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迴夢醒一朝身是客恍然千載此回魂

017回、夢醒一朝身是客,恍然千載此回魂

大唐調露二年(公元680年)初冬,晚飯之後,護國南魯侯、金紫光祿大夫、殿前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梅孝朗正在書房飲茶。這個時候他是最不喜歡有人打擾的,一個人在書房翻開幾本古今策論史傳,一邊翻看一邊靜靜的想事情,家中事、朝中事,國中事。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穿過小院花廳直衝書房,梅孝朗眉頭一皺,聽見門外傳來輕聲的呵斥:“梅安,什麼事情這麼冒失,不知道侯爺正在讀書嗎?”

那是他的貼身家將梅毅的聲音。梅剛、梅毅兄弟倆本姓羅,是隋末江淮軍首領杜伏威的手下親兵,杜伏威與梅孝朗的父親梅知巖私下裡是莫逆之交,杜伏威歸順大唐後封吳王,後來部將輔公佑叛亂,杜伏威恐受牽連散盡身邊親衛,將羅氏兄弟託付給梅家,這一對兄弟也就改姓了梅,跟隨梅家有不少年了。

兄弟倆武藝高超有一身絕技,不僅有接近劍仙的修爲,更難得忠心耿耿心思縝密,做事十分讓人放心,是梅孝朗最信任的心腹。如今大哥梅剛被梅孝朗派到大將軍裴行儉手下做行軍校尉,二弟梅毅仍留在梅府爲梅孝朗親隨,負責梅侯爺的安全保衛。而闖進院子的梅安是從家鄉蕪州帶到長安的老家人了,如今是梅府總管,做事一直小心翼翼從不冒失,今天這是怎麼了?六十來歲的人了還一路小跑衝到侯爺的書房門口。

“喜事,天大的喜事,蕪州城送來的信,小侯爺醒了!是孫仙人把他治好的!我要趕緊稟報侯爺!”梅安有些喜極忘形,興沖沖的在書房外喊道。

梅孝朗聞言一怔,在書房中一揮衣袖,房門無風自開,他朗聲喝道:“什麼?我兒的病治好了?梅安,快進來說話!”一向遇事不驚不怒的梅侯爺,此時的聲音也壓抑不住的有些激動。

梅安進房行禮,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恭恭敬敬遞到梅孝朗案上,這封信梅安當然沒有打開,但從送信人的口中他已經知道信中的消息,這位老人的臉上滿是欣喜的紅光,連額頭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不少。梅孝朗打開這封遠方來的家信,讀罷之後長噓一口氣,擡頭望着天空嘆道:“巧娘,我們的兒子終於醒了,你的在天之靈也可以放心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還要從蕪城梅氏的來歷說起了——

隋朝末年,楊廣失政,天下羣雄四起,江湖豪傑梅知巖也舉義旗於蕪城起事,後來率部歸順大唐,被封爲開國南魯王,算是最早歸順李唐的一批義軍。其後蕪城一帶又被杜伏威的江淮義軍所佔,梅知巖看清天下形勢,曾寫信勸說杜伏威歸唐,後來杜伏威見大勢所趨也歸順了大唐。杜伏威歸唐後,他的部將輔公佑再度興兵作亂,爲大將軍李靖所滅,至此江南平定。

梅知巖歸唐之後被晉封王爵,但是論功勞與資歷遠遠無法與朝中的一批開國元勳相比,他樂得做個閒散王爺不參與軍政之事,大唐開國的諸多爭戰之功當然也與他無關,如此也算韜光養晦,在長安得享天年,活了七十多歲,善終。

梅知巖長子、次子早夭,第三子梅孝朗襲爵,但他卻不是南魯王而是南魯侯。因爲梅知巖臨終前向當時的皇帝李治再三上書,奏摺中寫道:“大唐開疆萬里,千古不世之功,梅氏駑鈍且無寸功於國,沐天恩得享清閒王俸數十年,感愧無已。……恐子孫福薄不可受,有負皇恩,身後請削子爵。”

南魯王本應該襲爵五世,梅知巖爲什麼臨死前要上書削兒子的爵位呢?原因就複雜了,首先他這個王位是由特殊的歷史原因得來的,梅氏一家沒那麼大功勞。其次他也不是個蠻力武夫,曾經多讀史書,自古開國異姓封王者衆,到後世大多沒落什麼好下場,這麼做也是避禍之計。皇上看了奏章,照例褒揚嘉獎了一番,賜了不少金帛之物,但在梅知巖的再三請求下還是准奏了,於是梅孝朗就成了南魯侯。

梅孝朗成年後娶的第一位正妻姓柳,小字巧娘,是他父親梅知巖從小給他定的娃娃親,說起這門娃娃親,那是大有來歷,梅家滿門的富貴都與此有關。巧孃的父親柳伯舒是蕪州府一帶首屈一指的大鄉紳,家財萬貫僕役如雲。梅知巖揭杆起事時,柳伯舒以積糧三屯、良馬百匹、家將數十人相助。

當時梅知巖就問:“柳公,我行禍福未料之事,你如此助我,不怕事敗所累?”

