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盛世(完)

豫豐十八年三月,風無痕終於迎來了他的四十大壽。他登基十八年以來,雖不能說是本朝最爲英明的君主,但至少在勤政愛民上頗有心得。不僅如此,三年前風無方平定西北,一年前嘉親王風無傷在西南各部族中設立司官管轄民政,風無痕又下旨准許外族各民衆內遷中原。這一頭改善民政,一頭整飭吏治,王朝便隱隱顯現出新氣象,各地官員和百姓更是紛紛爲皇帝大壽而忙碌了起來。

京城的一干權貴卻在爲另一件事而操心,就在三日之前,風無痕在朝會上宣佈將考慮立儲一事。儘管此前屢屢有大臣上書進言立儲一事,但幾乎都被皇帝留中不發,因此諸臣子聞言不由都是面面相覷。直到下朝之後,他們纔好似恍然大悟,連忙三五成羣地商議了起來。儘管皇帝已經兒女衆多,但是,夠格談得上是儲君人選的卻是寥寥無幾,畢竟,蘭貴妃和已故珣宜皇貴妃的獨生兒子都已經過繼了旁家。

因此,出現在羣臣面前的儲君人選只有兩個,那就是皇長子德親王風浩揚和皇四子勤親王風浩嘉。風浩揚的母親如貴妃是風無痕最早的妃子,他自己又年長能幹,因此是最早晉封親王的皇子,其才幹品性都是無可挑剔;而皇四子風浩嘉乃是皇后嫡子,自從協理政務以後也是始終謹慎自持,未曾出過差錯,頭上還襲封着皇帝當年的那個爵位。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起來,兩人都是極爲出色,只可惜皇位只有一個,在一衆大臣看來,爭鬥幾乎無可避免。

只有少數重臣心中有數,儘管海家自海觀羽故去後已經不復當年盛景,但若是真正論起來,京中上下官員竟有三分之一都是出自海家門牆,其中不少還是屬於門生孫兒那一輩。不僅如此,海家下一代家主海浩前乃是皇帝親子,儘管已是承襲了海氏香菸,但這親情猶存,結果就很容易預料了。

彷彿是爲了避嫌,這些天的德親王府更是大門緊閉,一干下人除了採買之外,鮮有出門的時候,就是碰到打探消息的也是不理不睬,直叫一幫有意巴結的朝臣大爲失望。有心人便品出了一點滋味,畢竟,風浩揚把母親那一套學得極爲齊全,從不兜搭分外的事情,料理政務也不攬權,因而從皇帝那裡得到的褒獎遠遠多於風浩嘉。即便如此,風浩嘉和這位大哥的關係還是不錯,僅次於他和恭親王風浩容的兄弟之情而已。

風無痕的萬壽節上,先是一衆嬪妃一一獻禮賀壽,隨後便是皇子公主們上前請安奉承,直把保和殿變得熱鬧無比。由於中午是賜宴羣臣,接受朝拜,因此晚上的家宴便都是些皇族中人。由於得了皇帝的旨意,連親王風無清、和親王風無候、嘉親王風無傷全都攜着家眷一起來赴宴,竟是將原本極爲寬敞的大殿擠得滿滿當當。所幸風無痕事先有所準備,所有皇孫輩都沒有過來,否則再算上乳母就是又一大羣人。

太后蕭氏這一年已是五十有八,此時見下頭的兒孫輩熱鬧的景象,心中更爲歡喜。這些年諸皇子都是日漸年長,成天忙於政務,除了日常請安之外,竟是沒時間在慈寧宮多待,也讓她在皇帝面前埋怨不已。這一次一大羣人在她面前奉承,立時讓她眉開眼笑,也不知道送出去了多少賞賜。儘管早先也有過不如意,但蕭氏卻也幾乎知足了,皇帝的孝道算得上無可挑剔,皇后又是一個聰明人,家務也料理得乾淨,後宮嬪妃雖多,但好歹也沒出過大紕漏,而她這個太后更是穩穩當當地作了十幾年,也已經算是凌雲開國以來的異數了。

待到歡宴過後,風無痕單獨留下了皇后海若欣和如貴妃紅如,又把風浩揚和風浩嘉一起帶上,五人只帶了幾個侍衛,便安步當車地至了奉先殿前殿。由於皇帝和羣臣白日已在此地告祭了一次,因此還能隱隱聞到一股濃濃的檀香味。

