長我也難以違抗啊。”

“非也,小弟我並不圖這五萬兵馬,只是小弟曾答應瓦崗諸將,爲了他們不至於弟兄分離,還是讓他們按原職各領其軍爲我唐國效力。至於他們歸於誰指揮,派駐到哪裡,全憑父王做主。小弟斷無違逆之意。”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解釋說。

李建成本想斥責李世民說【這瓦崗軍投靠唐國卻還要自成一體,明顯有所圖謀,你這都看不出來,是真傻還是被私利蒙了心?】但轉念一想【說這些又什麼意義,反正自己不久就會將李密宰了,這五萬多兵馬也會被自己吞併。】於是他掛出一副笑臉說道:“二弟從哪裡聽出父王之命要拆散他們呢,父王的敕令正是要他們瓦崗軍全軍屯駐朔方,防範突厥和西邊的樑師都。這樣讓他們遠離隋軍控制的區域,我們要好做。”

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四十章 韃盡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六章 卻月陣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二十五章 進擊的步人甲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章 陣戰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五章 漢營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一章 敗走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八章 混戰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四十章 坑俘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