柳伯舒笑道:“當今之勢天下紛亂不止,鄉人也應興兵自保免受劫掠,我不助你又助誰呢?而且我看你是福慧雙xiu之人,如得了大富貴,他年莫相忘足已。……我若將來有女,願結爲姻親,這些就算嫁妝吧。”

兒媳婦還沒過門,得了一筆嫁妝成爲起兵的資本,後來梅知巖並沒有得天下,但也討了一場安穩富貴,他不負前約讓嫡子梅孝朗娶了柳巧娘。等到真正成婚時,巧娘另有陪嫁,其豐厚程度令人目瞪口呆,包括九山一湖。

所謂九山,在蕪州境內有一條九連山脈,包括斷續相望的敬亭、飛盡、白莽、留陵、妙門、齊雲、承樞、法柱、方正九座山峰——這九座山都是柳家的!一湖指的是百里煙波青漪湖,這座湖有多大?那九山中的承樞、法柱、方正三座山都在湖中,成品字形連成一體爲一個巨大的湖中島,湖的大小就可以想像了,這一座大湖也是柳家的產業。

古人置產業,重田地房舍而輕山野江湖,但柳伯舒的眼光和一般人不一樣。他買下這麼大片的野外山湖,相比田地房舍,這些產業不受戰亂之禍,這裡地處江南平原一帶,山勢不高峻雄偉,盜賊無法安寨藏身,但山湖中的漁、獵、藥、果等物產卻非常豐富,就放在那裡不需要刻意去經營培育,想取用的時候自然就有,實在是長久食利的基業。

梅知巖當時也說:“親家公,這嫁女的陪資太重了,小兒承受不起。”

柳伯舒又笑道:“在朝爲官自古艱難,總不能讓我女婿也做一輩子你這樣的閒散王侯吧?家中有資,朝中也好辦事,遇變不至手足無措。你要是覺得貴重了,將來這份產業就傳給小女所生的外孫好了,我只有一子一女,兒子自有家業繼承,至於這九山一湖,好歹也不是落在外人手裡。”

柳巧娘過門後夫妻十分恩愛,柳氏夫人溫柔賢淑,受到閤府上下的敬重,在大唐永章元年(公元668年)產下一子,取名梅振衣,乳名騰兒,取古人名言“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之意,希望這是個梅氏騰達的開始。可惜兒子生下來沒多久,就發現這梅振衣別說振衣,連說話都不會,是個徹徹底底的白癡!

說白癡還好聽點,梅振衣比白癡都不如,白癡至少還會走路吃飯,冷了熱了餓了痛了還會哼嘰兩聲,這小子幾乎什麼都不會。他不會哭不會鬧,對周圍的刺激無動於衷,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乳孃把*放到他嘴裡時,能下意識的吃幾口。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醫療條件,這種孩子幾乎是不可能養活的,梅振衣能活到現在,多虧了一個人,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神醫孫思邈。

那時梅家也發現這兒子不對,請了不少大夫上門,誰也看不出所以然來,夫妻兩人焦急萬分又無計可施,恰在此時孫思邈路過長安上門拜訪。那時的孫思邈已經一百多歲了,早已名動天下,是請都請不來的神醫,是聞訊特意前來道喜的。孫思邈與巧孃的父親柳伯舒是故交,在江南採藥煉丹時曾受到柳伯舒的熱情招待與幫助。

神醫上門來到長安梅府,卻發現柳伯舒的寶貝外孫竟然是個傻子,當然要爲他診治,如此怪病他以前也沒遇到過,診斷了半天之後開口說了三個字——失魂症。

這種失魂症到底是什麼病?到現代恐怕也沒搞清楚,植物人?不太像!大腦發育先天性功能障礙?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比白癡還白癡。巧娘當時含着淚給孫思邈跪下問孩子還有沒有救?孫思邈仔細把了把脈又看了看梅振衣的手相,沉吟道:“我沒有把握把他治好,但這孩子生機完足,身體應該沒有先天缺陷,只是患上了失魂之症並不容易養大,如果生在貧弱人家恐怕斷無生理,生在你們府上還有一線希望。……先維持命氣,讓老朽慢慢再想辦法吧。”

