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

兩人談着談着,司馬遹突然站起來,沉吟說道:“皇叔可知我大晉如此下去會是個什麼結果?如果不能收攏這些權力,任由宗室相殘,江山糜爛。到時,不僅我們武帝一脈喪失皇權,宗室不保,甚至整個江山都會淪喪於外族之手。皇叔可願留在洛陽助朕一臂之力,扭轉這乾坤?”

司馬乂聽到此話,忙叩首道:“乂萬死亦要保陛下江山永固。”第二天,司馬遹就下詔徽拜司馬乂爲司空,留京城洛陽輔佐天子。

司馬遹與司馬乂在那夜長談之中,構想出一個大概的削藩方略。就是以先弱後強,先外後內,先禮後兵的方式逐步進行。

所謂先弱後強,就是先削弱當前實力弱小的藩王公侯,最後在除掉類似河間王這樣掌控數州,手握重兵的出鎮藩王。

所謂先外後內,就是先團結武帝之後的藩王公侯,也就是司馬遹衆多的皇叔們以及他們的子嗣。削除司馬旁系的藩王公侯權力,然後再削自己這些叔叔。實際上,經歷過之前數次變亂。武帝的二十多個兒子只剩十幾個了。

所謂先禮後兵,就是先以詔徽入朝爲官的名義將要剪除的藩王召入京城,委任其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而後再行除其封國或兵權。實在沒有辦法纔出動大軍進行征討。

……

偏殿書房之中,司馬遹在案几上攤開紙筆。謀略着削藩大計的細節,一筆一畫的在紙張之上做着草稿,反覆推敲思量。這時,杜挺卻悄然進屋在一旁候着。

司馬遹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說道:“杜挺,有什麼事就直說,難道還瞞着朕不成?”

杜挺連忙回道:“奴婢不敢瞞着聖上,只是…,那尚書令王衍家的長女求見陛下。奴婢只是覺得現在還不太合適。”

司馬遹放下手中紙筆,仰臉對杜挺說道:“確實有點不合適,但不是你想的那個原因,只是因爲我現在忙。讓她進來吧。”司馬遹當然知道杜挺所說的【現在不合適見王婷】的意思。

司馬倫之亂剛剛平定,但司馬倫所構陷的謠言影響還在。況且王婷確實是司馬衷生前欽定的待入宮的才人,只是還未到入宮的良辰吉日,就發生了東宮之變。如果這個時候司馬遹對外表現的王婷關係很親密,難免會被某些人所利用來打擊司馬遹的聲威。然而,司馬遹並不想讓王婷誤解自己,所以還是要與她相見一面。

不一會,一襲青衣紅妝的王婷在杜挺的引領下,步入司馬遹的書房。“民女見過聖上。”王婷盈盈的向司馬遹拜道。

“婷兒,你就不要與我多禮了,快快請起吧。”司馬遹輕聲對王婷說道。緊接着他又跟了一句:“現在整個朝堂百廢待興之時,我這些時日朝政繁忙,難免就疏忽了婷兒,沒有時間去看你…”

王婷聽了司馬遹的話,心裡泛起一股暖意,司馬遹在話中的自稱還有對她的稱呼都說明他並沒有因爲登上皇位對自己有任何改變。但是她想到此次的來意,又泛起了一陣酸楚。

她打斷司馬遹的話說:“陛下千萬不要如此說話,如此折煞婷兒了,婷兒怎敢奢望聖駕去看望民女。民女此次前來面聖只是想再見陛下一面,因爲婷兒馬上就要出嫁了…”

司馬遹聽了此話又驚又怒:“豈有此理?誰出的主意。你要嫁也只能嫁給朕爲皇后。朕曾經當着先帝和羣臣的面說鍾情於你。現在朕貴爲天子,又怎能讓你嫁給別人,那我這個天子顏面何存!”

王婷聽了此話又驚又喜,忙說:“陛下休怒,這是民女自己的主意,說於父親大人聽後,他也同意了的。而我之所以這樣也是…”

司馬遹冷峻的接着她的話說道:“也是爲了朕是吧?都是爲了司馬倫那廝構陷朕的謠言而避嫌。”

司馬遹看王婷點了點頭表示默認,又接着說了下去:“這些謠言,選擇相信的人你說什麼他都會故意去相信,不相信的人,無論別有用心之人怎麼賣弄口舌,堆砌辭藻都不會去信。總之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即使嫁與別人,有心之人還是會說我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沒有司馬倫所說的那事。一個皇帝怎麼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嫁給別人。總之你怎麼做都可以成爲他們的口實。所以我們根本不用在意他們。”

聽着司馬遹的話,王婷臉上逐漸泛起了紅暈,內心的情緒越來越良好起來。她像小雞啄米一樣不停的點着頭。

司馬遹捧起她的一雙小手說“回去吧,這事不必多想。過幾日我便向你的府上下詔,迎娶你。”王婷這才嬌羞的對司馬遹再次叩禮,退出了殿堂。

王婷剛剛離開不久,又有內侍急匆匆的入室稟報:“啓稟聖上,益州直呈宮中八百里加急軍情。”司馬遹一聽,心裡一沉知道益州出事了。所謂直呈宮中的軍情急報就是指不經中書省中轉,就有副本直接傳達到天子手中的軍情稟報。

司馬遹從黃門內侍手中接過稟報,打開一看才知道原益州刺史趙廎反了。

司馬遹立刻升殿召見中書令,尚書令以及一些相關文武大臣。中書令張華和司馬遹幾乎同時接到了益州軍情,正要去面聖,詔令已經來了。他立刻帶着寫好的奏本匆匆來到殿內。

司馬遹和衆臣一番言語,這纔將趙廎謀反之事前前後後弄的清楚。

這趙廎乃賈后的姻親,聽聞司馬倫將賈后囚於金墉宮並矯詔賜金箔酒毒殺,而且誅賈氏三族後心懼不已。偏偏這時司馬倫所發的要徽趙廎入京爲大長秋的詔書也到了,這趙廎認定這是要對自己動手的信號。

即使司馬倫不是如此想,趙廎也心有不甘,自己堂堂一個益州刺史,實際上就是一方諸侯。現如今讓自己去京城當一個擺設,無疑是被貶了。而益州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極易割據自立,當下又是九州沸騰之時,於是這趙廎便有了謀反自立之心。

在司馬倫委任的新刺史—原成嘟內史耿騰來上任交接的第一天,趙廎就指示心腹發動叛亂殺死了耿騰後公開自立割據。

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章 陣戰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九章 翻臉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六章 登基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十七章 北歸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