風無痕親自拈香,又默默禱祝了一回,身旁的風浩揚和風浩嘉都是一愣,顯然並不明白父皇的心意。倒是海若欣和紅如對視了一眼,默默低下了頭,事到如今,她們心中也分外清楚丈夫的心意,怕是今晚,儲君的人選就要定下了。

風無痕在案上插了自己的三炷清香,便轉過頭來對着兩個兒子道:“朕知道你們今日極爲疑惑,不知道爲何要到此地來是麼?朕也不想繞圈子,此地陳列的都是我朝列祖列宗的神主,乃是天底下最神聖之地。朕今日便要你們給諸位先皇上香磕頭,隨後默默禱祝,將列祖列宗告訴你們的話轉告於朕。朕登基十八年,儲位也一直虛懸,若是你們之中有一人今日能讓朕滿意,那朕之後即可向羣臣宣佈儲君人選!”

饒是兩個皇子往日都是自負智計,此時也不由亂了方寸。風浩揚正想囁嚅着說些什麼,卻被風無痕揮手止住。“你們無需考慮其他,只需將列祖列宗的心願說出即可。朕知道皇后和如貴妃平日教你們的都是兄弟和睦那一套,但現在不同,皇位只有一個,朕也只屬意你們二人,這個時候再謙讓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風浩嘉偷眼看了看自己的母后,這才輕輕拉扯了一下大哥的衣角。風浩揚心中暗歎,父皇既然已經發話,那長幼有序,他便不得不先出來拈香。鄭而重之地禱祝了一盞茶功夫之後,風浩揚躬身行禮後便退了回來,若有所思地道:“回稟父皇,諸位先皇只是教導兒臣要對得起凌雲江山社稷。身爲皇家子弟,不可被他人他事迷失心志,事事應循往例,然後依本性而爲。”言罷他便瞥了瞥自己的母親,隨後低下了頭。

風浩嘉只覺得一陣奇怪,往日的大哥一定會談一些實際的構想,今日卻只說了這麼簡單的幾句,這實在不符合風浩揚的性格。然而,事到如今,他也顧不上許多,上香禱祝之後,他便迴轉了來,神情莊重地道:“啓稟父皇,凌雲歷代先皇告誡兒臣,爲政須得看顧百姓得失,不可因私廢公。親賢者,遠小人,無論爲君爲臣皆是如此。天道不可違,順應天理民心,方可證治世之道。”他自覺說得極爲妥帖,因此說完後便規規矩矩地垂手侍立,等待着父皇的答案。

“罷了,罷了,都是天意,天意!”風無痕揮揮手道,一天之間從未消失過的笑容突然無影無蹤,那一刻間,四人突然覺得,他的身影是那般蕭索疲憊。“所幸你們都是聰明人,沒有給朕再來一次蕭牆之亂,足可見你們兩人的心胸。你們且退下吧,明日朝會朕自有說法。”

風浩揚和風浩嘉對視一眼,只得默不作聲地退下,而海若欣和紅如卻仍舊站在風無痕身側,她們清楚,丈夫一定有話要說。

果然,許久之後,風無痕終於開口道:“朕很慶幸有兩個能幹的皇子,不過,大位只有一個,朕不得不有所抉擇。朕知道剛纔浩揚是有意藏拙,所謂先循往例,再依本心的說法壓根就不是他一貫爲人的準則。浩嘉很聰明,對於這種問題也是一針見血,只是,爲君者雖然確實應當看重民心,卻不應一味地順應天意民心,否則便重蹈了黃老之道誤國的覆轍。民心可用,便多有豪強千方百計地籠絡民心起事,所以,得民心者不見得都是清官賢臣,也有可能是居心叵測之徒。”

幾句話說得海若欣和紅如悚然動容,兩人都是極爲聰明的女子,哪會聽不出風無痕的言下之意,只是紅如卻對風無痕似乎有意立長的心思不以爲然。可是,此時此地,眼前兩人的身份都不是她能夠反駁的,因此,她只能選擇了沉默。

“皇后,朕知道你在浩嘉身上下了不少功夫,這孩子也同樣好學上進,不過,今日之爭,他確實輸了。爲君者雖然需小心謹慎,卻不能丟了自己的本性,否則便一定會被他人矇騙。”風無痕鮮有對海若欣這般稱呼的時候,因此足可見其鄭重,“朕的其他考量你也應該知道,朕今日不過是試試這兩個孩子罷了。浩揚既然懂得退讓,那朕就放心了,他至少可以作爲管事親王輔佐浩嘉。”