孫思邈用盡藥石也治不了梅振衣的病,但是他教了梅家人一套完整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小心撫養這個孩子別讓他死掉。這套方法和現在照顧臥牀昏迷的病人差不多,只是要複雜細緻的多。包括每天的按摩推拿,好幾個人輪流抱着他做各種不同姿勢的運動,防止肌肉萎縮與內臟功能發育不全,還有湯藥洗浴、一年四季如何配置有營養的流質食物、如何喂他服用等等。

梅府中有接近二十人是專門伺候這位白癡小侯爺的,孩子總算活了下來,但病一直沒有起色。三年後孫思邈又一次來到長安,一番治療之後仍然無果,老人家嘆息而去。柳巧娘產後本就體弱,再加上憂心弱子,積鬱成疾英年早逝。巧娘臨終時拉着丈夫的手道:“我走之後,沒什麼別的遺願,就是我兒可憐,無論如何,你要照顧好他,哪怕他一輩子不能醒,你也要養他以盡天年,我陪嫁到梅家在蕪州的產業,將來都是他的,你要派貼心人幫他守好,他自己不會照顧自己。”

其時梅知巖與柳伯舒兩位老人家早已去世,梅孝朗襲南魯侯,他的性情與父親不一樣,不希望只做一個閒散侯爺。他自負有一身文韜武略,總想在朝堂上一展抱負,憑着家資甚厚在朝中多有結交,攀上了當朝重臣侍中裴炎,後來續絃娶了裴家的幼女玉娥。如今的梅孝朗也官居相位,與裴家以及朝中的一批朋黨相互提攜不無關係。

裴氏玉娥美而慧,深得梅孝朗喜愛,但此女頗有心機,又仗着孃家勢大,在府中很是霸道,閤府的下人沒有不怕她的。家裡每年費巨資養了個白癡小侯爺,裴氏總覺得不自在,在梅孝朗耳邊吹了不少枕頭風,大意是堂堂梅相府有這麼個大少爺,已經成了長安城的笑柄。別的事梅孝朗都可以依她,但就是對待這個前妻遺子,一切如故,下人照顧不能有絲毫怠慢。

梅振衣五歲多的時候,裴氏也生了個兒子,取名梅振庭,恃寵益驕,就越加看梅振衣不順眼了。恰在此時孫思邈從太白山來了一封信,信中說長安城中乃人氣繁雜之處,不利於癡兒休養,宜置梅振衣于山靈水秀之地,或可助開啓心智,再次也便貽養天年。

有了神醫的這封信,裴氏就和丈夫鬧上了,一定要把梅振衣送出長安。也許是因爲枕頭風聽多了心煩,也許是擔心自己不在家時裴氏可能不利於梅振衣,梅孝朗最終決定把兒子送回蕪州老家。十幾個一直照顧梅振衣的下人也跟着一起回去,臨行時梅孝朗話說的清楚:“只要我兒還在,爾等每年都有厚賞,如果我兒沒了,你們就自出梅家吧。”

就這樣,梅振衣被送到了江南蕪州城,住在北郊句水河畔的菁蕪山莊裡,山莊總管是柳氏陪嫁的老家人張果,負責看守梅家在蕪州的產業以及照顧小侯爺的一切事務。梅振衣住在蕪州,但是孫思邈並沒有忘記此事,老神醫一生行醫濟世活人無數,曾受到柳家恩惠卻偏偏治不好梅振衣的病,引以爲平生遺憾。

每三年孫思邈都會去看梅振衣一次,結合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的研究心得再次施治,梅振衣六歲那年他去了,九歲那年也去了,但都沒治好。今年梅振衣十二歲,老神醫又去了蕪州,沒想到這次卻一針把梅振衣給扎“醒”了!據說當時小侯爺突然睜開眼睛說了一句話:“這是哪裡?……您貴姓啊?”

139 回酒香蕪城十里外揚名萬家老春黃183 回金光洞元聖開講乾元山振衣解惑114 回仙子不復崑崙命純陽九煉已知心109 回纏神三年方回味鍾離再試小純陽043 回道心應住如神在分別歧路問靈臺048 回此道可傳不可受先有真人後真知059 回袖裡銀光隨聚散閒看劉海戲金蟾317 回幡卷陰風生造業魂歸無處話孤獨075 回將軍跪地先卸劍金仙開口莫亂求第十二卷觀自在215回 菩薩聽評書打賞壇上半吊子福音238 回舊物新成回仙夢無慾何處論修求224 回妖王直搗寒星陣亂拳打驚揚仙人056 回法身不登神壇上人間香火謝如常351 回冷視悲憫直寒透衝騰戾血竟凝冰218 回仙府門前談異教請入洞天論神靈154 回淨瓶甘露活枯樹金仙童子拜觀音051 回周王西征昆吾劍梅府門前切菜刀210 回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156 回身後塵埃已踏落仙家動念自尋煩196 回踏轉三山神宵步引劍憑空畫雷符089 回千金嬌軀何以貴紅塵此遇情暗生342 回靈臺玄皇不可見毀印真人邀諸天145 回大殿法壇留虛座來者究竟哪位僧190 回妙法自古長傳現受者幾人得仙緣184 回仙身無有凡傷血超脫卻懷悲憫時320 回消症百病無神藥承言萬諾必妖人269 回破關精進行三昧攔情留步至山門086 回烈火刀兵身受盡美言軟語慰孤魂088 回布杖槁演練槍陣憐公主裸呈玉足105 回重逢一日千秋盡夢幻真如復往來207 回仙家妙訣修行地也如名利試心神326 下拋卻三寶三摩地斬盡心猿成悟空123 回萬國冕流朝天闕偏遇行兇帝王都323 回不識神君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局中264 回飛揚白髮三千丈描印齊眉一指禪277 回落劍裁惆雲縹緲芳心抱憾水無痕058 回千般機巧皆小技真人隨遇而行遊218 回仙府門前談異教請入洞天論神靈275 回跺地脈八方不動鎖靈樞江山永固359 回仙凡妖異一山盡人鬼神靈幾卷書158 回入坐月下斑駁影轉眼林間沐晨風096 回旗上芳號非名將玉人登城退千軍192 回再鬥西海妖湟怪初祭紫府神雷符083 回陰毒切莫談大義忠孝豈可憑誆言025 回尋訪人間烏梅友神煙出岫入城廓254 回大器難成多鑿煉世傳三十六洞天016 回當年尚無風公子只道神君梅振衣013 下此生亦有癡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031 下剝取浮名留仙籙落魄遺身放凡流101 回空門莫做留情地身在觀中何遠求272 回正一獨鬥三大士菩薩對愕衆天尊229 回斬雙龍神君祭劍觀緣法自在衆仙344 回登臺此宣當自斬妄擬天心爲己心318 回身爲劍將軍死戰勸自斬天魔不從013 上此生亦有癡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187 回老國師勸客回頭大天尊謀願未遂034 回望盡人煙傳緣法拜罷蒼生問鬼神066 回眼前童子抽身術上古神農百草鞭082 回兒時夢得白蓮法漾動春心思至尊315 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115 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348 回得意聞醉曾見斥自鳴妖王碰壁回335 回孤木山莊拂絲柳愁雲澗裡聞鬼哭353 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靈山188 回狹道杏花銜孽怨一怒撥劍爲誰顏102 回金仙尚爲家中客公主持盈又何妨278 回有幸忘人生苦短得緣無歲月牽痕139 回酒香蕪城十里外揚名萬家老春黃219 回正行無須淫邪贊何懼千古有罵名077 回盤扣金珠心何重指山相贈以還情115 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127 回般若波羅聞皆笑朝堂猶自誦心經143 回江南女兒柔如水梅郎自小住橫塘048 回此道可傳不可受先有真人後真知032 回真傳萬卷心如印虛讀百年學亦休第十二卷觀自在215回 菩薩聽評書打賞壇上半吊子福音257 回妖王重遊修身地頑童戲水碧山潭171 回故人重逢藏神谷婉勸仙子再回山190 回妙法自古長傳現受者幾人得仙緣002 回世間有道人自重逞術無行禍己身十三卷菩薩行233回哪吒傳信訪三山靈珠施法抽龍筋007 回夜遇浮聲抽魅影仙蹤飄渺自正一272 回正一獨鬥三大士菩薩對愕衆天尊185 回昨夜漫山花夢綻可憐春來人未還十八卷天人亂321回佛即非佛何如佛唯我無我自問我192 回再鬥西海妖湟怪初祭紫府神雷符304 回人間辭別鐵柺李仙班添籙何賢姑066 回眼前童子抽身術上古神農百草鞭322 回引夢如實成化境妄心亂入是魔行195 回居必擇鄉遊就士善假於物莫傷行278 回有幸忘人生苦短得緣無歲月牽痕343 回無邊環天諸世界孤家羽衣獨登臺226 回寶鏡犧牲玉符碎妖針獻祭神劍成087 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209 回金劍斬空飛血霧銀鞭舒捲盡殺劫323 回不識神君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局中231 回行人車馬三山外茶肆依稀喚重遊148 回逝水流觴心幾曲婉言春日題秋紅312 回百年身一朝殞盡福祿壽齊赴黃泉012 回藥王名成留身後何曾自謂孫隱巖