紅如終於鬆了一口氣,她並不是真的那麼與世無爭,然而,若是皇帝一意要立風浩揚爲太子,那她在宮中就很難自處了。援引母以子貴之禮,那她就得晉封,可是,皇后尚在,她始終是矮人一頭。再者,皇后又已經育有皇子,風浩嘉又並非那等不爭氣的子弟,哪是那麼容易甘休的?海家勢力已經是遍佈朝野,即便風浩揚得了儲位也未必能夠善終。她心中唸了無數遍的阿彌陀佛,嘴角卻露出了一絲微笑。

豫豐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風無痕在朝會上宣佈,立四皇子風浩嘉爲皇太子。此議一出,朝野皆無聲響,畢竟,風浩嘉早已協理朝政,又是皇后嫡子,無論從哪一點看都無法產生半點非議,只有一些心向風浩揚的官員頗有些爲嘆息。

豫豐十八年五月初,經禮部精心準備後,在太和殿進行了盛大的立儲典禮。禮成之後,風無痕率諸皇子謁奉先殿,隨後至天壇告祭,並大赦天下。

然而,天下之事禍福難料,豫豐三十二年的一場叛亂使得一切計劃都成爲了泡影。風無凜隱姓埋名在宮中爲侍衛二十幾年,終於等到了兒子風無玖長大成人,並最終告訴了他事情真相。在從母親遺留下的玉佩中得知事情原委之後,已經憑着賀家勢力封了親王的風無玖終於忍不住作反。儘管在皇帝的雷霆處置下,一干人等全部伏誅,但皇太子風浩嘉卻在浩劫中雙目失明。

之後,風浩嘉在多番醫治無果之後,上書父皇請辭太子之位。此時,皇后海若欣已經由於一場大病而去世,風無痕權衡再三,只得宣佈廢風浩嘉太子之位,另立皇長子風浩揚爲皇太子,並宣佈禪位於風浩揚,自己退居泰興殿。

風浩揚繼位之後,改年號昭顯,尊其父爲太上皇,援引母以子貴之例,晉封其生母如貴妃紅如爲皇太后,上尊號仁嘉,並追封已故皇后海若欣爲孝誠嘉皇后。風浩揚一生雖未開疆拓土,但馭下極嚴,待所有兄弟卻是寬厚有加,吏治清明處更甚其父,豫昭盛世之後,凌雲再未出過英主。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六章 奪權第二十一章 發作第二十五章 後着第三十三章 前兆第三十六章 溫柔鄉第七章 父女第三十六章 滋味第二十四章 設法第二十章 朝議第十一章 生死第七章 緊鑼第二章 初會凌波第六章 反擊第七章 盟友第二十一章 發作第十八章 整飭第十一章 生死第四章 試探第二十五章 計議第一章 新官第二十四章 尷尬第四十二章 初定第二十七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決斷第十五章 團圓第三十七章 血色第三十一章 斷腕第九章 宴客第三十四章 暗謀第三十六章 虛槍第五章 兄弟第十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七章 脫罪第三十八章 造訪第二十七章 脫罪第二十二章 闇火第四十二卷 遠行第三十三章 做戲第四十一章 戰定第三十四章 叛離第四章 子息第二章 尷尬第一章 踏青第五章 買賣第九章 請教第十三章 病癒第四十章 賀壽第十三章 暗流第二十五章 逼宮第七章 引見第二十八章 出擊第十五章 巧遇第十一章 心跡第三十四章 盤問第十二章 算計第十三章 禮物第二十四章 大夫第二十章 異變第四十二章 初定第十二章 攪和第八章 試探第二章 洞房第三十一章 驚濤第三十五章 名匠第三十一章 心跡第十九章 胡言亂語第四十章 空缺第十二章 召見第二十六章 明消第十章 敵友後記第七章 引見第四章 探視第三十九章 相邀第五章 決意第三十章 發作第九章 出遊第四十二章 高處第三十章 發作第四十章 嫁禍第三章 詳談第三十章 議立第四章 試探第二十七章 兄弟重逢第九章 贊襄第一章 佳節第十八章 來客第三十二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驚雷第十九章 結盟第十五章 密會第二十三章 傳訊第三十一章 驚豔第十三章 辦案第四十章 嫁禍第三章 蛇蠍美人第二十章 失風第四十二章 落定第二章 洞房第十三章 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